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传统强身术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2-12-14马廉祯冯进勇陈海东
马廉祯,冯进勇,陈海东,王 晨
(1.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香洲区侨光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数据显示:近些年来,吸食毒品人员仍以男性为主,但女性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吸毒人员趋向年轻化,其中三陪女陪客人吸毒甚至吸毒过量致死的案件比比皆是[1]。相较于男性,女性吸毒人员存在更为明显的意志消沉、情绪稳定性差、自我价值感缺失以及毒品依赖性强等心理特征[2],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心理症状表现更为明显,从而导致女性吸毒者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3]。女性吸毒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可引发家庭破裂和严重犯罪[4]。因此,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关注。
学者指出吸毒影响戒毒人员体液免疫,进而影响戒毒人员心理健康[5]。目前运用SCL-90 量表对测量吸毒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较多。方群英运用SCL-90 量表对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得出强戒人员存在明显人格偏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0.3%,其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人群特点[6]。2020 年张万平采用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进行3 个月的运动干预,采用SCL-90 量表对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得出实验组组内比较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总均分因子上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敌对、恐怖、其它因子上无统计学意义[7]。此外,相关研究还提出团体性辅导能够改善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2019 年杨燕、章忠、邹兰贵等分别采用自尊量表、戒毒信心量表测量阶段改变团体辅导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作用效果,得出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依据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尊和戒毒信心水平[8]。
但是,目前关于采用团体性心理辅导和自编传统功法改善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较少,大多数戒毒机构对运动干预戒毒的模式仍然缺乏充分认识,习惯性地将身体劳作与专项锻炼混为一谈,且忽视传统功法训练对戒毒过程的有益促进。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设想:采用自编传统强身术进行团体性教学的干预能够改善女性心理健康。
2017 年,笔者在参与完成南部某戒毒所监管人员体测的基础之上,为南部某男性强制隔离单位创编名为“岑村戒瘾十二势”(国作登字-2018-I-00614123)的传统强身术,以传统导引与拳术固有的养生理念和方式为基础,专门用于恢复男性强戒人员的身心健康,经普及训练后,再次调研被证明行之有效,能够促进强戒人员的身心健康[9]。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女性吸食合成毒品比例较高,体质表现相对男性更差,且不良心理症状更为突出等问题[10],2019 年为南部某女性强制隔离单位创编名为“沉香祛瘾强身术”(国作登字-2019-I-00958793)的传统强身术,是国内第一套针对女性强戒人员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以传统的养生理念,融合现代体能与运动康复的训练原则,遵循“养气、强身、健形”的基本原则,以呼吸吐纳为导引,以力量、协调、柔韧、关节灵活度等可量化元素为内容,为特殊人群编排的一套辅助于祛瘾强身的练习方法。全套强身术主要是通过心理暗示和一定强度的有氧训练转移成瘾人群的注意力,通过系统训练,帮他们建立脱瘾机制,强化正常生活条件下的体质状态,抵御长时期药物成瘾所带来的心理动机。全套动作一共分为四组,每组三个动作,共十二个动作。全套动作在运动强度上符合戒毒人员的身体负荷度,强身健体,活血通络之余,对于成瘾人群脱瘾期间所表现出的精神萎靡不振、脾气暴躁无常、阶段性抑郁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1]。
综上,现有研究肯定了身体活动对吸毒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团体性辅导对身份重塑和抵制毒瘾有正向意义。但是将传统功法训练有目的、有组织地创编成强身术进行团体性辅导干预辅助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自编传统强身术为干预手段,考察其对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研究起始期前3 个月内入所的女性强戒人员共100 例,实验开始前因4 名女性强戒人员被调往其他戒毒所,所以脱落4 名女性强戒人员,最终研究数量为96 例。其中,实验组48 例,对照组48 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2)无精神病及传染性疾病等症状;(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受试者进行筛选,选用具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人群。其中得分越低,表明个体在相应症状上表现越不明显;(4)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能够积极配合本次实验;(5)能够完成本次实验的所有测试项目者。排除标准:(1)有既往精神病史;(2)传染性疾病患者;(3)运动禁忌症患者;(4)入所时长超过一年者。剔除标准:(1)实验途中受试者出现身体不适者;(2)受试者依从性差,不服从实验者;(3)实验中受试者发生并发症,不适宜继续实验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进行运动干预。