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调查报告

2022-12-12吴岱峰

地理教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问卷新课标学科

吴岱峰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安徽 蚌埠 233000)

2020年6月,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秋季全省高中学校进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阶段。

一、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至11月。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问卷设计依据《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围绕当前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包括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教学行为、学习评价、高考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访谈以座谈、听课等形式进行,并就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有关问题自由讨论。在问卷、访谈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蚌埠市地理学科新课程实施状况,发现其存在问题,并提出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建议。本次调查坚持匿名、自愿和非利害关系原则。问卷、访谈覆盖面较广,操作客观,具有可信度。

二、基本情况

蚌埠市常住人口约329万(2021年5月),全市共有普通高中38所(含民办学校),其中市区13所,县区25所。调研选取市区、县区和乡镇三类中学,其中4所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另外2所分别为蚌埠市示范高中和普通完全中学。学校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查对象是蚌埠市高中地理教师,问卷采用线上发放方式,共收集152份有效问卷。

1.教师学历和教龄情况

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比78.29%,研究生学历占比21.05%,比例偏低。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占比23.68%,5年到15年占比32.89%,15年到25年占比26.31%,25年以上占比17.11%。

2.学校所在区域、学校性质情况

样本中城市学校教师比例大,占比53.95%,县区和乡镇中学教师占比46.05%。样本以城市公立学校教师为主,公立学校教师占比84.87%,私立学校教师占比15.13%。

3.教师职称、任教年级情况

样本中职称以高级和中级教师为主,高级教师占比20.39%,中级教师占比42.11%,初级和未定级教师占比36.19%,教师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师任教年级中,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高一、高二年级教师占比达73.03%,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资料分析

1.高中新课程实施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问卷的不同部分分别设计了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相关的内容,从不同侧面了解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解。

问卷结果显示(见表1),绝大部分地理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其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地理实践力是教师们认为最难落实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表1 问卷第14题、15题数据

问卷第9题(多选题)“备课时,您的主要关注点和困难在于”的数据显示,占比高达70.39%的教师认为备课时的主要关注点和困难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见图1)。问卷第18题(矩阵单选题)指向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和评价建议。教师认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难”“比较难”的占比分别为3.29%和32.89%(见图2)。由此可知,一方面,多数教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关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对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对此加以落实感到困难。

(2)教师的教学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最终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实现。备课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问卷第9题(多选题)数据显示,教师备课时的关注点和困难占比超过50%的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读课标、重难点处理、分析教材;占比超过40%的是:分析学情、选择教法、问题式教学设计、设计情境;新课标关注的“学业质量水平”“表现性评价”“思维结构评价”占比在20%左右。调查结果表明,备课常规工作,如研读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材、选择教法、重难点处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设计情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处理等,仍然为大多数教师所重视;而部分教师对表现性评价、思维结构评价、学业质量水平关注不够。

新课标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由问卷第18题数据可知,教师们认为实施问题式教学“比较难”“一般”“比较容易”的占比分别为20.39%、46.71%、27.63%,表明多数教师重视问题式教学,对问题式教学有信心。而问卷第9题数据显示,教师们认为在备课时对“问题式教学设计”关注和感到困难占比为42.76%。问卷第11题显示,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问题式教学”占比仅为1.97%。由此可知,教师们一方面对问题式教学比较重视,另一方面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设计感到困难,缺乏相关的教学设计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使用问题式教学。

在访谈中发现,对于问题式教学,教师缺少有价值的情境材料,对设计彼此关联的地理问题链感到困难。同时,教师认为把教材内容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学业质量水平相对应,并落实到日常教学的操作难度比较大。实施高中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进一步提高。从这层意义上看,加强学校教研和区域联合教研具有实际意义。

关于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式,问卷第11题数据显示,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以讲为主,穿插提问,学生积极回答,课堂氛围活跃”占比36.18%,“以讲为主,偶尔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占比23.68%;“以学生为主,基于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占比分别为3.95%、1.97%,表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比例较低,这与教师受制于教学课时、高考压力、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

问卷第12题关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具体做法。问卷数据显示,在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知识与本地自然社会等真实地理情境联系起来”“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发现、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教材、地图、图表、景观图片、文字材料中发现地理信息,并描述对此的地理思考”,每一小题的“很多”“非常多”选项占比合计均超过70%;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如去黑板上讲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教材或教师的见解”“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讨论解决地理问题”“学生发言或展示后,请其他学生点评”“时常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实验”等学生深度参与教学的行为,每一小题“很多”“非常多”的选项占比合计均在45%左右。由此可知,课堂教学中多数学校教师以常规教学活动为主,学生深度参与教学的行为偏少。

