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建议

2022-12-16梁毕明汤淮龄

税务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高质量

梁毕明,汤淮龄,敬 然

(1.吉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以技术进步为主,以优化管理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辅的经济高质量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明显改善的过程,能够加速新旧动能的转换、产业结构的优化并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新时期全面振兴东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东北在资源供给、人才投送、财政支持以及国有企业利润贡献方面均能起到重要作用。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中国与世界市场双循环格局下的经济运行模式,通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多方面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高质量发展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当前东北振兴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制约东北振兴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国企改革压力依然繁重,营商环境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加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与政府结合的有效性。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为东北地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也给予了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更多的支撑。

(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充分激发东北区域产业内生活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根据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通过深化改革、改变固有生产方式,实现从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再度创造。在东北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生态环境、城乡发展、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共同进步。东北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区域产业优势逐渐扩大的过程,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演进阶段,工业、装备制造业作为其地区产业优势,通过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升级,在工业制造业原本的产业基础上重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区域产业优势。金碚(2018)[1]、任保平(2018)[2]等学者也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及选择空间,能够促使各地区发挥差异化优势的同时共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激发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恰好与新时期东北振兴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

在经济发展的演进阶段,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也在进行高级化与特性化的转型,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改变过去我国利用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刺激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逐渐增长的高品质需求。在产业构成要素方面,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会伴随着诸如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等经济政治建设,在产业结构优化、投产高标准的要求下,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产业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引发劳动力、资本等产业构成要素的连锁反应。秦放明(2020)[3]、安树伟(2018)[4]等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战略适配东北全面振兴,可以进一步发掘东北地区在大型机械设备、轨道交通、汽车等方面更加明显的优势,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实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联合发展。

(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化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能够刺激东北地区扩展新的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水平促使东北地区建设未来人口及产业增长的新载体,各城市之间能够依据自身发展特色、区位因素及资源优势减少恶性竞争,发展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不同产业的跨界合作。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东北振兴来说既带来了机会也增加了挑战。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关键一步是国企改革,新时代东北振兴也意味着东北地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够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给予产业市场导向转型的机会,提高国企利用科技创新完成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持下,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不断演进。薛岭(2020)[5]、安树伟(2020)[6]等学者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反映区域合作的最大效益,促使东北地区形成多层面、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格局。针对高端产业价值链,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提出的技术创新为高端产业包含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等环节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促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高端产业价值链的层级。

二、东北地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自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新时代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已取得探索性成果,作为老工业基地,汽车、石化、装备、医疗健康、食品等重点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东北地区坚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全局,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通过智能制造加快产业升级

创新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使东北地区制造业创造出了更多的高端智能装备、高端数控机床、IC装备等精密设备,东北地区在基础产业、科技平台等方面具有发展人工智能的良好前景,各省制定了诸如《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辽宁省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吉林省推进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大数据、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发展方向并着力推进落实,为人工智能制造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辽宁大连光洋科技集团的五轴数控机床实现了国产自主化,大幅降低了自身成本并成功出口,开创了国产全自主知识产权高档数控产品出口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河,未来将继续聚焦发展企业创新数控技术工作和产业化建设等方面,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高精尖发展。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在智能高效化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性尝试,例如搭建智能生产管控系统,开发预测性维护、数字化汽车等智能技术。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成立了“红旗创客”项目团队,以各类双创平台为支撑,推进联合创新实验室和红旗创新生态圈建设与产学研合作,计划争取实现绝大部分自主乘用车电动化,将带来新平台、新产品、新基地、新合作的全新未来。

