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在89例新生儿骨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2022-12-16蒋丹华欧作强莫宇宁韦慧黄方梅黎新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0期
关键词:断端锁骨肋骨

蒋丹华,欧作强,莫宇宁,韦慧,黄方梅,黎新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广西 南宁 530003)

0 引言

新生儿骨折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其中锁骨骨折最常见,多为产伤所引起,绝大部分发生在分娩过程中[1]。目前对于骨折的诊断,其通常是临床上初步怀疑,然后经X线检查确诊。但X线有辐射,不适于短时间内重复检查,且极小部分轻微骨折有漏诊的可能[2]。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具有无辐射、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查及费用低廉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上很多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在新生儿颅脑、心脏、血管、腹部及肺部疾病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在新生儿骨折诊断及疗效评估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诊断的89例新生儿骨折,所有病例均行高频超声及X线检查。纳入标准:所有确诊的新生儿患者均符合以下至少一条:①具有骨折高危因素;②临床体格检查异常,疑有骨折;③X线检查明确存在骨折;④X线检查虽未发现骨折,但临床体格检查存在有触摸骨不对称,有骨擦音/骨擦感。排除标准:患者家属拒绝检查;临床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均不能明确骨折存在者。其中,男婴51例,女婴38例,足月儿80例,早产儿9例。胎龄26.4-41.4(38.7±2.4)周,新生儿出生体重780-4430(3335±621)g,其中39例>3500g,13例≥4000g。新生儿出生身长30-57(50.6±3.1)cm,37例≥52cm者。年龄2h-2月,其中80例发生在出生10d以内。阴道分娩78例(肩难产15例,产钳助产10例,胎头吸引2例),剖宫产11例。5分钟新生儿阿氏评分(9±0.5)分。患儿中锁骨骨折78例(均为单侧单发,其中锁骨中外1/3段骨折67例),肱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3例,颅骨骨折1例,肋骨骨折1例。同时记录母亲怀孕史、生产史、临床征象和伴随的神经损伤。89例骨折患儿临床表现取决于骨折是否移位,如为移位性骨折存在哭闹不安、烦躁,部分可见肢体肿胀、畸形或骨骼轮廓不对称,移动患肢时哭闹加剧,查体时患肢活动受限,患处局部可见肿胀、淤血,触摸骨双侧不对称,患处局部触痛、拒按、捻发音,按压有骨摩擦音/感等。非移位性骨折一般无症状和体征,数日或数周后直到看到或者摸到骨折处结节才发现。89例新生儿均无其他畸形,无神经损伤的症状。

1.2 检查方法

高频超声使用飞利浦CX50超声诊断仪,采用线阵探头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5-12MHz。使用高频超声对临床上具有骨折高危因素或怀疑有骨折的新生儿进行检查,检查时,应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检查体位要求:可疑锁骨骨折,患儿取仰卧位,将头轻轻转向健侧;可疑肢体骨折,患儿则取仰卧位,使患肢处于自然姿势;可疑肋骨骨折,则取仰卧位(前胸肋骨骨折)或俯卧位(后胸肋骨骨折),并保持探头与肋骨平行扫查;可疑颅骨骨折,则不受体位限制,根据骨折部位,可选择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将头轻轻转向健侧,暴露患处,亦可由家属斜抱住患儿,暴露患处即可。需两侧对比检查,为预防因患儿检查患处而疼痛哭闹不配合,常规先检查健侧,后检查患侧。将探头放置于检查部位,皮肤表面涂以够量耦合剂,沿被检查骨做纵向和横向扫查,重点观察骨皮质的连续性有无中断,有无断端形成,有无移位、错位、成角等情况,仔细检查有无伴发周围神经损伤和邻近关节脱位,同时还应观察骨折区域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恢复期则应注意观察有无骨痂形成。若超声发现异常立即以该处为中心多切面探查,捉捕特征性图像。X线检查则常规拍摄患处骨及邻近关节的正侧或正斜位平片,观察患侧骨皮质急性期及稳定期的骨折情况。两者间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84例为产伤性骨折(94.38%),5例为代谢性骨病(5.62%)。

2.2 超声诊断结果

诊断新生儿骨折89例,右侧63例,左侧26例,骨折中锁骨骨折78例(左侧24例,右侧54例,其中锁骨中外1/3段骨折最多见,占67例),肱骨骨折6例(左侧1例,右侧5例),股骨骨折3例(均为右侧),颅骨骨折1例(右侧顶骨骨折),肋骨骨折1例(左侧前胸4-5肋骨折)。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经随访,所有骨折愈合后均无外观畸形或功能障碍(详见表1、2)。

