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践与创新路径

2022-12-12文丨王虎刘晴卢凤君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园区科技农业

文丨王虎 刘晴 卢凤君

江苏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科技部批复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21年通过验收。园区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创新运行机制等组合措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极大改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

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园区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围绕杨树、设施蔬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以“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为框架,以“三区联动”“一区多园”“一园多点”为布局,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带动、产业融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地。目前,核心区已建成33.5平方公里,主要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杨树产业发展集聚区、设施蔬果生产集聚区、花卉苗木发展集聚区组成。科技创新中心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建有服务中心、研究院、孵化中心、商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其中服务中心5400平方米、研究院5000 平方米、商务中心6000平方米、孵化中心47000 平方米,可容纳200多位创业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核心区(泗阳)拥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8家、农业科技型企业2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2021年底,园区实现总产值265.21亿元,土地产出率达9.71万元/亩,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3.67万元/人。

园区建设进展和创新成效

聚集创新资源,促进科研创新平台共建。聚焦主导产业,园区推进了入园企业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中心、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核心区建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社区、国家级星创天地”、企业有“工程中心与科技专家团队”的三级科研体系;研发平台方面,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成立了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及研究基地等18个研发平台,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在科研投入方面,核心区各类主体科技研发投入2.24亿元,其中企业科技研发投入1.29亿元。

瞄准龙头集群,引领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坚持“精英团队+核心企业+基地”全产业链打造三大主导产业。杨木集聚产业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专家团队领衔,以江苏金牌橱柜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建成了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中国十大木业产业园、江苏省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设施蔬果产业方面,园区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食用菌产业体系,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菌株选育与关键生产技术项目研发;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开展应用工业4.0升级改造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项目研发;自主开展虫草花工厂栽培选育种研发。花卉苗木产业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商为媒介,以创业为渠道,章集鲜切花、十字菊花茶等多个特色产业应运而生,“特色产业+电商”的乡村振兴效应已经显现,品牌越打越响。坚持生态富农,将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花木+旅游”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创业服务水平。园区建立了依托科技服务平台、科技超市、龙头企业、农场主联盟为载体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开展技术培训、专家讲座等活动。截至目前,园区共组织培训102次,参训约2.9万人次,发放科普宣传册4.7万余册,播放科技宣传片46部。通过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带动55个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12人。2021年,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5%以上。

园区创新路径和典型模式

加快异地创新,建立跨区域创新机制。江苏金迪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萧山总部实现研发联动,通过研发意杨LVL抗变形层压式木门制造技术,年增加产值2000万元,使杨木在木门生产中占比提高到20%;江苏金牌橱柜有限公司依托厦门总部的创新支撑,不断升级全套智能核心装备及信息化系统,构建大规模定制敏捷制造系统,打造柔性智能生产线;在工业应用场景中引入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智能制造。江苏吉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走出泗阳在广州建立研发中心,先后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广州微生物检测中心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攻克关键技术,完成了“阻燃抗菌浸渍胶膜纸的研发”等6个项目研发,申请了12项专利,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受到金牌、索菲亚、欧派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认可。“研发在外、生产在泗,孵化在外、转化在泗”的异地孵化新模式作用凸显。

加快协同创新,打造创新服务综合体。华绿生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浙江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组建“科技联盟”,攻坚“菌种研发”,重点开展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食用菌菌种,以及羊肚菌、舞茸菇等高端珍稀菌的产业化技术攻关。在“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内部共享基础上,园区引导,华绿生物牵头园区19家食用菌生产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共享科技成果,为联盟内企业提供最前沿技术支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2021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省首家A股食用菌上市农业企业。

加快品种创新,打造生态文明集成示范。苏新境界公司以花卉组培研发(专业的植物克隆技术)为核心,开展高端优质花卉种苗的繁育、品种培育、推广种植、精深加工、物流销售以及花卉衍生的旅游、服务业运营。为提高科研核心竞争力,公司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宿迁学院等多所一流院校建立技术研发合作。率先在全国实现花卉种苗组培生产(植物克隆)的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并在安徽、江苏、北京等地推广与应用,先后在陕西、青海、甘肃等省份开展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规划设计、组培中心的建设生产等工作,组织成立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月季产业上下游企业、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员组织泗阳县月季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及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承担江苏省创新计划乡村产业振兴专项,深入开展“红掌新品种引进、高频快繁及省力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以最前端的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充分发挥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园区品牌影响和经验启示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园区依托上市公司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科技支撑的高效绿色农业全产业链,依靠科技项目和技术支撑,推动设施蔬果(食用菌)产业振兴,通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木屑、果枝等农作物废料作为食用菌培养基质,年收购当地生产原料15万吨,带动农业综合利用超15万亩,拉动1.5万户农民户均增收约2000元;通过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项目、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项目、富民强村科技帮促项目等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助力农民增收。2021年以来,核心区内企业通过争取,获批江苏省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项目17项,累计资金近2000万元,极大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科技引领产业升级,提质企业创新主体。园区在“双招双引”的过程中注重高质量、高水平和高能级招商,将高科技含量、智能化技术和装备自动化水平作为重大项目引进的关键指标之一,着力推动杨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2021年,核心区承载的大自然家居、柏金家居、博盛新材料等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1.3亿元。其中,大自然家居项目投资30亿元,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德国温康纳生产线2条和国产路通压机2条,其中温康纳生产线全国仅有5条,大自然拥有4条、其中2条在泗阳,实现了园区智能家居招大引强的突破,1条温康纳生产线生产效能增长4倍,劳动力投入数量减少80%,打造了行业“智改数转”新标杆,实现由人员密集型家居制造企业向自动化智能制造家居企业转型升级,占据了强化地板行业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发挥睿曦绿业新材料、国恒智能等2个“国家重大工程专家”人才创业项目示范作用,深化与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技术转移合作,强化科技人才招引、科研机构设立等资源共享,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应用,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实施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个,数字化改造项目4个,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2个。

科技支撑富民廊道,带动品牌农业发展。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是宿迁市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园区立足廊道区域创新比较优势,围绕县域科技创新和园区平台辐射带动,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抢抓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创新开发合作力度,吸引一批条件成熟的优质科技成果到廊道进行产业化布局,促进廊道经济增长由资源资本依赖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坚持“低成本切入、多渠道撬动”路径,借力借势,市场化推进“食在泗阳”品牌运营,选址建设“食在泗阳”线下体验馆,持续打造“泗阳鲜桃”“泗阳食用菌”“泗阳水饺”等子品牌,相关项目优先布局廊道,挖掘和研究黄河故道以及大运河历史文化,实施“农业+”,推动智慧农业、加工物流等新业态提档升级,以品育业、以业带链、丰富产业业态,推动农科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古村寻幽”特色旅游,创新开展“驿站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健全科技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园区将面向未来、融合创新、融通发展,对接一批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国家战略,为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宿迁”力量。

猜你喜欢

园区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