(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善民生

人民是推动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基础,东北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诸如改善东北地区教育资源、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对东北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倾斜支持。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新时代东北教育发展新突破 增强服务全面振兴战略能力的实施意见》从教育现代化支撑服务东北地区出发,将高校“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转型等作为全面提升服务东北振兴能力的工作重点。2020年,东北地区高校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增设了百余个本科专业布点,助推我国高等教育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计划建设,为高校未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输送。在社会保障方面,东北地区政府与中国人寿全面参与东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东北农业提供保险支持。东北地区利用保险机构的金融优势建立农产品保护机制,在新形势要求下统筹推进支持东北振兴。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东北地区扎实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联动、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等措施,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东北地区政府将继续从源头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并减少医保支出,以确保疫情防控长效机制的不间断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三)落实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东北地区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中东北森林带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生态特点,东北地区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在山区生态资源方面,东北地区林业发展较好,已成为我国较为重要的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较高,苗木市场比较平稳,但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目前,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已对接国家生态大数据中心和生态大数据重点工程,通过采集生态大数据整理成云资源来支撑中心平台运行,未来将实现东北地区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极大提高大数据宏观决策能力,为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其次,伴随着绿色发展方式的不断推进,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共享经济、二手交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节能环保再生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此外,东北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东北地区原生态的黑土地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东北地区各省制定了相关计划,为未来黑土地保护争取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在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方面,东北地区积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未来将从产业联动、要素整合、技术渗透等多方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创造集体资产运营的新机制。

(四)全面建设政务信息化转型数字城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政府是推进数字中国发展的关键支撑,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东北地区为建设数字化城市出台了多项政策,诸如《关于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吉林省《关于推动电子商务“提速快跑”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省级政务云管理暂行办法》等。随着“放管服”改革的升级,东北地区多地政府接入“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进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省级政务信息系统的重建与升级改造全部“云实施”,逐步完成电子政务外网的主线路升级,通过整合原始数据以展开特色定制服务。除此以外,东北地区多地政府开展了智慧政务平台,基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运用数据体系、业务重组、组织治理等工具,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的结构、标准、框架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不断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有效地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的需求,全力助推东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

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合作是一个地区经济向外发展的必然选择。东北地区利用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阳经济区、以长春为核心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大齐经济圈的带动作用形成发展合力。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后,东北亚经济循环提速,沿海经济带及沿边经贸合作优势升级,港口集群的带动作用被进一步放大,东北地区针对此协定制定了多个计划及政策,抓住对外开放新机遇,提高东北地区在国际贸易合作中的竞争力,在吸引国外投资者的同时也为自身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辽宁省是连接海上与陆地的交通要道,近几年连续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对外开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确定了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的总体战略,在其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强调: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沈阳经济区的带动作用,通过创建沈抚新区开放创新示范区,补齐县域经济的对外开放短板。为加快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辽宁省下一步将继续以深化东北亚合作为对外开放工作重心,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空港建设,实现全省贸易稳中求进。东北地区将继续通过政策的放宽以支持外商投资原有限制的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不断改进政府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激励办法,鼓励各地区保持外资经济存量规模,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推进建设。

三、东北地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滞困

通过与我国其他区域经济的横向对比,结合改革开放前后东北经济地位的两极现象,东北地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着瓶颈与滞困:

(一)技术创新结合率低成为产业发展主要瓶颈

东北地区科技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支撑后劲不足的问题,是推进技术创新过程中暴露出的新矛盾。东北地区的老牌工业制造业是区域优势产业,但其在经济增长中相较其他产业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结构失调、自主产业链短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困境。计划经济体制对东北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石油化工企业、钢铁机械基地、军工产业等都分布于东北的各个区域,在形成东北特色经济圈后也使东北产业结构发生倾斜。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经济占全国的比例不断下降,在科技创新能力上逐渐与其他沿海省份拉开了距离。在其他省份逐步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时,东北经济才刚刚步入工业等产业与技术创新结合的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也加大了东北产业技术革新的难度。东北地区工业产业长期缺乏技术创新专业型人才,技术投入不足,生产设备的陈旧也使得产业创新举步维艰。此外,东北地区多数工业制造企业组装程序复杂,产业链短的同时产品附加值也较低,缺乏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端品牌。

