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2022-12-16吕序宁郑州西亚斯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9期
关键词:声乐舞台素养

吕序宁 郑州西亚斯学院

近几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和重视高校教育,各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对表演人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对学生声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大数据背景下,院校要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舞台表演者的声乐舞台表演专业素养和能力。我国的高等院校从1999 年开始就获得了高速的发展,截止到2021 年9 月底,全国高等学校总计3012 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共计2756 所,成人高等院校共计256 所。(本名单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从中可以看出,高校教育必须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声乐舞台表演能力。

一、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

用声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不仅仅能丰富学生的声乐知识,还能让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得到增强,让学生更容易得到自信,学会肯定自己,主动发展自己。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过程,既强调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慢慢增强了学生的行为素养。声乐学生的专业素养中最重要的就是声音技能和舞台表现力,这是学生将来就业必需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对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有声音技能,而不具备舞台表演能力,也是不能走的长远的。所以,声乐专业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声乐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是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这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获得表演技能,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能够将学习、生活或者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有效率的进行加工、提炼和利用,从而将所学内容慢慢提升和转化为自己的表演技能。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学校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少走弯路。

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对加强学生的行为素养有着重大帮助。行为素养要求学生们拥有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指在声乐表演中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和生活中,必须要拥有较好的行为素养,这样他们才能够在舞台上走的更远。

(二)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新时代思政教育与大学音乐鉴赏课程有机融合,最大的优点就是提升教学的效率。音乐教育来源于传统文化,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并且学生们对于音乐鉴赏教育课程的热情一直都是十分高涨的,尤其是面对枯燥无味的思政课堂的时候,融入音乐教育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思政课中融入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支持、辅助高校教学并促进学生在课前、课内及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能够进一步深化和扩充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为思政教育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探索出新途径。因而,我们不能忽视音乐课程等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要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如今,互联网时代到来,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和网络的兴起,传统的教师教学方法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让单一化慢慢走向多元化,大学各个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方式才会逐渐变得全面起来,形成良好的态势。

中国的声乐表演文化源远流长,其能够传承到现在,一直被人们接受,根本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舞台呈现方式,其中主要因素包括了演员的声音、形体、情感以及表演爆发能力,这几个方面对于一个艺术表演来讲是缺一不可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观众一直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演员则是通过自己的独特唱腔和舞台表演能力来向观众传达声乐曲调所要表现出来的信息和价值。细细看来,如果演员的表演技能不够,舞台表现力就不会很强,就很难继续让听众继续支持他们。声乐教学课堂的眼光要放的长远一点,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们日后的舞台表演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舞台表现能力,并且根据当下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来改进学生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合理的进行安排设计,紧跟着人们当前的需求来做出改变与调整,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时,又不改变声乐的原本特色。

二、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的现状

(一)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力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

拥有一个好的规章制度,能够让声乐与表演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创新型工作机制很好的执行下去。所以,良好的规章制度是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核心所在。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好教学的规章制度,可以对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很好的约束,规范他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做到融汇贯通,不断培养学生们的表演能力,这样也可以提高整体教师人才的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各个地区对大学的声乐和表演能力的融合教学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声乐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院校,人员安排比较紧张,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也不是很强,进行教学的设备也不是很完善,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无法对学生表演能力进行很好地培养,慢慢地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如果普通高校建立了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那么学校的专业老师直至领导人员对声乐和表演能力融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就可以得到广泛的提升。因此,让学校的声乐和表演能力培养融合创新机制工作得以顺利及时的开展,得到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人才,教学效率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整体的工作效益也会得到不断地提升,学生们的表现能力才会显著提高。

(二)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表演能力培养的意识需要提升

需要政府加强宣传和落实对学校的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院校在对待新时代声乐与表演能力课程有机融合的创新机制时的意识需要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们的表演能力时的意识也是不够的,没有好的教学意识,就很难去切实的付之行动,也就不能将其称之为专业的教师人才。综上看来,我们对新时代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舞台表演能力的意识是十分短缺的,应在之后的日子里加强其宣传力度。

俗话说得好:好习惯成就一个人,坏习惯毁掉一个人。目前,中国高校教育正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态势,其弊端正在逐渐地显露出来。在高校,学习变得十分功利,学生、家长、学校只看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只在乎那一纸分数,以至于学生们是否真正的学会了声乐知识点、学生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学生们的表演能力是否达标等问题没有重视起来。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以上问题,不能让我们那一朵朵祖国之花,在学习声乐表演的过程中眼睛里没有了光。完成教学任务固然重要,但一味的只要求学生机械的学习,只为那最后一场的博弈,忽视了最重要的表演能力的培养。

