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仔猪传染性胃肠炎

2022-12-12束仁发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灌服胃肠炎方剂

束仁发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吕亭镇畜牧兽医站,安徽安庆 231422)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猪不分年龄、品种和性别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生猪养殖中,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比较常见,一旦爆发就有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死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针对仔猪的实际症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尤其是中医治疗中使用到药物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基本无药物残留,毒副作用也可以忽略,成为当前保障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治疗方法。

1 概述

1.1 流行特点

传染性胃肠炎可以感染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其中仔猪最易感,常发于春秋季节。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鼻液都含有大量的病毒,会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等,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易感猪体内。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会在发病2~7 d死亡,死亡率达100%。2周龄~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在0~10%。感染该病的仔猪会有严重的发育不良现象,断奶仔猪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僵猪。

1.2 危害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对仔猪的危害比较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体脱水。病毒会在鼻黏膜和肺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到靶器官小肠,小肠黏膜会因此发生损伤导致肠管阻塞,这时候胆汁进入肠管的过程也会被抑制,使得胃内容物滞留,其会经过发酵、腐败并产生有毒气体损害胃壁,然后因为呕吐等导致机体失水。

(2)代谢性酸中毒,病毒会影响体内酶系统活动,使得脂肪、糖、蛋白质无法充分分解氧化,从而造成体内生成过多的酸性物质积聚,又因为腹泻的原因使得碱性物质被大量排出,次哦内个人使得机体中积聚过多的酸性物质导致酸中毒。

(3)高血钾症,在酸中毒发生以后,肾功能会不断降低,使得血液中的钾离子无法有效排出,使得血液钾离子水平不断升高,该症状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心脏和消化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加剧呕吐的症状,最终会脱水死亡[1]。

1.3 临床症状

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主要会表现出以下症状,发病后1 d仔猪会有严重的呕吐与腹泻,主要排出黄色的水样粪便,其中还会带有位下滑的凝块,随着病情进展,大多数患病的仔猪会出现脱水死亡的情况,死亡率可达100%。2~3周龄的仔猪也易感,症状类似,但是死亡率比较低,断奶仔猪大多会有呕吐的情况,腹泻几天后会停止,其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发展为僵猪。

1.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的仔猪进行剖检后可以发现,其主要的病变部位集中在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其黏膜有严重损伤,肠壁变薄,尤其是空肠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肠内充满气体或者是黄色的液体。再就是其胃粘膜也有脱落的情况,且呈现出卡他炎症的情况。

1.5 诊断

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该病的流行特征以及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变进行综合判定,同时还需要实验室进一步确诊,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法进行检测即可。由于该病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仔猪白痢、仔猪红痢、猪痢疾等疾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比较类似,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应该做好鉴别诊断。例如,猪流行性腹泻也会导致感染该病的猪出现腹泻,但是成年猪过几天会自行痊愈,仔猪的死亡率也不高;猪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于8周龄的仔猪,死亡率也较低;仔猪白痢无季节性,主要感染10~30日龄的仔猪,会排出糊状的白色稀粪;仔猪红痢易感于小于3日龄的仔猪,会排出黏稠的红色粪便;猪痢疾何季节都可发生,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主要会排出混杂大量血液或者黏液的粪便,往往呈胶胨状。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应该结合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以及临床症状与上述疾病多好就便便诊断,避免误诊[2]。

2 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

2.1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见效比较快,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抗菌、消炎、补液为主要治疗原则,其中补液能够有效的预防病猪出现脱水的症状,使用的口服补液盐包括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加水1000 ml混合均匀后供猪饮用。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生理盐水100 ml+5%葡萄糖70 ml+黄藤素10 ml+复方阿莫西林粉2 g+碳酸氢钠20 ml均匀混合,将仔猪倒立,腹部向外,在倒数第2对乳头外侧约2 cm处,用酒精消毒,每头猪分别注射15~20 ml混合液至腹腔内,1日2次,连续3 d即可;

(2)肌肉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4~8 ml,1天1次,连用3 d;同时口服黄连素片,每次1~2片(每片0.5 g)还能够起到巩固疗效的效果;

(3)肌肉注射4%庆大霉素注射液0.2 ml/kg,每天2次,连用3 d即可;

(4)干扰素+丁氨卡那霉素+病毒灵+维生素C肌肉注射,配合强制灌服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加温水1000 ml和自由饮用。此外,还需要结合仔猪的表现症状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有严重呕吐的仔猪可以肌内注射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注射液2 ml,每天2次,连续注射2 d即可;针对脱水严重的仔猪,除了必要的补液治疗外,还需肌肉注射10%磺胺密啶钠注射液2~5 ml,2次/d,连用2 d;针对呼吸困难的仔猪,可以使用链霉素400~800单位/kg,每日分2次口服;或磺胺0.2~0.4 g/kg,每日分2次口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所有患病仔猪都需要进行隔离,并全面进行消毒,加强护理工作,避免复发。

2.2 中药治疗

在动物疫病的防治中,中药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到的药物都是天然的动植物,因此药物残留少,无毒副作用等。在仔猪的传染性胃肠炎治疗中,中医认为该病是因为湿热蕴于脾胃和肝胆中,湿热交困难解导致的,因此主要以清热解毒、除湿止泻为治疗原则。主要使用到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几种:

2.2.1 中药方剂1

铁苋菜、苦参、白头翁、龙胆草各25 g,陈皮、山楂、麦芽各15 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放凉后一次性灌服给病猪,每天一次,连续用药5 d左右即可取得显著疗效。

2.2.2 中药方剂2

板蓝根、乌梅、黄连、甘草各30 g,六神曲12 g,土茯苓、诃子各10 g,将以上药物烘干后加入500 ml的水浸泡30 min,用大火煮沸文火煎煮,放凉后去除药渣,然后取30 ml的药液一次性灌服给病猪,1天1剂,连用5 d即可取得显著疗效[3]。

