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2-12-17陈基飞
陈基飞
(汕头市河浦中学 广东 汕头 515098)
引言
爱国主义是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伟大民族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据此,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就渗透着不少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1.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分析
1.1 有助于强化爱国主义思想认知
部编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相对比较丰富,这些题材内容中包括了很多有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典型人物。如:屈原、孟子、陆游、毛泽东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这方面的体现。有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的,有体现舍生取义节操的,有热爱祖国美好河山情感的。内涵丰富,无不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如能针对教材深入解读,便能让学生从作品中体会到他们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解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远大抱负和革命理想,从而体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讲解到西汉文学家刘向作品《荆轲刺秦王》时,同样让人感受到荆轲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文中处处展现其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这些都会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2 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品格
高中阶段是学生行为品格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材融合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对学生的优秀品格培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从教材中的这些爱国英雄身上得到启示。如:部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带领同学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荷花淀》一文中白洋淀英勇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党费》一文中为交纳党费和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的地下工作的女共产党员黄新。他们身上,无不生动的体现出对党和国家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以及敢于为革命利益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优良品质,包括无私奉献以及奋发向上、敢于献身的精神。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其中美育是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认识美、创造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普遍追求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意境美,也会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以及感怀之心,而这些素材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美育教育的基本内容。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作品,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展现出了长沙橘子洲头的瑰丽景象,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在讲解这类型风景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并体会集中展现出的意境,并从中正确领悟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爱国主义精神[1]。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组织开展高中语文教育需要思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包括: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创设容易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等,都能够达到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2.1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度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级教育部门所发布的一些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件,即便传达到了学校教师的手中,也有些教师因担心学习进度被耽误,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他们在执行这些文件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有一种敷衍的心态,甚至将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一场作秀,最终呈现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不如理想的那么好。
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人,其实还是需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节课、一场秀就可以完成的。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太过简单,就难以把爱国主义教学落实到位。如果采取单一性的课程讲授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课堂内容,但是却无法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否圆满完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这就需要首先对爱国主义教育高度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对此,国家方面可以多组织开展一系列关于语文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工作,开设相对应的讲座或者是竞赛的形式,并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有关方面的教材,挖掘有着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内容,在高中阶段的学校中形成更加浓厚以及强烈的环境氛围,才能够真正促使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对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产生良好影响[2]。
2.2 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指出:“要改变因循守的语文教学习惯,也要打破唯技术至上的观念,把握好技术与语文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多媒体技术应该于课堂教学,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的合理应用,可以构建形成更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成果和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单一性讲解文章内容会导致学生感觉课程太过于枯燥,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人物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和独到。如果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在课堂中给学生们播放一段相应的音频文件,或者提前在网络中下载故事的动漫,就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产生更加形象和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增强学生效果,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更加专注,为教学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渗透创造条件[3]。
2.3 创设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情景
高中阶段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的情境创设对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值得去推荐的方式。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中去,让自己成为作品中的人物,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涉及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作品中,有的创作时代和学生当前所处的时代已经有着很长的时间差距,而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极其明显,高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困惑,觉得课文的内容很难理解,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严重的隔阂,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也不够深入和透彻[4]。如果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就可以顺利帮助学生进入到这种情境氛围中,客观的理解作品体现人物开解及创作意义。对此,教师可以在开展课程教学工作之前播放一些相应的文学视频作品,吸引学生参与到这种情景中,走进文章或者是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学生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提前下载一些朗读的视频,让学生感悟该文章中的真实情感,又比如在讲解《离骚》时,就可以通过提前下载好的一些视频资料将该文章创设成课本剧,要求学生参与并模仿文中的人物,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确保学生从中深刻的感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5]。
2.4 通过联想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选择的作品,一些渗透着数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表述较为抽象含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知识,引领着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文章中的人物角色产生更深刻的感悟,让在学生受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比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就可以带领着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朱自清的创作心情,当时整个国家正处于危难的时局,朱自清在这种环境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通过真实的笔触给读者展现出了一片和谐优美的荷塘月景,也展现出了双眼看到的荷塘景色以及身体感受到微风吹拂的形象。在此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展现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下,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特殊景色,更容易理解到作者的创作并不是单纯为了描述景色,更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彷徨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处于当时时代下的郁闷情感,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6]。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课程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爱祖主义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可以成为更具时代感和使命感的合格接班人。当然,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提出的爱国主义渗透思路,希望能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