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改良工作中流产的原因与防控
2022-12-12扎西
扎 西
(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姆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 857200)
我国西藏黄牛养殖拥有悠久历史,可作食(乳、肉)、役之用,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生活食物与经济收入,受自然因素(西藏位于我国边陲地区、地处高原、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等)与人为因素(养殖管理落后、生产模式单一、畜牧检疫体系不完善等)影响,当地黄牛大多体型较小、成熟较晚、生产性能较低,因此,西藏黄牛改良工作刻不容缓。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黄牛改良技术已推广至西藏地区的42个县城,推广面积达到60%,黄牛改良杂交后代约36万头,极大地满足了我国新增人口对黄牛制品的需求量,促进了我国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合以上内容,本文将以黄牛改良技术应用为中心展开,从多个角度提出实施策略,促进我国黄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西藏黄牛改良的概述
西藏黄牛产地、分布特点,我国西藏黄牛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4000 m、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如农产区、林业区、半农半牧区等,多集中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喜马拉雅山东段等,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生活食物与经济收入[1]。
1.1 发展现状
我国西藏黄牛养殖拥有悠久历史,可作食(乳、肉)、役之用,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生活食物与经济收入。具有品种原始、体型小、成熟晚、耐高寒、食粗饲等特点,此外,由于生产性能较低,产奶量约800 kg,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因此,西藏黄牛改良工作十分重要。黄牛改良始于20世纪中期,如今已取得突出成效,黄牛改良杂交后代已达到36万头左右,黄牛改良推广面积达到藏区总面积60%,区域养殖产量得到明显提高,牧民经济收益十分可观,极大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1.2 重要意义
西藏黄牛为我国海拔2500~4000 m以种植为主地区牧民的重要畜种,也是未来开发地区特色产业的重要资源。由于长期生存于高海拔地区,西藏黄牛具有耐高寒、食粗饲、抗病性强等特点,且乳脂优质,但由于品种原始,体型较小,成熟较晚,生产总量已无法满足新增人口所需,据调查数据表明,国内奶业市场上超过80%的奶类制品均从内陆引进,藏地奶类产品已经屈指可数,产量十分惨淡[2]。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相关部门积极研发黄牛改良技术,采用多种方法扩大改良推广面积,此外,做好相关畜牧养殖管理工作,提高母牛生产性能,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奶肉产品。由此来看,西藏黄牛改良技术能够在保持黄牛优秀性能的基础上,改变黄牛品质,提升生产性能,在满足新增人口所需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地区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农牧民经济收入。
2 造成黄牛流产的问题
2.1 各级职能部门及人员对黄牛改良工作不够重视
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西藏黄牛改良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部分基层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仍未加强重视,造成黄牛改良相关政策法规未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常见问题有:
(1)部分乡镇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黄牛改良项目资金短缺;
(2)当地政府个别领导者政绩思想严重,将工作重心放在地区基础建设上,造成黄牛养殖规模零散,配种站数量过少,黄牛改良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3)目前,西藏黄牛养殖的生产、经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专业技能、管理观念以及投入资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局限性,造成黄牛改良效果并不明显等。由此可知,基层部门的操作不利,将会直接影响西藏黄牛改良工作效率,造成改良畜牧底数不明,统计效率过低,耗损大量优质冻精[3]。
2.2 养殖方式过于落后、养殖观念过分守旧
近些年,我国西藏等地已经引进了品种优良的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娟珊牛等奶牛,大大提升了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但由于部分地区散养殖户思想落后,仍然秉持只要母牛能够顺利产出幼崽即可的思想进行饲养,且饲养条件较差,生产模式较落后,并未对冻配技术全面掌握,造成奶牛极易出现营养不良,母牛流产率过高,甚至是“子母配”等情况,大大降低了产奶质量与总量。
2.3 专业人才呈现断层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深入,畜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牧养殖成为很多地区人民的主要收入方式。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往往经济基础薄弱,养殖观念落后,生产模式单一,动物检疫技术缺乏,相关资源配置不明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专业人才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畜牧养殖基地多分布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乡镇兽医诊所环境较差,很多只是用简易民房搭建,基础设施短缺,加上兽医工作辛苦,劳动强度大,薪资待遇差,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造成技术骨干趋于老龄化发展,乡镇兽医人员严重不足,出现了专业人才断层趋势。而骨干技术人员由于年龄限制,学习能力弱,工作效率低,缺乏系统的配种知识与动物检疫技术,很难满足黄牛改良工作所需,造成黄牛冻精质量过低,母牛流产率过高,且无法快速、准确识别牲畜子宫炎症、卵巢囊肿等疾病[4]。
(2)我国部分地区基层领导仍未充分认识到兽医人才队伍建立的重要性,造成老员工接受新知识慢,新员工不愿意工作的局面,极大浪费了人力、物力,降低黄牛品种改良工作效率。另外,很多相关基层工作者都是合同制的协办人员,专业素质较差,责任感不足,工作积极性缺乏,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4 养殖散户对饲养管理、废物处理、动物检疫不到位
