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线上教学工具对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2-12-17

科教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讲授教学效果

周 龙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 南京 200438)

1 问题的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高校在管理和教学上受到了较大冲击。高校教师在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况下,突如其来地进入了一场“教学技术革命”与“教育方式改革”。虽然“互联网+”“慕课”等概念并非新鲜事物,在不少高校的部分专业也早已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覆盖几乎全部专业和全部课程的线上教学,仍然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以教学技术倒逼教学改革的口号虽已提出多年,却一直收效甚微。不曾想在疫情这一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却意外地实现了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强力推进。正如部分学者所言,在疫情的冲击下,教育反而成了受影响最小的行业[1]。

和理工科教师更为适应线上教学相比,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对线上教学存在一定程度“水土不服”的现象,个别教师由于线上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病毒不断变异的大背景下,在未来几年,线上教学或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仍会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并且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动态调整,学生可能存在不能全部返校的情况。部分学生在线上,部分学生在线下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因而,文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线上教学辅助工具的功能和优势,妥善安排教学计划,充分预防和应对防控政策变化带来的教学质量风险,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2 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特征和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特征

2.1.1 个体多元性

自然科学的学习建立在理性思维主导的演绎推理和对实证经验的归纳总结之上,精准、科学的特点伴随着自然科学教学和学习的始终。而社会科学的学习主张博采众家之长,重思维的发展和思辨的过程,对于结论和结果的学习并非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为重要。学生和教师的个体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学术观点、学术风格乃至自身的仪表、口才、形象魅力均会对社会科学的教学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同一门课程,不同的老师讲授在风格、内容乃至观点上都有可能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时也被允许接触多元化的理论,生成多元的观点。许多社会科学的议题,答案不存在对错优劣之分,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2.1.2 目的价值性

自然科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前人优秀科学成果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之上,引领人们不断加深对世界和科学的认识。建立在科学客观性基础上的自然科学,虽然也受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的影响,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是不分国别的。而人文社会科学更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引领人们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改造和发展社会。而价值观是一种主观判断,受到文化、历史、群体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个人的教学方式选择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较大影响。

2.1.3 教学活动的发散性

自然科学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科学客观性,那些已经被证实的真理和科学结论具有不可辩驳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受到尊重,不可任意篡改。而社会科学的教学不拘泥于结论和方式,可以采取发散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生成发散性的思维和结论。甚至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结论。对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而言,并不要求全部接受授课教师的个人观点,而是尽可能形成个体的思维和观点,鼓励发散性的思维和问题意识。

2.2 人文社会科学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被迫转向以PPT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社会科学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多数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由于条件的限制,诸如分组讨论、模拟法庭、小组汇报、圆桌会议等社会科学教学中常用的互动模式无法开展,教师被迫转向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讲授式作为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不可替代之优势。但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该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性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早已暴露出其局限性。而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讲授式为主的模式成为许多教师的无奈之选。加之线上平台无法实时监控学生的精神状态,导致线上讲授的效果也弱于线下课堂讲授。

另一方面,PPT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辅助工具。但过度依赖PPT的讲授式教学会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对老师的讲授不感兴趣,只重点记录PPT上的内容。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注重思想传播,教师的演讲能力和语言感染力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高校内的“名嘴”大多可以在完全脱离PPT的情况下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但在线上教学中,由于学生身处家中或寝室内,缺乏正常上课的紧迫感和纪律约束,如果学习终端的屏幕上没有能够让学生持续保持关注的内容,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因而不少教师被迫转向以PPT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2.2 讨论、交流环节受限

相比于知识点的传授和掌握,文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和教师的思维交流。由于“Seminar”教学模式在文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学生之间的讨论、发言,以及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过程在文科教学中通常会占据一半以上的时间[3]。并且在许多场合中,讨论环节本身和思辨的过程,远比结论重要。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较少依赖测验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在线下课堂上对学生课堂状态的观察,以及各种讨论、交流、研究环节来掌控。而在线上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线上教学工具不熟悉,以及教学工具本身的功能限制,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难以在课堂中开展。

2.2.3 缺乏教学“仪式感”

