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技术压力研究*
——基于对知网2003—2021年文献的分析

2022-12-17李建英

中小学电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

吴 昊 李建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近年来,为加快我国数字化建设,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目标战略,我国出台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在《纲要》中,不仅提出了要提升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水平,将相关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加强教师运用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持续壮大高水平数字技能师资力量[1]。因此在如今校园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心理状态,而部分教师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上的变化,由此,教师的技术压力应运而生。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对教师的技术压力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保证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教师技术压力的内涵

“教师技术压力”一词来源于“技术压力”这一概念。最初技术压力被Brod 定义为“个体由于无法适应新技术而造成的一种压力状态”[2]。而我国学者赵磊进一步将技术压力定义为以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导致个体心理以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3]。在其概念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如技术恐惧、技术焦虑、信息技术压力等相似的概念。由于其实质的相似性,因此本文将这些概念统称为技术压力。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技术压力在不同研究领域下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为探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下教师技术压力的含义,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 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检索项,对2003—2021 年国内有关教师技术压力的研究进行检索,发现我国现存有关教师技术压力的研究较少,并且不同学者对于教师技术压力的理解也有所区别。其中田艳明教授认为教师技术压力是指因教师职业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所带来的消极情绪,是由于教师使用技术而造成的态度、行为和心理方面的消极影响[4],而这一定义也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教师技术压力界定为:教师在信息教学技术环境中,由于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工作负担的加重等情况,所导致的教师对教学技术产生消极情绪或不良反应的一种教师压力状态。

二、教师技术压力的来源

早有国外学者就技术压力的来源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技术压力源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技术超载、技术渗透、技术复杂性、技术不安全性和技术不确定性[5]。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技术压力的来源也有所差别。根据先前对教师技术压力的界定,可以发现教师技术压力的产生与教师个人、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信息教学技术环境有关。赵磊曾在其研究中将技术压力的形成原因概述为技术方面、个人方面以及社会和组织四个方面。基于以上观点,本文拟从以下四个维度来探寻教师技术压力的来源。

(一)教师维度

教师技术压力的产生与教师自身素质密切相关。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发现教师的性别与年龄、知识储备与能力经验、性格特征是导致教师技术压力的三个重要因素。第一,性别与年龄会对教师的技术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舒琴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男性的技术压力显著高于女性的技术压力;而技术压力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第二,教师自身有关教学技术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经验也会对教师的技术压力造成影响。大部分教师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为熟悉,在面对各种教育技术介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时,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能够更快适应教学上的变化,技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会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教学思路。而部分教师由于相关知识与经验的缺乏,难以利用教学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当教师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时,极易导致教师技术压力的产生。第三,教师的性格特征也会对教师的技术压力产生影响。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当教师从教学的“舒适区”向“危险区”转移时,外向型的教师会更容易接受环境上发生的变化,并采取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这种变化,及时调整状态以便更快适应教师角色上的转变。而内向型的教师则更追求稳定,习惯性地遵循已有的、熟悉的模式展开教学,不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在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技术压力的产生。

(二)技术维度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其中硬件技术是指教师为开展技术支持的教学所依托的外部实体器材和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摄像头、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外部设施;而软件技术则是指各种网络应用平台以及线上教学技术等软件应用。不论是硬件技术还是软件技术,都可能导致教师教学的技术超载、技术复杂性、技术不安全性以及技术不确定性,软件技术还会导致教师教学的技术渗透。第一,教师教学的技术超载是指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的工作量逐渐增加而导致教师产生技术压力的因素,使教师承受额外的工作负荷;第二,教师教学的技术复杂性是指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掌握教学技术的使用方式和技巧,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可能会导致教师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最终造成教师的技术压力;第三,教师教学的技术不安全性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担心自己会被技术水平更高的教师所替代,或者自己的教学劳动会被技术所取代;第四,教师教学的技术不确定性是指随着教学技术的更新迭代,教师由于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知识储备从而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教学任务的变化给教师带来的压力;第五,软件技术还会导致教师技术渗透情况的发生。技术渗透是指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会被各种通信技术联系到,使得教师一直与工作保持联系。导致教师在非工作时间的私人生活受到干扰而产生压力。

(三)组织环境维度

在组织环境维度下,可以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探寻教师技术压力的来源。第一,在社会环境下,由于受到众多媒体舆论的影响,教师对于技术通常持有不同的观点,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教师对于技术的态度。第二,在校园环境中,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通常会以同伴间交流的形式互相借鉴经验,而且在人际交往环境中,相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当教师们面对其他教师普遍运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现状时,就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而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教师就会产生挫败感,急于弥补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此时若缺乏及时的指导,就可能导致教师技术压力的产生。第三,在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技术压力主要来源于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教师未知的或不可控的情况。比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学生随时能够接收到浩繁的知识与信息,教师面对学生知识广度的增加要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面对学生已经提前了解课上的教学内容这一情况要如何处理,以及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教学要如何开展等,这些情况下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教师技术压力的产生。

(四)制度维度

在制度维度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下来探究教师技术压力的来源。首先,宏观视角下的制度是指由政府或各级相关部门所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国家通过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方式来指导教育发展的总方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大量针对信息化教学推进的相关文件,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教学执行者的教师势必会受到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有的教师可能并不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但又不得不将新的技术手段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师的原有教育观念与实际的教学行为发生冲突,就会使教师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消极情绪,最终导致教师技术压力的产生。其次,微观视角下的制度包括学校及教学机构所制定的规章守则。学校为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一般会依据政策的相关要求对学校进行整修,编制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教师守则。为了使自己跟上改革的脚步,教师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迎合这种转变。因此教师既要承担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要求上交的各项检查报告,导致教师很难有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时间,在教学技能的精进上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加重教师的技术压力。

