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娘”新义产生的认知分析

2022-12-16丁雪妮

现代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娘娘腔范畴隐喻

丁雪妮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一、“娘”的历时演变

在甲骨文中,“娘”表女子之氏,属于专名,它与后来表示“女子”义的娘只是同形,不是同一个词[1]。“孃”在甲骨文中也属于专名。春秋战国时期,“孃”出现在人名“公孙孃”中。《说文解字·女部》:“孃,烦扰也。一曰肥大也。”[2](P625)这里的“孃”是“攘”的异体字。以上“娘”“孃”二字都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关于“娘”的历时演变,学界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简要概括如下:南北朝时期(包括隋朝),“娘”与“孃”独立使用。“娘”的本义是“女子名称”,由此引申出新义“年轻女子”。其“妻子”义和“对妃嫔尊称”义都是从“年轻女子”义引申出来的。“孃”是“母亲”义的假借字,“对长一辈已婚女子的称呼”义是从“母亲”义引申而来的。唐代中晚期,“娘”“孃”在表“母亲”义时互为异体字。宋辽金元时期,在表“母亲”义上,“娘”代替“孃”已经势不可挡;在表“女子名称”“女子”“对长一辈已婚女子的称呼”义上,“娘”“孃”互为异体字。到明清时期,虽然“娘”“孃”完全融合,成为了字形不同的异体字,但在实际使用中,“娘”相较“孃”而言,占有明显优势[3](P70-83)。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将“孃”作为“娘”的异体字,确立了“娘”的正字地位;之后,“娘”逐渐取代了“孃”。

近些年来,“娘”无论是作为词还是作为语素,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

(1)为什么有些男生很“娘”?(知乎,2022-03-31)

(2)高浩元:我不是伪娘是闺男。角色很娘?生活中绝不是“伪娘”。未来的路?想做综艺节目主持人。(《武汉晨报》,2013-07-26)

(3)有的男明星很“娘们”。明明是个男人,给人感觉却是个“娘们”。(微博,2020-03-29)

(4)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其实“特娘们儿”。(微博,2020-02-12)

(5)他就是在《媳妇的美好宣言》扮演的海归时尚文艺男、略带“娘娘腔”、堪称女生闺蜜“王小贱”式人物李建东。(《江南晚报》,2012-11-21)

(6)男孩子娘娘腔怎么办?(百度经验,2018-03-12)

(7)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叫高博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娘娘腔”。他有一双灵巧的手,一张甜甜的嘴,白里透红的皮肤,还有纤细的兰花指。“娘娘腔”唱歌的时候,真像百灵鸟一样悦耳。开学第一天,他就到讲台上唱歌了,他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把我们大家都迷住了。“娘娘腔”还会跳皮筋。(《京九晚报》,2012-02-07)

不难发现,与传统的“娘”和“娘们”相比,上述用例中的“娘”和“娘们”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专指女人变为专指男人。同时,“娘娘腔”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中。此外,还产生了一个新词“伪娘”。下面,我们就对“娘”“娘们”“娘娘腔”“伪娘”等新词新义分别进行分析。

二、“娘”与“娘们”

我们发现,在例(1)、例(2)、例(4)中,“娘”和“娘们”可以互相替换,而不会对语义产生影响;在例(3)中,第一个“娘们”可与“娘”互相替换,第二个“娘们”则不能与“娘”替换,这是因为第二个用的是“娘们”的基本义。从形式上看,能出现在“副词+名词”组合中的“娘”和“娘们”才可以互相替换。不同类别的群体往往具有不同的属性特点,正是这些不同的属性特点造就了某一类人,并将这类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比如,当人们听到或读到“学者”这个词语的时候,马上会联想到“有学问、温文尔雅”等。表人的名词具有较强的性质义,出现在“副词+名词”句法组合中比较容易。在例(1)、例(2)中,“娘”被抽象为“娘”这类人所共有的品质或特征,如爱唠叨、婆婆妈妈等。在例(3)、例(4)中,“娘们”应该来源于“成年妇女”义,并被抽象为成年妇女所共有的品质或特征,如已婚、泼辣、爱打扮、爱唠叨等,含有一定的轻蔑意。

值得注意的是,“女人”这一词语也可以进入“副词+名词”结构。例如:

(8)《“性别门”主角很女人》(《成都晚报》,2009-09-10)

(9)《“男人婆”其实很女人》(《新京报》,2009-08-06)

(10)闲来无事,把上述种种唠叨给老公听,这人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那么一比较,对家的贡献你还真不太女人。我当然不服气,我双手抓着的可是全家的“精神生活”。嘴巴虽硬,可内心暗自琢磨着:可不能与芳邻们的爱好相差太大,不然,当他有机会把那句委婉的“不太女人”变成“太不女人”时,我岂不是得不偿失!(《羊城晚报》,2013-01-21)

