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电工基础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

2022-12-12刘金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工专业课学期

刘金玥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2022年3月,根据学院创优赋能的整体要求,启动了电工基础课程改革,组建了一支业务能力精湛、职业素养优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课改团队。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维度,进行全方面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院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效果,编制了调研计划,共五大项:一、调研讲授电工课程教师的组成结构,包括教师的工龄、职称、所属部门等6个方面的信息情况;二、调研全院开设电工电子类课的情况,包括所属学院、专业、班级、人数、类型、开设的学期;三、调研课程面向不同的专业的岗位需求;四、调研全院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调查问卷等形式;五、调研全院电工电子类课程教材的选用情况。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其中第四大项:调研全院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该大项又包括3个小项,具体为:(1)2019级和2020级学生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项目调查;(2)2021级学生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项目调查;(3)毕业生(近三年)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项目调查。

一、问卷编制与实施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感受,更好地进行电工课程的深层次改革,电工课改组针对2019级、2020级、2021级三届在校生以及近三年的毕业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

主要围绕以电工基础为代表的电工电子类课程,调研学生学习真实感受及意见建议。问卷中电工电子类课程指的是学生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与安全用电以及电子技术等其中任何一门或多门课程。

(三)调研范围

调研范围全覆盖,涉及开设电工电子类课程的4个学院、20个不同的高职专业以及2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具体学院和专业如下:铁道工程学院4个专业、铁道动力学院5个专业、铁道电信学院4个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学院3个专业。

(四)调研形式

采用问卷星线上调研方式,学生主动识别对应问卷二维码,如实填写相关问题的答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2022年5月7日正式发放电子问卷,截至2022年5月14日,三组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611份,其中2021级回收1188份,占比46%;2019、2020级回收1367份,占比52%;毕业生回收问卷较少仅56份,占比2%。前两组收集的调查问卷数量均超过各学院总人数的30%以上,数据分布较为均匀,其中铁道工程学院回收有效问卷数量为579份,铁道动力学院回收1095份,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回收496份,铁道电信学院回收441份,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而第三组毕业生回收问卷较少,针对该组出现的问题,后续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措施,采取有效手段,从而保证采样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图1 三组调查问卷及各学院回收数量

(二)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1.课程开设时间情况

因为各学院课程安排时间不同,首先调研的课程开设的时间情况:(1)参与调查问卷的2021级学生中,49.16%的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89.56%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学习电工电子课程;(2)参与调查问卷的2019、2020级参与问卷学生中,62.11%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学习该课程,64.37%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44.92%的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学习该课程,37.16%的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通过以上统计与分析,不难发现,电工电子类课程开设学期广泛,4个学期都有涉及,尤其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更为集中,充分说明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有很大的铺垫作用。

2.学习方式调研

针对在校生进行了学习方式的调研,涉及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三种形式。(1)参与问卷的2021级学生中,63%的学生在大一上学期通过线下方式进行学习,90%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进行线上学习;(2)参与问卷的2019、2020级学生中,36.38%的学生进行线上学习,44.34%的学生进行线下学习,64.21%的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受当时疫情影响,2021级学生主要以线上学习方式为主,2019、2020级学生主要以线下学习为主,同时还有64.21%的学生参与了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所以,当前面临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需要积极改变原有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探索出一种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或有效路径。

3.电工课程中比较感兴趣的知识

该问题主要针对在校生进行调研关于电工课程中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0级与2021级两组结果十分接近。学生对电工课程中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排名第1至第4位分别是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和三相交流电路。通过以上数据再结合专业岗位技能要求,总结分析发现,学生比较清楚掌握电工电子类课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图2 2021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4.电工课程中学起来较为困难的知识

该问题主要针对在校生进行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0级与2021级两组结果也十分接近。学生认为电工课程中学起来较为困难的知识,排名第1至第3位的分别为:三相交流电路、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异步电动机。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点、计算公式较多的知识点,以及生活中不经常遇见的实物,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对于课程改革来说,要直面学生反应的难点,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突破性的改革。

图3 2021级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内容

5.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在2021级学生没有学习专业课的背景下,2021级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中,91.67%的学生认为学习该门课程非常重要,7.24%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1.09%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分析数据发现8.33%的学生没有选择非常重要这一项。而对2019级、2020级学生进行对比调研时,由于学生已经学完该课程,正在再进行专业课学习,统计结果显示,学生随着对专业课学习的深入,对电工电子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电工电子类课程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

6.学习目的

对2019、2020级和2021级在校生进行了学习目的调研,两组数据结果较为接近。在2021级学生中,有93.19%的学生认为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是为了以后专业课打下基础;有38.77%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3.95%学生没有什么想法。此项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学生能正确认识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目的。

7.上课专注程度

学生对自己上课专注程度进行打分,10分是全程可以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并积极回应教师,0分为完全没有跟随课堂进度进行学习。因为2021级学生主要以线上学习为主,两组学生的授课方式有较大区别,学生们上课的专注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2019、2020级学生专注度打10分的占比44.99%,而2021级学生只占28.7%;专注度打8分及以上的,2019、2020级学生占比也要高于2021级学生。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发现,线上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4 2021级学生上课专注程度

