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银花的生药学及规范化栽培研究进展

2022-12-14刘永红符虎刚冯飞艳李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银花绿原金银花

刘永红 符虎刚 冯飞艳 李俊玲 张 和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风热感冒等,有“中药抗生素”之称。近年来,由于金银花野生资源减少,对其规范化栽培成为研究热点[1]。本文对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生药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规范化栽培进行综述。

1 金银花生物学特性

金银花为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小枝中空、细长,藤为褐色至赤褐色。叶卵形、对生,全株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开花,叶状苞片,花唇形,外被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浆果球形,熟时呈黑色[2]。

2 金银花的生药学研究进展

2.1 基原植物研究

以金银花为名的商品药材实际上包含许多种同属植物[3]。《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药材金银花有以下几种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4]。其他忍冬科植物为金银花的伪品。张 卫等[5]指出,考证中国历代本草文献,传统中医使用的金银花为缠绕藤本,茎微紫色,被毛,叶对生,卵状心形,一蒂双花,单花唇形,花蕊较长,花开时先白后变黄,总花梗单生于小枝叶腋,总苞片叶状卵形,花期3—5月。因此,提出仅忍冬科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一个品种符合传统药用金银花的植物学特征,应作为正品药用金银花的品种使用。汪 冶等[6]报道,金银花是温病要药,如果没有灰毡毛忍冬等其他品种,而只有忍冬入药,金银花的价格可能会不稳定。一旦出现新型温病,金银花将供不应求,笔者建议新版药典将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并作金银花的基原植物来源。

2.2 性状鉴别

沈廷明等[7]报道,金银花和忍冬科其他药材比较,其苞片叶状且远比叶小。形状、长度、直径、柔毛、颜色、苞片、花萼特征等是药材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张群智等[8]指出,正品金银花和其常见混淆品及伪品有多种不同,建议将一些地方应用时间较长、功能相似的土银花等收入药典或中药材质量标准。胡律江等[9]报道,201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主要特性无差异,而在2005版的《中国药典》将2种花分开使用。文献考证,发现两者有一定差异。濮祖茂等[10]对不同产地金银花的花结构形态特征比较观察,发现不同金银花种间花的形态具有明显区别,种内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王君耀等[11]比较了忍冬与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盘叶忍冬、灰毡毛忍冬、短柄忍冬、皱叶忍冬的性状特征,指出可以根据花蕾、花柱、萼筒及萼齿的形态或被毛等特征鉴别这8种忍冬。

2.3 显微鉴别

施洪禄等[12]报道,制作永久切片观察鸡血藤与金银花结构之间的显微结构,发现在鸡血藤中没有观察到射线和导管,而金银花中没有观察到皮层薄壁组织。郑视景[13]比较了金银花及其13个种混伪品的显微特征,指出其在腺毛种类、大小及草酸钙簇晶特征等方面有一定不同。许永全等[14]从药材形态、显微特征等方面比较了盘叶忍冬花蕾与金银花,发现盘叶忍冬花蕾的腺毛和非腺毛在数量上比金银花少,盘叶忍冬的花粉粒比金银花小,可据此加以区分。耿世磊等[15]报道,忍冬属不同植物的花蕾在形态上均极为相似,但电镜下该属不同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认为叶表皮形态特征可作为鉴定分种的依据。

2.4 理化鉴别

杨春艳等[16]报道,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和产地的金银花,为金银花品种和产地溯源提供一种方法。赵惠茹等[17]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金银花正品与各地代用品的分类鉴别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几种正品金银花之间的鉴别区分效果不显著。林永强等[18]建立了金银花HPLC-ELSD鉴别技术,金银花及其制剂未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山银花及其制剂均检出,可用于金银花及其提取物是否添加山银花的检查,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监控提供技术支持。向增旭等[19]建立指纹图谱区别金银花道地和非道地药材,HPLC指纹图谱能很好地区分道地和非道地金银花药材。黄海燕等[20]通过指纹图谱比较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质量,木樨草苷分析系统指纹图谱不能区别山银花与金银花,皂苷分析系统可以区别不同品种金银花与山银花。

