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下的赵五娘心理探析

2022-12-14向霜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0期
关键词:贤妻侍奉公婆

向霜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心理结构,它由本我和欲望构成,受快乐原则支配,一味地满足自身的欲望。自我是受外部世界的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按着现实原则来行,既控制和压抑发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又迂回地给本我以适当的满足。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心理结构,它以良知、理想等原则来规范自我。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对分析人物心理、挖掘人物内心真实的一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赵五娘是《琵琶记》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广受研究者分析探讨,这些研究者分别从多个视角对赵五娘的人物形象、悲剧命运、女性意识等进行分析研究,但鲜有研究者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琵琶记》中赵五娘的矛盾心理作深入的精神分析解读。由于赵五娘的心理变化集中体现在蔡伯喈赴考一事上,所以本文将以这一事件为核心,利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深入剖析赵五娘的内心世界。

在《琵琶记》中,蔡伯喈本不愿前去赴考,考取功名,但在父亲蔡公的逼迫下,还是选择了离家赴考。在蔡伯喈赴考一事上,赵五娘的内心处于矛盾和挣扎中,最终赵五娘接受了丈夫离家赴考的事实,并决意做个孝妇贤妻,侍奉好公婆,以求名垂青史。她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恰恰能反映出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一方面试图实现本我追求快樂的同时,另一方面正视超我中来自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道德准则,最后通过自我救赎与外部因素的帮助获得一个完整而又健全的人格,达到超我的境界。

一、本我:渴望夫妻偕老、一家合乐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前意识理论,将先前“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描述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可等同于他早期提出的“无意识”,它处于心灵的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尤指性冲动,按“快乐原则”行事。在“蔡公逼试”一出,蔡公、蔡婆和蔡伯喈三人围绕蔡伯喈是否要去参加科考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蔡公为了家族前途,逼迫儿子去参加科试;蔡婆担忧自己年迈,无人照料,不同意儿子去;蔡伯喈本想在家侍奉父母,但在蔡公的反对下态度犹疑,未有决断。而在这样一件大事的决定中,赵五娘却处于一种失语的境地。她没有机会参与家庭讨论,也未能为自己发声。最后,在蔡公的强烈要求下,蔡伯喈决定去参加科考。直到南浦嘱别,赵五娘才向丈夫表露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赵五娘对蔡伯喈道:“官人,云情雨意。虽可抛两月之夫妻;雪鬓霜鬟,竟不念八旬之父母。功名之念一起,甘旨之心顿忘,是何道理?”从赵五娘与蔡伯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不愿蔡伯喈前去赴考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赵五娘顾念夫妻情分,不愿二人分离;二是家中尚有双亲需要蔡伯喈侍奉。这两个原因从侧面展现出了她内心真正的渴望。赵五娘在“临妆感叹”一出吐露了她的真实心声:“奴家自嫁与蔡伯喈,才方两月。指望与他同事双亲,偕老百年。”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只注重自身欲望的满足,不顾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制约。本我展现了赵五娘作为一名女性最为真实的期盼。对赵五娘来说,她并不在意功名富贵和家族荣耀,她在意的只是夫妻相守到老、一家合乐。而由于封建伦理思想对女性的约束,赵五娘无法大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赵五娘内心深处的本我是压抑的,她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本我,使自己的行为合乎当时的社会伦理规范。首先,她不愿丈夫离开,但顾忌蔡公的指责,便打消了这一想法。即使她心里再不愿,也不敢让公婆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次,她虽然不舍丈夫,却羞于表达自己的不舍和担忧。新婚方才两月,她内心是十分不舍丈夫离开的,但赵五娘很少向丈夫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赵五娘与蔡伯喈夫妻二人的对话中,赵五娘很少提及二人的夫妻之情,更多是在劝诫蔡伯喈应恪守孝道,奉养父母。直到分别之际,她才敢向丈夫流露出自己的不舍与担忧。她希望丈夫早日回来,夫妻也好早日团聚,但又担心丈夫在外留恋花柳,抛弃了她,于是嘱咐道:“你襦衣才换青。快着归鞭。早办回程。十里红楼休恋着娉婷。叮咛。不念我芙蓉帐冷。也思亲桑榆暮景。咳。我频嘱咐。知他记否。空自语惺惺。”此外,在公婆面前,赵五娘总是抑制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自己一人独处时,她才敢毫无顾忌地倾吐出自己的心事。所以,赵五娘的心理活动在“临妆感叹”一出才展现得更加真实和全面。在公婆和丈夫面前,赵五娘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是委婉、隐晦的。像当时社会下的许多女性一样,她羞于表达自己对丈夫的不舍和眷恋,也不敢公然对公公的决定提出质疑。本我展现了赵五娘被压抑的本能渴望,体现了她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向往。

