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暗弱光环境中警犬搜捕的战法
2022-12-13吕嘉琦
吕嘉琦
暗弱光环境,是指每平方米内光亮度低于1×10-3坎德拉时的视觉环境。暗弱光环境下人的肉眼对色光的感知能力会急剧下降,需要通过照明设备的辅助才能够看清周围环境。在人民警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违法犯罪嫌疑人常利用暗弱光环境藏匿行踪、隐藏犯罪证据、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参与搜捕工作民警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一、在暗弱光环境中警犬搜捕的优势
(一)警犬可以有效提升工作者现场感知能力
有研究表明,犬类拥有比人类灵敏1200倍以上的嗅觉能力和比人类灵敏16倍以上的听觉能力。在暗弱光环境中,人的视觉感知能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而犬类在嗅觉和听觉方面的凸出优势。在暗弱光环境搜捕行动中,使用警犬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气味追踪,帮助警方确定犯罪嫌疑人位置,可以极大地提高警方的现场感知能力。
(二)警犬可以有效提高警方威慑力
搜捕犬多选用体型健壮、爆发力和耐力良好、凶猛、具有一定攻击性的犬种,我国多选用昆明犬、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等犬种作为搜捕犬。在搜捕过程中警犬除了可以为参与搜捕的民警提供方向指引,还可以在训导员的指令下向目标发出吠叫、进行扑咬,结合暗弱光环境下犯罪嫌疑人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从而对犯罪嫌疑人形成强大的压迫感,进而形成有效威慑。
(三)警犬的使用可以降低警察暗弱光战术训练难度
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针对暗弱光环境进行了专门的警务战术研究,其核心是利用光学知识和手电筒等照明工具改变光照环境以掌握行动主导权。与正常情况相比,暗弱光下人的警务技战术更加复杂,训练难度高。警犬的使用提高了暗弱光环境下的感知能力,民警可以更多地将精力从适应黑暗环境、搜索、观察等方面的训练转移到组织协同配合、操作警械武器和抓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的训练上,从而突出训练重点,降低训练难度。
二、在暗弱光环境中的携犬警组搜捕应用
暗弱光环境可以分为昼间因局部光线不足而形成的暗弱光环境和夜间因无光照而形成的暗弱光环境。前者多见于封闭空间,如无照明条件的地下室、洞穴等;后者的典型代表为夜间户外,两者的警犬搜捕应用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携犬警组在封闭暗弱光环境中的搜捕
1.封锁现场,了解情况
无照明条件的建筑物内是封闭暗弱光环境的典型代表。相对于开放空间而言,此类封闭空间面积较小,且多有门、窗作为出入口,因此该类现场的封锁难度较小。以建筑物内搜索为例,在确定犯罪嫌疑人所处的建筑物后,应及时在该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警力进行封锁,并进行无关人员疏散,同时派出警力进行外围警戒,防止犯罪嫌疑人从窗户逃跑。
对情况的了解要尽量做到全面、详细,要重点关注犯罪嫌疑人数量、基本体貌特征、所携带凶器以及空间内部构造,提前判断犯罪嫌疑人可能藏匿的位置,并寻找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嗅源材料。现场指挥员要针对不同的案情选择不同种类的警犬,对犯罪性质恶劣、危险性强的犯罪嫌疑人应选择攻击性和威慑力较强的警犬。
2.合理编组,造势威慑
整个搜捕行动是围绕着携犬警组展开的,通常情况下携犬警组是由1头警犬、1名警犬训导员和若干数量担负其他任务的民警组成。警犬训导员专门负责指挥、引导警犬和向其他民警传达信息,组内其他民警则需要担负起观察搜索、操作警械武器和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职责。如果现场情况复杂、犯罪嫌疑人数量众多,可以在搜捕过程中使用多个携犬警组同时行动。
开展搜捕之前应当提前对藏匿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威慑。现场民警可通过喊话的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攻心宣传,使其认清自己已经被警方包围控制,藏匿、抵抗无望;训导员可向警犬下达“叫”的口令,令警犬向犯罪嫌疑人藏身地吠叫,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威慑。
3.进入现场,对峙压迫
