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学术报刊出版印制的守正与创新
2022-12-13刘凯
刘 凯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 100026)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媒体融合逐渐成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媒体的优势包括传播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有较强的互动性等,但同时也存在权威性较差、虚假新闻时有爆出等问题。纸质报刊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和审美价值,发展至今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也曾多次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目前仍在媒体市场发挥重要的作用,必定有其强大的优势与价值。[1]纸质出版物的阅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归属和气质追求与千百年来的阅读文化一脉相承,其更好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阅读设备所难以取代的。纸质报刊作为一种文本档案,作为实物文献留存具有重要价值和无与伦比的权威性,其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有别于其他刊物,学术报刊担负着反映社会发展、促进学科建设、传播文化思想和学术成果的重要使命,作为主流舆论的重要传播渠道对某一学科起到学术引导作用,是一种学术理论或新概念的发布平台,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和文献价值,适合读者深入阅读,反复钻研。作为文献留存非常值得正式刊印,纸介质的报刊便于推理,利于思辨,达到了数据库电子期刊难以预期的效果。在大数据快速发展并普遍应用的融媒体背景下,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纸质报刊不是新生事物淘汰旧事物的关系,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应该优势互补,实现有效融合。学术报刊出版印制管理在融媒体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应在恪守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引入融合理念,有效利用新技术,将出版印制管理多方向延伸,使纸质刊物与新兴媒体更好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学术报刊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一、融媒体背景下报刊印制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媒体融合深度发展,报刊出版单位一直沿用多年的出版印制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新媒体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报刊时效性,纸电同步对学术报刊出版印制周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求,必须加强报刊印制的计划安排,进一步缩短印制周期。随着纸价等印刷材料价格的上涨,报刊印制成本进一步增加,出版单位在严格核算成本的同时,应结合当前出版印刷行业的发展形势,采用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选择前沿的印刷工艺技术和印刷物料控制印制成本,提高效益,这是更好地实现媒体融合的热点话题。此外,一些学术报刊出版单位容易忽视出版印制的精细化管理。有的出版单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报刊出版印制工作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缺少实操经验和专业素养,面对突发情况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有时为了赶时效或降成本,甚至简化印装工艺和质量检查等环节,使报刊出版单位蒙受损失。或存在限于常规印制流程工作,对媒体深度融合缺乏认识的情况。由于在报刊出版印制管理过程中缺乏精品意识,纸质报刊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在媒体融合中没有充分发挥。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报刊出版印制管理如何通过创新升级更好地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管理印制质量
纸质出版物的印制质量是影响出版物使用寿命和读者使用感受的重要因素,同时反映出版单位的责任意识。在融媒体时代,优秀的印制质量更能体现纸质报刊权威性强,具有良好阅读体验等优势的印刷价值,从而促进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一些报刊出版单位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管理严格,容易忽视对印制质量的管控,或缺少相关专业人员,导致印刷或装订质量出现问题,严重损害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互联网技术和5G技术的日渐成熟,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应以持续提高出版物印制质量为目标,围绕印刷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在充分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方面达成新的共识,将先进的技术与严格的印装工艺流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印刷装订的智能化水平。保证报刊印制质量,要求出版单位做好印前、印中、印后全流程质量控制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印制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落实监督责任,不断提高印制质量管理水平。
(一)印前质量控制
