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漏斗型3M胶布固定胃管在预防鼻部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12付丹

医疗装备 2022年22期
关键词:鼻部胃管例数

付丹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吉安 343000)

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常采用留置胃管的方式为后续治疗中的胃肠减压、鼻饲及手术做准备,故有效固定胃管关系到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及预后[1]。胃管固定松动易发生脱落,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固定过于牢固,又会使胃管与患者鼻腔接触过于紧密,导致发生鼻部压迫性损伤[2]。因此,选择适宜的胃管固定方式很有必要。传统多采用3M胶布固定胃管,但该方式无法产生支撑力,会对患者鼻部产生的一定的压迫性,并对鼻部皮肤造成较大的刺激,导致局部皮肤损伤[3];而漏斗型3M胶布固定法具有胶布透气性良好、黏性较强的特点,可形成“漏斗形”固定,且固定牢固、刺激性较小,可提升患者皮肤舒适度[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漏斗型3M胶布固定胃管在预防鼻部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需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59.66±3.56)岁。观察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46~69岁,平均(58.26±3.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胃管留置指征;主诉完整且精神状态良好。排除标准:交流沟通障碍;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精神障碍;依从性较差;鼻黏膜严重损伤;低蛋白血症。

1.2 方法

两组所使用的3M加压胶带及一次性硅胶胃管均为同型号、同材质。

对照组采用“工”形固定法固定胃管:按照“工”字形状剪裁3M加压胶布,将上部修剪为“一”字形,将中部修剪为“Ⅰ”字形,将下部修剪为“一”字形,修剪后胶布的长、宽分别为2 cm、1 cm;确定胃管位置后常规固定;胃管若位于面颊部,则采用透气胶贴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

观察组采用漏斗型3M胶带固定胃管:如图所示,对3M胶带进行裁剪,使其宽度约为4 cm,从双侧1.5 cm的位置向上裁剪至4 cm后,分别向左右倾斜裁剪1 cm,使其呈“Y”形、漏斗形状(图1a、b);将漏斗的上部固定在患者鼻部,将左右两边分别缠绕在胃管上(图1c),以免鼻翼部皮肤受压,引发压力性损伤。

图1 漏斗型3M胶带固定胃管使用情况

1.3 观察指标

(1)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采用2016年4月美国褥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提出的压力性损伤分期标准对两组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分为5期[5];Ⅰ期,患者皮肤未发生损伤,但存在压迫导致的不退性红斑;Ⅱ期,患者真皮层呈现部分损伤,表层皮肤发生溃疡,并出现血清性水疮;Ⅲ期,患者全层皮肤均呈现组织性损伤,可见脂肪明显显露,未见肌肉、骨骼及肌腱;Ⅳ期,患者全层皮肤均呈现组织性损伤,可见脂肪、肌肉、骨骼及肌腱显露,出现部分焦痂或腐肉;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持续性按压下,患者皮肤颜色仍为深红色、栗色、紫色;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Ⅰ期例数+Ⅱ期例数+Ⅲ期例数+Ⅳ期例数+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例数)/总例数×100%。(2)临床指标:观察记录两组胶布更换间隔时间、不良反应(包括鼻周褥疮、鼻周红肿、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及脱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鼻部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胶布更换间隔时间、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及脱管率比较

观察组胶布更换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脱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胶布更换间隔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脱管率比较

3 讨论

胃管留置多应用于吞咽困难、昏迷、饮水呛咳患者的干预中,主要用来保证患者的肠道功能正常、营养状况良好,从而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留置胃管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发生脱管、皮肤不良反应及鼻部压力性损伤等现象,不仅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命质量。软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一般与灌注、微环境、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6]。压力性损伤主要是指局部深部软组织发生损伤或皮肤组织发生损伤,一般与医疗器械压迫骨隆突部位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开放性溃疡或皮肤损伤,且多伴有疼痛的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齐爱娇[1]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漏斗型3M胶布固定胃管在避免患者发生鼻部压力性损伤方面的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以往临床多采用3M胶布固定胃管,但其剪切面易导致胃管对患者鼻面部产生压迫性损伤,可增加患者的疼痛,使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而漏斗型剪切3M胶布具有较强的顺应性,在固定胃管过程中对患者皮肤的损伤较小,可有效避免发生鼻部压力性损伤[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胶布更换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脱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胶布的防水性、透气性均较好,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低,不易引发过敏。采用3M胶布固定胃管的效果良好,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鼻部无较强的支撑点,当胃管滑落,可发生脱落或移位,且患者面部水肿也可影响3M胶布的固定效果;另外,固定过紧可加重患者局部皮肤受压程度,影响管道通畅,从而可增加患者脱管率及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胶布更换间隔时间[8]。而采用漏斗形3M胶布固定胃管时,操作者可通过十字交叉的方式进行固定,减轻患者鼻部的压力,不会影响固定的牢固程度,并可保持良好的黏性,防止胃管压迫鼻翼、鼻尖,进而可避免压力性损伤形成。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护理人员不必频繁更换固定材料,其工作量得以减轻。

综上所述,采用漏斗型3M胶布固定胃管可有效预防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鼻部压力性损伤,并可缩短胶布更换间隔时间,降低脱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鼻部胃管例数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的研究进展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常挖鼻孔招来感染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