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知觉视域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以《服饰图案》为例

2022-12-14程琳

西部皮革 2022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图案经验

程琳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1)

1 “审美知觉”的含义和范围

1.1 知觉

普通的知觉是认识的开始,是所有行为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知觉使我们有了感知世界,感知身边一切的能力。自使我们降临这个世界便开始感知周围的一切,例如,婴儿时期对于母亲的感知,我们对于天气变化的感知,等等。这都是我们的知觉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知觉却不同于我们的感觉,它来源于我们对于事物的整体的感觉,是对于事物整体的认识。感觉则只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瞬间产生的,不与我们的经验、知识、历史背景等产生关联,知觉则会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情感等的影响。知觉是一种比感觉复杂的活动。感觉和知觉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但只有感觉的简单相加所得到的知觉也是不完整的,也需要个人的经验、想象、记忆、思维等发挥作用,人们只有借助这些个体经验去获得感觉信息,从而得到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

总的来说,知觉有别于感觉但也与感觉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觉之初来源于我们的感觉信息,在感觉的基础上,还要包含我们的经验、情感、记忆、无意识、潜意识,等等活动。知觉是高于感觉的一种感性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同时,知觉也包含着思维的因素,知觉在感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经验等的主观地去补充,而后共同对客体事物做出理解的活动过程。

在西方美学中,是鲍姆加登提出创立“知觉科学”并开始把知觉列入到了理性的行列。但他并未对知觉本身进行研究,而是把诗和艺术作为研究对象。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并未认识到知觉的本质意义,认为诗和艺术才是知觉的客体,才是有意义的。直到胡塞尔时期,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的理论,认为应回到事物的本身,也就是我们应回到自然中,生活中,回到当下的体验中,知觉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自我。打破了之前对于知觉偏颇的理解。至此,知觉的研究也才正式开始。胡塞尔在《现象学》一书中提到,“我们所感觉到的物体的颜色、气味等等,它们只是事物某种性质的特殊记号,利用感觉加上理性分析,就可以得到现象的本质。”胡塞尔所提到的知觉是在现象学视野下的分析与总结,他提出要回到事物本身和本质当中,是探寻事物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对象的某些特征或是符号进行解读与理解,这一过程需要理性的参与,需要我们感觉与经验的结合,是一个复杂且有意义的过程[1]。

在胡塞尔之后,杜夫海纳、梅洛·庞蒂等,都在此基础上对知觉进行研究,并产生新的理解,为知觉的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1.2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一词是夏夫兹伯里、哈奇声等美学家首先提出的。审美知觉具有一般知觉的特征,但却也不同于一般知觉。审美知觉是审美心理过程当中的一个因素,是审美的开始和出发点。夏夫兹伯里把审美知觉分为内外知觉,认为由眼睛、耳朵以及内在的心里产生的知觉为内感觉(内知觉),另一类为外部的物质性,例如形状,色彩等的为外感觉(外知觉)。

然而审美知觉的研究自胡塞尔起正式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打破了之前的内外知觉,不再只是认为艺术是美的,而是回到自然中,这时审美知觉的研究从自然出发,从物体(客体)出发,从中发现美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审美知觉。审美知觉需要个体的体验而得来,它与知觉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主动的活动过程。也只有把审美知觉从普通的知觉中剥离出来才可能产生审美经验。在普通知觉中,我们看到的对象是客观的,是物理性的,只是对对象的整体的感觉认识,而在审美知觉中,除了看到对象的客观性,还要看到对象审美属性。例如,在观看山水风景时,一座险峻的山峰或者飞流直下的瀑布,就能立即产生联想,感觉其中的威严或是敬畏之心,这时便是审美知觉的产生。这一过程中,我们先是看到山水这一自然风景,这是初级的感官带给我们生理上的第一层的快感,而真正能够使我们得到审美知觉的是第二层次的观察,得到更加高级的情感和想象,从而获得审美上的快感。这时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审美知觉过程。马蒂斯曾经也提到过第一只眼与第二只眼的问题;第一只眼看到是事物真实的样子,但当第二只眼去观看时,原先的图像就会加入主体的主观想象,从而第一只眼与第二只眼开始了激烈的斗争[2]。艺术家马蒂斯在论述第一只眼与第二只眼的问题时,就把普通的知觉与审美知觉间的转变形象的描述与解释清楚了。从马蒂斯对于审美知觉形成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审美知觉是主动的,需要我们主体的参与,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认识,它与人们心中的某些“图式”也有关系[3]。

因此,审美知觉是一种主动的参与,是个体主观能动的活动,并且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想象等,与个体的知觉、意识、记忆相联系,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审美能力。

2 审美知觉与艺术设计专业间的关系分析

2.1 学生现状分析

审美知觉和普通的是视知觉一样,它的发生首先有赖于某种对象的刺激,大多数学生似乎看到某些图像时往往呈现出视而不见或没有感觉的状态,这就是缺乏审美感知的一种现象。那么,在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当中,有多少学生能够在优秀的案例当中认真读图、产生思考,引发描述和分析?现今的高职学生存在着艺术教育的脱节问题,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因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不能够从案例中产生思考并对其进行分析,无法掌握其中的重难点。若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在课堂中以审美知觉为主线将知识点进行融合及重新组合安排,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分析与描述的能力,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实践当有所收获[4]。

