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探析
2022-12-14贾秀娟王国红
贾秀娟,王国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国家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提高公众的国家认同是政治体制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对象,其政治立场、政治倾向、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一、微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增强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生动性
国家认同教育是否能够使大学生入脑、入心,引发兴趣,产生共鸣,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信息传递的形式是否活泼。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媒介传播国家认同思想,在形式优先与内容为主中寻找到平衡点,实现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另外,微媒介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使教育工作者可随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及时制作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通过QQ、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让国家认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浸润学生的心灵。
(二)拓宽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载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多以课程讲授、班会、座谈会等填鸭式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微媒介开放、自由、包容的特性,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师生间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的载体更为丰富。另外,微媒介的产生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高校可利用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以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感性与理性的综合润化,将接受到的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提升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时效性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更为便捷,对于各类信息的吸收、整理与输出模式更为高效。微媒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对微媒介的使用更为频繁和广泛,他们通过各种网络平台、QQ、微信、短视频等方式记录生活、发表感悟,教育者可以透过这些媒介实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矛头中的消极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和思想引领,防微杜渐,提升了国家认同教育的时效性。
二、微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的多元化对大学生国家认同造成冲击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海量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介迅速扩散,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也为大量负面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反动、迷信、腐朽的错误思潮涌入大学生的视野,不断动摇冲击他们在受到正面教育时形成的价值观。同时,西方鼓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也在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进行渗透,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能理性思考,缺乏主观判断能力,无意识地受到了多元价值观、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加剧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工作难度。
(二)去中心化削弱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主导性
网络传播具有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所有信息的传播都处在并行、平等的地位,尤其是各类微媒介更是一个没有中心和权威的系统。在微媒介中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传播,每个个体都可以是发送者或接受者,都可以是参与者或推动者。大学生作为微媒介的主要受众者,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完全成熟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微媒体中主流文化信息在各种泛娱乐化信息的冲击下,使其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致使高校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受到了严峻挑战。
(三)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媒介应用愈加广泛,影响愈加深入;信息的传播形式愈加多样,信息的来源愈加芜杂;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知识的储备也更加迅速。因此,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三、微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
(一)要不断创新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载体
微时代为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带来了新载体、新方法。高校要利用好微平台,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要建立自己的思政教育平台,传递先进、文明、健康的思想文化,让大学生在感知民族文化、倾听时代脉搏、厘清历史脉络、认清政治真相中汲取智慧、树立正见,坚定方向,逐步形成国家认同。高校要利用微信、公众号、QQ、抖音等新兴媒体不断创新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载体,构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二)要不断净化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网络环境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高校可以使用微媒介对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并行的思政教育,利用微信、微博传递正能量,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也使得西方的文化渗透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所谓的“民主、自由”等错误思潮。因此,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要有民族危机感和国家责任感,永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网络舆论导向,不断净化网络育人环境,为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构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三)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微媒介素养
微时代,微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素养,它是大学生辩证的对待各种微媒介所传输的信息的一种能力。各种微媒介虽然可以帮助大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提升学习效率,但由于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理智客观地认识微媒介,不断提升微媒介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思政课或课程思政中融入微媒介素养教育元素,使学生能正确鉴别微媒介信息,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不偏激,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利用好微媒介平台,拓宽知识领域,提升个人能力。
(四)要不断提升教师利用微媒介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微媒介素养。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微媒介在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教师的媒介素养作为教师教育专业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要强化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在实践中钻研,在钻研中实践,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再次要提升教师利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直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人人是主播,个个有话语权,人们悄然无声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无微不欢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加丰富,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要通过创新丰富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载体,净化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网络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微媒介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应对微媒体技能等路径,使新媒体为我所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微时代激浊扬清,在不断强化国家认同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