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校企联合培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方案构建

2022-12-17马明昌李长雨

关键词:专业课校企思政

李 梅,马明昌,李长雨

(长春工程学院 建筑学院,长春130012)

一、引言

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形成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格局,将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理论教学转为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筑学专业联合培养的基本形式通常是以院校与设计单位共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为主,接受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学校聘用高级工程师为客座教授,指导实习及毕业设计,或采用设计院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学校则为设计单位提供人力资源。随着校企联合培养的深度融合,教学体系的逐渐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学作用也日益凸显。

二、校企联合培养环节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形成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的育人格局[1]。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2]。专业课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亲和力和持久性[3]。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基本都是建筑学专业核心主干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校企联合培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与企业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课程教学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利于达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素质教育的毕业要求。专业课教学目标在德育品质方面,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传统文化传承理念和创新意识;在职业素养方面,强化工程伦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筑师的责任担当和大国工匠精神;在价值塑造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毅的品质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四、校企联合培养教学体系的课程思政方案构建

(一)“4个参与、3个阶段、2个环节”的校企联合培养教学体系

“4个参与”即校企联合培养贯穿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评价全过程;“3个阶段”即低年级、高年级、毕业阶段分层次进行校企联合培养;“2个环节”即在设计类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的环节均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内容。

(二)校企联合培养教学体系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融入环节

(三)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构建原则

一是坚持立场。结合职业特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认同、对方针政策的支持、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坚定立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

二是突旧创新。课程思政欲达到期望的效果,就势必要突破现有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以新理念、新方法的求新态度来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找准学生关注的问题,创新教学载体,掌握学生心理,紧扣时代信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进行引导,注重沟通与表达方式,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

三是深度融合。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活跃要素,在育人的认知方面要有深层次的思考和专业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理念包括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和可持续等,以专业协作、行业互通、相互促进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得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不是赋予表面而是逐层深入“骨髓”。

四是实用务实。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是影响学生未来人生和职业生涯思想、觉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理想人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教学应从学生的切身需求考虑,实用、务实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触动,并在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实效作用。

(四)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方案设计

第一,深入调研。包括学生学情调研和社会企业调研。“有的放矢”是课程建设前提,每门课程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情况。了解学生当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等,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对职业的理解程度。对企业和毕业校友进行问卷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使得教学方案对接实践,有的放矢。

第二,构建案例库。利用合作企业的典型案例和工程一线建筑师的从业经验,深入解读建筑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选择的案例要面广多样、前沿新颖、典型深刻。从问题着手,校内外教师共同挖掘,力争融入过程灵活有趣,结论实用有效。

第三,结合实践。设计类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从调研、设计、建模、绘图的全过程,并从中体验追求卓越、团队协作的乐趣,引发学生对建筑技术、传统文化、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联动思考。建筑师应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参加课程设计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人民群众切实的生活需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辨和设计应对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和社会观。

第四,开放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元考核,突出思政素质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并重,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企业协同,做到调研制度化、常规化,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和企业维度的评价体系。通过企业教师的作业讲评,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反馈,通过对用人企业调研,反馈专业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行,充分汲取企业对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企业联动教学实践育人的优势。

(五)校企联合培养课程思政元素的教育逻辑

所有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是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知过程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能够自然接受。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从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需求为切入点,从爱国主义、工程伦理、集体精神、综合素质教育四个层面来构建思政元素的教育逻辑。

1.爱国主义教育

建筑师是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建筑师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教学中通过对我国优秀建筑实践案例的分析和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的剖析,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融入爱国主义思政教育。

2.工程伦理教育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建筑标准及行为规范,客观公正地对待所从事的工程实践活动必然有其应遵循的内在伦理维度。通过建筑工程中的典型相关事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建筑师所应该恪守的职业伦理、工程伦理,认识责任担当,融入社会责任感的思政教育。

3.集体精神教育

建筑师为企业创造价值,承担企业信誉。一项完整的建筑工程需要与各专业的设计师协同完成,大型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才能顺利建成,建筑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课程设计中分组调研、协同设计及合作参赛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融入团队的集体精神思政教育。

4.综合素质教育

品格、价值观及使命感在真实情境中可以成为个体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级驱动力,内化为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思想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催化剂。教学中通过对企业优秀建筑师成长案例的解读和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个人素质的训练,激励学生成为社会有价值的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主学习、科学严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个人价值塑造思政教育。

(六)校企联合培养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

如何将思政案例和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是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发挥校企联合培养企业教师的丰富工程经验,通过实际工程的典型案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路径,全方位、多角度构建思政教学的情境,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和“滴水石穿”的效果。

1.知识应用融入环节

授课内容主要为设计原理讲授、优秀案例分析。通过名师名家案例,了解老一辈及卓越建筑师对祖国建筑行业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历史建筑案例,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传输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优秀工程案例,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传输社会责任感,激发创新思维,树立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2.技能训练融入环节

授课内容主要为学生资料调研、PPT汇报,课程设计方案辅导、讲评。通过该阶段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设计中需遵循的国家政策、行业规范和现行标准,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通过企业教师的设计辅导、讲评,让学生了解建筑师是城市人居环境的设计师,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3.素质培养融入环节

授课内容主要为设计成果表现和成果评价。通过设计成果表现的基本功训练,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强化自我学习能力,规范行为习惯。通过对作品的审美熏陶,培养艺术审美素养。通过校内外、企业教师多元主体的不同评价,充分认识个人思想意识要如何与系统乃至社会价值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保障建设

(一)教学运行保障

建立校、学院、系部、课程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所有课程都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期末考核等所有教学文件和教学环节中,贯穿到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检查、教学研究、教学评价及课程考核的所有环节。

(二)师资队伍保障

1.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课教师应该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国家时事政策,正确认识国情,使自身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设计能力

定期参加有关课程思政教学研讨的培训、学术会议,与兄弟院校交流课程思政经验,开展校际间的合作。与企业教师深度交流,将企业工程师引进课堂充实师资队伍。使得专业课教师具备深入研究学生思想的能力、课程思政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及课程思政的评价能力。

3.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密切合作

专业课教师在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能力方面,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课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进行集体备课、召开专题研讨、合作撰写论文和申报教学改革课题,思政课教师可以为课程思政方案把握正确的方向,并以系统的理论作为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利于思政课教师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征,共同提升授课的教学效果。

(三)持续改进机制保障

定期对社会企业、毕业生、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工作后的反馈及在校学生思想状态的调查,分析思政教学效果,针对未达成的教学效果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思政的运行方案,保障课程思政建设不断优化推进。

六、结语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程思政”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利用校企联合培养的综合优势,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优质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善用德育思维、融汇专业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内化成学生的精神指引,使学生具备缘事析理、明是非的能力,成为当前全人教育的受益者,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是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校企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