(1)饲养管理。部分农牧民传统养殖观念根深蒂固,无法快速接受并应用系统化、科学化的黄牛管理改良技术,造成牛犊营养不良;部分农牧民目光短浅,只争眼前利益,私卖健康改良牛犊,造成黄牛改良总量未达预期标准。
(2)废物处理。很多散养殖户会将犬类动物与牦牛同一圈养,在同食过程中,黄牛很容易吃到被犬类或同类排泄废物污染后的饲料,引发脑包虫病、口膜炎等严重疾病。
(3)动物检疫。很多散养殖户并不重视对改良黄牛的检疫管理,在牲畜患病后并不会及时、主动进行报检,造成黄牛发病之初无法得到有效治疗,降低黄牛改良成效。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乡镇地区的黄牛改良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造成体型鉴定、遗传评估、配种示范等工作开展效果不佳。
2.5 管理工作并未真正落实
目前,我国西藏黄牛改良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大大降低了改良效率。主要包括:
(1)国家扶持不到位。我国的畜牧基地大多分布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较差。为了顺利开展黄牛改良工作,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但仍然存在国家拨款不及时等情况,只能由地方政府承担,而各地区政府经济实力不同,部分基层政府财政困难,活动资金短缺,造成黄牛改良工作资源配置始终达不到预期标准,老旧设备超期使用,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知识等,黄牛改良效果不如人意[5]。
(2)岗位职责混乱。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畜牧养殖管理还未实现现代化,岗位划分不明,职责落实不清,工作状态大多处于能者多劳,造成黄牛改良工作留于表面,松散混乱,资源浪费严重。
3 控制黄牛流产的方法
3.1 加大扶持政策,促进黄牛改良发展
西藏黄牛改良工作想要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技术支持。积极推广黄牛改良技术的同时还应确保改良补贴,技术人员补贴等惠民政策的真正落实,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广播、网络宣传等形式提高大众关注度,进行黄牛养殖知识的传播,让主体人群认识到黄牛品种改良的重要意义与经济价值。另外,还要合理拓展黄牛试种信贷范围,充分调动养殖农户的积极性,提高相关资源利用率。
3.2 加强技术指导,调动基层养殖热情
各个地区黄牛养殖环境与生产条件不同,当地政府应结合实地情况对黄牛改良技术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有效落实,并着重建设黄牛改良基础设施,适量增加配种站,提高配种数量与水平。同时,组建技术小队,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提高黄牛品种改良效率。此外,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黄牛改良信息平台,完善黄牛谱系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改良牛犊的饲养管理、日常检疫、废物处理等工作效率[6]。
3.3 规范饲养管理,加强配种管理,配合放牧饲养
为了确保黄牛优质基因充分发挥作用,当地政府应结合实际畜牧养殖情况对黄牛改良技术进行适当调整,并逐步实现机械化、科学化管理,不断创新养殖技术。
(1)加强配种管理。对四个月以上的牛犊进行人工断奶,促进母牛尽早发情;对患病已孕母牛,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确保生产质量;配种公牛应选择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优质品种,杂交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高。
(2)规范饲养管理。黄牛喜新鲜饲草,在饲喂过程中,为了减少草料浪费,应做到少添勤喂,定时定量,确保营养;黄牛草料应保持多样化,可以进行混搭牧草种植,如豆科草类与禾本科草类搭配,精饲料与青绿多汁饲草搭配等,满足牲畜营养所需,让牲畜肉质更加鲜美。另外,养殖者应定期清扫饲舍(主要包括清洗牛铺、饲槽、余料等)与牛体(主要包括刷试牛体、称重、修蹄、检疫等),保持清洁,降低患病风险。
(3)配合放牧饲养。西藏作为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面积可达8000万hm2,占我国总草地面积的25%。养殖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每日定时将黄牛赶到牧场,满足黄牛的运动与营养需求,做到放牧与舍饲有效结合,提高黄牛产量。
3.4 采用牧草加工,改善黄牛养殖条件
为了给改良黄牛提供优质饲料,应充分发挥牧草的饲用价值,积极发展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常用技术有:青贮加工技术、全混日粮加工技术等),由传统的二元“粮、经”尽快转变为“粮、经、饲”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人工种植草场面积,加强专业饲养管理,提升牧草产业科研力量,更好满足奶牛的营养所需,让牲畜的肉质更加鲜美。
3.5 打造下游品牌,实现多元化结构发展
当地政府应抓住西藏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以整合,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一条龙”养殖模式,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结构发展,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提高黄牛改良质量。
3.6 壮大人才队伍,实现黄牛改良快速发展
(1)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通过书面与实操考试等形式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并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座谈会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与系统知识。同时,国家可以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关系,通过开设相关对口专业,开展技术研究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提升黄牛繁育质量[7]。
(2)建立奖罚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对于违规人员进行严厉惩罚,严重者进行开除处理;构建完善的薪资福利结构,吸引青年力量的加入,逐步实现老带新;加强员工竞争意识,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3)国家应注意到西藏特殊的人文地理及技术、思想落后的情况,不可盲目追赶规模经济,在扩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应大力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充实专业人才队伍[8~10]。
4 总结
目前,我国的西藏黄牛改良工作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方式落后、技术支持不足等,国家相关部门与当地政府仍然要继续努力,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积极发展下游产业,实现多元化结构发展,以促进藏区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