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现状及建议

2022-12-14董纯洁李维争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萧县长三角基地

董纯洁 李维争 董 丽

(1萧县农业农村局园艺站,安徽萧县 235200;2萧县农业农村局,安徽萧县 235200)

近年来,萧县面向长三角农产品消费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域内农业产业结构、丰富农产品品种、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构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前,以面粉、猪肉、牛羊肉、葡萄、早熟梨、桃、胡萝卜、辣椒、西甜瓜等为主的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深受长三角消费市场欢迎,年销售量逾120万t,其中面粉等粮油产品逾50万t,猪肉、牛羊肉等畜禽产品逾4万t,葡萄、早熟梨、桃等水果逾30万t,胡萝卜、辣椒、西甜瓜等瓜菜逾30万t,其他农产品逾10万t,销售产值逾70亿元。

1 发展现状

1.1 坚持规划先行,积极发展优质粮食产品

依据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特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保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进行规划。2019年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87万hm2,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3万hm2。全县有8万hm2优质小麦和6万hm2优质玉米的粮食基地,基本实现了“一乡一种”或“多乡一种”的区域化布局,小麦、玉米订单面积达8.67万hm2,主推优质品种应用率高达100%,新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达到98%以上。粮食产量常年超100万t。以安徽金鸽面业股份有限公司、萧县明亮面粉有限责任公司、萧县佳洁面粉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小麦加工业集群,年加工能力达100万t[1];以安徽金玉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徽虹光企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玉米加工业集群,年加工能力达100万t;以安徽品青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安徽安宠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玉米淀粉深加工业集群,淀粉深加工及宠物食品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t;以安徽精锐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品深加工业,年加工能力达6万t。面粉、玉米淀粉等为主的粮油产品主要销往徐州、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温州等长三角农产品消费市场。安徽金鸽面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面粉每年销售到南京、靖江、苏州等苏南城市的近4万t,安徽金玉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玉米淀粉每年销售到江苏昆山、浙江杭州的逾10 万 t。

1.2 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产品

结合萧县实际情况,大力培育胡萝卜、芦笋、辣椒、葡萄、桃、黄花菜、草莓、白山羊等特色农业专业村镇,扶持安徽晟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33.33 hm2优质专用粮食)、萧县农福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3.33 hm2大棚葡萄)、安徽省久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6.67 hm2半地下式冬暖大棚蔬菜)、安徽省永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 hm2大棚芦笋)、萧县农润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3.33 hm2胡萝卜)、萧县广顺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 000只白山羊)、安徽丁氏梦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6.67 hm2辣椒)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

1.2.1 蔬菜种植。萧县蔬菜种植面积2.67万hm2,其中露地蔬菜种植面积2万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67万hm2。2011年萧县被列为国家级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县和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县。其中,“孙圩红”胡萝卜、“赵胖子”芦笋等蔬菜为绿色食品,萧县黄口镇正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心”牌香菜、萧县沃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笋笼春”芦笋等一批蔬菜为无公害农产品。以胡萝卜、芦笋、辣椒等为主的瓜菜经过清洗、简单分级后销往江苏无锡、常州、苏州等苏南城市,上海、杭州、温州、宁波等长三角农产品消费市场。如安徽省永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赵胖子”芦笋通过上海市青浦华漕蔬菜批发市场和宝山长江路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年销售到上海的逾420 t,萧县农润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胡萝卜通过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每年销售到上海的逾4 000 t。

1.2.2 水果生产。萧县水果产业已形成“三大片、一条线”的区域化布局[2],建成了以黄河故道园艺场和东阁园艺场为片区的3 333.33 hm2优质早熟梨基地、以苗山园艺总场为片区的4 000 hm2葡萄基地、以圣泉乡郑腰庄为片区的1 333.33 hm2萧国圣桃基地及东南山区呈线状分布的6 666.67 hm2干杂果基地。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67万hm2,其中葡萄4 000 hm2、梨5 333.33 hm2、桃 8 000 hm2、苹果 2 666.67 hm2、山区杂果6 666.67 hm2。建成80 hm2的国家级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1个,在园艺总场、故道园艺场、东阁园艺场创建3个设施大棚葡萄栽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其他各类标准果园18个。以葡萄、早熟梨、桃等为主的水果及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南京、无锡、苏州等苏南城市,上海市百果园批发市场,浙江省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嘉兴水果批发市场等。如安徽金生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葡萄每年销售到上海、嘉兴、宁波、金华、杭州的逾300 t。