印前技术是指出版物上机印刷之前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出版物的印刷质量与印前工作紧密相关,出版单位应加强印前各工序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并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避免在后续印刷环节中发生印刷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2]印前制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印刷及加工达到出版实物的展现,因此印前排版设计与印刷的紧密结合非常重要。在融媒体时代,出版单位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印前各个工序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可以建立网络系统云平台,根据不同刊物的特点预置出血、脚线、图片分辨率、色彩模式、专色要求、内文字体嵌入等相关数据参数,发印前将排版文件移交云平台处理,系统自动对排版格式、图表、插图等进行印刷适性检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在发印前要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手段,从源头上杜绝印刷质量隐患,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核对封面打样、内文清样、印装顺序和扉页等材料是否齐全,相关信息一定要确认无误。对印前工作流程中可能会影响质量的因素要认真检查,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及时联系,一些复杂、特殊的工艺需要提前与印厂沟通,确保出版单位与承印单位双方对印刷工艺的要求和标准达成统一。[3]
(二)印中质量控制
融媒体时代提出了报刊出版多品种、快节奏、高质量的需求,要针对学术期刊连续出版、版面格式固定、内文大多为单色印刷等特点合理制定印刷质量标准,使封面及内文的印装质量控制规范化、标准化。在纸张选用过程中,一种书刊一定要选择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纸张,避免墨色参差不齐。选用储存一段时间后定性稳定的纸张,避免纸张伸缩问题。在印刷前可以使用纸张克重仪和厚度测量仪对纸张进行检测,同时观察纸张色泽,不能有显著差异。在印刷过程中,印制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手段,与承印单位共同探讨印刷质量控制措施,做好生产和质量管理数据的智能采集、分析和应用,形成以实时采集、动态分析、动态回馈为特色的印装质量管理体系,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对印装质量的影响。比如与印厂共同研究是否可以在大批量折页和装订生产线上加装视觉检测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预设参数和模板进行自动比对和检测,用机器视觉代替人工检测,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减少白页、错页的产生。在报纸传版后,为避免文件在传输及签付印过程中出现问题,出版单位应组织安排相关技术人员下厂,与各分印点核样检查同步进行,重点检查生僻字、造字、首末段文字、转版衔接等技术问题,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新闻图片及文字说明、大小标题和重要版面内容通读等内容检查工作,把好报纸出版最后一关。在重要时间节点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监印,保证签、印、发环节顺利衔接,不出现纰漏,确保报纸印刷质量。
(三)印后质量控制
随着媒体融合深度发展,报刊线上销售比例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一旦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快速而广泛传播。严格执行样刊检查制度是刊物发行前的最后一关,也是保障出版印制质量的关键。要建立样书质检管理措施,做好样书检查的流程管控,提高工作效率,对样刊的外观质量进行综合质检,确定无误后再批量装订。出版单位可以研发质量检测系统对入库后的书刊进行检测,将检查内容按照印刷和装订细化到套印是否准确、墨色是否均匀、页张有无白页和残页、页张有无死角和折角、书帖有无褶皱和破损、装订上胶是否匀实、书脊是否平直、封面是否粘贴牢固等项目,最终生成印装质检报告,根据检测结果与承印单位及时沟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的方向。报纸印后质量检查的重点是要做好各分印单位印刷质量的统一,定期检查各分印点承印的报纸印刷质量,重点检查彩色图片印刷质量,报头、不同版面和各级标题的墨色是否均匀、稳定等问题。由于各承印单位印前制版工艺和印刷油墨、润版液等印刷原、辅料的印刷适性不同,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也不尽相同,各承印单位的印刷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忠实原稿是报纸印刷质量检查的根本原则,通过不断探索,寻求规律,最大限度降低印刷特性不同造成印刷质量差异,不仅仅在参数设置上统一,要真正做到印刷质量的统一。
三、合理控制印制成本
印制成本是纸质出版物出版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印制成本的控制,合理降低印制成本是出版单位印制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确保出版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4]近年来纸张价格和印刷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如何控制印制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更好地实现媒体融合成为报刊出版单位的热点话题,结合当前出版印刷行业发展形势,采用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选择适当的印刷工艺和印刷物料是做好印制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印前设计制版成本控制
在融媒体背景下,报刊出版品种多、印刷工艺复杂,为了控制印前成本,报刊印制管理要增加前期参与机制,在印前设计制版过程中贯彻成本意识。可以建立印装设计模板,为印前设计提供参考。比如在印前开本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异型开本使用的是特种规格纸张,即原纸纸张幅面超过正度纸(787毫米×1092毫米)的纸张,如880毫米×1230毫米、889毫米×1194毫米等规格的纸张。如果选择这种纸张尺寸的异形开本,会导致印刷及装订成本有所上涨,与正度纸张相比印刷成本增加10%,装订成本增加15%左右,因此开本设计时一定要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在排版过程中,同样的版心尺寸,通过调整正文中每个字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即调整字心字身比(通常情况为92.5%或98%),可以得到不同内文页码和印张,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5]因此,在印前设计排版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开本和字心字身比可以有效降低印制成本。在印前拼版过程中,要有效利用新技术,通过合理安排降低成本。比如与承印单位探讨建立更智慧的拼版系统,将所有刊物的成品、色序、用纸等相关印刷参数与对开机自翻、多本零印张凑整拼印等节约成本的拼版模式优化匹配,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差错的同时降低印制成本。
(二)印中成本控制