其中,实验组进行强身术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运动干预过程中主要分为3 个部分,即准备部分(5 min)、基本部分(30 min)和结束部分(5 min),由老师带领练习,每周4 次,为期6 个月。实验前期应用POLAR TEAM2 表以及K4B2 心肺功能测定仪等仪器对强身术的运动强度进行测试,使其达到中等强度水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员呼吸心跳明显增加,心率达到(170-年龄)±10-20 次。这时的主观感觉是呼吸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能讲话但不能唱歌[12]。本实验中的中等强度控制在(Max HR)60%~7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率的实时监控,通过佩戴心率表,将其心率控制在中等强度水平。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练习与间歇时间、练习时动作重心及高度等控制运动强度,使受试者微微出汗又不感觉疲劳。图1 为本实验的设计流程:
图1 实验设计流程
在本次实验中,受试者共进行为期6 个月的运动干预,干预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评估阶段。
(1)准备阶段
在2019 年10 月进行相关量表基础数据的采集,并在10 月—11 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具体实验前的运动干预测试,并对强身术的技术动作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强身术的完整动作,为本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阶段
自编传统强身术动作要领如下:
预备势:两脚并拢自然站立,双手胸前合十,双目微闭,以气聚神。
第一势双手合十养心势:动作一:在双手合十的基础上,开左脚,双手合十向上伸,到最高位时,慢慢分开从身体两侧慢慢放下,同时收左脚。动作二:开左脚,双手为掌,掌心朝上,右掌在左掌上,向身体前方插出,然后双臂内旋,掌心朝下,向身体两侧滑开,然后经过腰间向前送出,向内旋臂按掌,收左脚。以上动作相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二势前俯后仰拉伸势:动作一:左脚打开,身体左转,同时双手掌心相对侧上举;动作二:左脚脚后跟着地,双手向下摸脚尖,左脚伸直,右脚微屈膝;动作三:左脚脚尖点地,双手从身体两侧向外伸展,掌心朝上,身体略向后仰;动作四:身体右转,双手从上至下按掌,收左脚还原。反方向重复一次,注意重心的转换。
第三势推拳架掌益肾势:动作一:开左脚,双手握拳向身体两侧出拳后,右手变掌经从身体侧方经身体前方划至左侧腰间,屈髋下沉,然后出左拳,右拳收回腰间,同时身体直立;动作二:右脚向左脚后交叉,下蹲成歇步,左手微屈肘架掌在头顶,右手微屈肘在身体右侧推掌;动作三:双掌经腰间向身体前方插掌,两手交叉,右手在上,然后收左脚,双手还原。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四势手抚章门护肝势:动作一:双手从两侧向上打开,然后向下,手抚侧腰经双腿后方一路向下至脚踝。动作二:收右脚,屈膝屈髋,双手在胸前握拳屈肘。动作三:重心移至右脚,提左膝,同时左手向身体左侧推掌,右手架于头顶,然后左脚自然放下,还原成自然站立姿势。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五势仰头望月平衡:动作一:左脚打开,双手从体前提起,然后微微屈膝,双手向下沉,然后右脚向右侧提起,左手慢慢上举至左肩上方,右手在身体右侧,双手呈一条直线,眼看左手;动作二:右脚落地,左脚顺势向身体后方叉步,呈歇步,右手经体前划圆后向身体后方形成勾手,左手护于右肩旁,顺势发“哈”声。动作三:身体顺势左转,左手由上至下打开至与肩平,收左脚,还原。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六势蹲腿踢足固根势:动作一:左脚打开,同时双手掌心朝上经体前环抱后向身体打开,至两臂上举后,突然向下按掌发力,呈马步下蹲。动作二:慢慢收拳至腰间,身体慢慢直立,右脚向前弹踢冲左拳,右拳在腰间;动作三:收左拳,双腿还原成开立势,双拳变掌,经身体两侧打开,由上至下压掌还原为自然站立。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七势伸筋固足健脾势:动作一:开左脚,双手握拳由上至下向身体两侧劈拳,同时呈马步,然后转左弓步,慢慢向右侧腰,双手变掌,左手在左脚脚踝三阴交穴位处,右手手臂伸直,指尖朝上。动作二:接上动作,身体慢慢还原成左弓步,右手由下至上向前撩掌,左手护于右手手肘处,然后身体慢慢站直,双掌变前,由上至下向身体两侧劈拳,然后收左脚,还原成自然站立姿势。
第八势退步冲拳益气势:动作一:左脚打开,双手经体前打开,然后从两侧腰间向两侧推掌,眼看左侧;动作二:身体左转,右脚并左脚,微屈膝,右拳砸于左掌之上;动作三:退左脚,左拳收回腰间,然后退右脚,身体右转,在身体左侧出左拳,右拳收回腰间,然后收左脚,双手从上至下还原至自然站立。
第九势前后穿梭健胃势:动作一:左脚打开,右手屈臂内旋向身体右侧打开,然后左手屈臂内旋向身体左侧打开;动作二:双手经过腰间从身体后方向两侧打开,双脚伸直,以髋关节为轴,身体前倾90°。动作三:退左脚,左手向前推,右手经腰旁向后打开,然后退右脚,右手向前推,左手经腰旁向后打开;动作四:双手一前一后回到身体两侧,屈臂向下按掌,收左脚还原。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十势旋腰转背通脊势:动作一:左脚打开,双手经身体两侧打开后从体前向下至髋前,同时屈髋屈膝,然后身体左转,右脚脚尖点地,双手掌心朝下在身体两侧平举。动作二:身体朝左侧,然后左脚向右脚后叉步,同时身体向后转,左手向胸前屈臂,双手跟着身体摆动。然后右脚向后撤步,左手动作不变,右手由下至上撩掌后,身体右转,双手自然落下,收左脚。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十一势提膝转体松胯势:动作一:左脚打开,双手侧平举,然后身体左转,头向后看;动作二:重心移至左脚,提右膝,左手握拳向右膝靠拢,右手握拳收回腰间;动作三:右脚放下,提左膝,左拳收回腰间,右手握拳屈臂向左膝靠拢;动作四:左脚放下并右脚,双手自然还原至自然站立。反方向重复一次。
第十二势合掌归一舒心势:动作一:左脚打开,双手经体侧向上合掌从身体中线向下至胸前;动作二:右手向上,左手向下,相对划圆至腹前,收左脚,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掌心朝下在胸前合掌[9]。以上十二势的第一个动作均始于自然站立的基础上。
考虑到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相较于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体质状况更差,又因为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内需要进行相应的劳动,基于此,为了在运动强度适中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在本研究中把锻炼时间定为40 min,每周4 次,同时在运动干预的过程中将受试者的心率控制在(Max HR)60%~70%。在实施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适应阶段。第1~2 周,主要为了让戒毒人员了解强身术,并且让彼此之间相互熟悉,初步学习强身术的技术动作。
