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基于广州高校调查的实证研究

2022-12-15王晓艳谢栎盈

科技风 2022年34期
关键词:劳动机制评估

王晓艳 谢栎盈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广州 510450

一、概述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将劳动教育确定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当前,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主体仍是以高校为主导,而高校劳动教育大多数停留在知识型教育的状态。除了高校参与外,大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高校、家庭、社会这三类主体虽在劳动教育系统中,却暂未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合作机制,主体间无法协同,影响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成效。如何识别不同主体,辨析主体间交互关系,科学构建出劳动教育机制,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成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研究领域里,大多数学者基于劳动教育现状和成因分析背景下,从宏观角度去讨论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困境与路径深化方向,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缺少完善的理论支撑体系和科学的教育实践体系,关于构建什么样的高校劳动教育机制和怎么构建等具体研究,亟待完善。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法,对广州地区高校7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及社会层面三维度了解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及困境,在协同理论视角下设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以期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家庭劳动教育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认知

本研究对广州市7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关于家庭劳动氛围与劳动教育认知呈现存在相关性(χ2=36.229,p=0.000<0.01)。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家庭氛围良好的大学生在劳动教育概念、政策或其他方面有一定认识,其选择一般了解的比例为68.41%,高于平均水平61.39%。从表1可知,不同环境的家庭氛围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认知有显著影响。

表1 家庭氛围和劳动教育认知交叉(卡方)分析

对于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问卷设计了4个选项。统计表明,“家长自身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以60%的比例位居第一,“榜样示范”和“成绩优先论”位列第二、第三。在调查中发现,家长自身劳动教育认知和示范性行为对于大学生在接受家庭教育中尤为关键,同时也是当前家庭劳动教育需要深化调整的方向。

(二)专业师资和配套机制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倾向

大学生在接受高校劳动教育后的劳动教育选择倾向是进行劳动行为的一种心理意愿,为进一步了解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开设、专业师资和教材配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配备、评估机制设置、激励给予对劳动教育选择倾向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分析显示拒绝原假设(χ2=106.154,p=0.000<0.05),本次模型构建有意义,如表2、表3所示。

表2 高校劳动教育后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选择倾向

表3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似然比检验

如表4所示,大学生在接受高校劳动教育过程中,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评估机制构建和激励给予会对大学生劳动选择倾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关课程开设和基地配备回归系数显著度大于0.05,它们与大学生在接受高校劳动教育后的选择倾向无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让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效落实,除了设置专业师资和教材配备外,更应完善大学生教育评估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才能反复强化和增强大学生劳动行为。

表4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三)社会舆论氛围弱,宣传教育不足

在所调查的数据中,笔者发现受访者对于劳动精神的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了解程度不一,不了解比例达41.27%,了解比例为48.75%。受访者认为,社会对于劳动教育方面,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氛围不强。关于对于社会在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问卷设计了5个选项。统计表明,“媒体宣传不足”以65.3%的比例位居第一,“当前社会媒体的价值导向存在偏差”和“社会舆论氛围”位列第二、第三。政府引导和社会认同度响应率较低。因此,当前社会不仅要推进劳动教育制度的保障,更应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及运行

“协同学”是学者Hermann Haken在1969年所发起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协同学是在复杂系统中的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中,对自组织形成的统一原则的探索,其基本原理是协同效应与支配原理。而劳动教育协同则是在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对于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各主体间的协同要素交互作用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统一整体的过程。在数据分析中,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系统主体要素包含高校、家庭及社会,但是各子系统间合作、同步行为较少。因此,需要科学处理系统中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子系统的互动关系,通过重构和动态调整子系统,构建出协同育人机制,产生协同作用,达到1+1+1>3效应。

(一)家庭子系统

(1)明确角色定位,增强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培育意识。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不同,往往以非正式约束为主,比如规范、习惯等,具有非强制性和渗透性。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第一站,要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作用。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作为家庭主体的成员应该明确自身在劳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责任,积极提高自身的劳动教育培育意识,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识认同。

(2)做好引导激励,发挥其在劳动教育中基础作用。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单位,在开始家庭劳动教育实践中,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因为激励因素会以积极的方向影响个人行为的态度,因此可以通过目标、行为、情感、参与四方面进行激励,及时正强化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行为,增强学生自我满足感、效能感。

(3)优化家校社协同机制,将家政教育与学生劳动教育考核评估体系相结合。美国目前的劳动教育主要联动家庭和学校,从家庭、就业、公民培养方面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其教育内容与形式因时制宜,将实践相结合,并非将其当作一个阶段性学习任务。我国由于目前的家政教育及家庭劳动教育暂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因此,在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机制中,需将家政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形成品德教育学分,纳入劳动教育考核评估机制中。

(二)高校子系统

(1)发挥高校主导作用,从统筹管理、课程建设、师教配备入手完善运作机制。高校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系统中的主导者,在统筹管理方面,学校需下设劳动教育建设组,按照校级统筹、院级组织实施、班级严格落实模式,实行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每层级设专人管理劳动教育专项工作。

在课程建设方面,将劳育与课程学分相结合,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增设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按照劳动教育类型划分为家政劳作、技能劳作和公益服务,家政劳作为家庭内劳动,以个人汇报形式完成家政劳作的考核;而技能劳作则可开设科技劳动类、服务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等的劳动技能课程,学生按照课程考核要求完成相应学分;在公益服务考核方面,通过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所开展的公益服务完成学分。

在师教配备方面,首先,加快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组建一批具有劳动实践经验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同时聘请校外专业技能人才,搭建劳动教育督导团队,提升师资专业化程度。其次,依托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组织教师完成劳动教育实践课大纲和课程设计。

(2)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和过程监督。评估机制是指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评估,是一个带有价值和技术导向性的综合“评估过程”,是高校最终根据大学生劳动教育需求设定目标和评估指标,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执行过程、结果及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一系列过程。其中评估主体为高校,受评估方为大学生、教师、二级学院,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设计出三类受评估对象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估标准,从评估侧重、评估内容维度入手,增设一级、二级及附加指标,根据指标赋分。其次,建立大学生劳育档案,将家政劳作、技能劳作和公益服务考核情况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中,每学年定期公示学生劳动教育考核成绩情况。最后,要不断完善当前劳动教育服务的监督及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受评估对象的意见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监督过程。

(3)优化高校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基于个人的成长需求,需要通过激励手段去提高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典型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具有获得认可、晋升机会、责任感、地位、个人成就感和个人成长。通过构建以大学生为主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内化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安全感。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可以“劳动节”为节点,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示和课程比赛,建立优秀劳动教育实践大学生个人或集体的评先评优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广大学生进行精神鼓舞和激励。

(三)社会子系统

(1)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媒体作为公众与组织沟通的平台和媒介,需要积极发挥媒体的交互性和传播性功能。但是,根据当前数据分析,大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存在着当前媒体宣传不足、价值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舆论宣传是展示成果、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其力量不容小觑。因此,社会要自觉将宣传工作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各类媒体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宣传和先进事迹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实际工作。

(2)打造实践平台,发挥自身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社会应积极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积极实习社会性支持功能。要将地方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纳入劳动实践平台之中,为家庭和高校子系统提供支撑托底功能,同时发挥自身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支持,方便多方协同。

(3)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为劳动教育保驾护航。国家层面上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及价值理念。但是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和国情决定了劳动教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渐进性过程,“摸石过河”,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在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政策,避免问题频发。因此,各级需有机协调制度要素,完善保障性机制,健全劳动教育法规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劳动机制评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