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生态视域的校企协同育人对策研究

2022-12-17张丽娜黄羽婷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育人

张丽娜 黄羽婷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我国各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发展形势对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形成产教融合生态,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一)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

教育生态这一说法首次出现,是1976年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提出的,他认为可以利用生态学的一些观点,如联系观、动态观等来思考教育中的问题。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在某个空间内,生物体与生物体,生物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可以通过复杂的交换作用,从而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生态系统理论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出现了教育生态理论、产业生态理论、商业生态理论等多个类型,将生态理论和社会研究的多个领域进行融合。教育生态理论是把教育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的观点来分析教育内外的规律和联系,注重协调、统一发展[1]。

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是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协调,是产业、教育和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打破产业和教育之间的阻隔,促使两者相互交叉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和谐共生系统。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是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学校为载体,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通过各主体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动态调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多方主体和谐、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2]。

(二)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元性。产教融合是产业、教育和其他相关因素的融合、交叉渗透,所以,产教融合在教育理念、资源技术、产品服务、功能形态、服务思想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全方位的交叉融合,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深层次、高境界的合作。

二是共享性。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是各要素之间的共享,各要素的共享包括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包括产业的信息、教育的信息、政策的信息等,这些信息互相交会融通,在深度融合组织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的价值和利用效率。资源的共享是多元化的主体可以共同享用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内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能够拉近多主体之间的距离,节约成本。

三是融合性。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的融合对各主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最突出的特征。各主体之间进行深层次高境界的合作,具有丰富多样的合作形式,表现为企业与学校、学校与行业、企业与政府、生产与教学之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生共赢的新局面。

四是动态性。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要达到一个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需要根据环境、形式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冲突、循序渐进,随着政策、环境、市场、产业的变化,调整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3]。

二、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既要适应内部发展出现的阶段性变化要求,也要适应外部环境日益变化的要求,加快自身的结构性转型。为了适应企业和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提高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储备培养,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真实市场状况,以便于学生能将所学快速地应用于实践,为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也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高技能人才储备的内在要求

为了顺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输送更符合需求的人才,在教学中要注重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融为一体,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共同来商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投入实现共赢。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到企业一线的工作岗位,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带入课堂,企业名师进入课堂,教学名师走入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共赢,为国家、地区的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将职业技能性人才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着力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成长赋能,加强校企合作,在保证学生成才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实际需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加速融合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日渐加剧,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具备高素质人才资源库;如何培养出能更快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深校企合作,强化多元主体育人,促进协同育人,增强企业的主体作用,学校与企业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习和实训过程中,企业的需求要更好地融入教学培养过程中,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改革,规范学生的实习和实训,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提前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能快速适应企业的真实环境,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

三、产教融合生态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和行业的引导力不足

从目前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来看,政府和行业的引导力度不足,政府的行政职能未能发挥出有效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大多在宏观层面进行指导,缺乏结合地方经济、企业的具体实施细则,且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和配套运行措施也缺乏相应的支撑。政府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经济层面的支持力度欠缺,政府应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从而使企业的育人成本有所降低。政府在监督管理层面力度不足,未能对多元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协调,使大多数的校企合作内容局限于企业和学习之间,缺乏政府职能的监管、行业部门的统筹协调,这些主导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地方特色。

(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企业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主体,但是,目前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只是短期的项目合作层面,并未进行真正的融合,这主要由于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利益;而职业院校是学校机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二者的社会功能不同,导致二者在产教融合的深度不足。另外,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育人成本过高,产教融合相关机制的不健全,使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成本增大,除了显性成本之外,企业还要承担育人风险、管理负担加重,生产进度缓慢等隐性成本影响,部分企业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企业管理的长远战略性思维,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企业参与度缺失,使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院校教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在提高培养人才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诸多风险,而且也会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能力有限,校企合作融合程度不足,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未有实质性的合作事项。合作企业并未实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学生的培养建设中,没有发挥真正的主体作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产教融合主体认知观念的差异等因素限制,学校在多元协同育人过程中,通常会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这些都使院校教学效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达到原本制定的目标,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5]。

(四)组织和机制建设不健全

在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组织和机制建设不健全,多元主体权责利划分不明确,执行力不足,缺乏校企长效激励机制和相关组织机构的有效监督,缺少合理的评价体系,未根据具体的信息化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同时在合作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在政策法规方面,保障机制落后,校企合作的生态系统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出现短期、随意、不稳定等问题,校企合作的有效连接点也比较少,学校和企业之间亟待解决如何构建新型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完善沟通机制、保障校企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以实现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建立长期稳定、全方位育人的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双赢至多赢目标。

四、产教融合生态视域下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的对策

(一)政府和行业应加强引导

建设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政府要从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设计方面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从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角度来看,加强政府的引导。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科学研究的协同发展,明确多元主体的权责利,做好产教融合的顶层架构设计;国家应出台的相关产教融合政策,在实际行动中将这些政策进行转化到实际应用中;政府要完善现有的产教融合政策,加大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扩大各项补贴税收优惠范围,构建更有利于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组织搭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提升行业的中间引导作用,增加企业和学校的耦合性,更加有效地鼓励校企合作,增强产教融合的法律支撑,同时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引导建立多元化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二)企业应积极构建校企合作融合体

企业在发展中应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构建校企合作融合体,企业应具备长远观念,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产教融合的政策,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另外,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能够正确认识校企多元育人的潜在价值,丰富企业的人力储备,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将企业的人员招聘和培训开发环节提前,与校企合作相融合,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树立长远、宏观的育人观念。同时,企业还应兼具社会责任观念,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追求经济利益之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要深度挖掘校企合作的共同价值,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兼顾校企合作学生技能培养的难点,激发企业的主体地位。

(三)强化院校与企业的需求对接

院校要与企业及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立足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与产业需求相关的专业体系。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使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人才发展与社会服务相同步,将专业与行业、教师与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技术研发与技术难题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融合层次。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要双向流动,结合企业的真实场景,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引入新技术、新规范、新流程实施活页化、岗位化,提升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层次,与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6]。

(四)完善和创新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顺利进行,构建产教融合利益协调机制,政府制定税收、补贴优惠、金融等政策支持,通过利益协调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融合,院校和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智力资源,实现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构建多元主体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政府可以制定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估标准;院校和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内容、成果等,定期进行评价检测;行业对检测结果进行监督,同时对产教融合质量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反馈结果采取动态优化调整,形成全面多方位的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构建校企合作多元育人长效激励机制,明确校企合作中多主体的权责利,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