2.3 超声影像学特点

正常骨声像图:沿骨长轴方向检查,皮下组织结构清晰,骨皮质连续性完整,长轴呈连续光滑的线状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声影。横切检查骨呈圆形或卵圆形。

骨折声像图:骨折急性期时,骨皮质的连续性可见中断,骨皮质可见断端形成、移位、错位或成角等表现,骨折端的后方可有声影,其他可见骨皮质断端局部上翘、分叉,周围软组织可见血肿回声,呈不规则、不均质低回声。骨折恢复期时,可见骨痂形成,断端呈混合性弱回声或不规则强回声,局部呈梭形膨大等表现。

2.4 X线诊断结果

诊断骨折86例,右侧60例,左侧26例。X线检查报告中漏诊锁骨骨折3例,阳性率、敏感性96.6%,特异性100%。该3例漏诊病例均具有骨折高危因素,生后第1d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而超声检查显示锁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超声诊断新生儿锁骨骨折,于生后第7、10d再次复查超声及X线检查,两者均发现有明显的骨痂形成。恢复期89例骨折X线检查均可见骨痂形成(详见表1、2)。

表1 高频超声与X线两种检查方法的情况比较(n)

2.5 X线影像学特点

表2 高频超声与X线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比较

骨折急性期及稳定期时,观察患侧骨皮质有无连续性中断、骨折断端或骨折线、成角、移位或错位等,恢复期有无骨痂形成等情况。

3 讨论

新生儿骨折可发生于锁骨、肱骨、股骨、尺/桡骨、胫/腓骨、颅骨、肋骨等部位,其中锁骨是最好发的部位,现今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新生儿骨折多为产伤,其原因大多为生产过程中分娩困难所造成,但也发生于正常的自然分娩或者剖宫产。据资料记载,其中胎儿体重>4500g,身长>52cm及肩难产者是新生儿骨折的高危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产妇自身的原因以及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等[4]。因产伤所致的锁骨骨折的发病率为0.5%-1.6%[5]。产伤容易导致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也有解剖的因素,因为新生儿本身骨质中矿物质含量较少,骨强度较低;解剖学上锁骨略呈“S”形,其外1/3段向后凸,呈扁圆形,有斜方肌三角肌附着,内2/3段向前凸,略粗似三棱形,有胸锁乳突肌和部分胸大肌附着,其在中外1/3交界区域相对较细,且此处无肌肉附着,当胎肩娩出受阻时,锁骨凹面正在母亲耻骨弓下,较易发生骨折[6]。新生儿骨折少见原因为非产伤性骨折,主要由代谢性骨病所引起,多见于早产儿,因患儿体内钙磷代谢障碍所引发的骨矿物质含量异常而导致[7]。本组89例中5例代谢性骨病的患儿均为早产儿,其中3例为极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更为罕见的原因为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特别是多发性骨折,需警惕有无先天性成骨发育不良的可能。

目前国内外对新生儿骨折的诊断及疗效评估首选X线检查,偶有病例为近端或远端肱骨骨折(近骨骺处),X线检查难以确认,且临床需定期复查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患儿需反复多次接受X线检查,增加辐射损害而不易被患儿家长理解接受。而高频超声具有无辐射的最大优势,同样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骨折后再损伤等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8]。

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超声检查对于新生儿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可达100%,而X线漏诊3例锁骨骨折,漏诊原因可能为3例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极好,无错位、无血肿及周围软组织无肿胀,故而X线不能发现。因X线检查受摄片的体位及角度、骨折的部位及位置、骨折断端的对合情况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骨折的漏诊。超声另一明显的优势在于对骨折所致的局部肿胀可以鉴别诊断出是血肿还是软组织水肿,对于观察骨折有无伴发周围神经损伤也有明显的优势。但高频超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受超声医师个人自身的临床技能及经验的影响,不能给临床医生提供直观立体的图像[9]。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在新生儿骨折中的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1,P>0.05),其未能明显突出高频超声的优势,可能与本研究为单中心及选取患者的病例数量有限有关,后续期待更多中心、大数据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虽然高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与X线检查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声能较易发现X检查的部分漏诊病例,且具有无辐射、无创、操作简便、可床旁、可反复进行实时观察、动态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等优点,值得在新生儿骨折检查及疗效评估当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断端锁骨肋骨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呵护锁骨皮肤
迷人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