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困境及提升策略

2022-12-16

林区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中职幼儿园

(1.长春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长春 130031;2.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西安 710048;3.康泉新城幼儿园,北京 100024)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日益成为培养师资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的主阵地。但是,绝大多数省份幼儿教师资格的取得要求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中职毕业的学生无法直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提升中职学生的学历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通过对口升学、中高职衔接等方式步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和学历。升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专业认识基本形成,专业素养也有所提升,但是仍有很多学生在高职毕业后放弃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职业认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这一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1]。国家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向社会发出重视职业教育的强烈信号,也对师范专业产生重大影响。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国家培养优秀师资。优秀师资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专业情怀,热爱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有深刻的认同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师范生要成为“人师”,首先应增强对专业的热爱,才能愿意在毕业之后从事教师工作、潜心从教。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发自内心地认为它有价值、值得做、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对社会有意义,并且能够从这份职业中找到乐趣。有研究者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是“过程”(process)与“状态”(state)的统一:过程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对职业的了解不断深入、慢慢发展起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状态是指教师当前对自己的职业认同的态度[2]。具体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习得学前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在价值观、思想和情感上形成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愿意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关注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的现状,发现有一些问题亟待深入探讨:

第一,当前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面临怎样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有成为幼儿教师的意愿、信心和能力?

第三,如何增强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在C市某师范高校的中高职衔接班级采用男女生比例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取66名学生(2020级学生39名编号为A1—A39,2021级学生27名编号为B1—B27)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每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约为10—15分钟。访谈主要从受教育情况、专业选择的动机、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导入,就印象深刻的话题进行追问,着重于受访者的个人感受和认知。访谈的重点是了解学生对教师角色、职业发展等问题的认知,尤其是经过中职和高职的专业学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职业产生了什么样的看法,以获得价值认同、职业心态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信息。具体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2)从中职到高职,对学前教育的了解和认识的变化;(3)高职毕业后,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需要继续提升的方面。

整理访谈资料后,将收集的资料转化为文本,按照“预编码—概类属性—范畴化”的步骤进行文本分析和主轴编码[3]。预编码主要是对数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比如“我一直觉得幼儿园教师是很好的职业”,体现的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类型解释的不同模型,展示因素之间、变量之间的类型关系。预编码后创建标签,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审视和比较,逐层归纳、剥丝抽茧,形成概类属性,获得17个初始概念。然后对具有相同范畴的初始概念进一步归纳和范畴化,得到11个范畴,再进一步归纳、聚类,分析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得到四个主范畴——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压力、职业发展前景(见表1)。

三、研究结果: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面临多重困境

1.职业认知: 缺乏自主性和对职业的深入了解

不同性别群体对职业的选择深受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大众观念、舆论导向、家庭资本、职业特征等。在66名受访的学生中,女生占比86.4%。虽然女性从事学前教育领域工作

表1 主轴编码结果

一直被认为是很好的选择,但诸多女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动机并不是出于自身的专业追求及职业目标的达成,而是倾向于“父母意愿”“衔接学校好”“适合女孩”等外在属性。多位受访的中高职衔接学生表示,初中毕业报考中职学校时,一是由于年纪尚小;二是由于对专业缺乏基本的了解,专业选择大都比较盲目,缺乏自主性。教师、家长和周围亲戚朋友的观点以及自身学习成绩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进入中职院校以后,对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与个人意愿和爱好有冲突,从而产生动摇。A28在访谈中表示,“从中职升入高职后,对学前教育工作内容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照看孩子,很简单,现在感觉幼儿教师的工作其实十分艰巨,不但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教他们学习,还要与家长沟通,这让我压力很大”。A6表示,“现在越来越觉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不错,但我是男生,感觉这个工作不适合男生,我更想把现在所学的弹琴、画画当作是在陶冶情操,以后不会从事幼儿教师这个职业”。B8表示,“当初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没什么强烈的意愿,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是一个复杂且神圣的职业,学前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我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期待,做好这份工作会很有成就感”。

2.职业能力:自认为学历较低、教学能力与经验不足

本次受访的66名中高职衔接学生中,9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方面需要提升。B2在访谈中表示,“在上了XX老师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学历真的有点低,她是博士毕业,逻辑思维十分清晰,我时常觉得自己对所学专业了解得太少了,我的专业理论和实践都很弱”。调查显示,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学历偏低。在对自我未来规划的阐述上,有54.5%的学生提到要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其次,教学能力和经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学生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所欠缺,且缺乏去幼儿园实践的经历,导致知识和实践的断层。在谈到“你认为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的问题时,A34表示,“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都需要提升,这是当好一名幼儿教师的前提”。也有受访者谈道,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沟通能力也很重要。B6表示,“进入幼儿园工作后,与家长沟通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所以我想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和家长沟通”。

3.职业压力:各个层面压力较大

首先,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66名学生中仅有15.1%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去幼儿园工作。A33在访谈中表示,“受学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毕业后我们只能去幼儿园工作,但是我不想一直做幼儿教师”。其次,幼儿园的工作面临多方面压力。有幼儿管理上的压力,A25在访谈中表示,“最开始没学这个专业的时候特别喜欢小朋友,但是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发现小朋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听话”。有来自幼儿家长的压力,B19表示,“每个小朋友都是家长的宝贝,现在新闻上也总能看到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我觉得在幼儿园中与家长有效沟通是个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4.职业发展前景:进一步升学和专业发展的双重困境

