南京市桦墅村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路径探析
2022-12-17□王煜
□王 煜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乡村发展,要不断创新与探索乡村建设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乡村传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南京市桦墅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打造以射乌山、周冲村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优秀实践。
1 南京市桦墅村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与特色
1.1 桦墅村概况
桦墅村位于南京市东郊的栖霞区西岗街道,该行政村下辖周冲、陈岗、法讯、桦东、桦西、圩东、水家边、杨柳塘、新民9 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3 649 人,全村面积8.8km2,拥有187.1 hm2耕地、513.5 hm2山林和70 000 m2的周冲水库。村内山水相依、风光秀美,已建成览山绿道、足球场、农家书屋、凤凰书城等文旅设施,有点将台、练兵场、状元井、秦公桥等历史遗迹。桦墅村区位如图1 所示。
图1 桦墅村区位
1.2 桦墅村农业发展
桦墅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发挥本村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积极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通过成立经济合作社,流转村内133.33 hm2土地,与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栽种“南粳46”大米,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通过合作社推动流转村民土地、农产品销售,开展统筹统销,打造“桦墅”大米、“桦墅”水果品牌。村内农业生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水稻种植,品种为“南粳46”大米;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当季蔬菜,包括番茄、白菜等;水产养殖,包括鲫鱼、虾等。
1.3 桦墅村林业发展
2019 年起,栖霞区桦墅村借鉴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模式,整合村内林地及苗圃资源,投入资金,将林木种植与美丽乡村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种植。桦墅村林业种植按照高端化、标准化、集团化“三化”发展,流转村内66.67 hm2土地,整合区域内苗圃资源,现已建起113.33 hm“2绿色银行”苗圃基地,栽植南京椴、美国红枫、红运玉兰等珍贵树种5.5 万株。苗圃基地建设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带动了桦墅村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了农民收入,助力了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成为桦墅田园乡村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招牌。除苗木种植外,桦墅村还积极发展花卉种植业。目前,桦墅村种植花卉的村民有20 多户,种植面积达66.67 hm2,平均收益达到15 万元/hm2。花卉种植为村民提供了一条增收新路径。
1.4 桦墅村文化特色
桦墅村为典型江南丘陵地区农村,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桦墅村开始陆续改造翻新村内建筑和居民房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历史风貌和统一的建筑风格,将翻修建筑统一成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在村落风貌上,将江南古村文化注入到乡村建设中,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在提高农业文化知名度的同时,彰显乡土文化特色。村内除射乌山自然山林景观外,还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存,例如市级文物——石佛庵石窟、抗金英雄秦钜祖居、秦氏点将台、练兵场、秦公桥、状元井等历史文化遗迹[1]。桦墅村在下辖的每个自然村都建有桦墅学堂供全体村民进行阅读,还将村内一座废弃厂房改建成农家书屋作为村民阅读场所。该农家书屋曾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并获得了“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桦墅村依托村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中能够给予游客丰富的文化体验。
1.5 桦墅村生态旅游现状
桦墅村从2015 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依托良好的山林水域生态资源,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发展路径。以周冲自然村为核心,充分利用村内的周冲水库和河流景观资源,开发射乌山山林资源、山道资源,建设览山绿道。在旅游配套产业上,依托民宅开展民宿建设试点,打造“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发展服务业等绿色产业,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构建起乡村、公园、民宿三位一体的旅游体系,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力,打造出一张知名度高的桦墅全域旅游名片。
2 南京市桦墅村发展路径选择和效果分析
2.1 土地利用情况
桦墅村2021 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如图2、图3所示。
图2 2021 年桦墅村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图3 2021 年桦墅村土地利用类型占比
