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探索与思考
——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2022-12-17郑辉英吴小平吕从钢

职教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证等级证书融通

□郑辉英 吴小平 吕从钢

自2019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1+X证书制度试点全面推进,试点证书陆续被招募开发,涉及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创意、现代交通运输等急需产业领域,养老、家政、托幼、健康、旅游等社会服务领域,以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其他领域。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高课证融通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充足动力。在1+X制度下,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实践经验实现课证融通深度发展。本文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践,对1+X制度课证融通的内涵和典型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课证融通的实践经验,反思1+X制度课证融通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实现1+X制度课证融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内涵及典型方式

1+X 证书制度并非“1”与“X”的简单相加,“1”彰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学历属性,“X”代表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特色。课证融通即课证融合,是指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相对应,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要求、内容、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教学与考证相匹配。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能掌握相关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可直接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证书的考试[1]。

(一)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内涵

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2],故而对于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理解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培训”对接“专业考证”上,而应注重其育人功能,在目标设计时将育人与就业相统一,培养高技能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逻辑起点:学生的基础素养与专业技能特长相融合。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是学生,职业院校要注重奠定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通用职业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在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土壤上培育学生的职业特长,开展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核心技能的教学。一是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范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职业素质课程(含通识课、公共选修课)、岗位基本学习领域课程、岗位核心学习领域课程、岗位拓展提升学习领域课程的比例,并合理安排实习实践项目,使学生的理论基础与职业素养、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特长发展相融合,从而培养符合行业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模拟工作情境的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工作操作中学习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过程要求:课程标准与证书等级标准相融合。在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课程标准与相关专业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一是将课程内容融入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制定并完善课程标准,确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期授课进度,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二是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要依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要求依次递进,制定该门课程的授课计划,分配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的时长占比,以及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证融通。

3.结果评价:教学考核要求与证书考核评价相融合。学生课程学业成果可与证书培训成果通过学分银行等方式进行学分积累与转换,课程教学评价的成绩可作为证书考核评价的前提、补充与替代,证书考核的结果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阶段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免修资格,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两者之间的成果互认与联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育人和就业相统一。

(二)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典型方式

1+X 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即“1”的课程和“X”证书的融通,融通的方式并非简单相加,而是要在理解课证融通内涵的基础上对课程与职业等级证书进行融合。具体有以下三种典型方式。

1.以证为桥梁,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统合。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包含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通识类课程主要指向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学生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实施1+X证书制度的初衷在于培养供需对接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求职业院校统合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结构,为培养专业复合、素质复合和能力复合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可能[3]。所以,课程设置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立足于学习者的基础素养与专业技能特长;以专业岗位要求为抓手,依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要求,重新梳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让学习者在进行通识课程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及发展需要,个性化地选择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课程,并根据学习者的选择及其基本素质和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通识课程,合理增减通识课程或对通识课程的教学提出专业导向方面的要求,使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下相统合。

2.以标准为指导,课程体系对标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一方面,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是以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范为指导,促进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标准及职业技能标准有机衔接,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定和完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基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要求、标准、内容,分级设置知识和技能点,构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以课程体系为依托,使职业技能标准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涉及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相对应,实现证书代表的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融通[4]。

3.以1+X证书考核为方向,制定课程考核方案。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统合、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为职业技能考核与课程考核相匹配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制定课程考核方案时,应对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授课计划。在由第三方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机构的考核评价下实施教育与考试相分离、培训与考核相分离,进一步把控课证融通的实施[5]。

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实践与反思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家资历框架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为实现1+X证书制度的有序开展,深化课证融通体系,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发展规律,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方法和体系,强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巩固其对现代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在课证融通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践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反思了在开展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实践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涉及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职业等级考核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实践过程中,梳理课证融通的逻辑,实行对课程要素的整合,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构。

1.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统合。课程实施是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建构过程,针对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建构过程中,首当其冲就是统合通识课和专业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通识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融入对跨境网店运营风险认识与心理疏导等内容;在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方面,从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以及人才市场供需角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就业指导;在语言学习方面,跨境电商产品的刊登和发布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前台呈现的信息,其语言载体主要是英语,故而从英语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应用场景的角度,对《高职英语》通识课开展了一系列有助于学生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

2.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指导下课程体系的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包括B2B、B2C两种,B2B指商对商,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Internet,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B2C即商对客,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的网上商店。以教育部第三批1+X证书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为例,其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提出了一系列职业技能要求。在职业技能要求的指导下,依托行业工作过程,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或典型技能点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创设并优化具有课证融通特色的 《跨境电商B2B实务》课程。增补或强化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块,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平台运营等能力,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及数据分析、视觉营销、网络客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

