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明文化视域下的现代生态设计研究

2022-12-16熊金汇简琴珍

大观 2022年8期
关键词:阳明人类生态

◇熊金汇 简琴珍

工业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人们开始警醒并对保护环境的呼吁愈来愈强烈,生态设计实践也在社会各层面普遍开展起来,研究生态设计发展的哲学思想与理论问题势在必行。学者秦高峰认为:“现代的生态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地方性,这就必须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即中国的传统生态理念。”[1]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传统生态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乃至设计师开始关注阳明文化,力求在阳明文化的哲学体系中找到适合现代生态设计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探讨,总结出现代生态设计应有的设计准则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论支撑。

一、现代生态设计的兴起和发展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一切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2],也称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生态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思想角度考虑,做到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绿色、低碳可协调发展战略;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降低生产加工成本,减少潜在的风险,以提高商业竞争力[3]。

东方早期国家的产生都与大江大河和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以自然为中心,生产生活依赖自然,即以顺应自然为原则;而西方国家早期则与海洋和商业密切相关,以人类为中心,生产生活依赖占领自然资源,即以征服自然为主。而后,随着人们的需求与欲望越来越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崇尚个人主义,大工业生产使得现代经济经营者认为个人掌握着资本和现代生产技术就是现实中的“上帝”,使得其为了形成个人经济成就而不择手段,这必然会对个性与生命造成扼杀。当物质产品达到泛滥的程度后,出现各类生态危机,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变革这种生产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设计界逐渐引进生态设计理念,并在一些设计产品上实施。进入21世纪,为体现现代设计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回应,这一理念逐渐演变成一种趋势,并形成一种主流设计意识形态。从古至今,中国各种理论合乎逻辑地向前推,人与万物也是平等的,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平等尊重、和谐共生。未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生态设计的兴起,看似发源于国外,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生态设计的确切定义,古人的一些做法也能凸显生态设计理念。如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重视自然美,强调与自然融为一体,尤其会对自然美景进行仿造,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再如陶瓷是泥与艺术的结合体,具有耐用性和永恒性,也是中国生态文化理念的表现。

无论生态设计起源于何时何处,其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内涵,实现以人为本,以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不同时代赋予生态设计不同的内涵,当前,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设计作为驱动力,可以将商业设计思维转变为生态设计思维,以生态设计思想介入产品生命周期,助力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创造一个人类宜居的生态社会[4]。生态设计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一种方法,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更深层次的生态理论支撑,以阳明文化为理论视角,可为生态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二、阳明文化蕴含的生态伦理与现代生态设计的关系

传统的生态理念是对自然不了解才顺应自然,而现代生态设计是清楚了解自然后产生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同时考虑到“人”这一核心发展要义。本文对阳明文化进行创新性解读,以支撑生态设计更好展现时代内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一) “心即理”思想与现代生态设计

学者杨道宇认为,人有构建“理”的自由,但并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而是让“理”从遮蔽状态走向无遮蔽状态,从而显现自身为自身[5]。现代设计逐渐变得宽泛,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只要有想法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同时,每个用户的体验感受不一,这也促使设计更多关注用户体验。“心即理”思想就是肯定人的道德主体、人的价值,这就指引生态设计要发挥设计师的主导作用,规范设计行为,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王阳明所处时期的社会注重的是道德价值,但随着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盈,现代价值取向发生转变,现代人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这要求现代生态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用户本质需求。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构建成的关系网形成社会大的框架,生态设计关注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的整体发展,关注用户个人价值也要在社会的整体要求和准则范围内。只有符合社会的整体价值,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不仅如此,现代生态设计要满足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相结合的理念。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设计能起到媒介作用,促使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即设计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人的使用过程紧密结合,同时要注重用户体验,从实践中总结用户使用痛点,以此进一步完善设计,实现设计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社会。因此,生态设计就必须把个体与社会结合起来,既表现个体的价值,又表现社会整体的价值。