在印中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版印制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并紧跟前沿技术步伐,时刻掌握前沿印刷技术和装帧工艺,将质优价廉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学术报刊出版印制。在融媒体时代,报刊时效性和个性化需求逐步增强,按需数码印刷作为数字出版环境下一种新兴出版方式,具有不受印量限制、速度快、即时纠错等优点,出版单位选择数码印刷方式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在印数超过1000册时,为了控制成本,要改为平版胶印机印刷,10000册以上的大印数应选择商业轮转印刷机印刷。印刷过程中,对于零印张改用小型机印刷可以有效降低印刷成本。[6]比如常见的16开期刊通常使用对开机进行印刷。1个印张是全张纸完成的一个印刷面,共计16个页码。如果对零印张如0.75印张即12个页码拼版时,需要拼成一张两个重复的4页版面和一张4个重复的2页版面,4个版面正背印刷是8个页码,2页版面正背印刷是4个页码,这样才能把12个页码印完。如果改用四开机印刷,拼成一张4页版面和一张2个重复的2页版面就可以完成12页的印刷。改用四开机印刷减少了拼版和裁切工序,节约拼版印刷时间,同时减少了对开版的使用,降低了印刷成本。
(三)纸张材料成本控制
在印制成本中纸张的成本占据很大比例,通常印数越大,比例越高。合理选择纸张材料对控制印制成本至关重要。[7]纸张价格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上下浮动。自2021年起,新闻纸、胶版纸、铜版纸及各种特种纸等印刷用纸价格快速上涨,给出版业和印刷业带来不小的震动。融媒体时代的读者需求趋于多样化,纸质报刊用纸种类繁多。除了要结合刊物定位、读者受众的因素,还要考虑成本预算,合理选择纸张品种和纸张开料。由于进口和特种规格尺寸纸张的价格较高,从控制成本的角度考虑,应尽量选择国产纸和常规纸张。对用量大的纸张要统一进行集中采购,以降低纸张单价,对用量少的特种纸或特殊型号纸张可单独采购。此外,出版单位要严格监督使用纸张的品牌、规格等质量标准,可以建立印刷材料核算系统,实现对不同纸张克重、规格、价格的纸张用量进行更精确的核算,以有效控制纸张材料成本,达到更好控制印制成本的目的。报纸印刷所用的新闻纸需求量较大,全国各分印点使用的新闻纸可以集中采购,同时引入承印材料供应商的竞争机制,从而降低用纸价格,保证纸张品质。新闻纸的采购虽不属于国家政府采购范围,可以使用自有资金进行采购,但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新闻出版企业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相关要求,规范新闻纸张采购,这是符合巡视检查和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也是廉政建设的必然之举。
四、有效缩短印制周期
印制周期的管理是出版物印刷生产时间的计划安排与组织协调,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相连。[8]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使报刊更具时效性,为了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求,必须对报刊印制工作贯彻高质量、快速度的要求,这就对报刊印制周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出版单位应根据出版要求控制生产进度,对印制周期实现精细管理,缩短出版物的平均印制周期,在保证印装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按时或提前出刊的目的。[9]出版印制周期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出版单位要结合融媒体发展趋势,科学准确地制定生产计划,并按时完成。另一方面是根据承印单位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优化合理匹配生产任务,形成科学有效的印制周期管理制度。
(一)科学准确制定生产计划
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具有复杂性,尤其学术刊物的编辑工作受主客观条件影响,工作进度难以十分精确。印制工作具有社会性,生产进度的变化常有发生。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与纸质报刊的协同发展要求加强出版印制周期管理的计划性,要对不同出版刊物精细梳理,根据印张、生产工艺、印数等出版印刷需求预估生产周期,与编辑建立协调机制,让编辑在策划阶段就要了解所需印制时间。[10]同时还要分清出版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做好与新媒体的融合出版工作。出版单位生产计划的准确性是保证印制周期的必要条件,若出版单位的前期编辑工作进度缓慢,后期需要加急出刊,偶尔几个品种还可以,若经常如此,整体生产计划必将打乱。若出版单位的发印稿拖期,哪怕仅仅是一两天,则出样刊的时间有时需要拖期五天或者一周。同时还要精准计划印刷材料的供应,衔接承印单位的印制生产。由于纸张种类、规格、克重的不同,用于出版印刷的纸张品种很多,要强化印制岗位人员责任意识,根据出版计划制定年度纸张采购计划。当用纸量大时,应按计划组织纸源,分期分批进仓储备,印前及时发往承印单位。用纸量少时,应尽量使用承印单位存纸,这样既争取了时间又节约了运费。
(二)优化合理匹配承印单位
在融媒体背景下出版刊物的形式多样,印刷工艺复杂,要保证生产进度,均衡生产非常重要。在安排承印单位时,一定要重点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出版单位的生产任务和时间安排要与承印单位的生产能力相适应,二是出版单位要求的印刷工艺、印刷数量等印刷需求要与承印单位的机器设备、人员技术水平相匹配。在选择承印单位时要做到取长补短,建立印刷供应商数据库,将各厂设备情况、印刷能力、印刷工价、擅长工艺等指标综合比对,在选厂时可以根据生产任务的情况合理安排优化匹配,使出版任务得到有序生产,保证出版物按时交付。出版单位对生产任务的合理安排,是承印单位有效组织机台人力、适时计划调度的保障,对印制周期控制非常重要。此外,出版单位的检查督促也很关键,印制管理人员要前往承印单位实地检查,随时了解不同印刷工序的生产进度,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协调解决。尤其对一些涉及协作生产的情况要加倍小心,比如印刷厂与装订厂分段生产时,容易忽视前后工段衔接协作的时间安排,缺乏周密的安排策划。对于管理制度松懈、时间观念淡薄、生产周期未按规定时间执行的承印单位,要根据相关合同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
五、融媒体时代学术报刊印制管理工作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传统学术报刊应在保持自身权威性、专业性等优势的基础上与新媒体资源丰富、传播范围广、高效快捷的优势互补,开拓出一条兼并融合的创新型发展之路,这就为学术报刊出版印制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和融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创新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学术报刊的出版印制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各环节协调配合完成,融媒体时代的出版印制管理应该从单纯地把控生产质量、成本核算参与到出版的各个环节中,紧跟前沿技术,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和人才培养。
(一)加强沟通协作,提高责任意识