3.与跨境电商“X”证书要求相对应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授课计划的制定。以《跨境电商B2B实务》课程与教育部第三批1+X证书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证融通为例,根据“1+X”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确定具有1+X课证融通特色的《跨境电商B2B实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授课计划,并完善其考核标准。(1)确定具有课证融通特色的《跨境电商B2B实务》课程教学目标。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国际站仿真软件模拟操作、全真国际站实战,让学生掌握跨境电商B2B平台入驻、店铺产品上架和管理、店铺视觉营销、店铺推广、数据分析、商机获得与管理、交易管理、履约服务、全网营销等理论与实操知识。学会运营国际站旺铺,具备跨境电商B2B店铺建设与产品发布、店铺营销、数据分析、商机获得与管理、交易管理、履约服务、全网营销(社媒)推广能力。(2)确定具有1+X课证融通特色的《跨境电商B2B实务》教学内容与授课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分析1+X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制定完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授课进度以及考核标准。将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涵盖的内容融入《跨境电商B2B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模块。该课程某学期授课内容和授课计划如表1所示。其中,理论知识考核模块包括店铺建设与产品发布、店铺数据分析诊断、店铺营销、商机运营、交易转化、订单履约、基础营销、付费营销、用户营销。实操技能考核模块包括店铺基础设计、网站建设、店铺运营、交易履约。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仿真实训、全真实战、团队分享等方式开展。

表1 《跨境电商B2B实务》课程内容与授课进度

(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实践反思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实践开展以来,在职业院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实际问题有待反思。

1.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选择。一是证书数量较多,部分存在重叠交叉现象。目前,全国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共447个,其中跨境电商专业职业等级证书包括电子商务类证书8个,跨境电商(出口)类证书4个(见表2),且部分证书涵盖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存在重叠交叉现象。以《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和《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为例,在选品、产品信息准备、视觉设计与营销、数据分析、站内推广、站外社媒体推广、客服等方面,其技能要求存在相似或交叉现象。另外,《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覆盖的知识技能点及平台与《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有重叠。这三个证书的站外推广部分又与《跨境电商海外营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似。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展常常会受阻,传统外贸加速线上化,小批量、高频次的采购形式正成为跨境贸易主流,B2小B越来越C端化,故而对相关证书的甄选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宜选择评价组织为跨境电商平台龙头企业且能覆盖B2B和B2C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参考评价组织的证书考核标准)的证书,即《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是证书的课程针对性较弱。根据行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要,其人才培养核心技能主要有跨境电商B2B运营、跨境电商B2C运营、独立站与自媒体、短视频与跨境直播、跨境电商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视觉营销、跨境电商站外推广等。目前在实践操作中,任何一个跨境电商“1+X”证书都不能完全满足这些技能要求。

表2 与跨境电商(出口)有关的1+X证书

2.课证融通的教学实践选择。以跨境电商B2B证书(中级)考核标准为例,学生需掌握视觉设计与营销、店铺建设和产品发布、店铺营销、数据分析、商机获得与管理、交易管理、履约服务、海外社媒营销推广等多种专业核心技能,以达到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中级的要求。在现有的课程中,通常选择《跨境电商B2B实务》《跨境电商美工设计》《海外社媒营销和推广》等多门优质课程进行教学,暂无一门对考核标准全覆盖的课程,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通过B2B证书配套课件和教材、跨境电商B2B仿真全真平台资源、阿里国际站平台实战技能经验等途径指导学生全真实战,以跨境电商B2B全真店铺运营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充实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实训任务,形成一套既可用于课程教学又兼顾B2B职业证书等级考试的课程建设资料,但目前教师的实战指导经验以及对课程的破壁重构能力与水平仍需提高。

(续表 1)

3.课证融通实训平台的选择。目前,跨境电商B2B和B2C数据运营学习渠道主要以理论讲授和仿真示范操作为主,课程教学实施及师资技能提升多依托跨境电商B2B和B2C仿真平台或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例如阿里巴巴阿里国际站或跨境电商独立商城。以阿里国际站为例,职业院校入驻除了需企业资质外,还需缴纳2.98万元/年的基础会费,及1万元/年的店铺推广费。此外,校企合作能对接的企业店铺对高校师生开放权限非常有限,可谓一店难求。故而大多数职业院校掌握的平台政策、规则、技能操作都是二手及以上。跨境电商市场讯息多变,平台政策和规则调整较为频繁,部分内容在刚引进学校时就已被市场淘汰。

