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口译培养的研究
2022-12-16李旭
李旭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图书馆,云南 大理 671006)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应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评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2]。课程思政融入各学科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性地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培养的必要性
英语口译能力的提升是优化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直接手段,能直观显示大学生英语掌握水平。
1.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译能力,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以提升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为目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强,这需要翻译员在其中发挥作用。英语口译是两种文化之间交流的最直接桥梁,所以口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课程的核心要素。英语作为授课面广、授课时间长、直接对外交流的课程,更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提升学生口译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有能力做到文化之间的双向输出与输入。
2.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译能力,符合国家实际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翻译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强,从需要英语专业翻译到专业多样化翻译逐步转变。翻译,这一专业性强的行业不再将就业范围局限在英语专业人才中,其他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对翻译的学习,成为该领域的专业翻译员。作者通过对国家相关课程思政政策及文件的解读,发现高校各专业要不遗余力地培养热爱祖国,有能力宣传、讲好中国故事的应用型人才。英语口译员在各种涉外翻译活动中,同样要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输出,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培养的现状
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及方向,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及困难。
1.英语口译课程思政特色教材较少。“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目前,市场上教材较多,覆盖面较广,基本涵盖了高校所有专业学生的英语培养。但是,教材内容及选材基本为西方国家历史、文化、社会、人文等文章,英语口译课程思政方面的教材少之又少。
2.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学生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的两个“缺失”。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对象,在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性作用。英语教师通过备课、授课、课后指导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是,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译能力培养存在两个“缺失”:第一,大学英语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不能深刻理解,不能很好地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中来;第二,大学英语教师由于专业实践的限制,缺少对学生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的途径,在日常英语课程中,不能或没有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
3.学生英语口译能力培养实践机会不足。大学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不能单一地讲授英语口译理论知识,而轻英语口译实践。英语口译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能力,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范围基本局限在学校内,与社会上的翻译工作脱节,口译翻译活动较少,缺少实践锻炼。久而久之,难以做到促进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生英语口译能力的提升,不能很好地落实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
4.大学生英语口译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大学生作为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培养的主对象,其对英语口译学习的认可度直接影响学习的最终效果。当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过级或应付考试,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上,单纯地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单词、语法的学习,依旧处于英语语言初级学习阶段,不能很好地认清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两种文化间的顺畅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丧失对英语口译学习的兴趣。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培养的有效途径
1.打造英语口译课程思政特色教材。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及学生接触语言的最直接途径,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下缺少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特色教材的问题,高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或公共课部要积极推动特色教材的建设,在国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框架下,灵活利用学校相关经费,设置教材建设课题或项目,引导教师整合英语口译资源,选择中华优秀文化内容,充分融入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等,打造出一本满足大学生英语口译能力需求的课程思政特色口译教材。
2.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及英语口译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其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有些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地贯彻国家课程思政相关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或专题讲座,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让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学校也要积极组织英语教师到社会上进行口译实践,可与地方外事部门或翻译公司进行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译能力,深化口译经验,总结、分析,并将经验反馈在英语口译教学中。
3.多方式、多渠道培养大学生课程思政意识下英语口译能力。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外交流的输出媒介,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口译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必须不断更新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及途径。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生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秉持多方式、多渠道的思路,不能仅采用课程说教式的单一培养模式。高校要拓宽培养路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学工处可以积极组织相关课程思政活动,提升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公共课教学部或教研室可以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演讲或作文比赛,提升大学生课程思政方面的表达能力;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文献优势,打造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文献资源库,为学校师生提供丰富的英语翻译资源。做到不断丰富大学英语课程内涵,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育人功能。
4.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只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能力。通过学校、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及自身的主人翁使命,不断提升英语学习主动性,不再将英语学习局限在单词、语法上,不断更新学习内容,通过学习英语口译,提升自己未来的就业能力与实力,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文化交流使者。
五、英语口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例
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教学内容要充分融入中华优秀文化,灵活选取地方特色素材,让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内容(见表1)。
表1 英语口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例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各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及方向,对课程发展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不断更新口译学习的内容,提升大学生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口译能力,做到深刻领悟课程思政内涵,掌握英语口译能力,提升英语交际能力,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宣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