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溢油应急培训现状及展望
2022-12-13霍然
霍然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全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2209)
0 引言
当前,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海上溢油应急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就培训教材方面而言,当前编制教材的基础大多来源于国际海事组织(IMO)主编的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示范培训课程[1],而编制该教程的初衷是为各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及合作公约(OPRC 公约)缔约国开展溢油应急培训提供通用性指导。但是此类教程中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指导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企业实际需求,这也致使现今相关培训中存在理论内容多于操作实践、概念性内容冗余等问题。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和海域的实际特点,探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溢油应急培训组织实施方案,因材施教、因地施教的实操培训是当务之急,特别是桌面演练情景构建及相应体系、教具的开发。
1 应急培训现状
为了更好地应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损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约束作业者的开发生产行为,更以管理条例形式严格规范和保证新法规顺利执行。
2007 年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CHINA MSA)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三方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2]。它是IMO 所倡导的国家主管机关与企业、工业界就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区域性合作的良好实践,很好地促进了政企合作联动机制的建立,助推我国乃至区域性海上溢油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为了迎接挑战和遵守国家法律,中国海油以国际海事组织、英国海洋石油工业界培训组织(OPITO)以及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盟(ITOPF)[3]等国际溢油应急机构和行业组织的溢油应急培训标准为基础,依据国内法律法规——尤其是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海事局等溢油应急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并针对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设施的具体特点及中国特色开发了一系列(IMO 1、2、3 级)溢油应急培训课件,同时建立了溢油应急培训体系,引进了以能力开发为主的系统培训理念。尽管如此,对标国际化大型能源公司、国内先进企业,现有溢油应急培训工作模式同中国海油绿色低碳的核心发展战略要求还存有一定的距离,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培训项目多为应急性培训,缺少计划性专项培训制度支持,与公司战略目标、策略目标及人才培养战略结合不够,不能满足公司各项业务板块,各个层级、各个岗位的人员的需求。
2)现有培训制度和政策覆盖范围不全,缺乏对培训计划、组织、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估及质量控制标准。
3)内部课程体系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对于课程的设计开发,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的体系支持。内部培训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以讲师从业经历介绍和经验交流分享为主导,形式上多以传统面授为主,培训手段单一,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培训管理机制。
4)现有专兼职培训讲师队伍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约束,缺乏统一的领导与管理。讲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持续更新略显滞后,对讲师专业授课能力的提升支持力度也较薄弱。
2 专业培训资质获取
为加强应急培训建设,实现人员能力优化提升,中国海油下属安全环保公司于2017 年11 月完成了IMO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示范培训课程溢油应急二级培训资质认证,该资质由英国航海协会(NI,IMO 授权认证、发证机构)授予,至此成为我国首家完成该类资质认证的公司,获得IMO 示范培训课程权限及唯一中文培训授权,这对于国内溢油应急培训市场乃至行业都起到了进一步引领及推动作用。公司应急培训融合国际化先进管理体系,实现了质与量的重大突破,形成独立运营界面,引领行业的同时协同政府,共同构建环保及应急能力建设新平台。
IMO 培训资质作为国际通用的培训资质,得到世界各国石油企业的广泛推崇和认可,拥有该资质表明企业的培训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培训课程和体系能够帮助各石油企业有效提升自身的溢油应急能力。作为我国首家成功取得该项资质的公司,表明其专业性和技术能力均已达到国际标准。与此同时,通过该项资质,能够帮助中国海油打开溢油应急培训领域的国际市场,推动了中国海油的溢油应急培训国际化、全球化。搭建我国国际溢油应急培训专业平台,有效提升了公司国际地位,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开拓了溢油应急培训市场,助力其承接海外培训项目。
3 探索培训新模式
随着中国海油高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迫切要求培训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采取有力措施为提高组织效率、提升干部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供有力支撑,从而以培训发展促进人才大开发,全力提升各岗位人员竞争能力,打造“双赢”的发展模式。
NI 资质的成功获取将成为公司溢油应急培训新起点,使公司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打造国际一流溢油应急培训品牌,扩大中国海油在海上应急处置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探索新的应急培训模式,与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目标相一致、与公司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相适应、与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相匹配,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公司共同参与的管理标准化、机制规范化、课程科学化、讲师专业化的应急培训课程体系,将促使公司应急管理水平勇争一流、力拔头筹。
1)建立健全应急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应急培训课程体系,推动重点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重点开发应急管理情景模拟互动教学课件,建立课程完善更新机制,逐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应急培训课程库,优化应急培训课程评价机制。以解决中国海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凸显的各类重难点问题为抓手,全力开展适用于各作业板块,各层级及岗位应急人员需求的教学课程,实现应急能力的全面提升。
2)规范应急培训管理体系。以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制定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建立应急培训基础数据库,明确人员权责分工,规范培训管理人员综合服务水平。调整人员结构,增加公司培训管理人员数量,加大培训专项人才配比。通过精细化的培训机制、标准化的课程系统及规范化的执行手段,按层级、分专业实施精准培训管理,实现培训管理团队战略眼光明锐化、管理理念系统化、团队素养职业化、服务意识市场化、专业能力规范化的能力提升。
3)打造专业应急师资队伍。遵循“择优而选、专兼统筹、开放管理、共享资源”的准则,完善讲师选拔机制,加大公司内部师资培养选拔力度,精准筛选优质讲师,拓宽用人渠道,加强企业与政府、高校等机构的联系,扩充专家讲师数据库,组建符合公司应急能力提升工作目标的专、精、尖型讲师梯队。建立培训讲师考评标准,完善培训讲师培养政策,对讲师进行定向培训,定期组织教研考评,提升讲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讲师队伍建设。搭建开放式讲师共享载体,推进讲师间的经验交流与同步向前。
4)开发多元化创新型培训模式。优化创新传统理论培训模式,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开发升级交互式培训模式,结合各业务开展涉及场景及区域,通过嵌入式演习、角色代入互动、情境模拟等主要方式建立课堂交互,实现培训仿真化塑造,充分提升受培人员沉浸感、代入感;丰富完善实践式培训模式,围绕具有设备操作需求的实操岗位人员,建立与之作业性质及特点高度契合的实践式培训模式,综合运用终端、设备库、车间、厂房及其他具有作业功能的场地提供必要支持。根据需求形成公开课、定制课、标准课三种主要组织模式,并在组织模式框架下建立适用于公司各主要业务板块应急管理人员,自上而下各岗位全面兼容的授课模式,包括理论讲解、实操实践、情景演习、圆桌沙盘等主要形式,围绕海上及其他偏远地区或交通局限地区的E-learning 网络学习平台。
4 结语
中国海油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目标,按需施教开展海上溢油应急培训,着力提高受训人员的海上溢油应急知识水平、强化应急管理素养、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通过精细化的培训机制、标准化的课程、系统及规范化的执行手段实现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加速国际化进程,为公司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