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赋能经济发展
2022-12-13冉雪晖
文/冉雪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的热词。所谓“专精特新”企业,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其中佼佼者又被称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 年,“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是因为这些企业能为我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支撑: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长期关注专业领域,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在抗击疫情、应对灾害和市场风险时,具有比其他中小企业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往往能够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率先实现技术突破,能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最终提升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此番“专精特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支持,反映出我国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方向更加明确。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乘着东风向“专精特新”转型。根据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目前四川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了2428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7 家,上市公司27 家,这些企业活力迸发、逆势增长,已成为新形势下四川经济强韧性、焕生机的关键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小企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共存,使命和责任同担。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体量庞大,而“专精特新”企业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且多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对更多的中小企业而言,走“专精特新”道路,不能盲目追风口,而要深入了解国家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愿意“坐冷板凳”,在某一领域精耕细作,做出成绩,朝着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的方向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