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构建“独立、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
2022-12-17董星宇
董星宇
(中国银行北京商务区支行计划财务部,北京 100026)
一、研究背景
当前,金融科技正在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商业银行财务变革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1.财政部制定规划,推进会计数字化转型
财政部制定《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为推进会计数字化转型、支撑会计职能拓展、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制定了规划。
2.新会计准则相继实施,适应性要求不断提高
《IFRS9—金融工具》《IFRS16—租赁》等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大大改变了银行在金融工具列报、准备金计提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管理,对如何适应会计准则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当前,高新技术行业纷纷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相关行业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利用新的科技成果,持续提升财务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4.商业银行上线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财务管理面临新挑战
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为代表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上线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其具有以客户为中心、快速产品创新、改善管理能力等特点,强调以企业级角度进行系统整合,实现应用集成、信息共享、基础统一,给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独立、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的目标
各大商业银行在建立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和分布式IT架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建设“独立、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亦称之为“会计引擎”,使之归属于全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搭起交易明细与会计总账之间的桥梁。
而构建“独立、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实现以统一、高效、便捷、精细、准确、可视为目标的会计核算,既是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服务信息化战略发展格局、迅速高效响应市场竞争、灵活适应会计准则变化和监管的需要,也是不断推进财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路径。
统一:按照标准化的核算处理流程,由会计核算处理模块统一接收各业务组件或系统按照统一标准生成并传送的交易信息。依照统一的会计核算规则,在会计核算处理模块内统一生成会计分录并汇总传送总账系统,充分解决分散化、非标准化所带来的会计核算处理流程耗时长、效率低、资源占用较多的问题。
高效:会计核算处理模块通过联机实时进行核算处理、高频率生成和传输总账系统所需数据的方式,有效地提升核算处理效率,为实现快速、准确地展示和输出核算结果提供基础。随着现代银行业务向多渠道、全天候、立体化业务服务模式的转变,银行会计核算处理的时效性应在系统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提升,实现支持“7乘24小时”全天候实时根据交易信息生成会计分录,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结果的生成效率。
便捷:在初始建设统一会计核算处理模块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建立整套的可灵活配置的核算参数与科目或子目的映射关系,将银行的各类产品、服务和交易与会计科目及核算管理参数维护自动化联动。实现“一点维护、全局应用”。如遇某只产品、某项服务或者某个交易发生变化,只需在会计核算处理模块内相应调整核算参数即可,减少人工传递和重复维护,大幅提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精细:会计核算处理模块应不断提升会计核算精细程度。在新一代总账系统建设中,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总账系统中,借助会计科目COA段值形式丰富产品、渠道、客户类型等其他必要维度,为管理会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作为直接接收交易信息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应更多地记录、复述和展现交易中的各项信息,在满足数据安全和数据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将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交易渠道信息、员工营销信息等记录于所生成的会计核算信息中,为后续更精细化的管理和经营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准确:会计核算处理模块应对接收的交易信息和生成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实时、全面地合法性检查,出现异常信息及时做出提醒,并进行自动化差错处理,有效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完整性。
可视:通过建立统一的核算视图,在一个平台查询所有会计核算结果,支持对会计核算结果的实时查询、精准定位与筛选。通过“交易流水ID”等键值,建立交易信息与会计分录的对应联系,实现从会计核算结果快捷地追溯至具体业务,使会计核算处理全程可视。
三、功能定位
1.专注于把交易信息“翻译”成会计信息
在各大商业银行开发与建设新一代会计核算处理模块(“会计引擎”)的实践中,部分银行选择将会计计量、账务核对以及手工账务调整等功能嵌入在会计核算处理模块中,打造了一个“功能全面”的会计核算系统。
但是,会计计量所需的计息率、计提率等比率值本质上,与各业务系统所处理的业务、产品和交易(不同存款产品的付息率、不同贷款产品利率水平、大额中间业务收入或费用支出的摊销方式等)相关,其计量的结果是业务逻辑的体现,而会计核算则侧重于对计量结果进行确认和记账的过程。同时,账务的核对(如总分账务核对、明细账务核对、账实核对等),手工账务调整更多地体现为账务管理的内容。因此,作为专注于会计分录生成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应明确其“翻译器”的功能定位,即将各业务组件或业务系统所传送的交易信息,“翻译”成会计核算信息-会计分录。
2.前置会计核算与产品、服务、内部账户、资金往来业务的核算映射关系
在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交易与核算”相分离的概念似乎“深入人心”。但“交易与核算”相分离并非等于“交易与核算”相隔离。
在搭建会计核算处理模块的过程中,应与业务组件或业务系统联系明确核算的范围,通过既定的核算规则,把产品、服务、交易与相应的会计科目或子目建立参数化的核算映射关系,并灵活运用新增、修改、删除、停用等功能,敏捷地响应监管政策变化、会计准则变更、前端产品创新、对客业务运营所带来的变化。
