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抓共管 促进城市安全发展

2022-12-13江宁区安委会办公室陈思

现代职业安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江宁区气瓶救援

江宁区安委会办公室 陈思|文、图

江宁区隶属于江苏省南京市,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是国家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之一。全区区域总面积1 561 平方千米,下辖10 个街道、201 个社区,常住人口192.6 万,202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810.5 亿元;市场主体近22 万家,公路网总里程3 000 多千米、“九小场所”3.3 万家、高层建筑2 000 余幢,大型商业综合体、大跨度厂房、星级景区、空铁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众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责任大、压力大、任务重。为牢固树立城市安全发展理念,江宁区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紧紧围绕“城市安全、美好生活”主题,结合“一年小灶”(国务院对江苏省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江苏省将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江宁区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各项工作,健全组织领导,完善指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聚焦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建设,坚持责任落实保安全、规划建设保安全、重点领域保安全、强化保障保安全、社会协同保安全,全面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等工作,突出解决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等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安全责任

按照《江宁区创建国家(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有关精神要求,江宁区委区政府在区应急管理局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以创建办为枢纽,以“181”综合考评系统为平台,打造创建“调度网”,统筹推进创建各项工作,区各成员单位靠前指挥调度、开展督促检查,强化创建工作的组织发动、联动协作、责任落实和督导考核,同时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纳入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

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安委〔2019〕5号)、《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分标准(2019 版)》(安委办〔2020〕2 号)和《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区县2020 版)》(苏安办〔2020〕27 号)要求,制定形成了《江宁区创国家(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任务清单》,细分了274 项具体工作任务,并分解到31 个相关部门。根据工作任务清单,结合江宁区实际情况,区创建办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街道园区及国企集团。各部门、街道园区及国企集团对照创建任务进行自查自改,并将工作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人根据工作任务及时开展工作,并按要求提交工作材料。

为方便工作信息收集汇总、工作情况及时沟通、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在各部门、街道园区以及国企集团之间建立微信群聊等新媒体社交媒介,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协调、研究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引入咨询单位 组织专项培训

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区创建办通过公开采购委托了具有安全与应急技术咨询、城市风险评估方面丰富经验的第三方咨询单位,为创建过程中的安全现状摸底检查、创建考评资料及现场核查、改进完善、专项培训和创建自评等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和专家指导。

各部门、街道园区、国企集团做好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考评资料及现场核查准备工作,形成相应台账资料电子档及迎检核查现场。区创建办指派第三方专业辅导组动态核查各单元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现场打造情况,并对其准备资料进行现场评价验证,给出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的符合情况及提升建议。

按照边检查、边整改原则,改进措施落实整改阶段与安全现状摸底检查同步开展。江宁区各部门、街道园区、国企集团落实完成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及整改措施,重点围绕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等5 个方面开展相应创建工作,提升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符合性。

结合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现场核查工作任务,邀请相关专家对相关部门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一是区安委会办公室组织针对各部门、街道园区、国企集团和机构的培训,二是各企业组织针对本单位人员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内容、创建工作方案、主要创建准备工作、存在的问题、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等。

健全防控机制 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江宁区委区政府坚持把风险防控作为工作主线,以创促改、以创促建、以建固创,集中化解了一批城市安全风险隐患,加快补齐了一批城市安全短板,扎实取得了各项工作新成效。

建章立制,促进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化

一是开展重点课题攻坚行动,瞄准危化品使用环节难点问题,在缺乏制度支撑、示范先例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在全市率先出台《化工(危化品)、医药企业及加油站安全重大事项报告规定》《现场供气安全管理指导意见》《江宁区工贸企业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指南(试行)》等制度,解决了当前现场供气缺乏针对性法律规范的痛点问题。二是制定下发医药、加油站交叉互查活动工作方案,实现园区、街道层面跨区域检查,相互借鉴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全面提升基层监管基础。三是深化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示范企业现场观摩会、专题培训会、图片展等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累计组织活动472场次,培训从业人员6 435 人次,有效推动行业安全整体提升。从严要求,保障燃气供应安全

一是率先在全省范围内研究出台《关于开展江宁区城镇燃气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情况备案等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实行)》,完善新改扩燃气工程的初步文件审查和施工图审查,从源头上提升燃气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对燃气灶具、减压阀、软管、燃气泄漏报警器等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督促区电商平台采取措施对平台销售无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具、带有可调整出口压力的减压阀、未经CCC 认证或伪造冒用CCC 标志和证书的燃气具,以及假冒伪劣或“三无”产品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三是开展燃气管道情况排查,建立健全在用燃气管道使用管理台账。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改必改”,按期整改销号,实施闭环管理。四是开展燃气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气瓶充装单位和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充装和检验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燃气气瓶充装单位落实隐患排查整治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气瓶充装前检查制度,严禁充装未经定期检验合格、非法改装、翻新、报废气瓶,严格执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一瓶一码”“一扫一充”,严禁使用通用码、口袋码充装,加大超期报废气瓶的回收处置力度,加强信息化系统冗余、错误数据的清理,严禁使用未经法定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督促气瓶检验单位加强检验质量管控,规范开展气瓶检验和报废处置等工作。配合建设部门做好瓶装燃气追溯系统建设,加强充装、配送协同管理,实现燃气气瓶全链条可追溯信息化监管;依职责配合建设部门加大燃气市场整合力度。五是加快推广“阳光充装”机制和气瓶充装安全责任保险。督促燃气气瓶充装单位实施“阳光充装”模式,在充装台前安装视频监控,将充装行为“阳光化”、全天候实时放置网络平台,供全社会点阅和查阅,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鼓励气瓶充装单位购买气瓶充装安全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事前防范与事后补偿功能,提高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救助功能,规范保险理赔范围及相关责任和义务。