关于学生地理思维培养,问卷第13题表明,教师认为学生较难掌握的地理思维或方法中“借助地图等工具,描述、分析、表达地理事物、地理问题”“把地理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比较突出,占比均为68.42%;“在认识区域时,既重视区域差异也强调区域联系”占比59.21%;“尊重自然规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占比28.95%,数据显示教师认为学生借助学科工具培养地理思维、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认识区域联系等高阶思维要求时,在理解和掌握上比较困难。

在地理信息技术使用上,问卷第12题中“利用谷歌地球等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选择“很多”“非常多”选项合计占比为28.95%,“使用自制教具、展板、挂图或地球仪等”选择“很多”“非常多”选项合计占比为41.45%,“时常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实验”选择“很多”“非常多”选项合计占比为16.45%,表明教师教学中多采用传统教具或很少使用教具,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比例偏低,进行地理实验的比例也很低。

围绕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和评价建议,问卷第18题中“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学业质量水平”“加强地理实践(地理户外考察、地理模拟实验、社会调查)”“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关注表现性评价”,选项“比较难”“非常难”合计占比分别为36.18%、16.44%、57.23%、32.23%、21.05%。表明教师认为新课标倡导的“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地理实践”“开展思维结构评价”的实施难度较大,特别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3)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

如何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和当地地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面对的现实问题。在问卷第19题中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状况”“结合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细化为具体步骤”“借助信息技术,把野外考察、调查等可视化,形成培养地理实践力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地理实践活动材料”这几项占比均在60%以上,“选取考察、实验、调查等内容,开发地理实践力校本课程”占比为51.97%,“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地理模拟实验”“根据实际,精选培养地理实践力项目,如设计户外考察等活动”占比分别为41.45%和46.05%。由此可知,多数教师认为结合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外丰富、生动的地理环境的作用。

关于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能面临的困难,问卷第21题显示,“担心学生的户外安全问题”居于首位,占比78.29%,“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专业能力不足”占比68.42%,“缺乏优质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课程资源”占比 61.84%,“缺乏学校、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占比57.89%,“地理实践力培养活动用时较长,学生的时间不足”占比51.32%,“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外基地、考察点难以确定”占比50.66%,“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比23.68%(见图3)。

户外安全问题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首要问题。从教师层面看,提高教师地理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开发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课程资源,选择和确定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校外基地、考察点。多数教师认为,开展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活动对学生学习成绩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4)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问卷关于学习评价的内容,侧重于新课标建议的落实情况,聚焦作业设计的功能、类型和批阅等方面,体现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要求。

问卷第18题中,教师对新课标提出的关于“开展思维结构评价”认为“比较难”“非常难”占比分别为26.97%、5.26%,对于“关注表现性评价”认为“比较难”“非常难”占比分别为18.42%、2.63%。由此可知,教师对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不够了解,缺乏进行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能力。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教师尝试过对学生思维结构进行评价,但是难以持续。对于表现性评价,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创造、运用学科知识、决策、合作交流、努力程度等,但是缺乏稳定的评价机制。教师们反映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生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有较大难度。

关于高中地理作业,问卷第22题指向作业类型。作业是“课前预习作业”“单元测试卷或阶段性测试卷”“学校征订的教材同步练习”“完成教材中的活动等”占比分别是71.05%、76.97%、72.37%、59.87%,“根据学习问题,查阅资料”“根据学习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绘制地图或制作地理模型”“阅读课外地理杂志或地理书籍”“组织地理观测、实验、考察、调查”“课题研究或写地理小论文”占比分别是25.66%、28.95%、18.42%、15.13%、10.53%、2.63%。由此可知,地理作业类型较为单一,侧重于知识的巩固,缺乏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和研究性。

问卷第24题指向作业功能。数据显示:“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77.63%;“引导学生掌握地理思维方法”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57.24%;“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53.29%;“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52.63%;“激发学生提出新的地理问题”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48.69%;“提高学生解释生活事象的能力”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48.69%;“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40.13%;“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选择“绝大多数能”“多数能”合计占比为37.5%。由此可知,作业的基本功能如“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得到落实,教师认为作业的发展功能,如“激发学生提出新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等体现的程度较低。

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问卷第23题指向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处理方式。数据显示:教师采用“详细批阅,指出错误,有批语”“课上对答案,有时集中讲解”“与学生当面批改,并交流作业情况”“批阅对错,无批语”占比分别为54.61%、48.03%、38.16%、37.5%,而“学生自行对答案,有时集中讲解”占比为26.97%,“不具体批阅答题,仅批注日期”占比为8.55%。整体上看,大部分教师能够认真批改作业,但是从访谈结果看,“详细批阅,指出错误,有批语”和“与学生当面批改,并交流作业情况”占比并没有问卷结果乐观。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评价的行为较少,多是在课后请教教师具体知识内容。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依然以纸笔考试为主,主要原因是按照考试操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较为认同。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各类考试频繁,如周考、月考等,教师、学生、家长负担较重。