三、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缓解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教师接触到的信息技术也会越来越多,如何处理教师技术压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Davis 提出的技术接受理论是研究用户对于信息技术的接受与使用态度的相关理论,可以为探究如何缓解教师的技术压力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本文拟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缓解教师技术压力的策略。

(一)技术接受模型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TAM)最早是由Davis 于1986 年提出的为研究大众对于信息技术的接受与使用程度的一种理论模型。并在后续二十年间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技术接受模型(TAM)、技术接受扩展模型(TAM2)、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UTAUT)以及技术接受模型3(TAM3)四种模型。本文将结合TAM3 模型理论对中小学教师技术压力的缓解策略进行分析。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认为,影响用户是否接受技术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用户对于某一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它们是衡量用户的技术接受行为的重要指标。其中,感知有用性是指使用者主观上认为某一特定技术所能提升的工作效率的程度;感知易用性是指在使用某一特定技术时,使用者主观上认为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7]。为了更好地解释TAM3 模型,Venkatesh 和Bala在整合了先前TAM 的研究后提出了TAM3 的理论框架,认为除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外,还包括个人差异、系统特征、社群影响、便利条件四种要素,而这四种要素共同决定着用户对某项技术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8]。本文在该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技术压力来源及工作特点,将影响教师技术压力的四种要素重新理解为教师特点、技术特点、环境支持以及制度支持,其关系见图1 所示。下面将从以下四种要素出发来分析教师技术压力的缓解策略。

(二)缓解教师技术压力的具体策略

1.提升教师自我认识,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基于对文献的分析整理,教师特点下教师技术压力的来源包括性别年龄、知识储备与能力经验、性格特征三个影响因素,因此针对不同因素所应采取的自我调节策略也有所不同。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任教学科的教学知识以及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闲暇时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师技术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课程等。其次,学会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坚持使用教育技术来协助教学,以便后续在其基础上融入技术化教学手段,减轻教学负担。最后,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取长补短,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对于外向型性格的教师来说,要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探索技术压力生成的原因;对于内向型性格的教师来说,要着重加强心理建设,对于信息化教学要秉持接纳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教学技术手段。总的来说,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技术压力,把它看作是一种提升专业自我的契机,并重新认识教师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提升自身的教师职业认同,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从而缓解由于教师自身差异所导致的技术压力。

2.考虑教师教学因素,加强技术研发的人性化

在教师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面对教学技术的频繁使用,还要应对由于信息技术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因此软硬件技术的易用性与有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某项教学技术并不能为教师带来学习上的便利,也无法提供教学上的帮助,势必会造成教师对于教学技术应用的负担,导致技术压力的产生。首先,在软件技术的研发上,要贴合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展开设计,让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各项功能以及使用方法。研发部门还可以面向院校录制专门的教学视频,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使用指导,让教师能够全面了解教学技术的教学用途、使用方式以及功能设置。从而使教学技术能够真正辅助教育教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做到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在硬件技术的研发上,要注意结合教师职业的需求,将硬件设备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使用符合标准的器件进行制造。教师在操作教学技术期间可能会出现头疼、晕眩、视觉疲劳等生理上的不适状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教师使用时的舒适程度并进行改进。从而减轻教师在使用教学技术时产生的不适。

3.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推动社会及校园环境中的积极导向

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各种网络平台暴露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下,社会环境中流传的新闻、校园环境中身边的同事、教学环境内听讲的学生也都影响着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态度。因此这就需要各部门及学校帮助教师尽快适应这种工作环境的转变,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角色和职能。首先,在社会环境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力面向社会宣扬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信息技术观念,让大家了解到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目的和意义。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规划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提升的培训工作。其次,在学校环境中,学校领导者要随时关注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对于年轻的、学历层级高的教师的培养重心应放在实际训练上,应多为其提供参与教学技能竞赛的机会;而对于一些资历较深、学习能力较慢的教师,他们是最容易产生技术压力的教师群体,可以采取心理疏导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最大限度规避技术压力的产生。还要注意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轻松愉快的校园风气,提升教师幸福感。

4.关注教师个人生活,建立制度精准化支持

在政府大力支持信息化教学推行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也要关注到教师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在工作量上要及时调整,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以外的压力,为教师职业提供专门化的便利条件和政策关怀。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让教师的精力能够专注于教学工作以及专业提升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减轻焦虑,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微观视角下,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要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改革以往的评价机制,可以利用大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评测,最后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将以成绩为重的终结性评价和以过程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此为依据对教师进行评价。同时让教师能够根据每堂课的评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体会信息技术为自身教学带来的便利,从而缓解教师的技术压力,接纳信息化教学。

四、结论

总的来说,想要缓解教师的技术压力,首先需要了解教师技术压力的来源包括哪些,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教师摆脱技术压力的困扰。通过对2003-2021 期间知网上已有文献的分析,发现教师技术压力的来源包括教师自身、技术条件、环境以及制度支持四个方面。为缓解教师的技术压力,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从以上四个维度分别对策略进行论述:首先,在教师维度下,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深悉教学内容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认识与掌握,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技术压力。其次,在技术维度下,教学技术的研发过程要考虑到技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从而方便教师快速掌握并融入教学过程中,保证技术手段的效率与质量。再次,在环境维度下,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与帮助。而学校作为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要对教师的技术压力给予足够的关注,帮助教师缓解以至消除这种不良状态对教师产生的影响。最后,在制度维度下,政府及学校应关注到教师的个人生活,为教师提供生活以及专业提升上的便利条件。调整教师评价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师获得及时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效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