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17宋济世

大观 2022年9期
关键词:国潮中式建筑

◇宋济世

一、中国设计经历的关键时期

中国设计的发展经历过几个较为关键的时间节点,分别为洋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依照相关时间线索探究发现,中国设计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特征。

(一)20世纪前期新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进——萌芽期

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由于国际以及社会性因素,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这些运动的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武装自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筑也受到了影响,在艺术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开始接受西方的设计风格,如教会学校建筑的风格。在设计教会学校建筑时,设计师将西方设计思想和工程技术,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这种设计和18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设计方式不谋而合。这种创新性的设计方式不仅被应用在建筑领域,还影响了其他领域的设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设计的变化——吸收及复兴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建筑设计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此时较为完备的设计方案是既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又要融合时下的高新技术,例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就体现了此种设计理念。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在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大礼堂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建筑形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采用仿明、清宫殿建筑样式,古雅明快,利落大方,严谨和谐。穹庐金顶作为建筑的主体部分,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人们的建筑设计理念,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结合的佳作。大礼堂一方面是重庆市举办大型活动的带有功利性质的场所,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时期的建筑处于过渡与复兴时期,“一只脚”踩着原生土壤的文明,“另一只脚”迈向了人们所向往的美好新时代。

进入20世纪中叶,我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因此需要规划中国的未来发展图景。这引起了一批志存高远、有理想有抱负的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设计教育、建筑、艺术宣传等诸多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中国出于建设性需要,引发了修建纪念性建筑的高潮,代表性人物梁思成等人所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该时期最早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梁思成在建筑领域取得的非凡建树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是中国第一本以现代科学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建方法的专业性书籍。此书从建筑学的角度对官式建筑的做法和清代营造原则进行了系统性的基础讲述。梁思成对古建筑坚持维护之法。正如他所说,古建筑是中华瑰宝。关于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梁思成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综合性建议:一是需引起社会对古建筑保护的广泛注意,使大众了解建筑的文化价值,且古建筑建设要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来实现;二是古建筑保护需从相关制度的“制定—颁布—施行”等方面着手,相关部门应当承担起保护古建筑的重要职责;三是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在美术、历史、工程等方面皆精通博学,即古建筑修复及保护工作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性从业人员参与或主持。梁思成在古建筑修复与保护方面所提出的建议无疑为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借鉴。

(三)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设计——发展与迸发期

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西方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艺术设计等对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此时期,中国才真正意义上进入当代艺术设计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王澍是中国新建筑运动中最具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水岸山居”是王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一件卓绝作品。“水岸山居”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将传统的夯土式建筑工艺应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波纹式的墨黑色瓦片屋顶、明黄色的土墙,使“水岸山居”宛如水乡中的绵延长廊,又好似处于村落或田野间的屋舍。此外,利落的结构线条和合理的空间布局使其展现出现代简练之美。在“水岸山居”这样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中,王澍既探索运用了生土材料,又尝试在建筑设计当中解决地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问题,同时还用建筑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王澍在建筑设计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融合所取得的成就无疑为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并为中国设计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21世纪以来中国设计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残奥会的有关设计

冬奥会制服装备的外观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冬奥会核心图形雪山图景。其将民族性、功能性和艺术性充分结合,能够实现温度变化以及场景转换下的自由灵活穿搭。

冬奥会的核心图形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融合了京张赛区山形、长城形态和《千里江山图》中的青山绿水,并运用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笔触及线条,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冰雪运动竞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色彩选择上,沉稳的墨色和跳跃绚丽的霞红展现出工作人员的真诚和热忱,中性内敛的灰色彰显了评判人员的客观精神,洁净素雅的瑞雪白作为调和色代表着“瑞雪兆丰年”,宁静明亮的天霁蓝展示出志愿者的青春蓬勃。这些色彩描绘出冬奥会的恢宏场景与独特的空间意境,展示出冬季运动的韵律美。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会徽以书法为设计的灵感来源,体现出冰雪运动会的精神力量。冬奥会会徽冬梦主要由奥林匹克五环标志、文字标志、会徽图形组成,图案主体是由汉字“冬”的书法形态变化而成。会徽飞跃是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使用的标志,主要由国际残奥委会标志、文字标志、会徽图形组成,图形主体是由汉字“飞”的书法形态变化而成。