在蔡伯喈离家赶考一事上,赵五娘的本我是不愿丈夫去赶考的。而她无法大胆地在丈夫和公婆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无奈之下她只能委婉而又隐晦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一方面展现出了封建社会下已婚女性所处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女性真实呼声的微弱。

二、超我:努力成为孝妇贤妻的典范

“超我”奉行道德原则,在人格结构中位于管制性地位,是道德化、完美化了的自我。超我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高地,是理想的东西,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在封建社会下,女性必须遵守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礼教,同时要身体力行,将这些封建礼教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在生活实践中将这些封建礼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努力做贤妻良母、孝女贞妇的典范。赵五娘就是这样的女性,她通过这些封建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孝妇贤妻的典范。她不满公公强逼丈夫赴考,想去找公公理论一番。但思前想后,她最终打消了这一念头。蔡伯喈问她缘由,她道:“罢罢,我和你去说时节呵。他又道我不贤,要将伊迷恋。”这是赵五娘在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下所作出的选择。赵五娘的所作所为都力求合乎社会伦理规范,最终她也成了孝妇贤妻的典范。她在饥荒的年代宁愿自己吃糠,也要奉养公婆。公公离世时曾提及让她改嫁之事,她立马拒绝,道:“公公,我一马一鞍,誓无他志。”为了安葬好公婆,她不惜祝发买葬,以手挖坟。可以说,她是完全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完美女性。孝妇贤妻的女性规范一方面在无形中约束着赵五娘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成了她的人生追求,赋予了她面对无数艰难困苦的巨大力量,使得她最终可以渡过难关。而值得注意的是,赵五娘是自觉承担起侍奉公婆的重任的。当蔡伯喈嘱咐赵五娘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时,赵五娘道:“官人,我做媳妇事舅姑,不待你言。”即使对丈夫心存不满,但赵五娘依然承担起侍奉公婆的重担,并不惜为了侍奉好公婆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丈夫去赴考后,杳无音讯,她也依然选择守节,拒绝再嫁。可以说,超我一方面体现了赵五娘对成为孝妇贤妻的典范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当时的社会伦理规范对女性的影响之深远。

在蔡伯喈离家赴考后,赵五娘承担起了侍奉公婆的重任。她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也要侍奉好公婆,展现了封建伦理规范对赵五娘的深刻影响。赵五娘在潜移默化中将封建伦理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最终也成了孝妇贤妻的典范。