2.2 专业现状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是审美与实用的相结合,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表现是富有创造性,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学生需要了解这种表现语言。然而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必须与我们自身的经验、知识、情趣相互融合,并将全身心投入去体悟它的画外之音以及独特的艺术内涵,最终,由感觉产生理解,达到多角度,发散性,整体性的立式思维结构。

因此,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突破以往的教学做一体的传统模式,改由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独特的审美知觉[5],由感觉上升到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大量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的思维的交流与碰撞,然后达到多向性,灵活性,整体性的统一。

2.3 社会需求分析

审美是一种心理需求,人们对美的判断主要是把注意力都投到个别事物的特性上。购买者不再以一种类型的商品追逐作为目标,而是热衷于展现个人喜好、生活方式和品位的塑造;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选择设计产品时注重的是作品的内在意义带来的体验,人们把这种情感、需求逐渐转移到各种各样的设计产品上,如“触景生情”般,运用一些特殊材料的特性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所以对于艺术设计行业来说,不仅仅要考虑消费者对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关注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需求,为他们在产品的选择上提供更为亲近内心的选择。在当下的环境里,设计者应该寻找对日常生活的看法,概念的理解,具备一定的社会批判功能、历史故事、创意和艺术、情感共鸣、伦理和社会责任、手工技艺传承、稀缺性、个性等都是要考虑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可以借助审美知觉中各个构成要素如:想象、情感和理性等,让作品走入消费者的内心。

3 审美知觉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具体应用——以《服饰图案》为例

3.1 创新美观

艺术设计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利用素描和色彩的方式在视觉思维上建立起对美的感知力和表现力,通过对不同事物、色调的感知和想象,寻找内在的规律和本质,了解并掌握美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创造。

美观不仅仅是一种建立在人的无形感官上,而且是可以通过点、线面结构、色彩结构、立体构成等多样的基础理论来表现的,如传统服饰图案的美主要是表现在内容的丰富与传统工艺的相结合。传统图案的美通过各民族的生活当中凝结出的智慧结晶通过想象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服饰作品[6]。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当中,建立创新美观,在图案基础训练上,加强思维创新力和想象力,这对建立审美知觉力是非常重要的。

3.2 直观感受

在服饰图案的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做的单一模式。将单元知识点结合感知体验,融入教学环节当中,建立“感知、触摸,回归、思考、实践”的教学互动模式。结合项目专题实践教学,在系统的学习当中,学生在课堂中感知制作服饰图案的材料、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相互体验,达成对审美知觉的引入。使学生从审美感知上生产一种自觉习性。带着这种审美自觉性,进入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挖掘与探讨纹饰的产生与变化,结合图案设计原理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拥有一定的形式语言转换的能力。并将这种形式转换的能力结合项目化教学通过自我感知,结合独特的元素,进行图案设计的初稿设计及完成。

3.3 实践经验

以学生成果导向为主线,围绕感知促行动开展项目式练习,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其中。将项目式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重新安排教学章节,设置教学重难点,并在具体的项目练习中通过传统手工艺与图案设计相结合,在项目训练中进行实践,在进行实践之初,学生先进行感受与观摩,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改变固有经验,第二步,让学生熟悉流程,学生通过对色彩、图案的造型、工艺的制作流程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加入“第二只”眼的作用,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新的理解与想法。实践部分,在最终的实践当中,将整个实践过程整合,将个人的想法及传统工艺的学习经验运用在实践设计中,在设计制作中从心理感觉出发,加入想象与创新,不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抛弃固有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与多方进行思维沟通,丰富个人经验,开拓创新,完成有温度、有内涵、更加人性化的设计。

3.4 增强审美知觉力

通过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洞察力,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当中更富于联想性与创造性。例如,我们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之美时,诗歌中的意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们对艺术设计意态美的创造力,当我们学习哲学时,哲学能够使我们学会思考,引导我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影响从而影响着审美观的形成,在思辨当中,我们学会观察世界、学会品味人生,发挥“第二只眼”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独特的艺术美学观。然而当我们了解了心理学后,心理学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人的心理需求,能够从多角度理解不同需求的人们,从而进行个性化选择,与他人形成情感共鸣,并做出更人性化的设计。

因而,在服饰图案设计的创新性教学当中加入了现代案例以及图案设计史的鉴赏与学习,通过对图案的历史进行追溯[7],探寻设计的源头,在赏析中了解前人对美的认知,发现他们创造的特有美感,体会不同的思维和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于服饰图案设计的文化,在不同的思维及形式当中了解及感受丰富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各族人民创造出的特色艺术风格。在对具体的案例分析与探讨中,发散思维,加强同学间、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并对素材进行重新整合,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在二次回顾的当中,逐渐改变看法,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并将问题整合,小组间进行答疑,这不仅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思辨中逐渐增强了审美知觉力。学生在这样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当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并进行实践练习,能够使得学生在审美知觉的带动下提升审美力,增强设计作品中的创新性,从而达到更加贴近人们的内心与需求。

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与审美知觉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职艺术设计中加入审美知觉的探索与应用,有助于学生对存在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索、发现和利用,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本文从知觉、审美知觉的含义及意义,审美知觉与艺术设计间的紧密关系为分析点,对服饰图案课程进行教学创新,建立“感知、触摸,回归、思考、实践”的教学互动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力。提出了几点简单明了的教学创新点,这不仅是对引起重视审美知觉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从侧面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进取得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构建审美观,提升加强知觉力的思维创新,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图案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