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思辨,让预测更具逻辑性
——基于任务群理念的三上第四单元教学解释

2022-12-16杨冬梅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0期

文|杨冬梅

问思辨教学法,源于《中庸》,基于西方哲学认知论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出问思辨教学三阶,建立“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路径,通过思维九法使学生的思维经历运用信息、进行推断、形成观点,达到螺旋上升成思维建模,实现学习迁移。其背后强大而稳固的思维逻辑链不仅与现代认知论思想高度契合,也符合2022 年版课标教学理念。将单元内课文内容结构化,变“一篇”为“一组”,整体推进,整合目标;同时,融入思辨,在思维九法中优化内容,变引着学为自主学;最后在探究学习中驱动建模,落实路径,变“一组”为“一类”。

一、确定单元主题,规划单元教学结构

(一)部分教材文本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老屋自认为寿命已到,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生命不再有价值,于是决定倒下。但在每次准备倒下的时候,小猫、母鸡和小蜘蛛出现了,分别以睡觉、孵蛋和捕食的理由阻止了老屋,三种动物的理由分别对应了安全的庇护、生命的守候和情感的陪伴。老屋在一次次的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更新了对自我的认知。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里那个常常为自己的长胡子发愁的胡萝卜,一根长长的胡须被别人剪下来获得了新的用途,到最后胡萝卜先生也走出他的困境,不再为长胡子发愁,他也发现了自己新的价值。

罗大里笔下的那只不会叫的小狗,显然是迷失了自我,对自己的认知出现错位,在学习其他动物叫声的过程中,它一直在寻找着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年级的学生在续编三种结局的时候,一定也会想办法帮小狗走出它的困境,重新找到生命的价值。

(二)确定单元主题及统整思路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探寻“语文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最佳契合点的过程,即知识的“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的“思维链”相互融合和提升。怎样把三篇课文中的主人公——老屋、胡萝卜先生、小狗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走出困境、重新创造生命的价值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对接?

细读中我们发现,三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童话,且均采用反复结构,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三篇童话背后共同的密码——主人公都被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所困扰:老屋面对的是自己是否还有价值,胡萝卜先生只看到了自己长胡子的弊端,而小狗在学叫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怎样引导学生发现故事背后的秘密?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运用了反复手法推进情节发展,为预测提供了清晰的依据。我们不禁叩问:

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困扰?故事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的?后边的情节与结局是怎样的?每一个故事都会无限次地反复下去吗?反复回环的结构是作者随意的创作还是精心的编排?在反复的故事中作者究竟要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或思考?……

问题都指向“因果”,即原因。如果教学目标仅是执行策略中提到的某个步骤,那是为教而教。思维是教学的核心。我们是要通过策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理解内容、更准确地解析主要观点,进而更流畅地阅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提供促进思维进阶的支架性材料,将其变为推动学生思辨内在逻辑的学习资源。整个教学中,三篇课文要看成一个整体,逐步掌握预测方法,形成预测的习惯。进行预测时,每一个情节的产生都是基于前边的情节。不能静态地、孤立地、机械地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方法,更多的是结合动态的阅读理解进行策略学习,用辩证的眼光去思考,用清晰的逻辑思维去整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预测故事的走向,总结预测的方法,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不在同一水平上踏步,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埋下恰当进行自我认同的种子,使预测从内隐的规则系统,成为外显的结构化方法路径。

此外,从单元习作来看,教材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了如何过生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续编。怎么才能和单元课文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细读教材可以发现,想象续编最后一幅图时,引导学生从人物表情、语言等相关要素进行预测,并在续编的过程中看到李晓明在如何过生日的实际困境中实现自己的成长,同学们也在怎么策划生日会的过程中找到他们的成长点。这样从单元开启,到三篇课文的学习,再到单元习作,就将单元内容进行了统整,学生运用一个思维模型反复思考,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明晰怎样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中的困境。

