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教育:地理学科的责任、课程响应及启示

2022-12-12张鹏韬

地理教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新课标领域知识点

张鹏韬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地理学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决定了地理教育的任务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日趋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地理等课程提出了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充分体现国家安全意识的要求。[1]2020年,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应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内容。[2]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发布,丰富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地理课程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受到关注。

一、地理课程的国家安全教育责任

地理课程肩负国家安全教育责任,这已经是一个基本共识。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指出:“地理学课程必须为民族生活服务,必须有助于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政治和经济任务的理解。”[3]在中国知网上以“国家安全”和“课程标准”为主题词搜索,所得文献按关键词频次排序,前10个关键词共对应98篇文献,其中有5个关键词含“地理”,分别是“高中地理”“高中地理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共计40篇,占比为40.82%,可见地理课程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

《纲要》是学校课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系统设计了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国家安全观总论部分和“12+4”共16个重点领域,即政治、国土、文化、科技、生态、资源、海外利益等领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并围绕各重点领域的重要性、基本内涵、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的途径与方法等提出学习要求。[4]《纲要》在附录部分将各领域内容细化为两级知识要点,并提出了学段和学科覆盖建议。其中,中小学阶段涉及的每个二级知识要点都由一个主要学科和若干相关学科落实,共有10个学科作为主要学科出现(见图1)。图1按顺序呈现了这10个学科分别承担的知识要点条数,地理学科对应的条数仅次于中小学思政学科(包括小学、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和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责任学科。

具体来看,地理学科在国家安全教育各领域所负责的任务各有不同,既有作为主要学科承担的,也有作为相关学科辅助落实的(见表1)。可以看出,地理学科广泛覆盖了国家安全教育各重点领域,除军事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领域与地理学科不直接相关外,总论部分和其余11个重点领域均将地理作为落实的相关学科,更有7个重点领域将其作为落实的主要学科。根据地理作为主要学科的领域内二级知识点比例(Rm)和作为相关学科的二级知识点比例(Rr)及二者总和(Rt),可将这11个重点领域分类为三类责任领域。

表1 《纲要》要求地理学科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二级知识要点分布

1.核心责任领域(Rm>30%且Rt≥90%,2个)

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责任领域,两者以地理作为主要落实学科。

(1)资源安全(Rm=78.13%,Rt=100%)。共有32条二级知识点,除5条由小学科学和2条由初中生物学(科学)主要落实外,25条仅由地理学科主要承担,且其他知识点均与地理相关。《纲要》规定,该领域的主要内容包括可再生资源安全和不可再生资源安全,前者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后者包括矿产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对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由初中地理学科主要落实的,其余资源类型均需在地理学科提及。在维护资源安全的途径与方法知识点中,除节水和资源节约2条知识点由小学科学承担外,其余12条均以地理为主要落实学科。资源安全的重要性、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等知识点教学任务则全部由地理学科主要承担。

(2)生态安全(Rm=34.21%,Rt=94.74%)。共有38条二级知识点,其中13条由地理主要落实,23条与地理相关,可见生态安全与地理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其学段分布偏低,有22条是在小学开始讲授的,因小学未设置地理课,故主要落实学科是科学(21条)和思政(1条)。从初中开始讲授的有14条,主要学科是地理(11条)、生物学(科学)(2条)、思政(1条)。在高中讲授的有2条,主要学科均为地理。

2.主要责任领域(Rm>0且0

地理学科的主要责任领域包括国土安全、新型领域安全、海外利益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5个。

(1)国土安全(Rm=24.14%,Rt=75.86%)。共有二级知识点29条,其中7条由地理主要落实,15条与地理相关,是地理学科的主要责任领域。该领域讲授学段跨度较大,从小学到大学均有涉及。17条是在中学阶段开始讲授,以地理为主要学科的有7条,其余10条以思政学科为主。

(2)新型领域安全(Rm=30.30%,Rt=42.42%)。共有二级知识点33条,除5条是在大学讲授外,其余28条均对应中学学段。由于新型领域涉及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等4个方面,相较于其他领域所覆盖的主要学科数量集中在1~4门(多为2~3个),该领域的主要学科分散程度最高,共有地理(10条)、思政(8条)、生物学(2条)、生物学(科学)(5条)、物理(2条)、物理(科学)(1条)等6门基础教育学科。地理学科主要承担太空、深海和极地三方面安全教育内容,其作为主要学科覆盖的知识点条目占比30.30%,是这6门学科中最多的。

(3)海外利益安全(Rm=10.53%,Rt=57.89%)。共有二级知识点19条,地理作为主要学科的有2条,即“战略物资、能源供应和重要海上通道安全保障”以及“增强海外利益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沟通及处置能力”;作为相关学科的有9条,对应知识点主要是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地区局势动荡、国际恐怖主义、重大自然灾害等威胁与挑战。