2.5 分子生物学鉴别

牛伟涛等[21]构建了巨鹿金银花DNA指纹图谱,能快速准确区分巨鹿金银花与其他产地金银花。张嘉熙等[22]报道,核基因ITS2作为DNA条形码序列能够鉴别金银花与山银花,并且可鉴别不同种类的山银花,为区分名称相近、形态相似的中药材提供了借鉴。崔志伟等[23]选择ITS2和psbA-trnH评价各序列的鉴定能力,发现ITS2和psbA-trnH为鉴定金银花不同品种的优势条形码组合。蒋 超等[24]基于叶绿体序列,筛选获得了金银花及其混伪品的4个金银花鉴别的SNP位点,建立了金银花快速真伪鉴别方法。

3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张家燕[25]报道,金银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三萜皂类化合物、无机元素、有机化合物等五大类。李 娜等[26]综述了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指出目前检测出的有机酸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棕榈酸等。其中,有机酸是金银花清热解毒的药理基础;萜类化合物是金银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金银花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包括芦丁、金丝桃苷、忍冬苷、苜蓿苷、槲皮素等。章艳玲[27]研究发现,金银花的茎、叶和花中的黄酮类物质、VC、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多糖成分相似;黄酮类化合物和VC含量表现为叶>花>茎,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花>叶>茎。

4 金银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家燕[25]报道,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痛痒等疾病。高攀[28]报道,金银花具有抗炎、解热、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等作用。路俊仙等[29]指出,金银花是治疗温病的要药,绿原酸、咖啡酸、槲皮素等单体成分的抗病毒机制已初步解析,可遵循中医理论开展多种关联性研究,进而系统阐明金银花抗流感病毒作用机理。崔 艳等[30]报道,金银花的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木犀草素具有降血脂、抗病毒等作用,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防治咽喉肿痛等作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据报道,金银花还有抗早孕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5 金银花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文 庆等[31]研究了金银花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春季扦插可于3月中下旬进行;夏季扦插可在6月第1茬花采收后,或7—8月采收约3茬花后进行。选取生长健壮的枝条用流水浸泡,枝条充分吸水后插入育苗地内。金银花的压条育苗方法是将已开过花的藤条压入土中,生出不定根后,让其与母株分离而独立生长。金银花的分株育苗常于冬末和春初进行,在金银花萌芽前挖开母株,将根系剪短,地上部分截留约35 cm,分割母株后即可移栽。

管仁伟等[32]研究了金银花规范化栽培技术,一是金银花品种繁多,生产上栽培的优良品种主要有大毛花和鸡爪花等。二是以轮作、培育无病壮苗为主,栽种时可用多菌灵药液浸蘸苗木,预防病虫害。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白粉病、棉铃虫等,可通过合理修剪、改良土壤、改善不良施肥习惯、喷施多菌灵等方法预防病虫害发生。

耿世磊等[33]指出,传统上主要采取多主干丛生修剪整形和单主干直立修剪整形的方法,但这种修剪方式会使树冠成型慢、进入盛花期晚、花产量提高难,后来发展的立杆辅助整形的新方法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

杨 俊等[34]研究指出,种植金银花可选不占用耕地的荒坡、田埂、房前屋后等进行种植。一个生长周期可分5次追肥。对当年新抽出的枝进行打顶,能促使多发新枝。长期以来,金银花都是以传统方式进行栽培,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金银花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为依据来提高金银花栽培水平的报道。

6 金银花的发展前景

金银花具有独特的抗菌性,被誉为“中药抗生素”,在约1/3中药处方、200多种中成药、450多种保健品和日化产品中被广泛使用[35]。

金银花应用前景广阔,进一步开展其生物学、生药学、药理学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开展绿色、无公害金银花GAP栽培管理技术综合研究,对控制药材品质、提高药材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银花绿原金银花
浪漫之都
不同银花类药材提取的绿原酸含量研究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HPLC法同时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
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金银花
金花银花
夏日良药金银花
绿原酸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