2.2.3 中药方剂3

80 g地锦草,30 g穿心莲,赤石脂20 g,黄柏、猪苓、黄芩、泽泻各15 g,五味子、黄连各20 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放凉后分早晚2次灌服给病猪,以上方剂每天一次,最多用药5 d即可。

2.2.4 中药方剂4

神曲12 g,诃子、焦山楂各9 g,泽泻8 g,乌梅、炒黄连、炙甘草、郁金、猪苓各6 g,1个切碎的干柿饼。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灌服给病猪,每天1剂,连续用药3 d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2.5 中药方剂5

陈皮、木香、黄连各20 g,滑石、茯苓、槟榔、白芍各15 g。将以上药物加入清水500 ml,煎煮后去渣放凉,分4次灌服仔猪,每天2次,连用2剂药即可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2.2.6 中药方剂6

该方剂主要适用于哺乳期的母猪,使用黄连、陈皮、白头翁各30 g,五倍子35 g,将其研磨成粉后拌入母猪的饲料中,用药后半小时再进行哺乳,每天2次,连续用药3 d,以此也能够缓解仔猪的腹泻情况、

2.3 疗效分析

2.3.1 发病情况

2021年10月17日,本地乡镇动物防疫站接到报告,某一规模化养殖场中的仔猪出现异常情况,根据饲养员叙述得知,10月12日晚产房有一窝乳猪出现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绿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体温升高;10月13 日增加到6窝乳仔猪,3 d后疫情波及全群,出现了大量乳仔猪脱水死亡,其中以初产母猪的乳仔猪死亡最为严重,几乎整窝脱水死亡,经产母猪的乳仔猪死亡率在30%~50%,损失惨重。兽医人员达到现场后立即采取了隔离措施,并对仔猪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取3头发病仔猪小肠内容物送检,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只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阳性,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猪冠状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确诊该次疫病为仔猪传染性胃肠炎[4]。

2.3.2 治疗

首先对剩余仔猪进行隔离消毒工作,并结合仔猪的实际病发情况进行用药,为了减少脱水死亡的情况,先对所有仔猪进行补液治疗,即饲用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加水1000 ml混合均匀后供猪饮用,之后再根据仔猪的情况进行用药,本次案例中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即使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照仔猪的体重肌肉注射4~8 ml,1天1次,连用3 d,同时口服黄连素片,每次1~2片(每片0.5 g)还能够起到巩固疗效的效果。除此以外,还用到以下中药方剂:铁苋菜、苦参、白头翁、龙胆草各25 g,陈皮、山楂、麦芽各15 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放凉后一次性灌服给病猪,每天1次,连续用药5 d左右即可取得显著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用药后的仔猪腹泻情况明显得到缓解,其中第一胎母猪分娩的仔猪,腹泻率也减少了2/3,10月24日基本上未见仔猪腹泻;10月21日后出生的仔猪零腹泻死亡。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主要就是因为饲养员管理不当、卫生不彻底导致的细菌滋、感染,因此在该病的预防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1)为仔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保持分娩舍温度、湿度适宜,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等条件,在夜晚降温的时候还需要做好保温工作,确保分娩舍温度在32℃左右,寒冷的冬天可以安装保温灯设备,从而保障舍的温度符合仔猪的生长要求,避免造成寒冷应激等。

(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一方面是猪舍内的卫生,要全面做好消毒工作,每隔15 d对猪舍使用碱性消毒液进行1次冲刷消毒,且清除的粪便要采取堆积封闭发酵,常用的消毒液有10%~20%热草木灰水、1%~2%氢氧化钠溶液、0.5%~2%甲醛溶液、10%~20%新鲜石灰乳或10%漂白粉溶液等;另一方面主要是对诸多额饮水用具等做好消毒,及时更换干净的饮用水。

(3)完善猪场内的消毒设施,做到消毒工作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并对消毒工作进行登记记录。

(4)在哺乳结束后要及时将仔猪和母猪分离,预防母子一些疾病交叉感染[5]。

3.2 坚持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能够有效的杜绝疫病的传播,而且养殖场在引进种猪的时候极易会将带病的猪引进到猪场中,从而造成该病的大范围传播,因此养殖户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制度,杜绝疫病的传播。在必须要引种的情况下,也要注意避免从相邻的猪场和疫区购买、引进种猪,在引进种猪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疫并要隔离一段时间,确认健康以后在混入原有的猪群,从而降低疫病的传播。

3.3 制定科学的免疫制度

免疫预防是降低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的重要途径,养殖场要加强与基层兽医站的联系,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预防制度,以便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在免疫过程中,妊娠母猪产前2~3个月免疫,免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二免应在母猪产前20 d结束,每头母猪注射4 ml,可提高初乳抗体,保护14日龄以内仔猪度过危险期。断奶后仔猪每头注射1 ml,25~50 kg猪每头注射2 ml,50 kg以上成年猪每头注射4 ml[6]。

3.4 加强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因感染传染性胃肠炎而病死的仔猪本身会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还需要加强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毒继续传播。养殖场也需要建立起专门的无害化处理点和隔离场所,从而保障猪群的健康。

4 结语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致死率比较高,严重威胁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该病要及时采取科学的隔离治疗措施,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仔猪的实际症状表现使用有效的药物,从而提高该病的效果。在胃肠炎的预防中,养殖户要加强仔猪与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制度等,尤其是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从而保障仔猪的健康,降低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灌服胃肠炎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浅析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优质护理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何谓中医“七方”
苹果汁治疗儿童胃肠炎治愈率高
青蒿治畜禽病有特效
鸡中毒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