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估与激发策略探讨

2022-12-15许清

科技风 2022年3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因素

许清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0

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发展机遇。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终身学习的要求与中职学生现状之间的矛盾尤为凸显,寻找提升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学习兴趣的路径显得较为迫切。

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历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就业和适应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与重要保障,但职业教育本身在发展中还面临众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学生学习状态不佳、职业规划不清晰、终生学习习惯未养成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以上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就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激发其学习动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林崇德等[1]提出,学习动机可以视作学习项目的内在推动力,主要涵盖学习需要与学习期望两个部分,在学习进程中可以推动学习活动更高效且持续化完成。因此,虽然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到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养方式、手机依赖等多方面影响,学习动机的积极建立依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探索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构成以及激发策略,从而进一步寻找提升中职学生培养质量的可行路径。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分类。例如,基于其动机来源,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根据其与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细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心理学教授周国韬[2]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将其分为:(1)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和从事的相关活动产生兴趣;(2)学习能力感:对自身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认知;(3)外部目的:学习是为了获得外界评价等学习以外的目标;(4)知识价值观:对所学知识的价值的认知。

在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冯忠良教授证实了其中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通过郭衎、曹一鸣[3]的研究发现,内部动机是影响学生成就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结构等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组成的外部动机起到了调节作用;学生外部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随着内部动机的增强会由积极影响变为消极影响。通过郭少榕、阳妙艳[4]的研究发现,学习策略在性别上的差异与学习动机的困扰是导致男女生成绩在初中阶段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刘明娟等学者认为,学习动机能够自我调控,个体的内在需求能够与行为的外在激励相连接、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动力要素。

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实施干预,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已有研究者发现,学生的个体因素、自我效能感、学习现状(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方法)[5]、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张萍[6]学者的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学习,也最有利于心理健康,动机过弱或过强都有可能导致心理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求知欲等内部因素逐渐占据内部因素中的重要地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成长环境、社会期望、学校教育、人际关系等。通过高丙成、刘儒德[7]的研究发现,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主要分为亲密型、若即若离型和疏离型三种,三种社会支持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均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不同,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在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应当基于个体特征与学习状态对其学习动机构成与影响因素做出个性化评估。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家庭系统理论

穆雷·博文(Murray Bowen)提出了关于家庭的系统性理论,他认为家庭像一个基本的情感单位,家庭成员间的感受与精神问题会彼此感染。张志学在家庭系统理论中认为,自我分化和缓慢型焦虑两个核心观点可以解释家庭系统。在家庭系统分化不良的家庭中,成员的情绪往往在家庭情绪中卷入较深,个体情绪很容易受到家庭情绪的影响,自我分化程度低。同时,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个体产生慢性焦虑的可能性也较高。

(二)心理健康

刘启珍等研究者们发现,学习动机情况会影响学术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有效的学习动机培养与引导可以影响学生建立优秀的心理素质。中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出现心理矛盾冲突。吴增强(1994)等学者发现,初中阶段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中,有57.8%为动力困难型学生,其学习困难主要原因为动机障碍。

(三)成就动机驱力理论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6年提出了成就动机驱力理论,其中认为三种学校的内驱力分别为:认知内驱能、自强内驱能和附属型内驱能。认知内驱能指学生本身对于事物的好奇心理引发的、促使其开展探究的认识内驱技能。自强内驱能指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需要,往往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附属型内驱力是一种为了获得父母及其他周围人群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表现为依附感。

四、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可行性路径,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供资料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合进行实证分析,其中问卷调查法对中等职业学校500名各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自己编制的访谈提纲,对中职学生、部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学习动机状况、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等信息。

(二)研究工具的运用

本研究使用的学习动机状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掌握取向、表现取向、学习兴趣四个维度,修改自刘志军、白学军、李炳煌提出的《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8]。学习动机影响因素问卷依据研究预设的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心理状况评估以及手机使用情况等五个维度。

(三)研究数据的处理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对象通过手机调查,调查数据经历清晰等预处理后导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首先通过比较学习动机总分及各维度的平均值,观察数据差异,其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被调查者的学习动机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五、中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共收回355份,有效问卷253份,问卷有效率超过70%。其中学习动机量表与学习动机印象阴虚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92和0.834,均大于0.7,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研究以性别、年级、成绩等因子为自变量,学习动机为因变量,对不同分组的学习动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考察各因子对于动机的影响程度。通过数据统计,学习动机在自变量为心理压力(厌学心理维度)(p<0.01)、同学关系(p<0.01)、师生关系(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分析发现,动机水平随着厌学情绪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厌学情绪越弱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越高(表1)。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的关系,师生关系不同时,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我效能水平与学习兴趣水平随着师生关系的缓和显著提升(表2)。在校期间与同学的关系也显著影响了学习动机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水平与学习兴趣水平受到同学关系影响最为显著(表3)。

表1 中职学生动机水平的厌学情绪差异

表2 中职学生动机水平的师生关系差异

表3 中职学生动机水平的同学关系差异

另外,学校的学习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两个因素对学习动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当父母教养方式为放任或专制时,学生的掌握取向显著降低(表4),当所学专业为学生自己意愿选择时,其自我效能水平显著提升(表5)。

表4 中职学生掌握取向水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

表5 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水平的选择专业意愿差异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与访谈结果分析,本研究发现自身因素是影响中职学生动机的根本因素,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厌学情绪等心理状况对中职学生的影响较大。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自我情绪能力管理不足,老师或家长如果不能及时有效介入,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

(2)学校因素是影响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班风、教师队伍、同学关系、课程内容都对学生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学习氛围的积极引导在提升学习动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家庭因素是影响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父母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程度、对学生的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态度,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指导。

基于上述分析讨论,本研究对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1)积极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问卷数据与访谈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学校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因素都影响其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态度的端正,从而影响学习动机。部分学生反映,入学职业类院校之后,学习上的目标缺失、没有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意识,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授课模式、提高劳动教育与校企合作内容占比,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

(2)积极辅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自信心。本研究中的自我效能维度主要衡量了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估。数据显示,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三个维度均缺乏自信心构建的意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与家庭可以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挖掘学生闪光点,从而提升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客观看待成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3)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情绪管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容小视。除了心理上的厌学情绪或其他对校园的抵触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外,情绪管理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缺乏自我目标设定、自我成就体验的能力,容易在大环境中随波逐流、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当加强沟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因素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