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2-12-12许威毅

医疗装备 2022年22期
关键词:病理学前列腺癌全身

许威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福建厦门 361003)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方法,导致部分患者错过早期治疗窗口,预后较差[1]。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有70%的前列腺癌晚期患者出现骨转移,从而增加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2]。因此,早日检出骨转移对减少前列腺癌患者不良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全身骨显像检查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最常用的方法,相较于X线检查,可提前3~6个月检出病变,且价格相对低廉,故被多数患者接受。但因前列腺癌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等良性骨改变,可影响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故需辅以其他技术进行诊断,以提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将SPECT与CT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可提升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核医学科确诊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70~79岁,平均(74.69±2.58)岁;病程10~22个月,平均(16.44±3.69)个月。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3]中制定的原发性前列腺癌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且同意研究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存在病理学或随访诊断结果;接受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及全身骨显像检查,且全身骨显像检查提示存在异常放射点。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肿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全身骨显像提示弥漫性放射异常,超级骨显像。

1.2 方法

全身骨显像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T16 SPECT/CT进行检查,搭配低能高分辨力准直器;检查前,为患者静脉注射显影剂99mTc-MDP 740-925 Mbq(20~25 Ci)(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原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73005,规格 0.5 mg︰5 mg),然后指导患者在2 h内饮水400~1 000 ml,在2~3 h排空膀胱后,进行检查(注意避免尿液沾染衣物或皮肤而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时,取下周身金属物品,使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使用双探头于患者前、后位同时收集影像,设置能峰为140 KeV,床速为18 cm/min,窗宽为20%,矩阵为256×1 024;采集完成后,分析图像信息,确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范围。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T16 SPECT/CT进行检查;维持全身骨显像体位不变,在此基础上先进行CT检查,设置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50 mA,层厚为3 mm,层间距为1.5 mm,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813;然后将全身骨显像检出阳性部位作为扫描区域行SPECT断层扫描,每个探头旋转180°,步进为6°/帧,矩阵为128×128;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方法:使用滤波反射投影法处理SPECT扫描图像,采用衰减校正,重建矢状位、横断位、冠状位及3D图像后,利用Fusion Viewer软件融合SPECT与CT图像。

1.3 评价指标

由科室中年资超过5年的核医学医师对患者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进行评估。

全身骨显像骨转移病灶判定标准:全身提示多处(>3)放射异常,且呈不对称分布,部分区域异常浓密或稀疏,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放射异常[4]。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骨转移病灶判定标准:SPECT图像提示放射分布异常,CT图像提示成骨或(和)溶骨状改变;SPECT图像提示椎弓或椎体处明显放射异常,CT图像提示无明显骨质破坏,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良性病变[5]。

确诊结果判定标准:手术病理检查判定为前列腺癌骨转移;MRI、CT等影像学检查均提示骨转移;给予不明病灶至少6个月随访,SPECT/CT断层融合、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呈进行式增大、增多[5]。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以及全身骨显像检查与病理学或随访结果的一致性,其中,Kappa<0.20提示一致性较差,0.20≤Kappa<0.40提示一致性一般,0.40≤Kappa<0.60提示一致性中等,0.60≤Kappa<0.80提示具有较强一致性,0.80≤Kappa≤1.00提示具有强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检出162个病灶,其中骨转移病灶91个,良性骨改变71个;全身骨显像检出不明病灶8个,骨转移病灶85个,良性骨改变69个;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出不明病灶1个,骨转移病灶90个,良性骨改变71个;经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Kappa=0.774),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具有强一致性(Kappa=0.963);以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全身骨显像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个)

3 讨论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是否发生癌细胞转移密切相关。骨骼是前列腺癌转移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故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联合检查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其中CT检查、全身骨显像检查等是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CT检查可清晰反映骨骼的解剖结构变化,帮助临床医师判断骨转移情况,但扫描范围较为局限,易造成漏诊,故不作为首选方案;全身骨显像检查可通过观察异常放射点评估病情,但无法精确排除因外伤、增生等造成的放射异常,故特异度较低。手术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骨转移的金标准,可准确判定病灶性质,但因老年人是前列腺癌的高发人群,其基础疾病较多、身体素质较差,加之手术病理检查具有创伤性,限制了其应用[7]。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是将骨显像检查与CT检查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式,可在保留骨显像检查优点的同时,增加CT高分辨力显影,从而有效鉴别病灶性质,或可进一步提升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表2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个)

表3 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效能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Kappa一致性检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具有强一致性。分析其原因为,为患者注射显影剂后,其经血液循环通达患者全身,与骨组织中的相关晶体发生化学反应后,沉积于骨中,故显影剂在骨骼中的沉积改变直接反映骨盐的代谢情况[8],而骨骼的良恶性病变有加快周围组织血液循环、提高骨盐代谢的特征,故影像学提示局部放射异常;加之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多为成骨性转移,骨显像对成骨性病灶具有高度敏感性[6];另外,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合CT高分辨力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周围的骨质变化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性骨改变病灶与骨转移病灶。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以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喜依附动脉血管密集处,如脊柱、盆骨等[9]。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老年人骨骼异常性增生也多累及以上骨骼,而全身骨显像可因散射范围较广、分辨力较低、定位困难大大影响对以上骨骼处病灶性质的评估;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在骨显像指导下精准定位病灶,清晰显示病灶放射异常点,同时配合CT观察病灶骨皮质及周围肿瘤的情况,进而判断病灶性质;因此,相较于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诊断效能更高。另外,本研究虽明确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些许不足,如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无法对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加之临床资料有限,存在一定选择偏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尽早确定病灶性质,从而指导后续治疗。

猜你喜欢

病理学前列腺癌全身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石榴全身都是宝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