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疲劳在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中的认知程度调查

2022-12-15芦雨王晓东蒋秋玲徐榆林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危重症职称条目

芦雨 王晓东 蒋秋玲 徐榆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我国COPD发病率居高不下,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13.7%[1]。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是COPD的主要症状,也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2]。而疲劳作为发生率仅次于呼吸困难的第二大并发症[3],由于缺乏客观评价指标及患者认知不足等原因,通常不被报告,在诊疗过程中也往往被医务工作者所忽视[4]。COPD相关性疲劳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全身感觉[5],与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具有独特相关性,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即使在气流受限程度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6]。此外,患者下肢肌肉也可能因废用、呼吸肌肉疲劳、运动血管收缩而耐力降低等机制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7]。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8]中明确提出了应长期监测COPD患者疲劳状况的要求。但当前国内研究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5],临床工作中也并未将其作为一项监测管理的指标[9-10]。国外虽已针对疲劳初步形成了包括测评量表、质性访谈、干预方案等在内的研究体系,但关于医务人员对其认知程度的现状仍缺乏了解。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提高自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认识并促进患者进行早期自我管理,是实现疲劳有效管理的最佳方式[11],故了解我国医务人员对COPD患者疲劳的认知程度并采取合理方式提高其认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在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中开展COPD相关性疲劳认知程度的现况调查,以发现当前COPD患者疲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于2021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4家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67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星网络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1)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2)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2.排除标准:(1)进修、规培护士;(2)问卷填写时间少于120 s;(3)填写结果存在明显逻辑问题;(4)连续7个条目选择同一选项。

三、研究方法

1.量表构建:基于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并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邀请6名相关领域护理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学科3名、护理管理1名、临床护理2名;主任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2名)对问卷各条目设置进行审议评价。其中6名专家均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与临床经验较为丰富。问卷进行两轮咨询,修改4项条目、删除1项条目后形成最终问卷。选取某三甲医院的50名护士进行预实验,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2,内容效度指数为0.85,本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

2.量表内容:问卷共包括以下4个部分:(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2)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认知程度,包括COPD相关性疲劳的了解程度(主要为护士对其概念、发生率、特点、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及干预措施的了解程度)及COPD相关性疲劳的影响(包括对患者呼吸功能、睡眠质量、日常生活、情绪状态、社会功能5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3)COPD相关性疲劳的临床干预现状调查表:包括护士是否在以往工作中留意过COPD患者的疲劳状况并采取措施,以及是否愿意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加强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关注程度等3个条目;(4)附加部分:本部分为1道多选题,目的在于收集护士对培训方式的建议(本部分不计入总分)。以上题目除附加部分外均为单选题。认知程度调查表部分各条目设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按照认知程度从低到高分别赋值为1~5分。该部分共11个条目,总分为11~55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认知程度越高。

3.资料收集方法:研究者使用问卷星平台制作调查问卷。正式发放前,每个科室选出1名调查人员,就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问卷条目及填写方法等内容进行统一培训。正式发放时,调查人员首先采用统一指导语就研究目的、意义、内容等向本科室护士做出统一解释,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将问卷链接发放于护士工作群中进行填写,每个IP地址只可填写1次。研究人员于后台收集填写结果,数据双人录入Excel表格。本研究共发出673份问卷,回收问卷582份,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为84.4%。

四、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568名,其中男性31名(5.5%)、女性537名(94.5%);年龄≤25岁者30名(5.3%)、26~35岁者470名(82.7%)、>35岁者68名(12.0%);未婚20名(3.5%)、已婚535名(94.2%)、离异13名(2.3%);工作年限<1年者10名(1.8%)、1~5年者166名(29.2%)、6~10年者274名(48.2%)、>10年者118名(20.8%);护士职称31名(5.5%)、护师职称246名(43.3%)、主管护师职称278名(48.9%)、其他13名(2.3%);大专学历26名(4.6%)、本科学历506名(89.1%),硕士及以上学历36名(6.3%)。

二、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认知现状

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认知得分为(38.65±4.54)分,其中了解程度部分得分为(14.83±4.22)分,COPD相关性疲劳的影响部分得分为(23.83±1.30)分。了解程度部分中,调查对象对各条目内容比较了解+非常了解的比例均低于18.0%,条目“COPD相关性疲劳的测评工具”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人数最多(408名,71.8%),见表1。COPD相关性疲劳的影响部分中,98.9%(562/568)的调查对象认为COPD相关性疲劳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见表2。

