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原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2022-12-12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圈舍犊牛牦牛

玉 珍

(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色乡人民政府,西藏山南 851200)

牦牛是西藏高原牧区饲养的主要家畜,牦牛抗旱能力强,但高原牧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严重制约了牦牛的饲养管理。为了提高高原牦牛饲养管理水平,相关部门需指导养殖户提高饲养管理技术,保障养殖效益。

1 牦牛棚圈

1.1 建设牦牛棚圈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暖棚具有增温保暖的效果,冷季使用暖棚进行饲养可有效促进生长牦牛体质量增加,也能避免成年牦牛的体质量减轻。暖棚饲养可减少牦牛死亡,减少牦牛冬季掉膘损失,提高出栏商品率,缩短牦牛饲养周期,其因此其应用意义重大。

建设牦牛棚圈时需结合地形特点,在避风、向阳、水源条件好、干燥、宽阔、地势条件良好的地方建造。为了确保牦牛棚圈的吸热、采光条件良好,需确保牦牛棚圈的南坡面与太阳光线夹角度数合适,可采用当地地理纬度减去6.5°的方式确定屋面角。选择建筑材料时,考虑到高原地区冬季时风雪较大的情况,北方常用的塑膜的应用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采光物质覆盖,塑料万通板的整体性能良好,可将其作为顶棚的材料,支架可采用木材、钢梁等,墙体则采用石块、泥土等材料。

建设牦牛棚圈时,还需合理安排进气口、排气孔、通风窗、排污洞等洞口,合理设置饲槽并进行固定,墙体内外要粉土光滑,确保牦牛棚圈的保温性能良好,不能出现浸水、透风、漏气等情况[1]。

1.2 牦牛棚圈的消毒及清扫

牦牛棚圈要进行消毒之后才能使用,使用时需要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消毒是预防疫病传播的关键,一般而言每周要进行一次消毒。要确保棚内湿度合适,在暖棚内设置贮水池并注满水。

结合高原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圈舍消毒制度,严格落实消毒制度。一般而言冬季时要每间隔一个月要进行一次消毒;夏季时则要每间隔15d进行一次消毒。圈舍消毒时可采用来苏儿、氢氧化钠及石灰水等,轮换使用消毒剂。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棚圈的卫生搞好。定期清扫棚圈,这对减少牦牛疫病爆发,减少经济损失意义重大。

2 合理放牧

2.1 放牧地点的管理

高原牦牛放牧时需要对牦牛的活动范围进行合理控制,还要注意确保放牧范围内有或水源。高原牦牛的放牧地点要定期进行更换,这样才能减少草原受到的破坏,确保有足够的牧草供应,应结合高原牦牛的生长需求及草场生产能力确定更换时间间隔,一般而言放牧地点每间隔10~40 d更换一次放牧地点。

2.2 放牧时间的控制及选择

合理控制放牧时间,春冬季节牧草相对少,为了确保高原牦牛能充足采食需要将放牧时间适当延长;夏季牧草资源丰富,因此放牧时间可酌情缩短。

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高原牦牛的饲养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合理选择时间放牧。冬春季节早晨及晚上温度较低,宜选择中午温度适宜的时间采食以避免温度过低对高原牦牛的饲养不利[2]。冷季清晨要在太阳出来后,暖棚内外温度差异不大的时候再出牧;中午温度较高,宜让牦牛饮水;天气晴朗时可选择音量的山区或山坡放牧,放牧范围可适当扩大;风雪天气时则需要缩小放牧范围,选择没有风的洼地或山湾。当在牧草分散不均匀或牧草质量不高的牧场放牧时,宜采用散牧的方式以确保所有牦牛分散进食,保证牦牛获得了充足的食物。牧民要注意天气变化,当暴风雪即将来临时,要及时将牦牛赶入暖棚。夏秋季节时,为了尽可能减少高原牦牛受到高温的影响,应选择冷量时间段采食,中午时温度较高,宜选择阴凉处反刍。

2.3 冷季及暖季的饲养管理

暖棚饲养时需要加强对牦牛的饲养管理。当冬季出牧时要合理选择出牧时间,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时才能进行放牧,否则会由于暖棚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异较大造成牦牛出现应激反应而发生牛病。冷季要及时将牦牛转入暖棚饲养,为了确保牦牛能尽快适应暖棚环境宜采取过渡饲养的方式。前期采用引诱等温和的方式将牦牛引入暖棚,尽可能不大声呵斥或暴力驱赶,以免牦牛产生应激反应,损害暖棚及设备。暖棚要营造适宜的环境,要保证安静从而确保牦牛得以尽快适应暖棚。