目前,桦墅村区域总面积约880 hm2,其中山林面积513.5 hm2,占58.4%;耕地187.1 hm2,占21.2%;水域66.8 hm2,占7.6%;村镇建设用地、工矿用地、其他建设用地112.6 hm2,占12.8%。从桦墅村多年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看,当地的人口数量和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在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下,桦墅村不断整合农田、兴修水利、开展种植,扩大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果。在建设需求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立足山林与水域的保护,很好地平衡了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特别是2014 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不断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将桦墅村逐渐建设成为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2 农业发展的选择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国家鼓励并扶持农业机械的使用,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2]。
在农业生产中充分使用大型农用机械,还能有效减少农民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发展对地形、地貌有一定要求。相关研究表明[3-5],丘陵山地的地形地貌复杂,耕地地块小且不规则,分散于各处,难以改造成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状况差导致农业机械产生转运困难及使用不便问题。丘陵作业区的机械作业条件差,规模化程度低,田地分散不连成片,导致机械化作业成本居高不下,投入产出比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
桦墅村及其周边地形如图4 所示。
图4 桦墅村及其周边地形图
桦墅村所在地为典型江南丘陵地貌,处于宁镇山脉余脉之上,村内有射乌山等丘陵山地,周边还有宝华山、汤山、龙王山等山体,地势高低起伏,多山林坡地,平坦的农田较少,难以发展机械化和规模化农业种植,这一状况导致桦墅村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产值无法提高,土地产出率不高。
在农业发展遇到瓶颈、普通农作物生产无法大规模提高后,敏锐地发现桦墅村的状况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机械化粮食作物种植,转而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实施精细化农业生产,例如在农田成片区域进行精品水稻种植,其他农地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花卉培育、苗木种植、经济林种植等。
2.3 核心优势的构建
南京市桦墅村已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原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森林乡村(原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各项国家级荣誉的获得成为了桦墅村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优势,使桦墅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进一步助推桦墅美丽乡村建设。
突出党建引领形成合力,是桦墅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核心优势之一。村党委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通过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形式,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以实际行动和高效的工作方法带领桦墅村村民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加速乡村振兴。
一切竞争的核心都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桦墅村通过国家级荣誉的创建、文化空间的建设利用、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等方式,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建立了桦墅村的核心优势。
2.4 政府主导的村企合作模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略显落后,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6]。部分乡村居民难以胜任经济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户和社会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机制,可以成为拓宽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渠道[7]。
桦墅村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短板,例如村民自办民宿经营效果不好,农家乐收入不及预期等。桦墅村为扭转这一现象,转而引入社会企业投资,开展了“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开启了村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村企合作,桦墅村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来乡村投资发展,共同推动桦墅村整体产业升级。这一措施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保障了村庄建设发展,又能发挥企业规模优势,促进村民全面增收。
2.5 转型旅游发展导向
传统农业虽然给村民带来了一定收入,但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传统农业收入相对较低且增长缓慢。2014 年,南京经济开发区与西岗街道在桦墅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周冲村、周冲水库、射乌山为核心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当传统农耕发展增长缓慢、村民增收遇到瓶颈时,桦墅村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积极转型乡村旅游。通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提档升级、乡村荣誉创建、村企合作等方式,将农业文化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建设美丽乡村,逐步将桦墅村从交通闭塞的偏远乡村发展成了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文旅驱动型村落,村庄也被赋予了新活力。
3 桦墅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不足与优化建议
3.1 劣势与不足
3.1.1 古村落属性不强
桦墅村近年来对村民老旧房屋进行翻新改造,形成了徽派古建筑风格,但位于旅游核心区的周冲村没有年代较久的老宅,房屋多数为20 世纪80 年代后所建,难以形成古建筑群的集聚效应,一定程度上会淡化古村落概念。古村落和历史文化概念对市民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古建筑设施的缺失使桦墅村难以依靠古村落、古镇等概念吸引游客。