表1 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了解程度

表2 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影响的知晓情况

三、不同特征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认知程度得分比较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认知程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对COPD相关性疲劳认知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认知程度得分比较

四、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管理现状

在工作中从未或仅偶尔留意过COPD患者疲劳的护士占总调查人数的65.3%,经常(或总是)留意的占7.6%。能够经常对患者疲劳采取干预措施的护士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2%,总是能够做到的人数为0,从未或仅偶尔做到的比例达92.1%。但多数(74.6%)护士表示在学习COPD相关性疲劳的相关知识后会经常(或总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COPD患者疲劳的关注程度。见表4。

表4 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管理现状

五、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希望得到的COPD相关性疲劳知识培训方式

568名研究对象中,选择操作演示和案例分析为培训方式的护士较多,分别为351名(61.8%)和316名(55.6%);选择自学和集中授课的护士较少,分别为114名(20.1%)和193名(34.0%),见表5。

表5 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希望得到的COPD相关性疲劳相关知识培训方式 (568名)

讨 论

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了解程度较差,各条目相关内容比较了解+非常了解的人数占比均低于18.0%;COPD相关性疲劳的影响部分了解程度较高,70%以上调查对象知晓疲劳会对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睡眠质量、日常生活等造成非常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因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即使在知道疲劳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由于知识缺乏不能做出及时的识别与干预,不利于COPD患者疲劳管理工作的开展,与王聪等[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1)当下我国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COPD患者的疲劳关注多集中于呼吸肌疲劳[13-15],缺乏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认识[9];(2)医院方面未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疲劳应作为COPD患者全身症状表现之一列为监测指标;(3)疲劳主要为一种主观感受,患者对其缺乏认知,不能准确反映病情[16],加之COPD相关性疲劳报道较少,导致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此了解程度较差。呼吸与危重症护士是通过健康教育提升COPD患者疲劳认知水平的关键人物,良好的知识储备是进行健康宣教的基础,故提高其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至关重要。建议医院可将COPD患者的疲劳指标纳入日常监测管理范围,以提升呼吸与危重症护士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升认知水平,培训内容可依据其对各方面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所侧重。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的COPD相关性疲劳认知程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小、工作年限越短、职称及学历越低者,认知程度得分越差,与覃秋萍等[17]、赵静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COPD相关性疲劳属于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专科护理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及临床经验去学习和积累,新入职护士综合以上多个因素,应被列为关注的重点人群[19]。此外,学历较低者因多缺乏学习主动性,也应重点关注。同时,当前医院的岗前培训及科室相关培训中对COPD相关性疲劳方面的知识极少涉及,这提示医院管理者需适当增加此方面培训内容,并通过促进自我学习以及增加获得相关知识培训机会的方式促进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等重点人群的学习[17]。

除认知程度外,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在工作中对COPD患者疲劳的关注程度也较差,准确识别并干预者更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考虑我国护士临床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呼吸与危重症科室尤其明显,容易造成护士职业怠倦[20];另一方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了解程度不足,不能对患者疲劳症状进行准确识别和及时干预。据调查,疲劳在我国贵州地区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达88.6%[21],且常伴随着困倦、乏力、焦虑、睡眠差、记忆力减退等症状[22],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下降[16]。提高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COPD相关性疲劳的关注程度是有效改善患者疲劳状态的关键一环。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呼吸与危重症护士愿意在接受COPD相关性疲劳的知识培训后于今后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疲劳的关注程度,这说明其学习的积极程度较高。医院管理者应尽量选取短时高效的培训方式以维护其积极性,避免加重工作负担。培训内容除包括COPD相关性疲劳的内容外,与疲劳症状高度相关的呼吸困难、睡眠质量差、负性情绪等内容也可进行相应补充,以形成疲劳管理的相关知识体系,方式可选择接受程度较高且更具有临床实践性的操作演示和案例分析。

综上所述,COPD相关性疲劳是一种严重阻碍COPD患者肺康复进程的并发症,其管理应作为COPD疾病控制管理的一部分。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护士对其认知程度、重视程度还存在很大缺陷,但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我国医疗体系需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关注程度,鼓励将COPD相关性疲劳纳入COPD患者的日常监管范畴。医院也应选取医务人员接受程度更高的方式,积极开展相关内容培训,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程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由于本研究仅纳入了河南省的医院,且均为三甲医院,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为COPD相关性疲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未来可考虑在不同级别医院中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芦雨:实施研究、数据分析、起草文章;王晓东:审阅文章;蒋秋玲:实施研究;徐榆林:分析、解释数据、审阅文章

猜你喜欢

危重症职称条目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