(2)第二阶段:练习阶段。通过4 周的练习时间,让戒毒人员学会强身术的技术动作,并能够流畅完成。在这一阶段,希望戒毒人员能够增进感情,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建立互帮、互助的团体。
(3)第三阶段:提高阶段。通过6 周的时间,继续习练强身术,并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呼吸协调且动作规范。在这一阶段,主要培养戒毒人员的运动积极性,在运动时能相互鼓励。
(4)第四阶段:巩固阶段。通过12 周的巩固时间,使戒毒人员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三个月对测试者进行心理量表测试,在实验结束后,对测试人员进行心理量表的测试,并对受试者进行采访,以了解其干预前后的变化感受。戒毒人员在进行量表填写时,为了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受试者进行统一的收发问卷,并对受试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同时在采访过程中,给测试者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并对其答复进行录音,以确保访谈的真实性。最后,通过对前测、中测、后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期验证强身术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锻炼效果。
本实验的无关因素控制有:一是授课教师:实验组和对照组由两位专业对应的硕士研究生进行组织教学,所有组别都配有警员监督进行;一是运动强度:本研究实验组课程内容按实验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将运动强度设定为中等强度,在运动干预的过程中将受试者的心率控制在(Max HR)60%~70%。课程训练期间,运动强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调整受试者的间歇时间、组合次数以及动作的重心高度来实现。为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能保持运动强度一致,每次训练课各组都将加入相同的体能训练内容,以此来保持心率;一是场地及时间:实验场地:南部某戒毒所内活动室。运动干预频率及时间:每周4 次,分别为周一、周三、周五、周日的下午15:00-15:40,每次课时长为40 min。
1.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SPSS21.0 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著性的水平定义在0.05,P<0.05 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用均值±标准差表示(X±SD)。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通过计算得出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重复测量检验和组别简单效应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受试者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如表1 所示,通过对受试者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受试者首次吸毒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多数人员处于离婚或未婚状态,文化水平多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教育程度偏低,且多数处于无业状态。这些人口学特征与现有女性强戒人员相关研究结果之间具有一致性[13]。
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戒毒人员基本情况表(X±SD)
通过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女性强戒人员的年龄调查发现,本研究受试者首次吸毒年龄多集中于21~30 岁。其中,首吸最大年龄为45 岁,最小为12 岁。首吸年龄35 岁以下者约占总人数的82%。在吸毒时长方面,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均值为4 年,两组间的吸毒时长多为3 年以上,这与杨江澜在对女性青少年吸毒状况和特征分析报告具有一致性[14]。
如表2 所示,96 名受试者中,实验组的平均年龄为31.25±7.49 岁,对照组为32.02±8.17 岁;实验组的平均身高为161.60±3.27 cm,对照组为162.04±3.39 cm;实验组的平均体重为62.02±2.64 kg;对照组为62.89±1.83 kg。通过P 值检验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年龄、身高及体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实验组及对照组戒毒人员一般情况比较
2.2 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前、中、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比较
为了更好的探究干预成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检验对干预时间与干预方式进行分析。由表3 可知,不同干预手段与干预时间在躯体化、抑郁、偏执、焦虑、敌对因子存在交互效应。
表3 实验组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实验前中后的比较(X±SD)
在躯体化因子方面,经多重比较发现,在自编传统强身术干预下,躯体化因子的前测、中测和后测躯体化均值依次下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1);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下,前测的躯体化均值显著高于中测(p=0.030)和后测(p<0.01)。组别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中,两组的躯体化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中测和后测中,自编传统强身术的躯体化均值都显著低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图2)