多措并举,促进水务工作提质增效一是保障安全供水。以行业供水安全为重点,对源头、环节、渠道、末端等逐一摸底排查,着重检查生产运行及危化品管理等安全生产、安全教育培训、日常巡查及隐患排查、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要求立行立改,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二是加强污水治理。牵头推进污水管网新建,启动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加快推进厂网一体化运行维护机制落实。三是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运维。全面完成农污设施特许经营建设任务,实现全区1 437 个自然村100%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分级分类验收原则,目前已完成全区942 个新重建村的区级综合验收和226 个维修村街道竣工验收工作;同时构建落实“建设+运维”“设备+管网”的一体化、专业化运维机制。

开展专项行动,严防既有建筑安全风险

一是强化工作部署,配备精干力量。建立健全属地统筹、条块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各街道办主任以及社区排查员、技术员、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指导,累计培训约3 300 余人次。同时,运用“智慧房安”系统及时录入排查的既有建筑情况,实现专项工作动态管理、信息化管理。二是开展既有建筑隐患排查工作。采用分层次、分类别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既有建筑隐患排查,目前已排查既有建筑共15.27 万余幢,其中城镇房屋2.87 万余幢(7 639 万平方米)、农房10.68 万余幢(2 271万平方米),其他类型房屋1.97 万余幢(7 896 万平方米),最终将按计划完成全部既有建筑的排查任务。三是强化分类处置、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已鉴定危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分类消险,制定有针对性的“一案一策”整改措施。综合运用房屋补助、腾空奖励、搬家补助、过渡安置等激励措施,全速推进D 级危房腾空避险,同时通过落实张贴封条、安装警示牌、加装门锁、网格化巡查等措施,严防人员“回搬”,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刻吸取过往自建房坍塌事故教训,以“置换、翻建、加固、过渡”四种形式制定消险方案,在辖区范围内深入开展自建房专项治理,破解难点,打通堵点,切实保障住房安全。坚持精准治理,深化基层消防安全监管

一是建立基层监管机制。制定《江宁区基层消防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推动10 个街道和3 个综合性园区成立基层消防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消委会办公室常态化运行,推动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自2020 年以来,采集单位总数13 205 家,整改单位隐患数9 380 家次,巡查单位总数153 244 家次。二是突出网格治理。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中纳入消防管理模块,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基层火灾防控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流、信息流、工作流的集中统一和闭环管理,打造隐患发现、上报、整改、反查的闭环工作流程。自2020 年建立“网格+消防”工作机制以来,网格综治平台共上报、处理事项约18 万件,隐患类型主要为消防器材设施、疏散通道安全、油液气电安全、电动车违规充电、停放、消防日常宣传,整改率达99%以上。三是开展防消联勤。针对辖区“厂中厂”、老旧小区、重大隐患单位、“三合一”场所、无水高层建筑等消防重点对象分布情况,分类开展防消联勤工作,明确巡查检查对象、巡查检查时间、巡查检查人员,并按照计划执行。

强化宣传培育 提升创建氛围

江宁区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宣传工作的通知》,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活动。一是在活动现场,设立了燃气安全、交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工程建筑安全、文化和旅游安全等咨询台,向过往民众进行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讲解服务,并开展应急救护演示。区消防救援大队、泓洋应急救援队、暴风应急救援队在现场演示了应急救援设备及流程,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看、参与。二是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法治云课堂、百团进百万企业宣讲等活动,深入开展创建系列主题活动和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支持安全”的良好氛围,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三是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工作机制、丰富安全文化载体、创新宣传教育手段,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文化自觉。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安全生产,落实举报奖励政策,强化违法违规企业曝光力度,形成共建共治的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完善应急体系 提高救援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打造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江宁区以南京市“181”平台为基础,建立包含监管监察、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政务管理等功能模块的江宁区城市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印发《江宁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管理办法》《江宁区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试行)》,建立应急信息报告制度和多部门协同响应机制,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形成“1+N”应急预案体系。

建成综合救援和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7支,涉及医疗救护、水上救援、森林防火、道路交通(抢修)、供电抢修、建筑施工、供水抢修、供气抢修、化工救援、矿山救援等领域。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均建立了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全区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升专职和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例如在2020年,江宁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开展江宁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高新区方山风景区应急演练、供销社防汛演练、骆村社区地震坍塌救援演练、防汛桌面推演、谷里街道西尼尔应急演练等区级和部门专项演练活动102 次,参加人数1.2万人,动用车辆1 081 台次;街道园区或社区组织专项演练376 次,参加人数2 万人,动用车辆1 226台次;企业开展演练数量2 600 多次,参加总人数3.2 万人,动用各类车辆7 000 多台次。

小结

通过持续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江宁区完善了城市运行管理及相关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了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安

猜你喜欢

江宁区气瓶救援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二维码技术在车用气瓶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不同稻作方式调查与分析
救援行动
南京市江宁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建议
南京市江宁区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