三、自我:挣扎与无奈后的坦然面对

“自我”奉行现实原则,主要任务是调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驱使下的一切行为均以现实环境为依托,这些行为在满足本我的同时,又始终受到来自超我的监督和规范。为使个体免于在本我的指导下陷入窘境,自我会在现实环境不允许之时适当压制本我的欲望,以使个体行为满足社会道德规范,从而得以维持人格结构内部系统的动态平衡。在蔡伯喈赶考一事上,赵五娘内心深处的本我渴望夫妻偕老、合家团圆,不愿丈夫去参加科考。而超我则以封建伦理规范约束赵五娘的言行,它要求赵五娘应做个孝妇贤妻,为了丈夫和家族的利益舍弃自身的私欲,同意丈夫前去赴考。自我遵循理性原则,努力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寻求平衡。当赵五娘不愿意丈夫去赴考时,自我通过超我即封建伦理规范的力量来压制这一想法,使她接受这一决定。所以,当赵五娘不满公公强逼丈夫赴考,想前去理论时,她顾忌自己可能会背上不贤的骂名,就打消了这一想法。但此时赵五娘的本我未能得到满足,因此她通过埋怨蔡伯喈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她埋怨蔡伯喈为功名利禄抛下父母、舍弃夫妻之情,“六十日夫妻恩情断,八十岁父母教谁看管”“有孩儿也枉然,你爹娘倒教别人看管”。自我展示了赵五娘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挣扎与无奈。她虽然选择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但她心里是满怀愁怨的。蔡伯喈走后,赵五娘一方面埋怨蔡伯喈耽误自己的大好年华,另一方面感叹自己一人照顾家庭之艰辛。她感叹道:“文场选士,纷纷都是才俊徒。少甚么镜分鸾凤。都要榜登龙虎,偏是他将奴误。也不索气蛊,也不索气蛊。”尽管处境艰难,她最终安慰自己道:“嗏。俺这裏自支吾,休得污了他的名儿,左右与他相回护。”同时,她又默默鼓励自己,“既受托了苹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省了些闲凄楚”,在逆境中开辟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赵五娘以做个孝妇贤妻、落得名垂青史的社会荣誉来开导自己,并给自己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像赵五娘这样的女性,即使处境艰辛,她们也有信心在困境中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在经历了挣扎和埋怨后,赵五娘决定坦然地面临未来。从这样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赵五娘甘愿为了家庭去牺牲的勇气和决心,也展现出赵五娘形象的伟大。自我一方面展现了赵五娘在自身渴求与社会伦理规范之间的挣扎与无奈,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赵五娘的豁达与勇敢。

在蔡伯喈赴考一事上,赵五娘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但最终她选择坦然面對现实,侍奉好公婆。自我展现了赵五娘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挣扎的整个历程,也真实地反映出了赵五娘在平凡之处所展现出来的伟大。

《琵琶记》的作者高明在第一出时就明确点出赵五娘的核心特征:有贞有烈赵贞女。赵五娘的所作所为确实可称得上“贞烈”二字。而赵五娘性格的贞烈之处主要体现在蔡伯喈赴考后所发生的事中。结合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来分析赵五娘在蔡伯喈赴考一事上的心理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赵五娘是以何种心态面对丈夫走后的种种艰难处境,她的心态经历了何种变化。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赵五娘并不是一开始就同意丈夫前去赴考的。在蔡伯喈赴考一事上,她的内心也经过了一系列的痛苦挣扎。新婚方才两月,赵五娘内心也是十分不舍丈夫的,她自然不愿丈夫离开,与此同时,公婆年迈也需丈夫在家侍奉。这是赵五娘内心最初也是最真实的想法,也就是赵五娘内心深处本我的展现。但深受封建社会伦理规范影响的赵五娘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她不赞同公公的决定,她仍然选择默默接受了这一决定。超我即封建伦理规范要求赵五娘应侍奉好公婆,因此尽管赵五娘十分不愿丈夫离开,她也决心维护好丈夫的名声,并做个孝妇贤妻,名垂青史。当赵五娘渴望夫妻偕老、一家团聚的愿望破灭时,她心里不住地埋怨蔡伯喈不孝父母,抛弃夫妻情分。但一想到女性应遵守的社会伦理规范时,她无奈地放弃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时,她心里是十分矛盾、挣扎的。丈夫离家,已成定局,赵五娘虽然无可奈何,也得迫于现实情况,侍奉好家中公婆。这体现了赵五娘的自我遵循理性原则和现实原则调控自己的行为。尽管如此,赵五娘心中十分苦闷,忍不住埋怨丈夫的决定。在经历过埋怨和忧愁后,赵五娘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她通过孝妇贤妻的女性典范来开解自己,鼓励自己侍奉好公婆,成就贤名。这样的人生追求给赵五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得她可以渡过后面的种种难关,并最终成就有贞有烈的贤名。赵五娘这个人物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根源在于她的伟大之处是落于平凡和真实之处的。赵五娘的伟大不在于她一开始就可以舍弃自己的欲望,而是在于她可以在现实条件下克服自己的弱点,展现出她豁达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猜你喜欢

贤妻侍奉公婆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老屋
礼赞袁隆平院士
国学选萃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新官如何“侍奉”下属
慈母、孝女、贤妻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
不妨做个“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