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应该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结合实际情况,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声乐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进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端正其思想,这才是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

(三)声乐教学舞台表演能力培养仅局限于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果。陶行知认为,教育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课堂和学校,而是应该将其放到社会、群众和自然之中。他主张拆掉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重重高墙,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学校应该在保护好学生们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们参加社会表演,众所周知,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声乐知识,增强舞台表演能力。社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声乐教学要做到面向社会,打开学生们的眼界,让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舞台表演能力。正所谓,社会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处处有生活。

三、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把握表演能力融入的合理比重,合理化进行结合教学

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首先应当把重点放在新时代声乐教学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把重心放在对学生们的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声乐知识点的相关教学,这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理应把握好适当的度,以传授学生声乐知识点和培养学生们的声乐素养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为辅,准确的把握好声乐学科的边界,调整好合理的教学比重。如此这般,方可在正确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才可以实现声乐教学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利用表演创造声乐教学良好情境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表演能力的培养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教师们可以将表演贯彻到声乐教育上来,在课堂上对声乐教育进行情景化的模拟,让同学们在情境中更好的理解声乐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更好的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用表演来创造情境,不仅能很好的加强学生们对声乐教材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能提高学生们的舞台表演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学生们理解后续的相关声乐知识内容和理论打下了基础。这看起来好像很难实现,但只要我们立足于脚下,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将其落实下去,一定会看到其成效。

(三)在声乐教学中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表演习惯

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和表演能力培养结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让老师做活跃课堂的主力军,教师在教学中要渐渐的让学生有提高自身表演、重视表演能力的意识,让学生不断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表演中来,让学生们养成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表演能力学习的好习惯,而不要一味地只听老师讲课,等着老师传授知识,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惰性,做什么事情都想着走捷径。但表演能力的提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有效地进行新时代声乐教学与培养,并将其与表演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表演能力。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多进行舞台表演

声乐教学与表演能力有机融合课堂教学机制提倡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表演的过程中发现彼此存在的问题,结合表演情境互相交流、相互辩证和相互质疑,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这不但能够照顾到学生个体的表演能力的成长需求,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除去学生之间要结合表演效果进行探讨,师生之间的协商和探讨也能起到为学生提供表演方法指导、启发学生表演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多元化的声乐教育课堂更加灵活生动,能够实现课程和现实的融合发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积极布置发展性任务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舞台表演机会等来进行辅助教学,还需要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发展性任务。无论是在声乐授课结束后、还是放假时,教师都要布置任务,比如让学生表演并录制一段声乐作品等,线下布置的任务也要和线上任务联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巩固书本上的知识点,努力拓展表演能力,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声乐是一门很强的艺术性学科,有利于学生生成创新思维和良好的素养,在线上和线下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在达成目标的基础上,会潜移默化的学会若干个小知识点,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起来,最终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制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六)运用新媒体提升学生表演能力

如今新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了起来,声乐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新媒体技术,并且运用新媒体来进行教学,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表演能力。老师要主动学习运用新媒体来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课堂上使用PPT、播放一些知名声乐表演者的舞台视频等,积极的利用新媒体在声乐教学中促进学生们表演能力的提升。通过新媒体播放经典作品,让学生们体会知名表演者的专业能力,感受完美的舞台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对比分析,取长补短,借鉴学习。

另外,老师还可以督促学生们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进行学习,运用发达的互联网收集相关信息,反复观看经典作品,学习知名声乐表演者灵活应对和处理舞台事故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快速处理同学们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倾听,及时捕捉时机,根据学习任务、学习情况或者课堂生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该示范、引导、探究、总结时及时介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和表演问题,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按照自己预先的设计开展声乐教学,不允许任何的因素打断自己的上课节奏,甚至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充耳不闻,或者说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不能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意见。那么,学生的表演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完成,以上观念得不到纠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教师应该适时的进行反馈,和学生形成良好互动,该出手时则出手,应时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对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舞台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从上往下,从校长到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每个相关人员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积攒经验,并不断的对声乐和表演能力的融合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使其不断科学化、技术化和规范化,以此来促进学生们专业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声乐舞台素养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