(4)文化安全(Rm=5.71%,Rt=34.29%)。共有二级知识点35条,地理作为主要学科占2条,对应一级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安全”下的二级知识点“文化生态”,以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下的“利用好文化遗产”;作为相关学科的有10条,主要集中在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推进文化创新体系与文化安全防线建设等方面。

(5)社会安全(Rm=5.00%,Rt=22.50%)。共有二级知识点40条,地理作为主要学科的有2条,包括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内容;作为相关学科的有7条,主要有毒品犯罪、暴力恐怖活动、内部反动势力事件、非法宗教渗透和维护社会安全的途径与方法等知识点。

3.相关责任领域(Rm=0且Rr>0,4个)

地理学科的相关责任领域包括经济安全(Rr=33.33%)、核安全(Rr=17.07%)、科技安全(Rr=6.82%)和政治安全(Rr=4.76%)4个。这些领域的知识点不要求地理作为主要学科,但均有若干知识点要求地理作为相关学科。其中,经济安全领域与地理关系相对密切,尤其是产业安全(含粮食安全)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相关知识要点有13条;核安全领域的41条知识要点中,其中7条与地理相关,但在多个相关学科中排位偏后,如核安全“国际组织与国际公约”的主要落实学科是思政,相关学科有5个,地理排在物理、化学、科学之后,在外语学科之前。科技安全领域的情况类似,在44条知识要点中与地理相关的有3条,该领域知识点的相关学科较多,地理一般排在5~6位。政治安全领域的21条知识要点虽然只有1条“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分裂、极端活动”与地理学科相关(主要学科为思政),但地理在该要点的4个相关学科中仅次于历史,排在第2位。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地理学科被《纲要》赋予了重要且广泛的国家安全教育责任,它几乎与所有安全领域都有交集,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和思想性,地理教育也由此拓展了新的领域和价值。

二、新课标对国家安全教育要求的响应

《纲要》要求把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统筹落实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对初、高中地理课程均提出了相应要求。早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过程中,已有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考虑,融入了矿产、石油、水、耕地、海洋、环境等安全问题内容。[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地理学科自《纲要》颁布以来的第一份基本纲领性文件,对国家安全教育要求作出了积极响应,主要表现如下。

1.融入结构完整,全篇系统体现核心领域教育要求

国家安全教育是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重要主题,在新课标各部分均有渗透,尤其是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这两个核心责任领域贯穿整个课标。首先,在课程性质部分,提到了地理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对生产生活的意义,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定位为“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显示出资源与生态安全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了地理课程“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人地关系,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意识。第三,在课程目标部分,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和评价我国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将生态文明理念确立为课程目标。第四,在课程内容部分,提出了多条资源与生态安全相关的内容要求。例如,在“认识中国”主题下整合了2011年版课标中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内容,还强调了对海洋资源的学习,不仅扩展了资源内涵,还将要求落在“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上,整体提升了资源安全意识。再如,新设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家乡环境等规定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和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业成就表现,在学业质量部分均通过人地协调观素养表现而有刻画。最后,在课程实施部分,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学科独特育人价值,是评价建议的主要关注点,如要求命题时要关注与地理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时代主题。

2.融入范围广泛,课程内容全面覆盖各责任领域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有较大的变化,如增加了太空探索、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这些内容均与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实际上,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全面覆盖了《纲要》所规定的地理学科各类责任领域,不仅有核心责任领域的内容要求,也为各主要责任领域和各相关责任领域设置了落实条目。

在主要责任领域,以国土安全为例,新课标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部分特别强调了“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并要求“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这些要求对应《纲要》规定的国土安全领域二级知识点“在南海、东海多方与我国争夺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加强国家版图和国土主权的宣传教育”内容。此外,新课标在“认识分区”部分,凝练并大幅缩减了原有内容条目,但却保留并拓展论述了港台等国土安全相关条目。

再以相关责任领域中的经济安全为例,新课标有多个内容条目与经济发展相关,并在表述方式上凸显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例如,在“认识全球”部分新增了“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条,并在教学提示中给出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等情境素材,指向全球经济领域存在的风险及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如2021年苏伊士运河货轮搁浅事故对我国外贸造成了突发影响,由此落实经济安全教育目标。

3.融入程度深化,密切结合课程性质与价值观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思想性,天然有利于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在新课标中,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课程性质和学科价值观高度契合,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专题相辅相成,深化了与课程内容的融合程度。

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等具有重要价值,能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这些论述表明了地理学科丰富的价值观教育功能,如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环境责任、社会准则、科学态度等,[6]构成了新课标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情感基础。例如,在“认识中国”主题的教学提示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认识中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化国家领土主权、国土安全意识,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多彩,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表明了家国情怀和国家安全教育的密切关系。具体来看,新课标在“认识中国”分区部分的8条内容标准中,有连续4条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并在教学提示中要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建设的伟大成就”,将《纲要》中要求的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教育贯穿其中。还有内容标准强调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社会安全与政治安全教育融合,成为组织教学的必备内容。