教师在居家办公状态下,在电脑前进行线上教学时,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的“仪式感”而导致教学热情下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线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回应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状态,准确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激发教学灵感。而在线上教学中,教师面对屏幕讲授,缺乏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教师本身的教学热情和精神状态也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3 线上教学工具对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3.1 当前主流线上教学工具及其主要功能

目前高校教师主要使用的线上教学辅助工具包括腾讯会议、慕课堂、钉钉、学习通、雨课堂、学习强国等[4]。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①签到考勤:通过移动客户端,发起普通签到或GPS签到,统计课堂学生出勤情况;②点名评价:通过客户端发起课堂随机点名,并根据点到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评分;③课堂练习:在备课后台准备练习内容后,在课堂上发布练习,学生作答后即可查看答题情况,针对性讲解;④问卷调研:在备课后台准备问卷内容后,在课堂上发布问卷,学生完成后,即可查看学生意见反馈;⑤作业/预习/公告:通过公告来发布课堂课后作业、课前预习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通知等课堂须知信息;⑥课堂日志:每次上完课后,可以查看该次课堂的详细数据,包括课堂真实时间、活动情况、学习数据等;⑦模块化教学:通过预先设置任务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⑧讨论答疑:以讨论版或是留言板的形式进行网上讨论、提问与答疑环节。

3.2 线上教学工具的优势和促进作用

第一,节约课堂时间。通过GPS签到、作业材料布置、问卷调查、提问投票等功能,可以有效节约课堂考勤管理时间,拓展课外学习时间,增加教学时间和效率。同时,以往一些会占据大量课堂时间的学习素材,如视频、课外阅读材料、案例等,可以通过线上工具布置,让学生提前阅读观看,缩短课上占用时间,提升有效教学时长。

第二,提升课外学习效率。通过利用学习通、慕课堂等工具布置预习材料或是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辅工具及时获得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作业批改等工作,有效利用课外时间,提升教学净时长。

第三,促进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教辅工具,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让学生以完成任务节点的形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安排额外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方面增加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与积极性。

第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在传统文科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以教师提问、分组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为主。教师提问只能针对个别学生,无法形成广泛参与。分组讨论与小组报告更适合小班化教学,在教学班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不能经常使用。而通过线上教辅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版和留言板布置讨论题目和提供答疑辅导,学生以发帖或是留言的形式参与课堂讨论或是回答教师提问,能够有效增加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第五,保证教学连贯性。传统的本科阶段课堂讲授式教学,教师通常根据教学大纲系统安排课堂内容,较少采用专题形式。由于各部分教学内容体量上存在差异,加之课堂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使得教师很难做到精准控制时间,每一节课恰好完成某一部分内容讲授的情形很难实现。通常各部分内容所需的教学时间不等,课程之间存在连续性,学生如若因为特殊原因缺席某一次课程,则有可能无法跟上进度,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而利用线上教学辅助工具,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缺席的概率,请病假、事假的学生在身体状况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线上课堂参与学习。另一方面,缺席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辅助工具及时掌握教学进度,弥补缺失内容,避免掉队。

3.3 使用线上工具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过量增加学习时长。由于线上工具将部分预习、准备、课外阅读、练习、讨论、答疑等环节调整到常规课时之外进行,虽方便教学,但也容易造成学生课外学习任务过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引发抵触情绪。教师应当实时监控学生每周课堂外所花费时间和辅助工具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寻找线下和线上时间分配的合适比例和衔接方式。

第二,过度依赖移动终端设备。当代大学生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熟练度较高,但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不利于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容易对家境困难的学生造成额外负担。

第三,弱化讲授的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教师讲授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过度使用线上工具,弱化讲授环节,容易造成学生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缺失,不利于正确观点的形成。

4 结语

在进入2022年后,各地在“动态清零”大指导方针背景下,对防控政策实行动态调整。这也直接导致了高校教学中,出现了“时而线上、时而线下”或是“部分学生线上、部分学生线下”的不确定状态,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考虑到全球疫情形势的发展情况和防控常态化的现实背景,在未来数年内,高校仍需做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准备。甚至有学者断言,世界将进入“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5]。在这一前提下,利用线上教辅工具,形成完善的线上线下混融的教学体系,将教学模式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和风险降至最低,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是未来数年内高校教学应当完善的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讲授教学效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社会科学总论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