(二)高端人才外流速度快成为东北经济发展显性隐患

地区经济增长可以表现为劳动力比例的提高,也可以表现为地区就业率的正向增加,人口增长与就业率的提升对实现科技与其他产业结合至关重要。东北地区在引才和留人待遇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在人才引用、选评等方面仍存在重评轻用、重引进轻培育、重引进轻使用等问题。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消化产能过剩与化解金融风险的阶段,东北地区长期形成的固有特点使其在经济发展中比其他地区更易遭受困难,人才的流失也使一些工业企业转向衰落。由于国企中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期规划,内部导向不完善致使供需失衡,部分国企只是单纯地将绩效考核当作拉开职工收入分配的依据,而员工的业绩能力并没有得到重视,加速了人才外流。当下东北流失的人口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人才、企业转型中的被裁员工和农村迁移的劳动力。一边是人口大量流失,一边是对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2013~2019年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净流出从0.79万增长到33.17万,七年间人口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在流出人口中,高端人才的流失对东北经济会产生更大威胁,地区发展机会的多少直接决定人才的流向,经济产业结构的不丰富也加速了高端人才流失,这些能支撑经济运转的人才流失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资源可持续利用难制约东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优势是实现振兴的基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证工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工业发展难以避免的就是能源与原材料的耗费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问题,这就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考验。东北地区的资源问题是把双刃剑,在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国家大势高度契合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将现有资源与国家发展趋势结合是东北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东北三省仍以重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打产业,占所有产业的七成以上,主要包括石油、煤炭、金属矿等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我国当下重点推进去产能、严控高耗能的发展方式,上述传统产业多属产能过剩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增长动力。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利用问题一直存在,主要是矿产资源的浪费现象与可持续利用问题。[7]例如石油在东北的有效利用问题,有些石油化工企业运用传统的开采方法,无法将石油开采程度最大化,而运用先进方法开采石油的企业,需要付出更多开采成本。基于经济状况与技术水平的双重限制,很多企业选择降低其他资源的使用率而集中单一资源的开采,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还会造成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技术落后,市场也难以打开,且东北三省一直依靠老工业基础和丰富资源等保持经济增长,错过了互联网崛起、金融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盛宴。东北在逐步告别传统工业方式的同时,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并没有形成,也就自然减少了地区竞争优势。

(四)中小企业活力低牵绊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低活力的发展势头使得民营经济整体生命力不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难以展开。近年来,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体制机制改革的困境,高昂的用工成本、匮乏的技术资源支持、不畅的融资渠道再加上繁重的税费负担无不限制着中小企业的生长活力。政府对市场的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条件限制,中小企业错失很多合作机会,这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做到市场精准定位,大大增加了其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市场准入条件不仅局限着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还造成了民营资本的囤积,不断打击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此外,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发现政企信息对接不到位的问题,中小企业掌握的更多是相对微观的信息,企业与政府间缺乏良性的互动也为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增加了难度。

(五)物流管理难度大约束东北对外开放程度

物流作为助力东北振兴的重要部分,是构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必需条件,如何落实双循环战略的着力点成为东北地区深化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在万物互联时代,东北地区物流系统庞杂且货运量持续增长,各地区贸易发展易受到诸如运输费用、运送时间等物流成本因素的制约。随着智慧物流支撑新发展格局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沿海各港口协同不够、辐射不足、新通道建设滞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目前,东北地区的国际物流企业已实施扩张战略,带给东北地区物流企业很大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国际贸易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多数国际贸易物流企业服务仍然停留在仓储、运输和搬运上,仍维持着传统物流运输模式。而在流通加工、物流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物流服务方面,现代物流服务的优势还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存在行业内不同业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使得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跨国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不能将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增加了企业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也影响了东北地区国际贸易的增长。

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而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工业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传统工业产业升级面临更多的挑战、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人才支撑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低迷,影响了东北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以提高东北经济核心竞争力