冬奥会体育图标以中国汉字为依托,将传统的篆刻艺术和现代的流行音乐相融合,极富动感。设计师提取仰韶文化的刻绘符号和甲骨文的折笔、斜线来表现人和器械之间的关系,通过虚实相间的画意呈现出每个动作的立体结构。并且,“小红人”图标是动态图标,更适合新媒体传播以及当代的实际应用场景。

冬奥会场馆围挡设计融合了中国的长卷绘画艺术,以长卷绘画的韵律感映衬不同的运动项目。比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整个画面内容是一座山接着另一座山,气势恢宏,而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则描绘了富春山的四季之美。结合传统山水画艺术的冬奥会场馆围挡设计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特色。

(二)“国潮”设计的兴起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的综合实力实现飞跃式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全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程度的加深使“国潮”内容更加多元,“国潮”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崛起。“国潮”从字面上可划分为“国”和“潮”,“国”是指中国,“潮”则表示的是当代潮流性文化。因此,“国潮”设计的根本是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化厚土,将独有的设计手法和中国传统元素相融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国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相融合的代名词,是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的一种认可,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信感。

“国潮”产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故宫的文创产品。在故宫文创设计中,大量的故宫传统文化元素得到应用。如故宫口红系列,从外观形式上来看,不同图案的设计受到了清宫妃子服饰上装饰纹样的影响,图案是基于服饰纹样的改良和升华形成的。正是现代需求与古代艺术的融合,才让这些隐没于历史尘烟中的中华瑰宝向世人展示出自身的独特魅力。通过故宫口红系列,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不是只能从书籍和文献中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对于文物藏品所蕴含的文化的深层次挖掘,能够很大程度上使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综合来看,“国潮”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结合民族文化和当下社会流行元素,以“文化+时尚+流行”的再组合形式呈现。在“国潮”产品的设计中,除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外,还需要对中外文化进行深入且持续性的挖掘,吸收与现代中国核心精神相适应的部分,将文化与设计进行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并让中国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不仅如此,还应当与世界先进技术、潮流文化等接轨,合理借鉴世界潮流文化的世俗性和多元性,创造出更加别出心裁的“国潮”作品。

(三)新中式——具有本土意味的新装饰风格

新中式风格是继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结合现代潮流和技术而产生的创新性设计风格,是中国文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行表现的新的设计形式。新中式风格在设计上延续了明代与清代家具的设计理念,从中提炼出经典元素并根据现代人的要求简化和丰富设计内容,家具形态上更加简练清新,并且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中式空间所体现出的尊卑思想,配色更为简洁自然。

新中式拆分来看分为“新”与“中式”,其中“新”是指新技术、新需求、新审美,而“中式”是指中国味、中国传统思想、传统要素等。新中式可以理解为“中国当代的传统文化表现”,反映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比如,无锡市的吴月雅境小区就运用了竹子所具有的文雅意境、豁达的气节象征。设计师何宗宪将“竹”元素引入吴月雅境的空间设计,将竹子与装修材料融为一体。空气顺着格栅自由地流动,使整个环境具有了竹林通幽之意。静谧闲适的空间,浸染在竹的柔美与雅韵之中。凝固的美好是转瞬即逝的,流动的当下才是恒久不变的。在倡导本土设计和地域性设计的时代,新中式风格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设计师应以传统文化特色、传统艺术风格和传统美学价值为追求,使当代设计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设计师面对这样的冲击应该如何应对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是纯粹挪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还是单纯地对国外设计理念进行全盘接受呢?其实,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恰当的。仅仅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会使中国当代设计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而对西方设计理念采用“拿来主义”将会使中国的设计失去民族特色,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效融合,需要设计者凭借自身的创造力,肩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有效地将中国元素应用到设计领域。然而在当代设计中,民族风格的融入并非一味地进行形式上的模仿与照搬,而是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将民族元素融入设计并不断探索出能够体现当前艺术精神的元素,进而创造出符合大众实际需求的优秀设计作品。

猜你喜欢

国潮中式建筑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Flying Forward
Turning the Tide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建筑的“芯”
惊艳到世界的国潮之光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