在新产品研发、新服务确立以及新交易设计和开发时,须由相关的产品研发部门、业务条线管理部门、交易开发和设计部门前置发起建立产品、服务或交易与相应的会计科目或子目参数化的核算映射关系,由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和最终确定后方可生效上线。有效地避免在快速上线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或新交易时,因其未与会计核算建立参数映射关系而带来的会计核算差错。
3.实时监控、核对每笔业务的账务处理结果,及时把控系统运行和员工操作风险
集中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承担着实时处理全行各个业务组件或业务系统所产生和传送的交易信息,并按照统一的核算规则生成会计分录的角色。分布式IT架构下的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所带来的交易量级的提升、跨系统或跨组件往来交易笔数增加以及某些特殊时间节点可能带来的交易量集中爆发,均对会计核算处理模块输出完整、准确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结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在模块内构建一整套异常检查机制,实时监控,核对每笔业务的账务处理结果,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及时把控和降低由系统原因带来的账务差错和员工误操作带来的操作风险。
4.在对前端业务“应接尽接”的基础上,兼顾复杂业务系统的过渡性方案
在各大商业银行构建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原有各业务系统的解构、重建并非一蹴而就。业务的复杂程度、涉及关联系统的数量、新线系统或组件的开发能力和难度以及投产批次和规划都决定着某一个旧线系统是否能短时间内部新线系统或组件所替代。部分难于被取代的旧系统,往往在适配新会计核算处理模块交易信息接口数据规范、传送频率、系统连接等方面存在配套改造难度较高的问题。所以,在确定会计核算处理模块的系统对接范围时,应本着对前端业务系统或组件“应接尽接”的前提下,兼顾复杂业务系统的过渡性方案,保留旧系统内部的会计核算处理单元,并由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接收其日终生成的会计明细分录并统一汇总传送总账系统。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数据孤岛
在会计信息需求内化,服务企业自身的理念下,会计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方式呈现出了明显的数字化和服务化的特征。在以分布式IT架构为基础的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下,会计数据散落于多个组件和系统中,由于技术上或管理制度上的原因,当业务发生时,数据在不同的组件或系统按照流程、专业和应用进行分类,储存在多个数据库中,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关联难度较高,增加了跨部门数据合作的沟通成本,使企业不具备跨专业平台、多应用场景和全流程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力,对会计数据的统一和集中获取带来了较大难度。
因此,在建设会计核算处理模块过程中,务必对前端传送交易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可用性提出严格要求,并建立统一的交易信息数据集中处理平台,收集和汇总各组件、各系统与交易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集中传送会计核算处理模块,有效地避免数据孤岛问题。
2.数据质量
不同业务系统或组件在采集、加工、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对重要数据标签自行设置标准,对数据加工和统计流程进行非标准化设计,易造成“数出多门”的情况。同时,会计核算过程相对于业务而言存在滞后性,而从会计数据中得到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需要较多的数据准备时间。加上受限于数据规模的限制,难以达到大数据应用的要求,易形成数据质量不佳,无法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输出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对数据质量、数据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工作的关注度、重视度越来越高。随着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过程中,对数字资产管理建设的不断加强,数据质量得以显著提高。但仍需关注数据采集环节数据源的准确性、真实性问题,同时,需对数据安全性、保密性、敏感性加以重视,在会计信息的各类数据展现方式上附加权限管理、脱敏处理等适当要求。
3.新的管理维护方式
在“交易与核算”相分离的概念下,会计核算应更加侧重于对核算规则参数化、标准化的维护管理工作,聚焦“会计引擎”与产品研发、服务价格管理、内部账户运营以及业务组件和业务系统的交互关系。确保产品、服务、交易与会计核算映射关系的准确性,在监管政策变化、会计准则变更、前端产品创新、对客交易变化时,能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将产品、服务、交易与会计核算规则映射关系前置于新产品研发、新服务项目确立和新交易的设计与开发环节是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必要一环。在维护会计核算模块核算规则的环节中,形成由业务和技术人员发起申请、财会人员最终确定与审核的线上化维护和管理流程,可以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实质的职能,亦可对自动化、集中化的会计核算处理的准确性提供充分保证。
4.分布式架构下不同组件和单元间账务往来的监控和核对
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在搭建新一代银行业务和IT架构的过程中,采取了分布式、组件化、平台化的企业级架构建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组件间信息反复调用、交互频繁。一笔业务需要多个组件或单元来协作完成,不同组件和单元间往往需要通过拆分交易来实现对一笔完整业务的串接;类似于跨系统间往来账务的处理方式,组件或单元间通过拆分交易所形成的往来账需要在账务处理时进行平衡性过渡。
组件化的颗粒度越细,可能带来的组件或单元间账务往来的频率就越高。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处理模块能够实时监控和核对不同组件和单元间往来账务是否平衡,对于因系统程序、信息通讯、人为操作等原因所带来的跨组件或单元往来账务不平,及时报送异常提醒信息,充分保障往来账务的准确性。
5.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旧线业务系统配套改造的技术投入、提升会计核算时效性所带来的系统资源占用以及会计核算处理模块的维护和开发成本也是建设“独立、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不能忽视的考虑因素。
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功能全面、实时高效、参数化自动化水平高、能支持复杂业务的账务处理且能实现支持多法人、多准则、多时区、多货币、多账套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无疑是最优选择。
而对于规模较小、业务量适中、业务品种不太复杂、经营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境内的中小银行机构来说,选择一个适合自身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显然是更为经济的选择。在探索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程中,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