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及措施
2022-12-16牛英
牛 英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严坪林场 甘肃 天水 742300)
1 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
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因为林业中的营林造林可以有效增加森林资源,而优化营林造林技术不仅可以为人们增加更多工作岗位,缓解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优化营林造林技术对改善环境主要有以下3种作用:①防风固沙的作用。风沙天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旦出现风沙天气百姓的农田就会被摧毁,人们的人身安全也将受到威胁,而营林造林良好可以减少风沙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面对风沙天气,相关的林业人员可以建立防护林隔离带,通过隔离带的建立降低70%~80%的风沙风力。②降低污染的作用。当前时代提倡节能环保、低碳环保,树木的种植可以减少城市中的碳排放量,城市绿化带中每棵树每年不仅可以吸收1辆汽车行驶16 km排放的污染物质,还可以使空气中的尘埃粘附,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与此同时,树木的栽植可以降低城市中的噪音,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③保持水土流失的作用。水土流失现象会导致居民田地中的土壤肥力降低,使田地使用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人们的经济效益。而营林造林可以有效减缓水土流失的现象,通过树木的覆盖,可以间接减少雨水对泥土的冲刷。树木的根系也可以很好的对泥土进行保护,增加泥土的稳定性。
2 造林技术的优化措施
2.1 选苗阶段的技术优化。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苗木品种。适宜的苗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苗木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树苗选择时可优先遵守适地适树的原则,且当地的树苗会更符合种植的条件。而面对特殊情况需选择一些外来树种时,造林人员可以先进行小范围的苗木种植试验,在确保外来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情况下再对外来树种进行大批量引进。此外,选定的苗木在挖出后需要及时栽种,并时刻保持苗木的根部湿润,以此来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2.2 整地阶段的优化措施。苗木品种选择好后,下一步骤就是有序开展整地工作,清理造林地,以保证土地更加符合苗木种植的需求。整地阶段主要包括全面整地以及局部整地等。
2.2.1 全面整地。为给造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可利用机械设备对苗木栽种的土地进行全方面深翻,以此清除土地中含有的灌木杂草。深翻深度需控制在30 cm±3 cm,以达到土质松软、透气的程度[1]。采用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深翻可有效改善造林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2.2 局部整地。局部整地的费用比全面整地的费用低,更加适合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整地就是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将部分造林地土壤进行深翻,划分需要深翻的部分实施块状整地、带状整地等,保证造林工作顺利开展,提高苗木成活率。
2.3 造林阶段的优化措施。将选定的土地整理深翻后就可进行苗木种植。
2.3.1 分殖法造林方式。分殖法造林对于选择的树木要求较高。在整地后,造林人员需要先截取林木中最有营养的组织部分,如生长状态较好的树木枝干。截取后造林人员需选择土壤肥力较高、营养程度较好的地块进行树木的移植栽培。
2.3.2 栽种法造林方式。栽种法造林也是目前小范围造林使用最为广泛的栽种方式。造林人员在进行苗木的栽培前需要先在整理好的土地上进行地穴的挖掘。地穴准备好后造林人员就可以将事先选择好的苗木栽种到地穴的正中间。苗木栽种之后还需进行适当的浇水与施肥,以此保证苗木后续生根期间可以拥有充足的水分与营养。
3 营林技术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抚育管理工作。新造林成功建设后,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新造林进行营林管理。在进行具体的营林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林地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杂草清除、松土、水肥管理等工作。新栽植的苗木在生长过程非常容易受到杂草的影响,过多的杂草不仅会与苗木争夺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还为害虫生存提供了重要场所。因此,在营林过程中对新造林中的杂草进行清除十分必要。松土环节可与除草环节同时进行,松土的程度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松土的深度需控制在10~15 cm,如果当地出现干旱情况,则松土深度可适当加深。松土之后浇水与施肥也是营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在新造林苗木生长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浇水与施肥,以保证苗木生长过程有充足的水分与养分。
3.2 提升预防预报工作力度。营林过程中除了最基础的松土、浇水、施肥等管理外,管理人员还需提升预防预报工作的执行力度。预防预报主要是指对造林营林过程中的病虫害进行预防,以达到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取最大效果。因此,在营林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早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将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此外,营林的相关人员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关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的相关知识,增加对新造林地的巡逻,一旦发现存在病虫害的迹象需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例如:营林造林地区经常发生大风天气,工作人员为了预防大风天气对虫害蔓延速度的推动作用,就需要在虫害发生的前期设置隔离带。特别是在种植树种单一、树种珍贵的地区,设置隔离带是非常必要的。隔离带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虫害的蔓延速度,防止飞虫类的虫害借助风力加速蔓延,为营林的管理人员争取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虫害的种类很多,隔离带的设置主要是针对一些借助花粉或者树叶进行传播与蔓延的虫害。与此同时,在建立隔离带时网状的隔离带可以有效缩小虫害发生面积,减小虫害对于其它营林区的影响。
3.3 完善后期检疫工作。后期检疫工作的开展对于营林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营林过程中,检疫人员对当地的病虫害种类比较了解,但是对于外来的病虫害一般都了解甚少,所以在营林中也需要重点关注其它地区的病虫害情况,防止外来病虫害的入侵,因为外来病虫害的生存能力都很高,非常容易找到栖息地[3]。因此,在营林中,需要对检疫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升检疫人员的专业能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检疫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