在抑郁因子方面,经多重比较发现,在自编传统强身术干预下,前测的抑郁均值显著高于与中测(p<0.001)和后测(p<0.001)。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下,前测的抑郁均值显著高于中测(p<0.001)和后测(p<0.001)。组别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中,两组的抑郁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中测和后测中,自编传统强身术的抑郁均值都显著低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图3)
图3 实验组和对照组抑郁因子估算边际均值实验前后的比较
在偏执因子方面,经多重比较发现,在自编传统强身术干预下,前测的精神病均值显著高于中测(p<0.001),前测的偏执均值不显著高于后测(p=0.683);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下,前测的偏执均值不显著高于中测(p=0.924),前测的偏执均值显著低于后测(p=0.010)。组别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中,两组的偏执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中测和后测中,自编传统强身术的偏执均值都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p<0.01)。(图4)
图4 实验组和对照组偏执因子估算边际均值实验前后的比较
在焦虑因子方面,经多重比较发现,在自编传统强身术干预下,前测的焦虑均值显著高于中测(p<0.001)和后测(p<0.001);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下,前测的焦虑均值不显著低于中测(p=0.546),前测的焦虑均值显著高于后测(p=0.001)。组别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和中测中,两组的焦虑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后测中,自编传统强身术的焦虑均值都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p<0.01)。(图5)
图5 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因子估算边际均值实验前后的比较
在敌对因子方面,经多重比较发现,在自编传统强身术干预下,前测的敌对均值显著高于中测(p=0.017)和后测(p=0.046);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下,前测的敌对均值先显著高于中测(p=0.017),后显著低于后测(p=0.047)。组别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和中测中,两组的敌对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后测中,自编传统强身术的敌对均值都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p<0.01)。(图6)
图6 实验组和对照组敌对因子估算边际均值实验前后的比较
3 讨论与分析
3.1 受试者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发现,在吸毒年龄方面,通过对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年龄调查显示,女性吸毒人员的首次吸毒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与范红霞等的研究具有一致性[15]。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的时期,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新型毒品以极具诱惑力的形式出现在娱乐场所之中,吸引众多的青少年吸食毒品[16]。在婚姻状况方面,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多数处于未婚及离异状态,她们选择吸食毒品的原因可能在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希望通过毒品来获得一时的快感。不幸福的婚姻状况,使女性吸毒人员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出现越轨行为[17]。教育在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许多青少年吸毒者来说,致使其吸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早辍学,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规范教育。在吸毒时长方面,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均值为4 年,两组间的吸毒时长多为3 年以上,这与杨江澜在对女性青少年吸毒状况和特征分析报告具有一致性[14]。在毒品种类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毒品主要以合成毒品为主,其中又以吸食冰毒为主,其次为K 粉。有研究表明[18],中国的毒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再单纯以海洛因消费为主,而是表现出以海洛因与冰毒为代表的传统与新型两类毒品更迭、交替、叠加使用现状。与传统毒品相比,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具有更快的蔓延速度[19]。
综上所述,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首次吸毒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其中青少年在药物依赖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在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多数人员处于离异及未婚状态,没有稳定的工作,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这些现状也都推动了社会成员走上吸毒的道路。与常人相比,药物依赖人员具有更加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其中抑郁及焦虑是戒毒人员的主要心理特征。
3.2 强身术对女性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的改善