3 加强饲养管理

3.1 青贮技术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牧草青贮。整株饲草青贮时,选择圈舍周围高平地面,晾晒牧草至含水量在50%左右时,将整株牧草堆在塑料膜上后按照0.5%比例的均匀撒盐,踩压紧实后再铺一层牧草并撒盐,持续直至距离地面1.5 m高,收拢为馒头状,覆盖塑料膜,围紧塑料膜后泥土覆盖密闭,青贮至少40 d后可取出饲喂。

青稞秸秆氨化处理时,选择干燥、无霉变的青稞秸秆,将其切为约3 cm的段,根据4%~5%的重量比例配置尿素并溶解在秸秆总重量8%的水中,对秸秆均匀喷洒溶液,秸秆池贮并严格密封50 d以上。饲喂时晾放至少1d,饲喂时量从少到多逐渐调整。

3.2 冷季饲喂

高原牧区家畜冷季面临能量缺乏的问题,饲喂时需要配置富含能量的饲料,可采用玉米、豆粕、麸皮、油枯等,营养成分应包含碳酸钙、碳酸氢钙、食盐及复合添加剂。冷季饲喂时每日归牧后补饲养,生长牛按照500 g/头d的量饲喂精料,成年牛则为1000 g/头d。

3.3 饲料配比

牦牛日粮中精粗饲料饲料的配比要合适,要结合不同时期调整饲料的结构。一般而言育肥初期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构成比为3:7;育肥中期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构成比为7:3;育肥末期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构成比9:1。要注意确保饲草料保持固定,突然更换可造成牦牛瘤胃内环境变化从而影响饲草料的发酵及消化[3]。

4 疫病及常见病防治

4.1 疫病防治

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预防、治疗寄生虫病。育肥前需要对所有牦牛进行驱虫工作,多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伊维菌素,或采用口服驱虫药的方式进行驱虫。驱虫作业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不能出现自行更改剂量的情况,常用的药物包括苯硫咪唑、盐酸左旋咪唑等。肺线虫、肝片吸虫都是牦牛比较常见的寄生虫,防治寄生虫病时丙硫苯咪唑30 mg/kg投药,在12月入暖棚时进行一次预防驱虫。

4.2 常见疾病防治

牦牛犊牛常见感冒、支气管炎、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感冒的关键在于:加强运动,将保温工作做好以免牦牛突然受寒;要建立饲养管理制度,不能在阴冷、潮湿、有阴风的地方饲养犊牛;当冬春季节气温骤然变化时,要做好防寒措施。预防支气管炎的关键在于:要建立预防性检查制度,对原发疾病进行及时治理。预防咽炎的关键在于: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给予犊牛的食物温度不能太高、质地不能太硬、颗粒不能太大;要保证圈舍干燥、清洁、温度合适,圈舍要定期消毒,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5 母牦牛围产期管理

对临近产期的母牦牛进行管理时,要在常规与群放牧的基础上增加易消化、高质量、富含营养的饲料,预测分娩时间,及时发现临产征兆并将接产准备工作做到位。

产中期管理时,母牦牛刚产后要尽量舔犊,当母牦牛不舔时需给予食盐辅助。分娩过程中,母牦牛大量失水时需要给予饲喂温糌粑汤。母牦牛产出牛犊时子宫颈口张开,产道黏膜的表层可能会受到损伤,产后子宫内恶露尚未排出,因此产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的风险增高,这就要求加强对母牦牛的产后护理以促进其恢复。产后护理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及时给予洁净、清洁的清水或母牦牛糌粑汤弥补母牦牛丢失的水分;结合母牦牛的实际情况给予抗生素等注射以便于预防感染;加大对母牦牛圈舍、周围生活区域及外阴部的清理、清洗及消毒;产后发现褥热、乳房炎、食滞、胎衣不下等时要及时送医;产后7 d要给予容易消化的高品质饲料以免发生消化道疾病。

产后期管理时,分娩之后要观察母牦牛的努责情况,当产后存在努责时要考虑到子宫内翻、胎衣滞留、子宫内仍然存在胎儿等可能,需要及时确认原因并进行处理。要加强对母牦牛产后乳房、外生殖器官、食欲及精神状况的观察,当产后14 d仍然存在恶露排出、恶露腥臭的情况时提示子宫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6 牛犊培育

