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分析

2022-12-16刘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5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模型

刘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引言

麦肯锡7S 模型源于公司管理模式,是指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关系公司长期生存发展的七大要素,包含战略(Strategy)、架构(Structure)、管理制度(System)、风格(Style)、人员(Staff)、技术(Skill)和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1]。只有在软硬件要素很好地协调沟通的前提下,企业才能成功获得发展。7S 模型符合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型资助教育作为系统工程的内涵特点,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构建发展型资助教育体系,从整体角度提出了对人才培养系统做出全局思考、体系性安排、切实可行的模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已经开始重视运用麦肯锡7S思维模式,如白云利团队曾借助7S模型探讨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与政治教育育人系统研究等[2],以“资助”和“7S模型”为关键词在知网平台进行文献检索,截至2022年1月,还没有用7S思维模型分析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本文以企业微宏观系统管理的麦肯锡7S模型作为分析模式,旨在探索全面系统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框架,提升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水平,并提供高等院校实施发展型资助的参考模式。

一、麦肯锡7S模型与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耦合性分析

(一)7S模型具备应用于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普适性特征

2017年12月5日,在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中,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被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由此可见,资助育人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S模型是企业发展和振兴的法宝,而高校教育和企业管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源于企业管理领域的麦肯锡7S模型客观上具有适用于高校资助育人的普适性特征。

(二)7S模型具备应用于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整体系统优势

资助育人体系是以提升资助教育质量的有效性为总体目标,从资助教育内涵到实现方式,从资助教育为主体到制度构建,以资助为载体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以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工作体系。资助教育要做到“扶困”与“扶智”、“扶智”与“扶志”的相互融通,必须借助系统思维。7S模型围绕七要素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区分协调,科学地建构了企业管理系统的整体观。

(三)7S 模型符合我国高校资助育人的时代需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已与精准帮扶、教育现代化等实践问题紧密联系,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之所以具有育人功能,是因为它属于解决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的本质在于其核心是“人”。7S模型源于现代公司管理优化的新理论,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公司发展、员工成长和社会文明形成的发展模式。7S模型完成了由“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过渡,并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本质上与新时代资助育人的要求相一致。

二、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型构建分析

(一)硬件要素

1.资助育人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不断提高资助育人质量,充分发挥高校资助体系构建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与功能。资助育人战略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资助育人的任务、内容、方法和使命,合理配置校内外资源,引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序推进[1-4]。资助育人战略是高校资助育人7S模型构建非常重要的一环,决定着资助育人的发展方向和效果。

2.资助育人结构。资助育人系统是资助育人目标、人员、部门、资源、信息等要素的结构布局和优化。如前所说,资助育人对于高等院校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涉及高等院校的许多行政部门和诸多工作过程。资助育人策略一旦确立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委员会制定其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划分到各个部门或职责层级,各工作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负责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逐步建立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纵向到末端的资助教育网络,从而形成了高校资助育人的合力。

3.资助育人制度。科学规范的资助教育管理制度可以优化高校资助教育的体系与管理流程,提高资助育人的效果。要建立一个管理制度,细化和量化各种要求,以确保各类资助教育项目和资助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软件要素

1.资助育人人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取决于从事资助和教育工作的教职工的素质。这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构成上,如年龄、职称、性别、专业和学历;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热情等方面。这些方面影响着高校资助育人的质量。在资助育人的7S模型中,资助育人的战略、制度、组织结构、技能和共同价值观等,都是由资助育人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的。资助育人工作人员是决定高校资助育人整体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

2.资助育人技能。高校资助育人战略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工作人员在资助与育人方面过硬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政府关于资助育人工作政策性文件的解读、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资助育人前沿理论的探析等。重要的是,要强调这些技能不一定是集中于某一个人,而是育人人员队伍中要具有这些技能。

