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宁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12-14孙小金尚玉儒曹艳蕊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露地菜农日光温室

孙小金 尚玉儒 曹艳蕊 赵 静

(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河北丰宁 068350)

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属冀北山区,县域内海拔365~2 097 m,年平均气温0.9~6.2℃,年平均降水量350~550 mm,年≥10℃有效积温为1 500~3 300℃,无霜期85~133 d,山地小气候明显。现有耕地面积9.13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7.93万hm2,主要种植玉米、莜小麦、蔬菜、马铃薯及杂粮杂豆。全县蔬菜种植面积0.8万hm2,其中露地蔬菜0.72万hm2、设施蔬菜0.08万hm2。年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200元,蔬菜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丰宁县露地时差蔬菜生产有20年历史,设施蔬菜生产也有15年历史,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水平也有所提高,蔬菜种植面积最高达1万hm2。近几年,地下水位下降,水量供应不足,导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目前基本稳定在0.8万hm2,其中露地蔬菜0.72万hm2、设施蔬菜0.08万hm2。露地蔬菜主要种植十字花科蔬菜、豆角及角瓜等,主要在坝上地区种植,以时差赢得市场,主要生产初级毛菜,供应北京、天津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设施蔬菜主要在坝下地区种植,其中日光温室200 hm2,实际种植106 hm2、闲置94 hm2,闲置率达到47%;冷棚面积600 hm2,其中种植番茄200 hm2、种植西瓜和甜瓜400 hm2。日光温室蔬菜主要供应当地市场,冷棚番茄主要供应江、浙及两广地区。

2 存在的问题

2.1 露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1 以生产初级毛菜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目前,丰宁县主要生产初级毛菜,缺少品牌,没有自己的包装,不能进行深加工,不能贮藏,基本都是地头销售,影响了蔬菜的商品价值。有时还受到市场影响而出现收购价格低廉或滞销现象,严重影响菜农种植积极性。

2.1.2 蔬菜种植分散,尚未形成“一村一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菜农担心种植同一类型蔬菜易形成互相竞争、易积压滞销,因而每户都种植多个蔬菜品种,根本无法形成规模,更加无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造成收购蔬菜时多贩入村或没有商贩收购的现象。

2.2 设施温室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2.1 温室建造标准低、质量差、保温性不强,不能正常使用。一是建造的温室不适合在丰宁县使用,如跨度过大、脊梁过高,虽然空间增大、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保温性降低,遇到极寒天气,最低气温在0℃左右,不能保障作物正常生长;二是建造日光温室的材料质量偏差,尤其是拱架承重力差,不能承重厚一些的棉被,有的卷帘机带不动或卷帘杆卷不动厚棉被;三是后墙及侧面墙体薄,不能很好抵御冬季低温侵害,有的后墙基座不足4 m、上部厚度不足2 m,有的后墙甚至是“三七墙”,根本没有保温能力,造成很多温室不能正常使用而闲置的现象。

2.2.2 菜农种植管理水平偏低。日光温室是错季生产,相当于在密闭环境下生产,且连续多年种植导致土壤残菌多、肥力差,因而要求菜农要有较高的种植技术水平。目前,在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的菜农大多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能力低,生产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2.2.3 雇佣的工人责任心不强。目前,县内进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多为企业或种植大户,需要雇佣人力,雇佣的工人能力和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且责任心不强,工作时间仅限于8 h,不能充分利用早晚时间。此外,不同工人施肥打药时间、用法、用量也存在差异,准确性差,效果不能保障。

2.3 设施冷棚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3.1 冷棚蔬菜种植分散,规模较小,影响收购。丰宁县冷棚多为扶贫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在贫困村,受地势、地块限制,冷棚建设不集中,不能形成规模,导致收购商不愿来收,或需要菜农运到邻近村或邻近乡镇集中收购点去卖,增加了成本。

2.3.2 种植蔬菜品种单一。目前,全县设施冷棚主要种植硬果型番茄,没有种植其他蔬菜,造成县内收货上市时间相对集中,给收购商提供了选货、挑货余地,往往不能及时销售出去,易造成积压或压低价格收购现象。

2.3.3 种植技术相对落后。设施冷棚主要分布在贫困村,一般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而在家的多为年龄偏大的老年人。虽然每年都开展技术培训,但老年人接收新技术慢、掌握技术能力偏差,致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严重减产。

3 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

无论是露地蔬菜生产还是设施蔬菜生产均要进行合理布局,建议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不同乡镇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合理布局,最好形成“一村一品”或“相邻村一品”。露地蔬菜要做好轮作倒茬,有条件的本村留有倒茬地块,本村不具有条件的可以与其他村相互轮换,但总体要保障一定规模,利于集中采收、集中上市[1]。

3.2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组织引导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或合作社申报品牌,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政府在品牌申报上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尤其产品外销过程中通过品牌销售的给予一定资金补贴,逐渐培育品牌形成市场竞争力,保障本县自有特色蔬菜品牌占有市场[2]。

3.3 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力争打造省、市级蔬菜产业园区,因为一旦形成园区,就具备一定的标准化生产能力,从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头或引领作用。有条件的可以向精品园区方向发展,通过园区建设让菜农真正看到产业发展前景,为蔬菜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3.4 改造或升级现有设施

重点改造和升级日光温室,对现有闲置或存在问题的日光温室进行升级改造,巩固结构设施,加厚墙体,对卷帘机检修更新、卷帘杆加固、防寒棉被更新或升级,确保能够正常使用,提高现有日光温室利用率。同时,淘汰一些老旧、破损严重、采光能力差、改造和维护成本高的设施。

3.5 加强栽培技术培训

对于企业或合作社可以抽调骨干技术人员到技术院校或专业基地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对难以“走出去”的菜农可以就地培训,利用农民培训学校集中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学习,也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入户、农村广播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力争培育一批懂技术的专业农民技术员,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蔬菜产业发展[3]。

3.6 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县级农业技术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结合技术人员包村、包片、蹲点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为菜农解决生产中难题。各级基层农业推广站要对本辖区农民种植情况进行摸底,及时把握农民所需或迫切需要的技术,了解农民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可以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由上级主管部门派出更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解决,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

3.7 打造一批信誉较好的销售经纪人队伍

经纪人是销售的主力军,他们常年跑市场,具有较多的信息资源,能够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因而本土经纪人可信度高、菜农认可,长期发展可以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大城市建立直营店,通过直销减少中间商赚取差价的环节,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3.8 培育和发展电商平台

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根据市场行情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种植[4]。另外,通过网络渠道掌握什么时间、哪些城市、哪些蔬菜需求量大或价格优,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产品销售到更需要的地区;也可以利用电商销售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而提高农民收入,解决蔬菜产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猜你喜欢

露地菜农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研究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黄腐酸肥料对日光温室中油5号桃的增产提质效果
绿色农产品露地黄瓜三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菜农和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