4.课证融通考核方式的选择。1+X证书制度核心在于打通课程和证书融通,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职业院校或教师在理念上的理解偏差,导致“1”与“X”只存在简单叠加,其考核制度一般是在对“1”的考核外另外再搭建一套对“X”的考试。考前,针对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以结果为导向,追求“通过率”的高数值,而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嵌入“X”的证书考试内容,导致学生“X”的职业技能并未通过“X”的考核而提高,违背了课证融通的初衷。

三、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改进策略

推动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合理把控课证融通的过程与实施。要以职业技能需求引领证书选择与课程设置,以相应的岗位需求和职业任务审定学生实训标准。因此,应基于证书的选择、过程的把控、融通平台的搭建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1+X制度课证融通加以改进。本文基于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实践与反思,对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实施提出如下改进策略。

(一)甄别优质证书

甄别优质证书是职业教育践行课证融通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最大特点在于工作领域的明确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指向工作领域[7]。《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培训评价组织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在研究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开发职业资格证书。而这些证书并未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对应,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能够结合自己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优质证书。

首先,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证书的评价组织。职业院校应成立学校、企业、行业、评价组织专家等多方主体的证书评价组织,明确学校的专业定位,对接与其所对口的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相匹配,根据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学校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证书评价组织在行业的影响力和证书涵盖的知识技能,甄选若干个与学校办学规模和开设专业以及课程匹配度较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行业部门,建立证书评价组织“入选—考核—淘汰/改进”的管理机制,淘汰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证书,根据行业和专业要求整合优化重叠交叉的等级证书内容,保证证书质量。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开展研究,对当前的职业技能需求和岗位任务要求与市场前沿发展和技术迭代相结合,开发适应前端市场的新证书,从而保障1+X制度课证融通的前沿性。

(二)把控课证融通过程实施

1+X制度课证融通的过程实施是解决 “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重要步骤。其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课证融通的顶层设计。在制度层面,政府要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制度,从国家层面推进1+X制度课证融通的积极发展,为其改进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从而保证课证融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制定方面,职业院校需根据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X证书等级考核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授课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企业岗位核心技能,以切实保障课证融通的落地实施。

其二,职业院校要推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统合。新时代,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实现课程内容由“单向度”向“多向度”转变,统合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为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多模块学习内容[3]。根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并根据专业性质合理增减通识课程的内容,对通识课程的教学提出专业导向方面的要求,以此达到重构通识课程的目的,使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下相统合。

其三,职业院校要建设完善教师发展道路。在管理层面,对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薪资待遇、职业成长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教师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进行思想引领和条件保障,支持教师建设名师工作室、工作站、经营网点,教师在校企合作、社会培训、技术服务、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在教师个人层面,要帮助教师理解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内涵,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对课证融通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例如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到企业顶岗锻炼、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和行业技能比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参加社会服务、申报各类项目等,提升课证融通的破壁重构能力与水平[8]。

(三)丰富课证融通实践平台

1+X证书制度课证融入的发展需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求改进的方略,要丰富以学习者为中心,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多方支持参与的课证融通实践平台。相关政府部门要为职业院校的课证融通实践平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与制度保障,完善资金扶持制度、企业参与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使职业院校能够有充足资金构建教学创新平台,探索教学新模式,建设精品线上专业和课程资源。

职业院校应在现有的实习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平台的课证融通化,根据1+X职业技能标准及证书考核标准,完善实训平台软硬件的搭建与升级。职业院校要重视实训项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与企业需求与职业技能需求接轨,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融入实践教学,在实践平台中注重模拟企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与工作场景,将证书考核标准进行模块化融入实践平台的搭建中。

同时,职业院校应在教育部门、相关市场部门、行业部门的引领下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在课证融通实践平台中的地位与参与度,借助企业的力量强化平台的实践性与技术的前沿性,鼓励企业参与实训课程项目设置,从而保证课证融通实践平台的及时引进与更新。

(四)制定科学的课证融通考核方式

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是提升职业教育课证融通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应注重课证融通实施的过程性评价,对课证融通的实施环节、效果等进行持续、及时地监督与反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漏洞及时改进,进一步保障1+X制度课证融通的平稳发展。职业院校可以联合行业组织、先进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构建课证融通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的常态化机制。以促使课证融通方案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有效地提升课证融通的质量,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职业院校可引入学分银行认定机制保证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考核。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学分银行,认可学生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成绩的学分互换。学生相关专业课程成绩可免试部分技能等级考核,获得的职业技能考核证书,可兑换学历证书课程积分[9]。在这种制度下,可以采取变通方式处理学分认定。根据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考试要求和考核内容,设置专业课证融通课程,并与非融通课程一样占有一定的学分比例[10]。通过了该门课程期末考核的学生可获得课程学分及免试1+X证书等级考试部分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两者之间的成果互认与融通。

猜你喜欢

课证等级证书融通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