6.1 哺乳

初乳的铁、锌、酶、钙等离子丰富,这对犊牛排出胎便有利;初乳的乳蛋白量超过14%,免疫球蛋白含量超过5.5%,对提高犊牛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初乳具有较高的酸度,能发挥抑制犊牛胃肠道微生物的效果。犊牛出生后的1 h内要进行自由吮吸哺乳从而促进其发育。当犊牛不能战力时需要给予足量初乳人工灌服,每间隔6 h灌服1次,共计2次。在犊牛出生72 h内要确保采食新鲜初乳,初乳的温度介于35℃~38℃以免由于初乳温度不合适造成犊牛出现应激反应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犊牛常规哺乳阶段要结合母牛的泌乳量及身体状况酌情增加代乳粉或全乳以确保犊牛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这样才能确保犊牛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确保其得以健康成长。实际实施时,要结合犊牛的体重来确定饲喂量,一般而言哺乳量在犊牛体重的10%~12%。哺乳期通常在56 d,当饲喂至约50 d时可酌情对犊牛进行断奶以保证母牛体况恢复从而尽快满足进入下一个发情期的条件。断奶后可使用代乳粉来进行犊牛的饲喂,饲喂量不变,水温及水和代乳粉的比例要合理控制。当饲喂代乳粉、牛奶时,温度应介于35℃~42℃之间,天气寒冷时需要适当调高温度。

6.2 出生犊牛的管理

传统放牧条件下产犊时缺乏人工辅助,生产过程中犊牛由于呼吸受阻造成夭折、母牛难产时没有及时发现造成养殖效益损失。对此犊牛出生之前,养殖户要加强观察,提前将圈舍卫生打扫干净,做好保温措施。犊牛出生时,要帮助母牛清理犊牛的鼻腔及口腔黏液从而确保犊牛得以正常呼吸。当犊牛呼吸道中存在黏液时要提起犊牛的后肢并拍打胸部从而促使犊牛吐出黏液。清理干净呼吸道的黏液后,要及时擦干犊牛身上的黏液从而避免黏液蒸发后带走热量,引起犊牛受凉而出现腹泻。犊牛断脐时,使用经过消毒的剪刀从距离犊牛身体10 cm的部位剪短肚脐,之后使用碘酊消毒,挤出脐带残留血液后结扎脐带。记录刚出生的犊牛的出生日期、被毛颜色、身长、体重、性别等信息。

6.3 1周龄后犊牛的管理

待犊牛到1周龄时可分开犊牛和母牛,这有助于加快母牛的恢复,为下个发情周期到来做好准备。犊牛死亡的常见病因为肺炎、感冒及下痢,饲养时需要尤其注意对15日龄犊牛的管理。犊牛哺乳期间需要确保圈舍的光照条件及卫生条件良好,确保犊牛可以受到太阳光照,保证母牛乳房清洁,进而为犊牛顺利发育创造条件。高原地区冬季时气压较低,需要确保圈舍的通风条件良好,通过通风来将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及时排出圈舍内部的有害气体。

温度及湿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犊牛的发育,养殖户要营造温湿度合适的圈舍,一般冬季时要求圈舍湿度在60%左右,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犊牛会因温度过冷而出现应激反应。饲养犊牛时,要保证圈舍地面整洁、干燥,不能出现粪尿积聚、潮湿的情况,否则微生物大量繁殖会增加犊牛疾病发生风险。

冬季时要将圈舍垫料厚度适当增厚以发挥保暖、防寒的效果。高原地区海拔高,外加近年来温室效应的影响,夏季时气温温度明显增高,因此夏季时需要尤其注意圈舍防暑降温工作,以免犊牛受热应激。

6.4 补饲

牦牛犊牛不断发育,单纯依靠代乳粉或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这时需要适时补喂饲料以补充营养,同时锻炼犊牛的消化能力。当犊牛出生1周时可给予优质青干草进行饲喂,出生10 d后可结合犊牛的实际情况增加精饲料。精饲料采用玉米面、麸皮、豆饼混合少量骨粉、鱼粉制备,通过熬成粥或浸水的方法以供采食。当犊牛对精饲料缺乏采食的兴趣时,可在犊牛的口鼻周围涂抹食物进行诱导。饲喂量要从小到多逐渐调整,待出生21 d左右时,为了提高精饲料的适口性,也方便补充维生素,可以适当将胡萝卜加入饲料中。待出生1个月时,可以按照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用量的原则给予犊牛喂养青贮饲料。喂养犊牛时要注意观察犊牛的健康状况,尤其是粪便情况、食欲及精神状况等,发现犊牛存在异常情况时,需及时调整饲喂次数及量,及时发现异常牛,并给予对症处理,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6.5 饮水管理

牦牛犊牛出生1周内要足量饮水。为了诱导犊牛饮水,可在水中适当添加食盐、牛奶等,水温要合适,不能低于35℃,不能高于37℃,要给予清洁卫生的饮用水,犊牛出生3周后可跟随母畜正常饮水。

7 小结

高原牦牛养殖需充分考虑高原环境,养殖户需使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尤其要注意从牦牛棚圈建设、合理放牧、加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母牦牛围产期管理及牛犊饲喂等方面进行饲养管理,同时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及经验的学习,推动牦牛养殖业发展。

猜你喜欢

圈舍犊牛牦牛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