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通专融合路径探索研究

2022-12-17邱百爽孟明川

科教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导论专业课应用型

章 昊,邱百爽,张 颖,孟明川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长久以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通识课”和“专业课”被割裂开来的尴尬局面,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着力培养素质全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方向相背离,长此以往,此类高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将会失去竞争力。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注重培养“高级应用开发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为例,介绍学校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发挥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的主导作用

专业导论课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2],属于通识课范畴,也是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涵盖计算机学科的方方面面。从通识课角度来看,其知识面覆盖广,全面介绍计算机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但因学时有限,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要想满足IT企业用人需求,学生仅仅学习基础知识是不够的,更应深入学习或研究某一领域,达到“广度学习开始,深度学习结束”的境界。如何讲好专业导论课,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1 引入恰当案例讲好专业导论课

本门课程的开设,如果不能起到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示范作用,就会被贴上“水课”标签,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该门课程也可能难逃被砍掉的厄运。在有限的学时中,教师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而且应该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案例选取上下功夫,因为大一学生大多是没有专业基础的,案例选取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来探索未知。比如:递归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知识点,也是计算机学科中重要的内容,在专业导论课中,如果仅介绍其概念,这样讲解对于初学者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学生不明白函数“自己调用自己”是什么意思。教师可借助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递归概念,例如,“俄罗斯套娃”中大套娃里面套着小套娃,小套娃里面套着更小的套娃,以此类推,这体现了递归的核心思想“自己调用自己”。递归概念的理解程度将影响学生后续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如何利用递归思想求自然数n的阶乘,汉诺塔问题求解等问题的学习,还会影响到JavaScript脚本课程中深拷贝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在专业导论课中引入适当的案例,会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重要概念的理解,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好基础。

1.2 借助名校名师慕课讲好专业导论课

面对现阶段知识不断膨胀,课程学时不增反减,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师资力量增长缓慢等一系列矛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的新方法、新常态,为此,该校计算科学导论课程引入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战德臣教授主讲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慕课作为同学们线上预习课程的内容。该课程为国家级精品慕课,课程内容丰富,采取递进式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为后续深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引入具有积极效果:一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有效弥补学校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三是学生可同步学习重点名校课程,开阔思路和眼界,进一步提高计算思维能力,真正达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 做好课程设置环节的通专融合

由于应用型本科长期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当然,这种培养模式确实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帮助,但是不可否认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学生选修课程环节往往会出现“功利化”现象[3],学生会把学校开设的课程以是否对学生就业有利,将课程简单地分为“有用、实用”和“无用、不实用”两种类型。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的提高,难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会员单位,多年来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人才培养之路,多次修订培养方案。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外,还在本科1-2年级分四个学期增设职业核心能力1-4课程,该课程属于通识课范畴,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通过模拟招聘面试环节,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又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适应软件外包企业的需求,增加制作英文简历环节。此外,还在校级公选环节中增加人文美育课程,将IT文化节,红歌歌咏比赛等活动成绩纳入任选课置换学分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陶冶学生情操。为了使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增加职场的阅历,在第七学期开设企业实训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需求,身临其境,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课程实行“双师制”培养模式,即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后,根据所从事的相关工作,选定工作岗位,在实训企业选择一名业务指导教师,学校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毕设指导教师,学生和两位导师沟通后,确立毕设题目,接受两方面教师的指导,真题真做,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自2013级学生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率先开展“3+1”的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积累,电气信息学院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学院已建立实习实训基地30多个,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学生就业率连年增加,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该校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有效抢抓了新机遇,扭转了学生“慢就业”局面,形成了“稳就业”的良好态势。

3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通专融合

3.1 依托教研室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影响通专融合的关键问题。学校教研室打破传统壁垒,整合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和计算机专业教研室,让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低年级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4]。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内容融入专业基础课或基础课中,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提前融入专业课学习场景中。比如,在讲解递归过程中,除了前文提及的生活中的递归,还引入利用递归进行对象深拷贝的内容,深拷贝是指将数据中所有的数据拷贝下来,对拷贝之后的数据进行修改不会影响到原数据,该功能的实现属于JavaScript课程内容,属于专业课的内容融入通识课范畴,因此,如果任课教师仅教授过基础课程,没有专业课程的授课经历,很难进行知识拓展。为此,学院有效利用校外实训资源,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原则,定期组织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赴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学习新知识和课程新内容,或不定期聘请企业的一线工程师为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保证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不脱节。随着基础课教师的深入进修和培训,学院在排课时也逐渐安排这些老师讲授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这样不仅有益于通专全面融合,而且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 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通专融合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形式[5],培养学生要始终把握“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原则,课程思政全面推行是落实上述原则的有效途径,而实施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为了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使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真融入”,教研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活动包括:河北省优秀教师讲示范课、开展多门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校内点评、课程思政微课制作大赛等。上述活动不仅为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的思路,同时也为教师授课技能比武练兵、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提供了平台。

4 强化“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全面成才

学生群体是通专融合的受益者,学校在紧密依靠第一课堂育人主阵地的同时,还加强了对第二课堂的打造,这一重要举措有效拓展了学校的育人空间。

4.1 积极开展竞赛活动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在每年12月份开展“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IT文化节”活动。截至2021年底,学校已成功举办7届IT文化节活动,文化节包括校内赛事活动和校外赛事活动,其中校内赛事包括“office高级办公软件应用”“图形图像处理”“WEB网页制作比赛”“微课制作比赛”“软件开发设计大赛”等分赛项,这些校内赛有利于学生提升心理素质,积累参赛经验,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参加高级别的比赛做准备。校外赛事(高级别赛事)则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河北省级赛和国家赛,该赛事是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专业发展服务和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以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截至2022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生共获得国家赛二等奖、三等奖;省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50余项,这些奖项包括“图像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及应用”“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设计”等多个组别。这体现了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有精良的PPT制作技巧等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4.2 积极开展学生创新活动

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16级学生开始进行CDIO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制培养,至今已成功开展4届,项目中开发的作品有的已经成功应用在学校的教学考试环节中,有的被推荐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并获得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还有的依托项目申请到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还有的申请到了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学生收获满满。同时,这些项目的指导教师也完成了相关的校级、省级教改项目,有的甚至获得了学校的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真正构建了师生共同体,实现了双赢互利的目标。

5 结语

通识课和专业课就像应用型高校IT类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环节中的左膀右臂,二者相辅相成,而不应该对立存在,特别是在学生选课中,不应该有顾此失彼的倾向,要将通识课和专业课进行融合,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师资的业务素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导论专业课应用型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A Cas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n English News Report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