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格犬自主学习搜查训练的实践应用及体会
2022-12-13石观稳胡敏华
石观稳 胡敏华
一、犬自主学习搜查训练应用基本情况
2019年笔者前往深圳市参加由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主办,深圳华南工作犬研究院承办的“美国搜毒搜爆犬气味替代品训练技术实操培训班”,学习工作犬搜查训练相关的理论与实战经验。随后笔者秉承“搜查犬自主学习”的训练理念和要点,在“Beagle检疫犬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基础上,钻研与中心实际训练的梳理与磨合,最终历时6个月,在比格犬身上得到实际应用,显示检疫用比格犬的自主搜查积极性高,搜查效果甚好,检疫用比格犬“百度”仅用1分47秒即完成50个箱包中搜查15个目标任务,而且搜出率高达100%。
二、检疫用比格犬训练主要过程
检疫用比格犬“百度”从8月龄开始专业搜查科目训练,按照海关的考核要求历时6个月进行试验性训练,中心把“犬自主学习技术”应用于检验检疫的比格犬嗅觉作业,使得比格犬“百度”在嗅闻嗅罐、气味联系、气味分化识别、示警植入训练、工作模式过渡的阶段中自主学习领悟的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强化比格犬嗅闻嗅罐行为
在嗅罐中装填能够散发气味的目标物品, 在比格犬出现嗅闻罐子行为立即标记并奖励,在比格犬建立闻嗅罐与获得标记及奖励关联的认识后进入下一步。
(二)强化比格犬气味联系
使得比格犬嗅闻嗅罐的同时充分感受目标物的气味,逐渐延长嗅闻时间,训练后期犬在有外界干扰的因素出现时依然保持嗅闻的行为后进入下一步。
(三)强化比格犬建立气味分化识别能力
不同嗅罐中分别装填能够散发气味的物品(非目标物)或目标物,初始训练阶段装填非目标物的嗅罐数量较少,后期装填非目标物的嗅罐数量较多,当比格犬出现到目标物的嗅罐行为时标记并奖励,在比格犬每次都能嗅闻到正确的目标物后进入下一步。
(四)测试目标气味联系效果
在变化的不同场景不同位置,放置目标气味物品,使比格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都能对目标气味做出反应,多次重复以上步骤训练,理想的有效次数应达百次。
(五)植入比格犬的示警动作
在比格犬嗅闻到目标物,自主呈现示警行为。通过口令或食物诱导使比格犬做出示警反应,多次训练后,比格犬嗅闻到目标气味,主动做出示警反应行为,给予确认及奖励,在比格犬每次嗅闻到目标嗅闻物时均能做出正确的示警反应后进入下一步。
(六)比格犬过渡到所需工作搜查模式的训练
将嗅罐植入所需的搜查载体,例如箱包、快递件等,使得比格犬搜查新载体模式,嗅闻到目标气味后,自主迅速做出示警行为,方可进行下一步测试。
(七)测试阶段比格犬行为是否稳定
检验比格犬是否已经对目标气味建立联系,找到目标气味后,是否能够自主示警行为。通过测试,行为稳定后,按考核要求依次开始新的“目标气味”开展新一轮的训练,应多次重复以上步骤,要求行为稳定可靠。
三、结果对比
以上为中心2018—2021年同一训导员采用不同训练方法培育的4头检疫用比格犬,进行专业搜查科目训练、使用单位训导员交接使用的时间和考核情况。通过分析对比,采用“自主学习方法”的比格检疫犬“百度”在搜查考核中表现自主搜查欲望强烈、专注,有效提高了比格犬嗅觉作业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比格犬嗅觉持续作业的时间,同时提高气味联系和气味分化识别的培训效率,使得比格犬的示警动作更加可靠,专业搜查科目训练和使用单位训导员交接用时都缩短近50%或以上,考核搜查用时缩短近50%,搜查准确率也有所提高,参加培训学习的训导员和比格犬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相互理解和实施方案。
四、分析体会
(一)传统检疫犬训练方法存在局限性
传统检疫犬训练程序,主要通过“人为诱导”方式进行场地搜查训练和箱包行李等载体搜查,使其对目标气味建立起牢固的条件反射,经过大量时间训练使得犬的表示方式稳固。但此方法存在以下局限:
1.强化奖励时机难以把握。当犬嗅闻到“目标”,新训导员更不易掌握强化的时机,过早使得犬不容易充分感受气味,气味联系不稳定,过晚导致犬无法区分“目标气味”与“非目标气味”,犬无法建立正确的气味联系。
2.在建立警示反应形式方面强化时机不够明确。强化过早犬急于得到奖励,会出现“假反应”现象;强化不及时犬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影响信心,造成反应犹豫,甚至受训导员的动作、眼神、语气等干扰,导致“警示动作”不可靠,而且该系列不良行为纠正难度大。
(二)“犬自主学习”搜查训练模式适合检疫用比格犬培育
犬“自主学习”搜查训练,早期气味联系自主学习模式有充分开发犬的学习动力和趋利避害的属性,而且训练时间短、犬自主记忆目标气味牢固。犬自主学习模式以犬为核心展开训练,对训导员依靠相对较少,不必花费大量精力先行建立人与犬之间的亲和关系,可以实现一人多犬轮换训练,提高培育效率的同时减少在训练中夹杂诱导和强迫等人为干扰,非常适合比格检疫犬培育,此外训练中使用到的玻璃嗅罐易清洗,不易留下残留气味,保证了训练气味的稳定和可靠。
响片训练法在警用幼犬培训体系中亦得到了验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学院有过相关试验:选取20头德国牧羊犬随机分A组(响片训练)和B组(传统训练),对“坐”“前来”“气味联系”等三个典型科目进行训练,结果表明A组犬比B组犬每个科目平均训练周期显著缩短,培训效率明显提高。表明响片训练法具有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警用幼犬培训体系中的整体培训效果优于传统训练方法。
(三)体会
作为训导员应相信自己和信任犬,善于观察犬的体语,包含犬的耳朵、眼睛、尾巴和神情、行为动作等,尝试从犬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同难度的训练应选择不同等级奖励物,犬最想要的奖励物为最高级;把握好响片标记和奖励时机,巧妙运用响片,奖励时充分且有激情;在训练前设立训练计划,将训练分解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训练的针对性和对应要求,根据训练计划和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训导员应正确对待,保持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训练应该少量多次,每次训练必须优先保持犬的主动性。
五、展望
随着犬行为训练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响片训练系统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但是“响片”在我国军、警犬领域中,推广应用的效果并不好,从响片训练法诞生至今30余年,我国军警系统大多数训导员仍坚持传统的训练方法,甚至拒绝接触、学习和使用响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工作犬领域的进步发展。在笔者看来究其根源,在于响片训练系统与我国工作犬传统领域的训练思维有很大不同,我们应摒弃“非黑即白”的观念,积极拥抱“响片训练”的全新领域,吸收并挖掘“响片”未知的领域,共同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