(11)有很多戏迷说,我戏里戏外都像个男人。这话我并不赞同,我也有温柔的一面,其实我这个“钟馗”很女人。(《德州日报》,2010-10-23)

(12)《刘德华“梦露附身”“看上去我还真的很女人”》(《都市时报》,2011-01-18)

(13)《李准基戴假发很女人》(《天水晚报》,2011-04-29)

(14)有意思的是,两人把“美”给互换了——吴尊很女人,阿sa 很帅气。(《太行晚报》,2008-04-14)

(15)孙红雷表示,自己的确已有女友,“根据我的性格,我这个岁数,也不好意思说没有”。而林熙蕾直说不会对公众坦白自己的恋情,与孙红雷相处下来,觉得他是“一个温柔的男人,该男人的时候男人,该贴心的时候很女人,心很细”。(《南方日报》,2009-09-25)

(16)《“三八”节出游很“女人”》(《青岛财经日报》,2013-02-28)

(17)我们这个家是我和老公一起装修的,装修完后,邻居们都说布置得很温馨,很女人,不少邻居前来交流取经。(《海峡导报》,2009-06-09)

在例(8)~例(11)中,“女人”的意思是很有女人味,充满女性的柔美。在例(12)~例(15)中,“女人”的意思是男人打扮得像女人一样漂亮,或者心思像女人一样细腻,即具备女人某一方面的特征。例(16)是说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出游的,铺天盖地都是“女人”。例(17)是说房子装修得像女人一样温馨、温暖。

通过对上述例句的分析,不难看出,“娘”“娘们”和“女人”都能进入“副词+名词”结构,不过,“娘”和“娘们”只能用于修饰男性,而“女人”不仅可以修饰男性,还可以修饰女性甚至家庭装修等。从情感色彩来看,两者也有所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但是仍有很多人不习惯男人身上表现出女人特质,因此,“娘”和“娘们”在修饰男人时通常含有轻蔑意,当然,有的男人会自嘲自己很“娘”/“娘们”,带有调侃性质,则另当别论。与之相比,“女人”所体现出的情感色彩则更为丰富,如例(8)~例(11)用于修饰女人时具有褒义色彩,例(12)~例(15)用于修饰男人时、例(17)用于修饰家庭装修时,则体现出中性义。

Lakoff & Johnson 曾提出“隐喻认知理论”,不同于以往仅将隐喻当作语言中的一种修辞现象,该理论将隐喻视作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作者指出,隐喻无处不在,人类的思维过程充满了隐喻[5](P90)。之后,Lakoff 还提出了隐喻的映射理论,认为隐喻映射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一种转换。可以说,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娘”/“娘们”,用源域成年妇女的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来隐喻男人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最终转换为目标域像“娘”/“娘们”一样。也就是说,“娘”/“娘们”与“男人婆婆妈妈、唠唠叨叨”,共同处于“物体和性状”这个认知框架内,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娘”/“娘们”的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的激活,会附带激活男人的婆婆妈妈、唠唠叨叨。需要指出的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并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单一直线关系,同一个源域可以隐喻多个目标域,多个源域也可以隐喻同一个目标域。因此,从广义上看,“娘”“娘们”“女人”都可以映射到“具备某些女性特征的男人”这个目标域。

这里再附带解释一下“娘娘们们”。“娘娘们们”是“娘们”的重叠形式,它的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18)娘娘们们的男人我不喜欢。(微博,2015-02-12)

(19)他那个人娘娘们们,干不了这么爷们儿的事。(微博,2020-02-18)

(20)人这么一说,呼二豹立即改口说:“就是,圈爷这人,娘娘们们的。娘娘腔不说,走路还一扭一扭,指头还老翘着,浪不叽的,没个男样!”(李佩甫《羊的门》)

(21)*他那个人娘娘们们。

(22)*他很娘娘们们。

从上述用例可以看出,“娘娘们们”既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谓语。当它作定语时,一定要加“的”,如例(18)所示。在它作谓语时,一般情况下要加“的”,如例(20)所示;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不加“的”,如例(19)所示。沈家煊认为,典型的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作定语,状态形容词绝大多数要加标志“的”才能作定语[6](P302)。状态形容词作谓语加不加“的”则不一定[6](P305)。可见,“娘们”的重叠形式“娘娘们们”属于状态形容词。像“娘们”这样重叠后不但丧失指称意义,而且还进一步抽象化的词语,还有“婆婆妈妈”等。“婆婆妈妈”同样是表示比喻意义,比喻啰嗦、唠叨。与此同时,“婆婆妈妈”也在功能上发生了转变,可以充当形容词,用以表示一种情状。