8.课上专注力较高的环节

针对在校生调研了课上专注力较高的环节,两组选择最多的是网络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动画等。其中2019、2020级学生投票率超过50%的有5项,依次为网络教学资源、课程引入环节、任课教师的理论讲解、实作、课堂互动。而2021级学生投票率超过50%仅有3项,依次为网络教学资源、任课教师的理论讲解、课堂互动。该结果与第7项结果存在一定联系。学生的补充选项中,21级学生补充了“签到环节”,19、20级学生补充了“听得懂的环节”。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发现,积极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三教”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9.专注力较低的环节

针对在校生调研了课上专注力较低的环节。其中2021级学生选择计算题练习的占比38.86%、选择任课教师理论讲解占比30.53%。2019、2020级学生则选择了课程引入、任课教师理论讲解和计算题练习,占比分别为39.15%、38.35%和37.91%,这三项专注力较低。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发现,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枯燥的数学公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任课教师的讲解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注度。

10.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针对正在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2021级学生进行了该项调研,排名前三名的选项依次是:数学与物理基础差占比59.38%、知识难度大理解困难占比48.95%、网课学习状态不佳占比42.56%。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和对学生的座谈了解发现,文科生与理科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有明显差异,线上学习对学生学习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11.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调查。10分代表可以正确掌握全部知识,0分代表完全听不懂。对在校生两组结果进行对比,2021级学生7-8分占比较高,8分占比25.17%,7分占比21.3%。2019、2020级学生10分和8分占比较多,10分占比28.16%,8分占比24.36%。与调查问卷第7项专注度的打分结果分布情况接近。

12.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大多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集中于可以独立完成作业但存在一些错误,2019、2020级学生占比62.62%,2021级学生占比59.76%。横向比较2019、2020级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基本正确”比例较高一些。

13.课后学习情况

对2019、2020级学生和2021级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调研,两组数据比较接近。以2021级学生为例,占比最高的一项为:课下时间愿意复盘课上知识,通过自学或询问不懂的内容。电工课改要客观分析此项数据,充分利用学生课后时间,布置一些更加开放的题目,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延续性。

14.电工知识在后续专业课中的应用

针对2019、2020级已经完成电工电子类课程学习并进行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调研,75.35%的学生认为在后续专业课中电工电子知识应用较多,其中电路基础知识占比78.49%、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占比77.57%、电路分析方法占比72.81%。在后续专业课的应用中,92.46%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对电工电子知识有更深入或全新的理解。在专业课中再次应用电工电子知识时,47.46%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正确应用,39.23%的学生认为需要教师回顾一下便能想起并正确应用。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发现,电工知识的学习贯通于整个专业课学习当中,电工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往往可以通过专业课程进行补充学习。

15.毕业生参与工作之后的应用情况调研

由于毕业生组回收样本有限,统计数据显示62%的学生就职于铁路局的机务段,10%的学生就职于动车段、2%的学生就职于通讯段。在对近三年毕业生调查中,对工作中电工知识的应用程度进行了打分。大部分毕业生需要应用到电工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中,71.15%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中基本可以正确应用所学的电工知识。其中,57.69%的学生认为课堂中基本涵盖了工作中所涉及的必要的电工电子知识,19.23%的学生认为有小部分知识课上没有学过。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提出宝贵建议:电工课程教学中应包含UPS供电知识,电路图识图练习不足、知识太浅显等。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以及毕业生意见的收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工知识点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日常教学。

图5 就业单位分布

三、调研结论与成因分析、改进建议

(一)调研结论

通过对在校生调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发生改变。2019、2020级学生主要以线下学习为主,而2021级学生主要以线上学习为主。同时,三个年级的学生,都参与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当中。(2)学生能够比较清楚课程中感兴趣的章节和学习困难的章节,对课程的重视度较高,尤其是随着对专业课学习的深入,对电工电子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明显提高。(3)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课上专注力较高的环节是网络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任课教师的讲解、实作、课堂互动。学生课上专注力较低的环节是计算题练习、任课教师理论讲解。(4)学生课后延续性学习较高,大多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而且课下时间愿意复盘课上知识,通过自学或询问,来达到解惑的目的。(5)电工知识在后续专业课中的应用较广泛。尤其是电路基础知识、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电路分析方法等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使用频率更高。

(二)几点建议

第一,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根据专业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群及学院多个专业的要求,构建以“基础知识+专业重点”项目任务为体系的“1+N”模块化课程改革思路。分析对比不同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对具有相同、相通、相近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根据各专业后续专业课及企业岗位需求提炼“专业重点”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可复制、可推广的课改模式。同时,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使“岗课赛证”充分融入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二,持续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购置满足教学要求专用材料。系统设计教学任务,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自设计、课堂动手操作,进行产品制作和搭接,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第三,面对当前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满足教学需要,势在必行。积极建设精品在线开发课程。丰富课堂教学资源,采用微课、短视频等,这样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第四,对调研结论和成因的分析发现,要进一步深入铁路现场,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同时,要深入分析各个专业岗位特点,制订符合当前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具有铁路特色的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电工专业课学期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