1.2.3 畜禽养殖。全县已形成以生猪、家禽、肉羊、肉牛、奶牛为主的五大养殖产业,年产肉蛋奶20万t。萧县是全国肉用山羊的主要集散地,为安徽省肉羊生产大县。以生猪(活体)、牛羊肉、禽蛋制品等为主的畜禽产品每年销往徐州、无锡、常州、苏州、上海、杭州、温州等的逾4万t。

1.3 坚持龙头带动,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扩大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重点扶持安徽金鸽面业股份有限公司、萧县明亮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面粉加工企业和安徽品青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安徽安宠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安徽精锐食品公司等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培育萧县农润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萧县农福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萧县天发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以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200家、农民合作社4 347个、家庭农场6 290个、产业化联合体63个,建成年加工产值超50亿元的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粮食加工集群、加工产值超10亿元的萧县酒店乡白条鸭产业园和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萧县食品工业园。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安徽品青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淀粉糖每年销售给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肇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逾 3 万 t。

1.4 注重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萧县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整合资源和品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加快推动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以“慈鸽”“皖强”“佳耀”“皖王”为主的4个省级重点农产品品牌。大力塑造“萧县面粉”“萧县葡萄及葡萄酒”“萧县羊肉及羊肉汤”“萧县蘑菇鸡”“萧县胡萝卜”“萧县早熟梨”“萧县辣椒种”“萧县面皮”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努力拓宽萧县农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销售空间。

1.5 发挥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基地建设

建立扶持和引导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作用,打通有利于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萧县“蔬菜产业+金融+科技”试点工作项目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撬动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芦笋、胡萝卜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实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项目,支持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企业等引进推广优质粮食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以提升粮食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差制约了产业发展。农田、林网、沟、渠、路、桥、涵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基地建设标准不高,鲜食果蔬、猪牛羊肉等鲜活农产品深加工、分等分级、储藏保鲜、包装等设施设备滞后。加工产品的包装粗糙、档次低。二是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周年持续供应市场能力不足。三是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组织化程度低。基地的合作社多为松散型,真正能为农民提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服务的太少,导致农产品产量、品质难提高,农产品统一性差。四是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产业发展雷同,竞争压力较大,特色农产品规模小。

3 建议

3.1 坚持规划引领,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编制萧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规划,明确优势产业布局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规模,加快长三角农产品市场交易及展销对接等平台建设布点。二是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方案,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田排水梗阻问题,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保障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农产品生产安全。

3.2 优化要素支撑,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依据绿色农产品“158”行动计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2个关键词,进一步做好政策调整和修订,确保主导产业和关键环节扶持得更加精准、更加有效。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入探索农业驰名商标、“三品一标”等商标权质押贷款和农业自主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机制。三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四是落实农产品加工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预期效益。五是制定农产品销售奖补政策,推动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根据生产经营户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额或销售量给予适当奖补,鼓励企业以“大户带小户”的模式统筹整合销售渠道和资源,加速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3]。

3.3 突出产销对接,全面建立合作发展机制

一是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地区、重点城市的信息沟通、合作交流、工作联动和资源统筹,建立农产品交流协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二是发挥各类联合体、联盟或协会的作用,每年组织1~2次产销对接会,主动与长三角农产品销售企业进行对接。三是优化升级农村电商,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基地电商企业产销对接。

3.4 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一是突出招大引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以及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萧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二是吸收沪、苏、浙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培育加工业领军企业,带动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三是采取招商引资、并购重组、股份转让等方式,加强骨干加工企业与长三角重点龙头企业对接,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前延后伸,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五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农产品产销合作关系,联合打造农产品品牌。

3.5 实施品牌兴农战略,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

一是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互认,推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二是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三是全面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通过开具“农产品合格证”,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户的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四是积极打造以“慈鸽”“萧县葡萄”为主的全省重点农产品品牌,用品牌化倒逼产业化、标准化。五是积极组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龙头企业、产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搞好农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和推广[4]。

猜你喜欢

萧县长三角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华艺园林建设的萧县街头游园
我的基地我的连
安徽萧县通联站站长——刘云升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