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开发与研究
2022-12-17李爱仁
李爱仁
(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西刘庄小学 甘肃 景泰 730400)
“双减”政策强调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其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在此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校本开发,关键就在于减少作业的数量与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当中需要通过建立健全校本作业开发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作业指导与反馈,让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且科学地利用起来,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校本开发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协同努力,坚持执行“双减”文件中提出的要求,体现作业的多样化、生活化和趣味化,摒除以往靠数量取胜的方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校本作业概述
1.1 定义
何谓校本作业,即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真实需求而开发和设计的作业,其既能够融合数学教材中的核心知识,也能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双减”文件就校本作业的定义进行了明确,指出校本作业是学校教师依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本校基本学情而自主编制的需要学生利用非课堂时间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校本作业的内容丰富,能够融合学生身边的事情和现象,形式非常灵活,可以是调查、实操、表演、合作、背诵、探究等形式,能够真正契合学生需求。
1.2 功能特点
优秀的校本作业应是基于学校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而开发设计的,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开发校本作业应围绕课程标准,能够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和校本特色,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理解与掌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此外,优秀的校本作业能够将作业类型做到极大地丰富,包括操作、实践、创意、调查、探究、表演等等,这些都可成为作业形式[1]。校本作业开发过程中还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将知识探索情境融入到作业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现校本作业的适用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用多种知识开展探究活动,完成作业,解决难题。校本作业还应该照顾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校本作业的科学设计要求设置层次化的作业,关注作业细节上的差别,体现出选择性与规范性的特质。
2.“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开发路径
2.1 巧用作业盒子,增强作业趣味性
作业盒子作为一种服务于教学辅导的工具产品,能够依照学生学段与年龄特点将作业要求与类型有效地整理出来,并做到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单调的作业现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培养其数学综合学习能力[2]。这里我们通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对作业盒子中的高、中、低段进行划分,分别以金葵花、黄葵花、绿葵花为代表,以此为大框架为日常作业设计提供思路。金葵花作业盒子对应的是高段作业,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勤思乐想、巧学巧记、能思善辨、洞悉所求、学以致用等作业特点。在概念理解上,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与联系已学知识,对概念建立初步认识,自主设计、总结概念理解的方法,形成一套学习体系。能够通过提取图文中的关键信息,思考将图文有效转换,认识图形的平面、立体变化,理解生活现象。面对练习题目提取出新知识,做到有效解决,围绕题目所求,理清各要素关系。关注现实问题,通过调查、实践等方式理解、解释生活现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黄葵花作业盒子对应的是中段作业,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巧梳秒析、能懂会记、手脑并用、现学现用、生活探究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教材概念,梳理关键词并通过分析理解内容。2.引入成熟或借鉴其他同学的概念理解方法,做到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熟记教材公式,掌握对应要素,明确适用题型。找出图文中关键信息,组织语言转换,明确图形存在平面与立体变化。明确问题所求,明确题目中的各要素,利用新学知识正确解答习题。关注现实问题,理解生活现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究生活问题。绿葵花作业盒子对应的是基础作业,主要体现在理解、掌握、转化、解决、实践等方面,要求学生理解教材公式和定理,掌握数学基本公式和定理的一般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问题转化,有效的解决问题,基于生活现象展开实践探究。
伴随年级的不断升高,数学作业的要求也在逐级递增,基于作业盒子的设计,教师能够清楚地知晓作业布置应达到的要求,从而为日常作业设计提供蓝本。同时作业盒子的应用,还实现了由单一向多样、由机械向灵动、由被动向主动、由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2.2 关注阶段作业,开展大单元设计
大单元设计主要针对阶段作业,可将“知识易错点”、“能力训练点”、“方法应用点”、“思维拓展点”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经历设计、落实、批改、反馈、评价的完整教学过程,实现对阶段作业的“诊疗”。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章时,可通过收集、分类、整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将错误原因“诊断”出来,同时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设计出一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阶段作业。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其自己“诊疗”,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为后续学习指导正确方向。以上的作业设计,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也可基于学生的阶段作业情况,对其实施再次诊疗。另外面对阶段作业的评价,要求基于“计算、口述、绘制、运用、创造”的维度而展开,最终确定评价成绩[3]。阶段作业也是分层作业的一种体现,强调在有效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对作业内容进行拓展与划分,也就是“基础巩固+分层拓展”,其中“基础巩固”强调人人都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分层拓展”则强调以不断地拓展与创新来将不同的要求反映出来,学生在当中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做到个性化的自主选择,实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促进梯度的提升。
2.3 加强制度保障,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行与新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数学教育教学及学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加强校本作业开发管理工作,不仅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做题习惯。针对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的开发管理工作,第一,依据小学实际情况,构建“设计—布置—批阅—反馈”的校本作业实施模型,通过实际的效果来进行校本作业的删减和优化,同时加大小学数学校本作业专题的研究,探索数学知识与本地资源的有效结合点。制定合理的校本作业研发和实施计划,做好校本作业的实施记录,由教导处进行定期检查。第二,校本作业应尽量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业量要少具有适度的层次性,保持作业的生活化和趣味化,作业的批阅确保认真、及时与全面,注重作业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处理。第三,对当天的校本作业布置情况进行登记,年级组长审核后予以确认,动态对学生的校本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时间进行协调与控制。第四,展示校本作业的完成进度和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完成的时间、作业的内容等等,避免出现超量、超时、超标的情况。第五,校本作业也要围绕教学大纲进行设计和实施,符合“双减”作业量和内容的要求。第六,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布置分层校本作业,杜绝同一的作业和额外超量的作业。第七,严禁教师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布置任务,包括购买课外教辅资料、代批作业等等,一经发现有此现象立即严肃处理,并将其作为教师年终职称评聘、评优、考核等的重要依据[4]。第八,教导处应于每学期就学生的作业做到定时检查,并且由专人做好记录工作,待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备课组、教研组进行反馈。第九,不定期召开访谈、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活动,向学生及其家长了解作业的完成情况。第十,面对个别教师作业设计超时、超量的情况,学校要针对其下达《告知单》,要求做到即知即改,同时持续跟踪检查。
2.4 推动实践探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实践探究作业为“长”作业的一种,其设计要求充分挖掘生活及教材中的育人要素,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一方面,可以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化作业,让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地真实问题,从中产生学习动力,并且学生在探究与设计的过程中,也能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强调重体验的实践性作业,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体验与时间的活动,如平移、割补的发生,均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而带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一个长为8米、宽为12米的长方形水池的周围铺设一条宽为1米的环形道路,道路所用地砖宽20厘米,长40厘米,求水池的周围铺设的环形道路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通过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学生可以进行模拟实践活动,画出相关示意图,通过拼接、割补求出水池周围铺设的环形道路面积,然后进行单位转换,求出地砖的面积,问题就有效的解决了。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巧妙的解决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结束语
总之,学校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的开发,需要谨遵“双减”文件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明确其功能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作业盒子、开展大单元设计、推动实践探究活动、加强制度保障等方式,不断细化校本作业开发工作,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