本单元虽是策略单元,但人文性也一样不能忽略。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教学中需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故事情节的品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行预测方法的学习;同时,通过想象推进、借助影视绘画、反转推理、创意表达等方法,在跨情境、跨时空、跨文化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童话语言文字和三个主人公的魅力,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在预测中发现,在不断的发现中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并能尝试写作,成为读写时自然而然的行为。

因此,本单元的主题就定位为“人物的成长”,关键词为“原因”,核心问题是“他为什么能走出困境,重新创造生命的价值?”。单元统整思路如表1:

表1

二、落实问思辨,驱动单元任务群教学建构

如何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实施以“成长”为主题的单元教学?可以将三篇课文围绕“成长的秘密”与单元习作串成一条线,沿着“生活中的成长—寻找故事中成长的密码—我的成长故事”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从单元习作入手、掌握预测方法、基于前边的情节进行预测、续编故事几个梯度逐层体验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并习得预测的方法,将习得的方法由输入到输出,在续写故事中完成对单元习作的运用。如图1:

图1

其中,“学”既是提出单元学习大情境,也是初步理解字词基础的学习、进行预测方法的学习,在预测的过程中学习创编故事;“问”的部分采用一个大单元问题进行任务学习驱动:他为什么能走出困境,重新创造生命的价值?依据具体课文细化为每篇课文的问题矩阵;“思”的部分则是三篇课文的建模、迁模、运模的过程;“辨”则是对这一概念下的模型的验证,可以引入新的单篇或整本书来帮助学生建立审辨思维习惯;“行”则是在单元习作、整本书阅读中对教材教学中建构的模型思维加以运用。

三篇课文的学习,用一个模型、一种方法来统整: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探究模型建构,并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迁移学习模型之后,在《小狗学叫》一文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大情境设置的问题。根据以上思路,本单元的“问—思—辨”建构路径如表2:

表2

这样通过“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路径,从提取信息到运用信息到形成结论,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认知从浅层的通过题目、插图预测,到深入文本通过人物性格、借助生活经验预测等方法来预测;从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化为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进行预测。从知道预测的方法走向理解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继而解锁三篇童话背后的共同密码,即主人公都被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所困扰的原因得以揭晓——认识自己和重新认识自己都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学生对如何预测有了完整清晰的思维闭环,认知的模型就此建立。在单元习作续编故事中,学生通过过生日历经寻找自己、完善自己、完成自己的过程,习作成为他们成长的记录,让他们为自己的生命存档。

三、实施三维评价,提高单元教学整体质量

在本单元任务群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三维评价,以课前基础预学,课中探究学习,课后同步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补充,让学生核心素养扎实落地。

(一)阅读水平同步进阶评价

1.阅读选题建议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选用短文《小老鼠去海滨》进行互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预测小老鼠后边的遭遇,深入感受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选用《小狐狸的百宝箱》进行同步阅读,比较同样是具有源源不断魔力的事物,在故事情节上有哪些异同,可以怎样进行预测。

《小狗学叫》则与《寻找快乐的小獾》进行互文阅读,对五粒豆不同的命运结局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交流“怎样认识自己,重塑生命的价值”。

2.评价维度建议

“问—思—辨”是一个思维建构的框架,结合思维九法解构探究过程,通用于各种学习场景。在阅读评价中,以此为建构,帮助儿童建立深度学习思维。同时,基于教学场景,可以与课文形成互文理解,有助于儿童迁移时空,跨越语境来理解事物本质。如表3:

表3

(二)单元思维模型整体评价

单元思维模型整体评价为单元教学完成后进行的综合能力评测,涵盖本单元教学预设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考查学生对单元模型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迁移性评价。

我们建议每个单元增加整本书阅读指导课1 课时,一是夯实从单篇到整体的思维模型建构,二是提升儿童整体阅读理解能力,三是培养整本书的阅读习惯。以下为本单元整本书探究阅读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