3.资助育人风格。由于不同的专业背景、生源结构和当地文化,各大学自然对资助教育内容的实施重视程度不同,因此所培养的学生接受了不同的资助育人教育,形成了不同的资助育人风格。

4.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在长期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中培养和形成的。它们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约束性、凝聚力、激励性和辐射性,可以激发全体师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并将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

(三)资助育人7S模型

该研究以发展型资助为突破口,利用麦肯锡的7S模型理论,将上述硬件和软件要素进行整合、交互和互联,构成闭环式资助育人7S模型(见图1)。

图1 基于7S模型的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型图

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七个要素相互联系、渗透、影响,共同作用,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每个要素具有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职能和不同的作用。资助育人战略具有指导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性功能。资助育人工作人员是该模型的核心要素,决定了其他要素的综合影响。资助育人风格体现了大学自身的特点,而共同的价值观是其他六个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将其他因素推向一个共同的资助目标行动。(3)模型各要素所包含的要素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补充。高校开展学生资助教育活动始终依赖于特定的环境,随着这种环境的不断演变和变化,我们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模式结构,始终保证资助育人体系满足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三、基于7S模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实现路径

(一)完善资助育人战略

高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地区、高校、学生、专业等情况,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代表、社会公益组织、家长代表和高校院系组成的资助育人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牵头确定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如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等。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资助育人战略的规划和具体实施策略,以提高资助育人质量。

(二)优化组织结构

高校要全面落实资助育人工作,使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形成资助育人的系统效应,必须充分整合资助育人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使全校资助育人工作上下贯通,内外协同,和谐高效。在全员资助育人的工作模式中,资助中心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纽带和协调者。对外,与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保持联系,以了解资助育人政策;对内,开展相关育人活动、各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监督和协调工作。年级组和班级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单元,每个组级应建立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工作组,从而有效实施大学的资助育人活动。

(三)健全资助育人制度

资助育人战略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涵盖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容、方式、实施、评价、奖惩等各方面,包含资助育人章程、实施办法、评估指标、活动规范等良好机制,以促进资助育人更好地建设和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资助育人7S模型的核心。一方面,学校从年龄、性别、专业、学科、经验等方面,配备和培养了一支具有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及经验丰富的资助育人工作师资队伍,并形成合理的资助育人工作师资队伍人才梯队,适时将资助教育工作重心向部门、班级、课堂教师层面转移,满足各层次受助学生的需求[4]。另一方面,在实施资助育人时,要多方面摸查受助学生资助育人需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确立多种资助育人具体实施办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分类指导。

(五)强化资助育人技能

为了使资助育人工作有效推进,资助育人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助育人工作技能。这需要对资助育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和指导。这些资助育人技能包括组织协调、团结合作、人际沟通和网络技术等基本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资助育人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用这些技能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塑造高尚品格。

(六)树立创新精神

我们以7S模型为基础,着力加快资助模式转型,促进资助体系优化。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技术创新元素也应当渗透到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不断创新资助育人的内涵、方式、手段等,增强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吸引力与辐射范围。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科技创业竞赛和交流活动,打造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

(七)确立价值取向

共同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指导因素,就像灯塔一样,可以引导所有学生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5]。凝聚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必须在资助育人战略规划中体现,在实施过程中加以阐明,让全体师生更好地理解,并努力践行和完善。推广共同价值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需要关注推广的契合度、差异化、反馈性和及时性。契合度是让老师和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他们的精神实质;差异化就在于选择因人、因时及因学校而异的宣传方式,以达到长期的、可持续的正化导向效果;反馈性应预测宣传效果的有效性,并能够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及时性即需要及时改进、频繁改进、有意义的改进,最终使这一价值观为所有师生所接受,并成为所有人的习惯行为。

建立高校资助育人7S模型有利于整合各类资助与教育资源,积极适应新的教育标准,迎接时代的挑战。深度融合“扶困”与“扶智”、“扶智”与“扶志”,在更高的起点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效能和效度,实现高校资助育人价值,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模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