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添加剂对阿尔冈金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2022-12-13朱寒冰王朝阳周海燕

中国饲料 2022年20期
关键词:粗蛋白质青贮饲料苜蓿

朱寒冰,王朝阳,孙 维,周海燕,金 璟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苜蓿作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是草食家畜最为喜爱的饲料。近年来,随着国民对牛羊肉、禽蛋和奶制品等畜禽产品消费的持续增长,保障优质饲草的稳定供给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对苜蓿的加工往往以干草为主,导致其营养物质流失严重,且在晾晒过程中易受天气影响发生霉变,损害苜蓿干草品质。苜蓿的缓冲能值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不易青贮(王永新,2012)。乳酸菌、纤维素酶添加剂能提高苜蓿青贮的成功率,改善苜蓿青贮品质(高海娟,2020)。在苜蓿青贮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均有很大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不同用量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为苜蓿青贮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青贮原料:试验选择第三茬初花期的阿尔冈金苜蓿,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某农户种植的苜蓿大田。

试验药品及用品:乳酸菌、纤维素酶、蒸馏水、1500 mL 圆柱罐、塑料薄膜、烘箱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苜蓿DM 为38.35% 的条件下进行青贮,青贮添加剂分别为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 纤维素酶,每种添加剂的用量如表1所示,不同添加剂、不同用量的处理组共计9 个,不含添加剂的对照组1 个,并对各组进行3 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以确保试验结果准确。

表1 添加剂及添加剂组合用量表

1.3 试验方法

1.3.1 青贮饲料的制作 取初花期刈割的第三茬苜蓿,晾晒至干燥脱水后粉碎,采用烘干法测定DM 为38.35%。剩余青贮原料切割成3~4 cm的小段。将添加剂按照浓度配置好后溶于蒸馏水中,均匀喷在原料上,并装入1500 mL 的圆柱罐中,封盖后再用塑料薄膜封口,室温下避光保存,青贮60 d 后开盖测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

1.3.2 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干物质测定(DM):取100 g(M)苜蓿粉放置在称量瓶中称重m1,然后在110℃烘箱中烘烤24 h 称重m2。

干物质含量/%=(m1-m2)/M×100;

粗蛋白质测定:称取0.2 g 苜蓿样品(M0)放入无沾污的消煮管内,加入5 mL 浓硫酸后放置在350℃的消煮炉上消煮50 min,滴入双氧水至液体变为透明,取出后冷却定容。在浓度分析仪上测定样品含氮浓度(A)

粗蛋白质含量/%=A/10 M0/10×6.25×10;

中性洗涤纤维测定:将耐溶剂滤袋称重(M1)编号,并设置空白对照组(B1),将0.05 g(M0)样品放入滤袋内,完全浸泡在盛有中性洗涤试剂的半自动纤维仪中,再加无水亚硫酸钠和热稳定- 淀粉酶加热至100℃ 80 min,排除废液后冲洗冷却风干,再用丙酮浸泡5 min 后进行烘干,完全烘干后称重(M2)。

中性洗涤纤维/%=[M2-(M1×B1)]×100/M0/DM×100;

酸性洗涤纤维测定:测定方法同上。

乳酸、乙酸的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贮料浸提液中乳酸、乙酸含量(李友元,2002)。

挥发酸的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青贮料浸提液中丙酸、丁酸含量(黄森,1989)。

pH 的测定:将10 g 样品加入90 mL 蒸馏水放入150 mL 锥形瓶中封口,在4℃下静置24 h,过滤后用pH 计测定。

氨态氮采用苯酚- 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

1.4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方法 氨态氮与总氮的比例关系可以直接反应青贮过程中苜蓿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状况,该比值越高证明营养物质流失越高,苜蓿青贮品质越差。一般情况下,若氨态氮占总氮的10% 以下,则表明发酵过程良好,有机酸含量可以反应青贮发酵程度,成功青贮发酵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乳酸菌繁殖产生乳酸,因此,乳酸含量越高证明发酵情况越好;反之乙酸和丁酸含量越高则代表发酵情况越差(张新平,2005)。因此,可以通过评定有机酸和氨态氮的含量来量化青贮品质。评分标准如表2、3 所示。