2.高考改革

问卷第25题“取消高考考试大纲,依据新课标进行高三备考。您对此的看法是”,数据显示“可以接受依据新课标进行备考”占比52.63%,“研究新课标与试题之间的关系”占比66.45%,比例最大,“需要新课标解读和高三备考的具体指导意见”占比56.58%,“需要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标”占比为50%,“感到难以适应”占比14.47%(见图4)。问卷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可以接受依据新课标进行高考备考,“研究新课标与试题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从这一角度看,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标,加强对新课标与地理试题之间关系的研究,给出基于新课标高三地理备考指导意见,对于教师做好当前新高考地理学科备考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问卷第16题“与地理学科原有的能力要求相比,您认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数据显示,教师认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解决现实或学术情境问题时,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占比66.45%,认为“是学生未来获取新知识、新能力的能力”占比63.176%,认为“是学生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能力”占比59.87%,认为“更加契合时代对学生素养培养的要求”占比57.89%,认为“更加强调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占比53.95%。表明多数教师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认识侧重不同,存在差异。如何理解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高考备考时需要清晰认识的问题。

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考试,问卷第26题中“考查目标通过试卷整体实现,不是机械地落实到某些试题上”占比55.92%,“具体试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选材”占比69.08%,“在试题的问题设计上,要引导学生展示其地理素养水平”占比67.11%,“高考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因试题而异”占比42.76%,“高考试题多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体现人地协调观”占比60.53%。问卷反映了教师对高考命题的理解。教师关注试卷的整体设计、试题命题素材的选择、试题功能、试题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等,其中“具体试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选材”和“在试题的问题设计上,要引导学生展示其地理素养水平”体现了一线教师对高考试题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教师对高考试题的期望。

3.教师队伍

蚌埠市地理教师队伍基本状况较好。教师样本教龄以5年~25年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为高级、中级和初级的教师比例适当,结构较为合理。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研究生学历比例偏低。在城市、县城和乡镇中学中,不同学校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教龄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乡镇中学普遍规模小,地理学科组人数少,开展教研活动有一定困难。

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一些学校地理校本教研常流于形式。教师反映教材内容新,在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一定困难,教师教育理论、学科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关于教师培训,一方面教师希望有机会参加学习,另一方面受制于教学任务等,培训质量常难以保证。目前网上教研逐步开展,培训资源日渐丰富,但是网上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访谈了解到城市与县区之间、城市内部、县区内部,不同学校(省示范中学和一般中学)在师资、生源、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教师关注的职称等问题需妥善解决。随着区域城市化,县城和乡镇学校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流失,影响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城乡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差距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社会对学校关注度不断提高,高考压力、学校课外延时服务等增大了教师工作负荷。

四、结论

1.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遵循新课标基本理念,依据学情,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对问题式教学给予了较高的关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认识到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主动学习、深度参与教学的行为显著增加。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虽然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但使用比例较低且学校间差异大。

2.课内与课外并重,探索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

教师认识到地理实践力素养既包含学生地理实践行动能力的培养,也包含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客观上要求教师尽可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一定困难。影响地理实践活动的因素是多样的,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提高地理教师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是当务之急。

3.优化地理作业设计,关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

在学习评价上,教师关注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新课标评价建议的落实情况。从目前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来看,作业类型较为单一,过于注重知识巩固,缺乏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作业的发展功能体现不够,作业设计亟待优化。教师缺少进行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相关能力,对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学业质量标准,科学测评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存在较大困难。

4.依据新课标备考,落实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新高考取消高考考试大纲,依据新课标进行高三备考。教师关注如何研究新课标及其与高考试题之间的关系。从目前情况看,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标,加强新课标与高考试题之间关系的研究,给出基于新课标的高三地理备考具体指导意见,对推进高考改革具有实际意义。同时,深入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地理教师在高考备考时需要清晰认识的问题。

5.地理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蚌埠地区地理教师队伍基本状况较好,但是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偏低,城市与县区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构成、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职称等问题有待妥善解决。随着区域城市化,县城和乡镇学校出现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社会对学校关注度高,教师的工作负荷较大。

从教师专业发展看,学校地理校本教研有待完善。受制于日常教学工作等,教师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在网络上开展教研活动越来越普遍,但是教师们认为网上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

猜你喜欢

问卷新课标学科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超学科”来啦
问卷大调查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问卷你做主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