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其经济总量不足已成不争的事实,创新程度较低使东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生产制造型企业逐步向制造创新型企业转型。[8]可以将科技资源在企业、技术研发团队、教育部门中进行合理配置,加速自主创新成果向科技方向转移,提升东北企业的创新意识。其次,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伴随着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装备水平,将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继续优化和改造生产工艺。结合国家针对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要将传统产业发展方式逐渐向新兴产业靠拢,扎根于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联结,在保障东北地区工业制造业原有结构的同时,注重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服务行业,可以将信息加工、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服务一体化,结合东北地区工业现状,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培育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9]为东北经济创造出更多利润。例如汽车制造行业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投入力度,将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调整。东北地区要重视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支撑产业和科技发展,结合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和重点科技发展方向,探索新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二)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以育人引才

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导致了人才流失速度过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对培育高端人才、引留优秀人才至关重要。东北地区已发布诸多引进人才政策,例如吉林省在其发布的《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2.0版》中强调,政府要下放人才招聘和职称评审权,将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人才密集用人单位,聚焦人才环境优化,突出务实管用原则。为保证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赋能,首先,要多角度对人才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将市场主导人力资源分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构建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10]其次,要优化党政机构职能配置,根据当下发展情况建立起切实体现人才创造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11]利用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推动建设创业型城市和人才孵化基地等,为东北地区吸引人才、发展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环境;再次,继续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企业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建立有个人特色的人才扶持机制,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就业舞台,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人才引留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资源型工业的发展要遵循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形成产品深加工生产工艺与资源保护体系。[12]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东北工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严格保护,防止浪费与不合理的消耗。通过升级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此外,可以将多数勘探工作进行商业化转型,加大资源勘探的资金支持,保证资源供给的同时重视工业能源的多元化开采,着重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对于东北地区的某些资源型城市来说,除须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区域及国际环境将进一步影响城市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来看,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的循环发展,无论是煤炭业的过剩产能退出政策,还是石油业的开采管理办法,都是为了保证城市主导产业的资源供给。因此,可根据不同城市的资源情况及生产要素使用情况对区域产业目标进行阶段性调整,将资源配置方案与不同产业的生产计划及转型目标相对应,不断提升资源配置在产业结构协调方面的作用,帮助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共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路径。

(四)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北振兴的突破点在于民营经济,而中小企业正是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为促进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在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强调了要发挥民营经济的市场作用,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资源支持方面,地方高校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根据企业需求做好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的工作,确保资源供给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广泛性。而对于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政府部门可以鼓励企业多参与政策机制的制定,通过打造智慧型公共服务以调整政企间的信息融通体系,保证政企间形成有效的双向沟通方式。在控制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可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减少对银行贷款融资模式的依赖。此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鼓励中小企业发债融资的政策文件,例如对优质企业可申请直接转板公开转让股份等措施,中小企业也可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降低投资者风险,进一步降低自身交易成本。此外,中小企业自身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市场释放更多活力。

(五)加强物流体系管理以加速对外开放步伐

开放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实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运输作为对外开放过程的关键环节,要做到政策支持、运输畅通、信息联合与集散有序。东北地区物流行业要着眼于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在信息平台、市场建设、技术标准等层面的全面发展。首先,各地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创新,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体系,进而增强物流行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府法规,协调并解决国际贸易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其次,要加速完善国际贸易物流网络信息管控体系,包括物流信息的集中管理、仓储及运输的电子数据控制终端等,在信息化物流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提升国际贸易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再次,东北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省内陆运与海运港口的公路衔接等,对现有运输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可协调的交通运输体系,建立以贸易城市为核心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充分发挥物流网的辐射作用。此外,和企业的自营物流体系相比,要提高第三方物流的加工、供应链服务能力,直接减少物流费用并降低客户成本,对整体贸易物流体系进行积极地调整。

综上所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通过经济产业、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对外贸易等多领域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从产业结构、动能转换、宏观政策、机制体制等多层次进行区域精准改革。东北地区也会继续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增长方面取得更多、更扎实的进步和成就。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东北高质量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