融媒体时代,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是做好出版印制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主动与编辑沟通,按照出版计划,根据出版意图、内容、读者受众和开本、书脊、成品尺寸等条件结合印刷市场价格和印刷、装订成本、工艺制作等费用支出,提出合理的版式设计和印刷工艺方案等合理性建议。共同探讨刊物的整体设计对后续印刷装订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呈现理想的效果。材料印制部门要根据每种期刊的发稿、排版、校次等出版进度,有效调整备纸备料、印刷装订等印制计划,同时根据不同设计制作方式,一些复杂、特殊的工艺要在印前与印厂沟通,能够有效避免潜在的印刷生产风险。[11]印刷生产时要随时关注出版物生产进度,遇到特殊情况,有效调节工作安排。印制管理人员经常与印厂制版、印刷、装订、材料等部门进行商务谈判,要不断提高商务谈判技巧,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印刷、纸张价格,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印制成本。印制工作完成后,印制管理人员要与财务部门主动交流,通过调整不同的账期,协调与各承印单位的关系。对于信誉高、印刷质量优秀的合作承印单位,可以缩短其付款账期,增加双方合作意愿,提高承印单位的积极性。对于印刷装订质量差、印制周期不能按约定履行的承印单位,可适当延长付款账期,给予警告。另外,通过主动调控付款账期的方式,还可以增加和承印单位谈判的筹码,为出版单位争取优惠的印制价格,从而降低印刷成本。
(二)印制管理前置,激发出版原动力
在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报刊出版要树立编、印、发一体化发展的大局观,将印制管理前置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中长期的出版计划,在整个出版流程中考量印制管理工作。根据印刷管理的专业能力,为出版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传播服务。[12]从出版质量要求、印制成本控制、出版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印制管理的工作规划,将其贯穿整个出版流程,为高效出版运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印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熟悉行业市场上不同纸张的价格和特性,在选纸用纸时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在成本核算时能找到利润最佳匹配点,能够精准测算和合理规划印刷工艺、纸张材料等各项印制成本费用,协助社领导和编辑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出版印刷行业的新政策和新要求,与承印单位共同探讨控制印制质量的方法,不断提高印制管理水平。在新时期,出版单位应通过内部融合发展将出版印制有效对接新媒体,不断开展有益的创新研究。
(三)创新出版方式,促进融合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数字智能化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出版单位出版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13]喷墨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印装质量、出版速度和成本管控产生了极大影响。按需印刷(POD)数字印刷技术为传统出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14]出版单位可以按照作者需求,将杂志上发表的某一篇或若干篇文章保持原杂志中的版式单独印刷装订成册,制作成个人单行本。在封二、封三、封底上可以加印已刊登过的广告,或经过出版单位审查的广告(作者信息,获奖证书、照片等),并适当收取广告费用。POD的优势就是不受印刷数量限制,可根据客户实际需要,选择印刷用纸、版位安排、印刷数量,为作者提供单行本的个性化服务。通过POD应用模式的运行,打通出版单位与作者的连接,提高生产与需求的契合度,同时与电子报刊统筹规划,纸电同步,融合发展。
(四)提升融合创新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在出版单位经营管理环节中,出版印制通常是支出大户。其岗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是多种能力交叉、融合的结晶,岗位属性跨越多个领域,涉及印刷概论、印刷机械原理、出版概论、媒体网络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还需要具备一定沟通协调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已是摆在出版单位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出版单位在印制管理岗位选人用人方面应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师徒制”“传帮带”等有效人才培养途径可以使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规范得以传承。新时期,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出版单位可以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讲座、论坛、展览等各种活动,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等,加强跨部门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印制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结语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和智慧出版的发展,学术报刊出版印制管理工作应在融合发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做好控制印制质量、印制成本和印制周期等传统工作的同时,引入融合理念,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探索提高出版印制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路径。[15]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特性,创新思维方法,与编辑、发行、物流、财务等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流程协同。将当前个性化、多样化的印刷工艺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刊物的出版印刷中,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将出版意图和设计理念完美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好地发挥纸质刊物优势和重要价值,与新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学术报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