三、“娘娘腔”

《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对“娘娘腔”的解释是:“名指男人像女人那样细声细气说话的声音和腔调。”[4](P954)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这里引入“女人腔”与之比较。

(23)《费玉清版〈千里之外〉用女人腔比较好唱》

接着灵机一动,改用女人腔,终于把歌提了上去了。(《都市时报》,2008-11-20)

(24)《男人装作女人腔,害得夫妻闹一场》

那位仁兄撅着嘴负疚地说:“嫂子,真的对不起!搞得你们这样都是我的不对,请你相信我,都是我闹得你们不开心,不信我再学给你听。”这位仁兄说完就把先前在电话中说的两句话又装作女人腔学了一遍。(《宿迁晚报》,2008-09-22)

(25)《小沈阳本周日亮相——上海演出时换了套路少了“女人腔”》(《姑苏晚报》,2009-05-19)

例(23)、例(24)中的“女人腔”,是指某位男性临时模仿女人的声音、语气、腔调,它表示中性义。而“娘娘腔”不是临时模仿,它已经成为某个男人的显著特点,即用女人那样的声音和腔调说话,通常含有贬义色彩。因此,例(25)中的“女人腔”是可以换成“娘娘腔”的。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说,A 能够转喻B 的前提是,A和B必须在同一个认知框架内;同时,从显著度上来看,A 还必须比B 更为显著。沈家煊指出,人类的一般认识规律是用显著的东西来转喻不显著的东西[7]。作为一个男人,“娘娘腔”是非常显著的特征,因此,这里用“娘娘腔”来转喻“男人像女人那样的声音和腔调说话”。“女人腔”只是男人临时模仿女人说话的声音、腔调,如例(23)、例(24)所示,而很少像例(25)那样转喻这类男人。从语法功能上来看,“娘娘腔”也像“娘”“娘们”一样表现出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如:“他特别喜欢修饰,整天油头粉面的,有点娘娘腔。”“他说话娘娘腔,不好听。”

四、“伪娘”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伪娘”。从结构上看,它属于偏正结构的名词。关于“伪”,《说文解字·人部》的解释是:“伪,诈也。”[2](P37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解释是:“[伪]wěi人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虚伪,虚假。如:真伪;伪造。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非法的。如:伪国;伪命。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8](P617)通过以上字书对“伪”的解释,再结合“伪”组成的其他词语,如“伪君子”“伪科学”等,我们可以将“伪娘”释为“假娘”,即在形象、气质方面非常接近女性的成年男性。例如:

(26)30 岁出头的林先生一张“伪娘”自拍照惊艳微信圈……(《东南快报》,2013-12-05)

(27)“伪娘”盛行触底线!央媒出击彻底封禁,硬汉吴京陷舆论风波。(搜狐网,2022-07-26)

例(26)中,“30 岁出头的林先生”可以被称为“伪娘”;例(27)中,能称得上“硬汉”的应为成年男人,与它对举的“伪娘”也应是指成年男人。因此,只要是男人像女人一样化妆打扮,表现出女人之形象、气质特征的都可以称为“伪娘”。

综上所述,“娘”“娘们”“娘娘腔”和“伪娘”都属于名词范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娘”“娘们”“娘娘腔”均裂变出形容词的特征。关于这一现象,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理论中得到解释。范畴化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其基本作用是从差异中找到相似点,从一个个的个别之中发现不同的共性特征,以便给事物、行为或性状等进行必要的分类,从而减轻认识过程中的认知负担,实现认知经济性原则。不过,在人类认识的完整过程中,实际上既包含“从个别到一般”的体现“范畴化”的认识过程,又包含“从一般到个别”的体现“非范畴化”的认识过程,其中,后一种认识过程更体现了人类的认识的深化和创造性。这两种认识过程,即“范畴化”与“非范畴化”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9](PⅨ)。1984 年,Hopper & Thompson 首先提出了“非范畴化”这一术语。其基本含义是:词类(主要是名词和动词)在一定的语篇条件下脱离其基本语义与句法特征的过程。在语言研究层面,我们将“非范畴化”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范畴成员在非范畴化后和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即在原有范畴和即将进入的新范畴之间会存在模糊的中间范畴,这类中间范畴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也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在认识方法层面,非范畴化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9](P61)。具体到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来说,就词性而言,“娘”“娘们”和“娘娘腔”均是名词;就语法功能而言,它们却具备形容词的功能。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解释的话,“娘”“娘们”和“娘娘腔”都是通过转喻来扩展原有意义的,即以范畴隐喻的方式实现了身份的改变。

猜你喜欢

娘娘腔范畴隐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娘娘腔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澳财长骂对手“娘娘腔”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如何帮助男孩克服“娘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