4.融入途径多元,综合多种方式有效促进课程实施

在新课标中,出现了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多种途径。第一,显性要求与隐性要求相结合。对于地理学科的核心责任领域和多数主要责任领域,课标都给予了明确的学习要求,但对于有些领域,课标并未直接表述,而是将其隐在相关知识点之中,成为待发掘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海外利益安全,相关课标内容有“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等,这些内容隐含着保障我国海外战略物资、能源供应和重要海上通道等方面安全的知识要求。第二,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除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外,新课标还充分利用“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主题,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地理实践活动中。例如,课标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以及“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数字地图的习惯,感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这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科技安全意识。第三,地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并在其中融入了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所给出的主要学习主题和内容均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家乡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乡村振兴等。例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中,新课标以“探索太空,逐梦航天”为主题,引入物理、历史、语文和美术等学科知识,和地理课程中的“地球的宇宙环境”相结合,共同落实太空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对地理教学与教材编写的启示

新课标对国家安全教育要求的响应,为地理课程履行相关领域教育责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地理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应按照课标要求严格落实,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强化国家安全教育责任意识,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地理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应增强国家安全观念,强化地理学科对国家安全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这是落实地理学科国家安全教育责任的思想基础。英国地理学家哈维认为“地理学家不可能是中立的”,其工作必定服务于某一利益集团。[7]在我国,地理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地理教育工作者应站稳人民立场,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地理学科所承担的各知识领域中坚定维护国家安全,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应当意识到,地理学科对落实国家安全教育负有不容推卸的重要责任,也由此体现了本学科对全面育人的价值,事关学科长远发展,地理教育大有可为。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地理教学和教材编写要注重各领域安全教育的整体性,既要关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本学科核心责任领域和国土安全、新型领域安全、海外利益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等主要责任领域,也要注意经济安全、核安全、科技安全和政治安全等相关责任领域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2.优化教材表层系统设计,精心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元素

地理教材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依据。教材图文等表层系统的所有要素,无一不具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潜默教育功能,应重视改进编写,优化义务教育地理教材表层系统各要素设计,以利于实施国家安全教育。

第一,全面、客观地表述区域地理特征。在中国地理部分,要客观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地理部分,要重视对所选国家、地区的全面分析,尤其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可只看其眼前的经济与环境优势,而要全面论述其在气候资源或能源等地理要素上的劣势,注意避免主观的、过分誉美的表述。

第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这是《纲要》对文化安全教育的明确要求。地理教材可在正文或习题情境中增加气候规律、海陆演变、地势起伏、名山大川等地理内容相关古文、诗词的选用,也可以选录中国古代地理故事,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落实文化安全领域的教育要求。

第三,发挥非语言系统的育人功能。教材问题无小事,地理教材编写者要关注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除文字表述外,教材中的图像、排版设计等内容也需精心组织,潜心揣摩。例如,新课标要求教材编写者要注重中国版图的专业表达,培养学生的国土安全意识。在描述与家乡地理事物有关的插图中,所配对话不宜出现对家乡的厌倦或悲观情绪等。所选景观图也要注意照片拍摄时的天气和季节,避免对某地区形成负面刻板印象。

3.发挥学科价值观培养优势,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有着密切联系,价值观被视作解释认知过程与行为的一种原因,与动机性目标相关联,可用于预测行为。[8]国家安全教育的落实,重在从情感与价值观入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形成政治安全、国土安全、文化安全等一切国家安全意识的前提,只有对国家和民族具备深厚的感情,才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进而对国家安全可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敏感,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行动。

地理教育对培养家国情怀有着显著的不可替代的内容优势,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学生既要学习中国地理,了解我国的国土、自然禀赋、人口、民族、产业发展等基本地理面貌,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又要学习世界地理,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资源、经济特点,了解我国的外部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如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国际交通运输线路,影响我国社会安全的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应抓牢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深入挖掘课程主题隐含的国家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发挥跨学科学习协同育人优势

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设置,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有助于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跨学科学习所选主题具有与生活密切结合的特点,依托真实的、情境化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选择主题时,要注重选题的时代性和真实性,关注社会需求,尤其是与国家安全各领域相关的时事新闻,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确定教学目标,并厘清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地理课程具有广泛的跨学科空间,不仅在横向与同学段生物、物理、历史、语文等课程相关联,而且在纵向上也有跨学科联系,如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点明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与小学科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衔接的学习特征。在《纲要》中,这三者均是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学科,地理在生态安全领域紧密衔接小学科学学科,在国土安全领域又与思政学科密切配合。借助这一优势,地理教师可优选素材,精心设计相关教学情境,并从中引发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自觉性。

猜你喜欢

新课标领域知识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一张图知识点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