进入现场后要对现场进行分区域搜索,在使用警犬进行气味追踪的同时利用好照明装备,并做好警组内、警组间的协同配合,尽可能多地减轻暗弱光环境对搜捕行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犯罪嫌疑人向边缘区域压迫。
在发现犯罪嫌疑人后不要立刻采取行动,应当在进一步确定犯罪嫌疑人数量,在确保无遗漏的基础上集合警力利用喊话、警犬吠叫的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进一步施压,力求使犯罪嫌疑人主动放弃抵抗,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4.勇猛突进,协同擒敌
在警告、喊话无效的前提下警方需要及时进行抓捕,尽快结束战斗。对负隅顽抗的犯罪嫌疑人,训导员可以下达“袭”口令,指挥警犬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扑咬袭击。
担负抓捕任务的民警在警犬发起攻击后应当迅速跟进,在此过程中,民警要重点关注犯罪嫌疑人是否携带凶器,尽可能保护警犬安全。在控制犯罪嫌疑人后,训导员要及时下达“放”的口令,使警犬放口。
(二)携犬警组的夜间户外搜捕
1.划定范围,封锁现场
与封闭空间内的搜捕行动相比,户外搜捕行动最大的特点在于搜索范围大、现场地形情况复杂。在进行户外搜捕前,应尽可能多地获取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时间、路线信息,根据其行进能力对其位置进行大致预估判断,并在地图上划定搜捕区域。
户外现场封锁的难度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必要时还需要动员群众协助进行封锁。
2.了解情况,明确分工
除了解犯罪嫌疑人情况外,户外搜捕还需要了解搜捕区域内的地形起伏、植被分布、水系和建筑物分布等情况,并依据现场情况选派警犬和训导员。例如在山林地需要选派体能充沛、山地训练水平高的警犬与训导员;在水系分布密集地区要充分考虑其对气味踪迹的影响,选取嗅踪兴奋度高且不易中断的警犬参与搜捕。
夜间户外搜捕通常需要多个携犬警组同步作业,采用拉网式搜索、向心式搜索、分片划段式搜索等方式展开搜索。对搜索区域要进行划分,为每个携犬警组划定工作区域。同时要组建好“预备队”和机动队,及时替换支援疲劳的警犬和民警。
3.人犬配合,严密搜索
户外搜捕区域面积大,情况复杂。在户外搜捕行动中,携犬警组的规模应当适当扩大。每个携犬警组由警犬、训导员、警戒观察队员、抓捕队员和指挥员组成。
纵队队形应用于在狭窄地带或对远距离目标搜索过程中,带犬民警位于最前方排头位置,在其后依次为警戒观察队员、指挥员和抓捕队员。横队队形用于开阔地带的搜捕行动,每个搜索警组的横向搜捕宽度以30~40米为宜,带犬民警位于队列中央,其两侧为观察警戒队员,再外侧为抓捕队员,每名队员间隔距离为3~5米,在发现搜捕目标后抓捕队员可以迅速从两翼对目标进行包抄。三角队形应用于复杂地形下的搜捕行动,警犬、训导员配合1名警戒观察队员组成前锋组,其余警戒观察队员和抓捕队员分别组成警戒观察组和抓捕组位于前锋组后方,三个小组间隔距离在10~15米。
4.密切协同,合成作战
搜捕过程中携犬警组内部要围绕警犬展开密切协同配合,发挥警犬气味追踪的作用的同时要利用好各类照明装备改善现场光照条件。训导员要及时关注警犬行为,一旦警犬出现示警行为,训导员要及时将此信号传达给其他警组成员从而使警组及时进入战斗状态。
警务合成作战是指多个警种在统一指挥下,针对不同的警务行动特点发挥各警种的特长和优势,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新型警务工作形式。在夜间户外搜捕过程中,除严密进行现场搜捕外,在搜捕前情报部门应尽可能多地获取情报资料,在搜捕过程中可利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辅助进行搜索观察,充分发挥好不同警种、不同部门间的“合力”以提升搜捕效果。
三、实战案例
××××年×月××日晚8时许,甘肃省宁县南义乡××村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伤害3人后逃离现场。案发地附近地形复杂,有大片农田和林木,同时夜幕降临可视条件变差,给搜捕犯罪嫌疑人带来了极大困难。针对此情况,宁县公安局立刻指示使用警犬进行搜捕,警犬“克敌”跟随训导员来到现场配合搜捕。
训导员在案发现场提取了犯罪嫌疑人衣物作为嗅源,警犬“克敌”在获取嗅源后立刻进入状态,引导搜捕警组穿过一片玉米地向南追踪约150米,在发现1个沾有血迹的矿泉水瓶后发出示警。之后“克敌” 继续追踪约800米来到该村沟边,并沿北折返继续追踪约400米后对着一处麦草垛狂吠,接着“克敌”钻进麦草垛咬住躲藏在此的犯罪嫌疑人的小臂,协助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控制。整个搜捕过程不到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