职业发展前景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问题,从整个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充满期待,但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发展的可能。学前教育职前师资培养的层次较多,除了中高职衔接毕业以后获得专科学历,还有本科、专升本等层次,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都以幼儿园为主。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之后,一方面,去幼儿园工作,觉得个体在职业发展上缺少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各项工资待遇相对较低。A7表示,“我更想做一名小学教师,感觉小学教师压力更小一些,只需关注自己教授的那门科目就可以,而且福利待遇都比幼儿园要好”。调研得知,工作量大而工资低、工作复杂程度高、无法获得社会认可是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愿成为幼儿教师的三大主要问题。而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A28表示,“经过多年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简单地照看小朋友,可是学前教育还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工资待遇上不去,真的挺不容易”;A25表示,“越来越发现,小朋友并不是那么好教育的,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太跳跃了,当幼儿教师挺操心的”;B2表示,“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却一直没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四、讨论:影响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因素

一般来说,职业认同的综合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除此之外,从访谈结果分析来看,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还会受到学习和未来工作环境的影响,即组织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传统观念、大众媒体和政策制度的多重塑造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日俱增,学前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奠基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Heckman)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学前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时段”。但是,在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之间仍存在巨大反差。传统观念、大众媒体、国家颁布的各种政策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产生合力,影响其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看法。学前教育一直被划分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社会大众对于孩子在学前阶段接受教育的认可度相对较低。收入不高、待遇一般、社会地位偏低是大多数学生所担忧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家及各地区都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的真实处境[4]。出于对利益和发展的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开始向小学、企业、其他行业等单向流动,导致学前教育的后备军不断流失。

2.组织因素:幼儿园组织管理及对专业发展的桎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最对口的从业机构是幼儿园,但幼儿园在教师组织和管理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迎合检查、形式化的公开课过多,导致工作量大、任务重。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还要经常进行家园沟通,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畏惧,减少了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体验。每个幼儿园都有教师发展规划,难免会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使“专业发展”和“个人自由”之间形成冲突。幼儿教师职业对外缺乏吸引力,对内凝聚力又不够,必然对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产生重要影响。

3.个人因素:个人特质和自我认知的约束

社会学认为个人特质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思想和情绪表达方式,会深刻影响个体生涯的决策和判断[5]。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个人特质,一是有爱心、喜欢孩子、热爱学前教育工作;二是情绪稳定,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压力面前能够自我舒缓和解压;三是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跟幼儿、家长、同行都能进行有效沟通。访谈发现,对幼儿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学生往往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地规划,他们认为幼儿教师是具有高度使命感的工作,且有信心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与此相反,有的学生因为当初报考时不能自主选择专业,虽然经过中职、高职两个阶段的专业学习,仍旧对自身专业缺乏认同,把未来幼儿教师的工作当作是一种不得已、无法选择的生活手段。这种个人特质和自我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谋求职业生涯发展的愿望与追求,当职业认识和自身生活期待相冲突时,容易引发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危机,从而放弃岗位或职业发展。

五、提升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策略

提升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增强学生的从业意愿、避免学前教育师资的流失,是响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重大战略部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前文分析的问题,本研究从个体、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提升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策略。

1.个体层面:增强学前教育的使命感,确立个人成就动机

幼儿教师是推进“幼有善育”“幼有优育”方案,建立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6]。提升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水平应激发学生个体对职业的深度认同。中职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龄较小、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够成熟,升入高职阶段后因个人特质、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变得不稳定甚至下降。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领域工作的成就动机,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研究表明,适度的成就动机是各个领域里取得成就的必备条件,虽然不能认为高成就动机的人工作成就就一定大,但是缺乏成就动机的人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7]。对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内在动机的开发、外在的鼓励等多种方式增强学前教育的使命感,是提升起职业认同的重要方式。

2.学校层面:重视职业兴趣指引与规划,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中高职学校要把职业认同的内容有计划地渗透到课程当中,增加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升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接触学前教育专业并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从最初的不了解甚至误解,逐渐变成喜欢上学前教育,把成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作为目标纳入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大大影响了其未来成为幼儿“准教师”的热情和决心。学校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探索有所侧重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尽早让其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职业,消除职业偏见,鼓励学生探索幼儿教师的职业魅力,提升职业荣誉感,早日树立职业目标和职业信念,为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早做准备。

高职院校在培养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应注重中职教育特点,适当把握好学习难度,兼顾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减少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其次,要积极开拓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增加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特点,在更为丰富的教学观摩和实践经历中获得适应感,加强对幼儿的了解和对幼儿园教学的适应能力。

3.政府层面:完善学前教师教育政策,提高幼儿教师地位与待遇

政策导向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产生巨大的影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随之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地方政策,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8]。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关注政策主体利益的协调与分配,深刻影响着教师职业追求的方向。目前幼儿教师的薪资报酬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压力,劳动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导致很多“准幼儿教师”望而却步。芬兰的学前教育之所以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从事教师行业,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适当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吸引力,进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此外,还应尽快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的颁布,使学前教育行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9]。幼儿教师也将拥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准入制度和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中职幼儿园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