3.1.2 旅游季节性强
桦墅村除文化设施外,吸引游客的主要亮点为自然生态景观。山林、水域等自然景观存在季节性强的特点。受季节、温度、舒适度等因素制约,游客入村旅游主要集中在春季。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主要吸引力难以促进旅游发展。
3.1.3 配套设施与项目不足
桦墅村主要旅游服务承载力为村内开办的农家乐和民宿。随着游客对吃、住方面品质需求的日益提高,现有农家乐和民宿已经无法有效满足游客的需求。在田园游览方面,村里的示范农田、果蔬园、苗圃基地等没有设置采摘项目,缺少游客参与度,无法给游客带来沉浸式农业生产体验。这些环节的缺失使入村游客驻留时间短,难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1.4 周边景点对游客的虹吸效应
地处南京东郊的桦墅村周边有多个大型风景区,例如栖霞山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江苏园博园、汤山旅游度假区等。周边的众多风景区会对桦墅村旅游产生虹吸效应,分流大量游客。大型景区专业化的住宿、餐饮、游乐设施等服务配套也会吸引大量游客,使桦墅村流失旅游收益。
3.2 优化建议
3.2.1 规划先行,合理布局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将规划设计工作作为重点程序,做好发展导向,优化整体布局,避免无序发展。可以引进有乡村发展开发及运营经验的企业团队等参与规划设计,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的同时,立足本地实情,以高起点做好发展规划,提前布局[8]。
3.2.2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
当地的特色产业和特色资源是文旅发展的核心,农业文化和生态旅游属性可以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整合山水资源、历史底蕴、农耕文化、古村遗存、民间传说、地方特色等乡村资源,不断融合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与产业发展,在保护传统产业的同时打造具有特色人文风情的田园综合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9]。
3.2.3 注重保护,限制开发
从桦墅村发展成果和经验来看,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得益于对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桦墅村多年的发展注重保护现有资源,不搞大拆大建,注重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在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应当注重村落地域上的完整性,保持村落、民居、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在人文历史的保护上,应当注重村落文化价值的完整性,挖掘和保护传统农耕文化[10]。
3.2.4 提高村民主体经营能力
要达到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乡村的产业发展必不可少。提高村民的生产经营能力是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村民个体经营势单力薄,难以胜任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可以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政府指导与帮扶,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集中经营等方式提升村民农业生产和涉农经济经营能力。
3.2.5 吸纳社会企业参与经营
农户和企业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可以拓宽乡村经济发展渠道。例如在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可以引入社会投资和有运营经验的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建设运营,促进乡村产业特色化和品牌化,提高竞争力。
3.2.6 进一步转型乡村旅游,承载都市休闲需求
进一步转型乡村旅游是乡村收入新的增长点。现今都市周边游需求旺盛,近郊乡村对都市休闲旅游的承载需求不断加大。在基础建设与产业配套上,需要考虑旅游配套服务的投入。例如在已建成的民宿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对公共区域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新形象,提升吸引力。
3.2.7 提高游客参与度,开展沉浸式乡村体验
从游客需求来看,游客注重文化与旅游体验。应当以游客需求为导向,重视游客参与性,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仅要有内容给游客看,还要有项目使游客体验。可以通过提高游客对当地农耕文化的参与度、向游客开放体验式劳动、将农业观光与农业生态保护结合等方式,提高游客参与体验度。
4 总结与讨论
桦墅村立足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农林产业,形成了特色农产品。在转型发展旅游后,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农业文化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陆续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成效显著。
根据桦墅村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归纳这类都市郊区美丽乡村发展路径。首先,确定发展方向,例如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其次,按步骤分类实施,例如制定规划、保护生态、限制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打造文化地标、提升软实力、提高知名度等。再次,形成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文化,树立旅游口碑,取得当地差异化优势,使当地乡村达到生态宜居、有特色产业、能承载都市休闲需求的最终要求。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潮下,各地正不断深入改革与探索创新,取得了诸多成果。文章梳理和完善了南京市桦墅村美丽乡村建设路径,为都市郊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借鉴参考。美丽乡村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通行的实施路径。文章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并未涵盖所有的乡村类型,各地乡村由于其特殊性,在发展路径规划上亦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