(二) “致良知”思想与现代生态设计

“致良知”衍生出的“万物一体”是生态设计最基本的指引。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最早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阳明文化的“万物一体”,再到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反映出世间万物同属于一个整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万物一体”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类无限增长的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会产生矛盾,从而会出现生态灾难世界化、环境问题国际化,恢复生态的责任也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承担,不能单单靠某一个人、某一个国家参与,而是需要全人类、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规则。

“良知上自然的条理”提倡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发挥自然的价值。现代生态设计注重绿色环保,倡导以天然资源为生产制造原材料,如木材、竹材和石材等可再生资源。“存天理,去人欲”思想更多体现在道德实践层面,万物都有自身生长发展的规律,一旦破坏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情况出现。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一定的生存物资,这无可厚非,若人占用大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是不合理的。当今社会提倡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理念,剔除部分人的极大富裕,存在崇尚以贵为美的庸俗倾向,这也对现代生态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在具体物质世界的设计中应做到节约,提倡不浪费、不奢侈的正确消费观[6]。

生态设计创作需要现实依据,大自然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和数不清的“鬼斧神工”。在生态设计学中,不只强调了人类对于自然的道德责任与绿色意识,还包括了人类审美活动本身的生态性与自然对人类审美的巨大贡献。彻底的生态设计观还应包括人类向自然学习,了解不同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生存技巧与不同的生态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独特的形式。仿生设计学应运而生,在自然的环境下,万物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支撑其进化存活至今的行为手段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外,世间各色各样的事物呈现给人不同的状态,如鲜花的绽放美、叶子的纹理美和事物的造型美,都是生态设计师可以向大自然汲取的素材。当然,设计师在学习自然的同时,不能对其造成影响。“致良知”促使人类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保护其多样性,可为未来的生态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三) “知行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并不单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种意识,更多的是如何去践行,王阳明所提到的“知行合一”便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经过思考分析的学习就是空学,没有深入内心,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止步不前。“思”可认为是一种脑力活动,“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学习所得便为“知”,“知行合一”也是如此。

生态问题已经深入人心,人类也意识到要保护生态,国家也加大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但生态建设成果并不显著。正如孝悌之道人尽皆知,不行孝悌之道大有人在,这是“知”“行”脱了节。有句古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代生态设计理论是相对落后,但不乏新的生态设计理念产生,只是当代一些设计师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并且未将生态观与产品完美融合,这是现代生态设计发展的问题之一。另外,一些现代设计基于现有理论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不足,脱离社会实际。有想法固然是好的,但脱离实际便成了空想主义。如设计师未深入市场调研,对社会生产技术的把控不够,以主观臆断进行设计,这便会使设计脱离目标对象,造成设计停留在概念阶段,无法落地发挥功用。

除“知”“行”脱节需要注意外,现代生态设计也要注重“知”的探索,只有丰富“知”的范围才能更好地指引“行”。现代生态设计需考虑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其中必然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知识,如历史学、社会心理学、交往行为学以及人机工程理论、设计流程等基本理论。只有掌握自然发展规律、人类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目标主体。同时,中国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现代生态设计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民族文化融入设计,这不仅能促使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转化,还能促使设计富有文化内涵,助力生态设计独具民族特色。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不分离,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算得上认识深刻。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再指导实践,现代生态设计才能在人、自然、社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三、结语

文化是人类最深沉、持久的力量,文化承载着古人对后人的思想指引,阳明文化可以促进现代生态设计的发展,对国家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得不说,阳明文化还有其片面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应看到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科技时代,在践行传统的生态观时还应加强对高新科技的了解,结合新技术设计出更多促进人类进步的作品。同时,也应该看到现代生态设计的创新驱动力不足,各类生态设计成品的影响力不够等问题,当代设计师不要只停留在前人的设计成品上,应将目光放长远,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激发创新能力。

生态运动的兴起和生态伦理的建构离不开传统的文化土壤和理论根基,传统生态观为现代生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生态设计发扬和完善了传统生态哲学。但现代生态设计不能仅停留在思想理论层面,而应将这种生态理念贯穿设计成品的整个生存周期。新时代赋予生态设计新的哲学内涵,现代生态设计也将创造新的文化,引领人类建设更高程度的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阳明人类生态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生态养生”娱晚年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人类第一杀手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