这套自编传统强身术对女性心理健康的改善机制是由其针对性创编和人性化的教学过程所促成的。传统功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独特的人文教化价值,长时间的习练之后,会逐渐养成观察自我和修正自我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引导自己坚定正念[20]。它以中国独特身体观和实践路径引导女性强戒人员主动戒毒回归正轨。这套强身术主要是以人体经络的走向、五脏六腑的基本养护为原则,根据成瘾人群的身体状况、生理机能以及心理情况进行编排的操化动作,更加便于练习者学习。全套练习方法共分为四组,分别为呼吸导引、柔韧协调、关节活络和力量提升,每组三个动作,共十二个动作。主要是让练习者在呼吸导引的前提下做到活络关节,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整体力量,从体能训练的角度达到周身舒畅的效果。全套动作结合现有戒毒人员的身体体质和运动能力进行编排,可使训练科学化,效果数据化,且在运动强度上符合戒毒人员的身体负荷度。
在动作练习的目的上,每一势都有对应的功效。如“双手合十养心势”,该动作通过双手合十向上,向身体两侧的伸展,加强手少阴心经的运行,同时通过呼吸的引导提拉胸腹,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提气养心的功效。2020 年施维指出:“加强手少心阴经穴运行可以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21]。”比如“手抚章门护肝势”该势动作主要是调理肝经,长期练习可疏肝健脾,调理经血,加强身体新陈代谢,同时可缓解练习者长期怠慢躁郁的心理状况,恢复充沛精力[9]。同时强身术在练习的过程中,借助了发声,“蹲腿踢足固根势”,该动作通过呼气发声,更好的抒发胸中郁气,可很好地调理练习人员由于压力造成的暴躁情绪。因此,它可以作为“运动处方”针对性改善女性强戒人员的身心健康。1989 年,日本的今井文子采用非药物疗法以体育的方式进行集体运动疗法,提出了“运动疗法”这一观点。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针对促进心理健康、缓解心理疾病所提出的“系统脱敏法”更是把放松训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2],强身术也是一种放松训练。吸食合成型毒品(冰毒、摇头丸、致幻剂等)类的女性强戒人员若在短期内就能戒除心理毒瘾或者无心理毒瘾的,则专注于体能性练习与综合提升社交能力,尽快改善体质与体型,建立更为正向的自我形象与生活渴望。团体性教学能够促成女性强戒人员形成团体内聚力,进而便于引导他们增进交往和相互信任,形成自我反思和修正的意识。团体内聚力能够赋予诸个体一件共同的任务、在成员中造成一种友好与合作气氛,诸成员具有相同的背景和态度,经常的接触和交往,以及具有共同的遭遇和不幸等,都是形成团体内聚力的因素,一般来说,提高团体的内聚力可产生如下效果:(1)团体成员的责任性行为;(2)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3)价值取向的一致性;(4)成员安全感的发展;(5)团体生产力的提高[23]。甚至在团体性活动中还能形成团体对组织和实施产生一定水平的成就所需行为过程的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24]。于戒毒人员而言,那就是成功戒毒,回归正常社会的信念。因此,通过团体性的练习形式也是一种社会互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逐步形成集体效能,进而起到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对于成瘾性药物来说,其对大脑具有极大的毒性作用,使吸毒人员在吸毒后造成严重的脑损伤,大脑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同时大脑情绪环路中的许多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吸毒人员出现不良情绪。已有研究表明,一定的有氧运动可以使周边和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出内源性阿片肽[25],这一神经递质可以促使运动者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状态[26]。同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的大麻素浓度,激发多巴胺的释放以及增强可引起情绪改善的去甲肾上腺素,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而对于强身术来说,其动作强度适中,属于有氧运动的一种,舒缓适中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练习者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调节心理情绪。同时强身术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练习者摒弃不健康的想法,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动作的练习中,大脑接收的多为兴奋愉悦的信号,以达到促进改善情绪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强戒人员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吸毒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多数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多为初中水平。通过六个月的运动干预,强身术练习及常规康复训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抑郁、偏执、焦虑、敌对指标存在交互效应,强身术具有更好的干预效果。在今后的运动干预过程中,强身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强戒所内进行推广。自编传统强身术将传统运动养生实践的文化内涵贯穿于身体实践中,又加以中医经络理论,使练习者在达到一定身体练习强度的同时,在潜意识中获得与自身文化更为紧密的关联与互动,团体性的教学还提高了女性强戒人员的凝聚力,进而有效改善心理健康。通过本实验证明,自编强身术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女性强戒人员改善心理健康。
4.2 建议
应该积极探索传统养生运动新思想,将传统养生运动与运动戒毒康复有效融合,创编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干预手段,帮助强戒人员改善心理健康。在改善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时,强戒所应根据强戒人员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的性别特征及不同的年龄特征等,选择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强戒所应该积极开展集体性的活动,加强强戒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其重返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