表2 有机酸评定青贮质量标准

1.5 数据统计 用excel 2019 和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方差分析。

表3 氨态氮评定青贮质量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青贮饲料营养成分 由表4可知,添加剂处理组的pH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乳酸菌后的青贮饲料,除了乳酸菌(106CFU/g)处理组外,其他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乳酸菌处理组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略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处理组中,随着纤维素酶用量的增加,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也随之降低,纤维素酶处理组间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并无显著差异(P>0.05);混合添加剂处理组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苜蓿在不同添加剂用量下的营养成分含量

2.2 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由表5可知,添加剂处理组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剂处理组中,除乳酸菌(106CFU g/g)处理组、纤维素酶(0.025 g/kg)处理组和纤维素酶(0.1 g/kg)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未检测到丁酸,说明青贮饲料发酵均以乳酸发酵为主;在乳酸菌处理组中,随着用量的增加,氨态也随之上升;在纤维素酶处理组中,用量最多的纤维素酶氨态氮占总氮比率最低,评分最好;混合添加剂处理组的氨态氮占总氮比率低于单一添加剂处理组,这表明使用混合添加剂能促进发酵罐内乳酸菌发酵,在减少氨基酸及蛋白质分解这一过程上优于单一添加剂;混合添加剂处理组的质量评定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添加剂,发酵品质最好;纤维素酶处理组得分与乳酸菌处理组的质量评分不相上下,说明在使用纤维素酶作为添加剂时,青贮效果与使用乳酸菌为添加剂时类似;添加剂处理组的质量评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使用添加剂能提高苜蓿青贮品质,且添加剂处理组青贮饲料品质均为好。

表5 苜蓿在不同添加剂用量下的质量评定得分

3 讨论

苜蓿具有缓冲能值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兼具水分高和有害菌比例大等特点,直接对其进行青贮难以获得优良品质(李光耀,2013)。在苜蓿青贮过程中,添加乳酸菌能扩大菌群数量,使其迅速进入乳酸发酵过程;添加纤维素酶能将苜蓿原料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单糖或双糖,从而为乳酸发酵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物。

青贮初期,苜蓿青贮饲料的pH 处于较高水平,乳酸含量和氨态氮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青贮刚开始时,苜蓿青贮料仍可进行呼吸作用,罐中细菌进行耗氧活动,青贮料的糖类在酶和好氧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氨基酸、乙酸等;1 周后,植物呼吸期结束,青贮罐中的氧气含量极低,乳酸菌和其他厌氧细菌迅速繁殖,乳酸菌利用苜蓿原料和添加剂中的糖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乳酸含量的增加使苜蓿青贮料的pH 降低,而由于蛋白质在青贮过程中被分解,会导致氨态氮含量上升,直到发酵期结束,青贮罐内环境逐渐处于介稳状态,苜蓿青贮料的pH、乳酸含量、NH3-N 含量变化趋势趋于平缓。

青贮饲料中氨态氮占氮比率越高,评分越低,青贮料发酵品质越差;反之越高。采用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料,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添加剂的作用,使苜蓿青贮料pH、氨态氮占氮比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乳酸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品质高于非添加剂处理组。

4 结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剂能改变苜蓿青贮料的发酵环境,即降低苜蓿青贮料的pH 和氨态氮含量,提高苜蓿青贮饲料的乳酸和乙酸含量,进而提升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乳酸菌对苜蓿进行青贮处理能使粗蛋白质含量得到显著提高;添加纤维素酶对苜蓿进行青贮处理能使粗蛋白质的含量随其用量增加而减少;混合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苜蓿进行青贮处理,粗蛋白质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其中添加乳酸菌(106CFU/g)+ 纤维素酶(0.05 g/kg)处理中的效果最好。另外,以氨态氮占氮比率作为评判苜蓿青贮效果的主要指标,并结合乳酸、乙酸、丁酸指标可以得出评分结果,各处理组的总体效果是DM 为38.35%的苜蓿青贮饲料在乳酸菌+纤维素酶(106CFU/g+0.05 g/kg)的条件下发酵品质最佳。

猜你喜欢

粗蛋白质青贮饲料苜蓿
优质青贮饲料制作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1~25日龄竹丝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又到苜蓿飘香的季节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苜蓿的种植技术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要造就一片草原……
13周龄黑羽番鸭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钙、有效磷表观消化率
青贮饲料酸度过高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