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官兵发生下肢水密门外伤的调查研究和防范措施
2022-12-14葛现才殷德英付本国杨琛傅廷友张勤
葛现才,殷德英,付本国,杨琛,傅廷友,张勤
因舰艇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许多官兵都曾被舰艇的水密门磕碰过,甚至多次磕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士的健康和安全。水密门对保证舰船生命力和作战能力、保障舰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不能随意拆卸[1]。笔者分析总结下肢发生水密门磕碰的原因和规律,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随机抽取某舰艇部队官兵310 名,年龄18~45 岁[(28.7 ± 5.9)岁],分布于舰艇的各个部门。其中女性25 例(8.06%),男性285 例(91.94%);干 部89 例(28.71%),战 士221 例(71.29%)。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各岗位的官兵就受伤次数、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受伤程度、预后等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格发放310 张,收回有效表格310 张,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310 名官兵官兵下肢软组织磕碰伤见图1。曾经被水密门碰伤下肢的有305 例(98.39%),未受伤5 例(1.61%),重复受伤者(2 次及以上者)298 例(96.13%),其中受伤3 次及以上者占比最多,为254 例(81.94%)。见表1。305 名官兵受伤后多数官兵恢复时间为1~2 周。见表2。
表1 310 名官兵一般情况
表2 305 名官兵水密门碰伤恢复时间
图1 官兵下肢软组织磕碰伤
305 名官兵水密门碰伤共发生773 例次。对所有受伤官兵受伤发生时机的统计表明,平时走路时受伤的有251 例次(32.47%),紧急集合时受伤的有228 例次(29.50%),训练时受伤的有189 例次(24.45%),其他时间受伤的有105 例次(13.58%)。在接受调查的官兵中,下肢受伤的最多,其次是头部、上肢和背部等处。受伤后伤情较轻,多数仅伤及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仅有6 例次出现骨折和血管等损伤。所以受伤后处理方式中仅有47 例次选择医务室就诊,其余则选择利用组织学习的自救互救医疗知识进行自行处理或不处理。见表3。
表3 官兵多次水密门碰伤受伤部位、损伤程度、受伤时机(n=773)
3 讨论
皮肤伤是暴力与皮肤呈切线位接触所致损伤,常发生于小腿、膝盖、手掌等部位,在军事训练伤中占很大比重,伤口创面具有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深浅不一等特点。因舰艇多为钢架金属结构,长期在大型舰艇工作尤其是新来的艇员更易发生小腿磕碰伤,也是军事训练伤(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MITs)的一种[2]。虽然受伤后身体上的创伤不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士的心情和积极性。近年来随着海军军事训练强度和难度的不断增加,军训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1],世界各国军队也都在探索研究防控训练伤的方法和措施[3-4]。笔者经过调查并分析后发现,水密门下肢碰伤有以下几个特点:刚到舰艇工作(3 月内)的官兵发生率较高;重复伤多,且为同侧肢体的同一位置;以双腿中后迈过水密门的小腿常见;伤口疼痛明显,愈合缓慢,后期伴有明显且长久的瘙痒;平时走路和战斗部署时多发。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原因和特点,提出以下预防和应对措施。
3.1 科学施训,注重热身和放松训练 科学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前准确评估受训者身体运动功能和身体素质等情况[5]。在此调查研究中发现,有24.45%的伤员是在训练中或训练后受伤的,尤其是新兵。新兵入伍集训是成为一名军队合格战斗员的重要过程,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关键一步[6]。近年来,我军训练强度、难度不断加大,导致训练伤发生风险也相应上升,并且新兵安全意识缺乏、身体机能较差,加上对环境不熟悉,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偏高[7]。训练伤防治科学施训是关键,对于官兵自身身体素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素质特点安排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同时要注重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和结束后的放松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肌肉、关节、韧带充分伸展,增加机体柔韧性,提高身体运动机能,也能缓解疲劳,提高注意力,从而降低训练伤的发生[8-9]。虽然在长航时因舰艇上空间狭小、空气流通差等环境限制,不利于开展热身训练[10],但可以利用甲板、机舱、餐厅等场所进行针对性调整热身活动。
3.2 注意环境因素,加强虚拟训练 让官兵了解日常意外伤害对人体的损伤和预防常识至关重要。因受舰艇环境和空间所限制,不能开展大规模的实际操练,但是各单位可以通过表象训练和情景构造来促进大家对高、难、险等训练科目的防护知识和紧急自救互救技能的掌握。表象训练是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种,是在暗示语的引导下设想自己处于某种特殊的环境中进行反复锻炼,在虚拟锻炼中加强大家的防范意识,提高技术技能和控制能力[11]。“情景构建”是“底线思维”的进一步实践与应用,是在大量历史案例研究以及技术模拟基础上对某类突发事件进行全景式描述,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应急准备,从而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开展演练训练的一种技术方法[12]。
3.3 多法并举,促进创口愈合 因下肢胫前部皮肤软组织较少的解剖结构,患者受伤后疼痛会比较敏感,疼痛评分较高,加上舰员长期处于高热、高湿、高盐的“三高”环境,创面的愈合时间比较长,且容易感染,并且部分伤病员虽然创面愈合,但后期会伴有持久的瘙痒不适。研究证实湿性愈合疗法具有保持创面湿润,加快细胞分裂、迁移,促进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的溶解和吸收,加速创面愈合以及避免因结痂脱落对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损伤等作用[13-14],有利于伤口愈合。于晋建等[15]用于治疗海军远洋长航任务皮肤伤,效果显著。同时调查还发现,绝大多数伤患是自行处理的,为此,应在舰艇定点部位放置自助式简易清创包,便于官兵及时进行清创处理。
3.4 增强个人防范意识,适当改变习惯 调查发现,在平时行走或紧急集合时受伤的发生率分别是32.47% 和29.50%,说明大家行走时对周围环境观察不仔细,判断失误。并且同一部位的重复受伤的官兵不在少数,说明大家不注重积累经验教训,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所以要加强思想上的认识,牢固树立“伤情就是敌情”观念。在损害管制部署及突发情况时,合理规划路线,在避免通道拥挤、影响行军速度的同时减少意外伤的发生率。
3.5 设备改进创新,减少受伤因素 水密门是一类关闭后能防止一定压力的水从一侧流动到另一侧的门,通常布置于水密舱室舱壁或者其他相类似的部位[16],它是舰员进出舱室和运送物品的通道口,还可以防止水、火、毒气在船内蔓延,对保证舰船生命力和作战能力、保障舰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7],是舰艇不可或缺的舰艇构造之一,不能随意拆除。但可以进行恰当的改进,比如在现有的在水密门门框前标识警戒线、用显眼的油漆涂抹水密门来引起官兵的注意;即将建造的舰艇可以适当降低水密门的门框高度,减少非必要水密门的设置。笔者还针对这一常发的意外伤构思了2 个小发明:(1)可方便拆卸的硅胶套,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拆卸,选择性安装在部分水密门上方,在不影响损管控制部署的前提下缓冲水密门对官兵的磕碰力度,降低受伤程度,同时可以避免水密门的日常磨损,对设备起到保护作用;(2)本研究小组正在研发一种便携穿戴式护腿,这种护腿不仅可以减轻下肢软组织磕碰伤的程度,还可以降低官兵高强度训练或长距离行军、长时间站立等引起的静脉曲张的发病率。
4 小结
在新时代,随着海军军事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军训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18]。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不仅影响心情、打击积极性、信心[19],制约了军事训练的效果,也是官兵因公致残的重要原因[20]。所以在不断加强训练科目和训练难度的同时,也要注重细节,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科学施训,改革创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