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与血清PCSK9、IL-18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
2022-12-17任文妍李秋实
任文妍 赵 森 庄 琰 杜 森 李秋实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乳腺癌是一种由多种致癌因子作用后乳腺上皮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导致的疾病[1],患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以乳房肿块及皮肤改变为主,非常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乳腺癌患者出现癌细胞远处转移,全身多个器官病变,此时就诊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期,死亡率高且预后较差[2]。由于乳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早期症状相似,多为无痛性肿块,患者难以区分,为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在早期对该病进行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基于MRI诊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也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支撑[3]。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种新型前蛋白转换酶,当其出现过表达时能够引发机体细胞周期、凋亡、应激等信号通路失调,与肿瘤发生有紧密联系。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实体肿瘤中过表达时,可通过促进杀伤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凋亡并降低其攻击力实现加快肿瘤细胞生长目的[4]。有学者认为将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联合可在稳定乳腺癌诊断敏感度的情况下提升其特异度,但目前关于两者联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研究较少[5]。基于此,笔者将10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纳入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础,分析DWI与血清PCSK9、IL-18单独、联合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入的疑似乳腺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肿瘤组(62例)、良性肿瘤组(38例)。其中,恶性肿瘤组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69±10.64)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05±2.45)个月;体质指数(BMI)18.62~25.28,平均BMI 22.01±1.37;组织学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19例、30例、13例,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有18例、32例、12例。良性肿瘤组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5.53±10.28)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5.97±2.39)个月;BMI 18.8~24.90,平均BMI 22.12±1.30。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内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6]乳腺癌诊断标准,年龄在18~80岁;②入组前无其他恶性肿瘤患病史;③入组前未行相关药物或物理治疗;④入组后行DWI检查与血清PCSK9、IL-18检测;⑤女性患者;⑥了解研究内容,知晓利弊,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自身免疫病;②属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甲状腺疾病;③严重精神疾病或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者;④妊娠期妇女;⑤检查结果清晰,配合度高。
1.3 方法 (1)DWI检查:选1.5T磁共振扫描仪(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uMR 560),用乳腺专用线圈,使患者双侧乳房垂悬于线圈洞穴,行常规平扫。T1WI序列扫描参数为TR 500ms,TE 10ms,层厚、层距分别为4、1mm,矩阵为340×271,时间为87s;T2WI序列扫描参数为TR 2 963ms,TE 60ms,层厚、层距分别为4、1mm,矩阵为272×219,时间为98s。增强扫描时由手背静脉注入造影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为0.2mmol/kg,速度为2ml/s,40s后扫描,扫描参数为TR 6.4ms,TE 3.0ms,层厚、层距分别为4、0mm,矩阵为256×256,时间为601s。DWI序列扫描参数为TR 300ms,TE 84ms,层厚、层距分别为4、1mm,矩阵为128×128,时间为95s,弥散敏感因子(b)取400s/mm2、800s/mm2。于ACD图像选感兴趣区病灶中心区域,取3个不同部位平均值,面积约为110mm2,避开坏死区域及出血区域,由两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医师共同阅片。(2)血清PCSK9、IL-18检测,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静脉血,EDTA管抗凝,1 5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置于-80℃待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PCSK9、IL-18水平,试剂盒选自江苏普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DWI检查时不同b值下ADC值比较 不同b值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b=400s/mm2时ADC值明显高于b=800s/mm2时,且b=400s/mm2、800s/mm2时良性肿瘤组ADC值均高于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WI检查时不同b值下ADC值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PCSK9、IL-18差异比较 恶性肿瘤组血清PCSK9、IL-18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PCSK9、IL-18差异比较
2.3 影响乳腺癌患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年龄、病程、BMI、ADC值(b=400s/mm2)、血清PCSK9、IL-18水平为自变量,恶性肿瘤患者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血清PCSK9、IL-18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乳腺癌患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DWI、血清PCSK9、IL-18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癌ROC曲线分析 ADC值(b=400s/mm2)、血清PCSK9、IL-18水平单独诊断乳腺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914、0.881,联合诊断乳腺癌AUC为0.983,见表4、图1。
表4 DWI、血清PCSK9、IL-18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癌ROC曲线分析
图1 DWI、血清PCSK9、IL-18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癌ROC曲线
3 讨论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发病率约为24%,在我国,每年约有30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2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45~50岁达到峰值[7]。由于乳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了预后不良风险[8]。因此,为提高临床乳腺癌治愈率,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十分重要。从过往经验来看,乳腺癌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钼靶检查等。超声、CT检查与操作专业知识有较强依赖性,且该方式对细小病灶并不敏感。钼靶虽操作简单,但其分辨率欠佳,容易出现漏诊。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基于MRI的DWI技术应用频率逐渐升高。DWI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观察活体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的成像方式,可反映不同生理情况下组织水分子运动特点,采用ADC值可明显分析出两者差异,通过这一点可以对乳腺癌良、恶性进行诊断与鉴别[9-10]。在本研究中,通过对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DWI检查发现,不同b值下,良性肿瘤患者ADC值始终高于恶性肿瘤患者,且b值为400s/mm2时差异略大于b值为800s/mm2时。通过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阈值发现,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68.4%,与其他学者研究所得结论基本一致。这说明DWI成像确实能够帮助鉴别与诊断乳腺癌,且具有较高敏感度。
PCSK9基因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酶转化酶,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质蛋白受体,提高高密度脂质蛋白受体水平[11]。此外,PCSK9还可参与细胞凋亡、机体炎症及应激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16]。慕玉东等人[13]在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PCSK9及血脂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时发现,13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PCSK水平显著高于125例健康者,血清PCSK与乳腺癌有显著相关性,能够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筛查依据。IL-18是多功能免疫调控细胞因子,能够协同机体其他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活性[14-15]。目前,有关IL-18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仍不明了,马腾等人[16]研究IL-18、IL-1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时发现,IL-18主要表达于乳腺癌肿瘤细胞中,可发挥促肿瘤效应,能够作为乳腺癌患者诊断指标及预后不良标志物。本研究结论与其他学者类似,在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确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CSK、IL-18水平明显更高,且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PCSK、IL-18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可知,PCSK、IL-18诊断乳腺癌特异度较高,可达92.1%、94.7%,有较高临床利用价值。
此外,在本研究中,通过将DWI影像学检查指标与实验室指标PCSK、IL-18进行联合诊断后发现,三者联合时既弥补了DWI检查时特异度不高的缺陷,又弥补了PCSK、IL-18检测时敏感度一般的不足。三者联合诊断时AUC达到0.98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2%、97.4%,较单独诊断时准确性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DWI检查时ADC值有异常降低,实验室检查时血清PCSK9、IL-18有异常升高,DWI与血清PCSK9、IL-18诊断乳腺癌均有一定价值,且三者联合时诊断精准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