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

2022-12-12陈思诗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聚力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陈思诗

(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重庆40003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1)人民网:《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最大的政治》,2015年6月7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607/c157278-27116258.html,2022年1月21日。纵观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正是一部不断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历史。运用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成为中国共产党有效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这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背景及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共产党员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6日,https://www.12371.cn/2021/11/16/ARTI1637053281483114.shtml,2022年3月17日。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正式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为“爱国统一战线”,一改“文化大革命”以来使用多年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提法,更加强调爱国主义的性质、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体现大团结大联合的精神。这一时期的统战工作主要有两大任务,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工作的历史经验

(一)理论层面:增进统一战线思想共识和政治认同

1.科学阐释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

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作的《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当时我国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民族爱国人士、资本家阶级、民主党派、港澳台同胞和国外侨胞等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深刻分析,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邓小平在讲话中还明确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为“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以及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3)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年,第346页。邓小平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有关问题的科学阐释,理清了关系,统一了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成果。

2.正式确立多党合作“十六字”方针和“参政党”概念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关系渊远流长。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性质的变化,中共同党外人士关系的变化、共同目标任务的变化,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逐渐形成命运共同体。1982年1月,胡耀邦在第十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4)张献生: 《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人民政协网,2018年12月18日,http://www.rmzxb.com.cn/c/2018-12-18/2244498.shtml,2022年3月17日。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重要准则和行动指南。《意见》还首次提出“参政党”的概念,对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多党合作中的地位予以明确,并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归纳为“一个参加三个参与”。(5)中国政协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89年12月30日,http://www.cppcc.gov.cn/2011/09/06/ARTI1315304517625143.shtml,2022年1月21日。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的拓展以及“参政党”科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3.肯定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员等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发展。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对非公经济认识的局限,新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的出现在党内和社会上一时难以被接纳。2000年12月,江泽民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6)中国政府网:《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8年8月1日,http://www.gov.cn/test/2008-08/01/content_1061490_3.htm,2022年1月21日。这一科学的论断,不仅明确了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有助于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量、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发展新世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意义重大。

(二)制度层面: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

1.与时俱进五次修改完善人民政协章程

1978年2月,因“文化大革命”停滞了12年之久的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恢复召开,会上对1954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进行了第一次修改,积极推动了“文化大革命”后全国政协工作的恢复和重建。1982年12月,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通过了政协章程的第二次修改,更正了之前“左”的错误理论和提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对政协章程作了第三次修改,在充分吸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增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我国社会状况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新表述。2000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对照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内容,对政协章程进行了第四次修改,主要修订了一些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提法,包括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内容。2004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对政协章程进行了第五次修改,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入政协章程,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性质、职能和两大主题,规定了政协委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了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和程序。(7)中国政协网:《政协章程的制定和历次修改情况》,2011年9月14日,http://www.cppcc.gov.cn/2011/12/16/ARTI1513309181878116.shtml,2022年1月21日。政协章程的修改完善,让人民政协工作更加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对政协事业的发展和政协工作的开拓具有深远影响。

2.以基本法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固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策。1984年5月,经过前期较长时间的酝酿,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才得以制度化、法律化。2001年2月,为适应中国入世需要,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民族教育和文化扶持、民族自治地方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全面总结了自这部基本法颁布以来以法治理国内民族事务的重要经验,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发生的巨大变化,高度体现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加快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尽快实现共同进步与繁荣的决心和行动。(8)孙振玉:《关于修改版〈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思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8—13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实践,推动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3.宗教事务逐步进入法治化轨道

在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宗教立法工作逐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将宗教事务纳入规范化的法制管理成为前进的必然方向。199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并就依法管理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两个单项宗教行政法规,以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以及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与之相应地,国家宗教局也及时颁布了三个配套的部门规章—— 《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和《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为宗教界的各项合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标志着我国宗教法制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2004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部宗教事务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切实彰显了宗教治理的中国特色与优势。中国共产党与宗教界人士之间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关系,有助于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实践层面:促进统一战线工作方式的创新推广

1.重启“双周座谈会”协商对话机制

“双周座谈会”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的一种方式,每两周一次,故名“双周”。(9)刘维芳:《从“双周座谈会”到“双周协商座谈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对话机制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7期,第46—55页。新中国成立后,“双周座谈会”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一时掀起了“双谈”热潮。“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协系统成为重灾区,“双周座谈会”被迫停止活动,逐渐淡出政治舞台。1979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双周座谈会”形式又得以延续,只是不再以“双周座谈会”命名,主要根据座谈会内容命名。“双周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协商对话机制,作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凝聚共识、共商国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家各方面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也见证了新中国统战工作的历史变迁。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通过这一方式,充分表达对党和国家政策、国家建设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打造“同心”品牌服务科学发展

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倾力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10)人民政协网:《民建中央帮扶黔西县:同心共筑小康梦》,2018年7月12日,http://www.rmzxb.com.cn/c/2018-07-12/2110228.shtml,2022年1月21日。“同心”品牌正是统一战线在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总结提出的。打造“同心”品牌,从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上升到整个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扶贫开发的新探索。2011年初,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1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2011年1月30日,http://www.gov.cn/jrzg/2011-01/30/content_1796261.htm,2022年1月21日。围绕这一特质,中央统战部先后举办“同心”品牌研讨会和专题培训班,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把“同心”思想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实施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同心工程”,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比如中国致公党坚持“侨海同心”,开展引凤工程活动,邀请海外留学人员回国考察;民进中央开展“同心·彩虹行动”,组织毕节金沙县西洛乡教师到上海观摩学习。各地统战部借鉴“毕节模式”,组织动员统一战线成员,围绕打造“同心”品牌,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群众纷纷赞誉:“同心”连着党心、民心,“同心”品牌好。

3.联合考察调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加大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力度,加强协调配合,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1993年11月,中央统战部组建三峡考察团,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一些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高级知识分子等共108人奔赴长江,对长江三峡库区和处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三峡工程进行为期8天的实地考察,开创了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联合考察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继续协商的范例。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考察十分重视,考察团回京后,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党外人士考察三峡工程的意见建议,充分肯定了组织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观考察重大工程项目是参政议政的好形式,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做得更好。1994年后,先后对苏南和浦东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情况,京九铁路建设及沿线发展情况等进行考察,就耕地保护问题、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响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央统战部又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200多人,历时两月有余,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考察,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等关系西部大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中国共产党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塑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综上可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是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启航和深化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在吸收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两个历史时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拨乱反正和逐步走上正轨为起点,不断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巩固、深化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段时期,对民主党派的地位、作用,统战相关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定位,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新出现的阶层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新的论述,为我们新时代统战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现实启示。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工作的现实启示

(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相关政策的实践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的统战政策始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方面,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在任何情况下,统一战线和各项统战工作都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也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前提和目的。(12)史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创新发展》,《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16—23页。另一方面,党的中心工作要善于运用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并且要用好这个重要法宝。能不能用好这个法宝,关系着党的中心工作的成败,关系着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大局的成败。

(二)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指导思想的内在品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13)新华网:《习近平这样谈统战》,2021年1月5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05577134534 1952&wfr=spider&for=pc,2022年1月21日。要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主要着力点在凝聚共识。一方面,实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前提是共识,没有共识就难以求得团结和联合,但共识不是天然存在的,也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引导、培育、凝聚,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必须注重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另一方面,凝聚共识的要义不是同化共识,消弭不同意见,而是在承认多样性、尊重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协商把各方面的意见聚合起来,从中求得最大公约数,形成协商共识。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目的在于增进一致而不是强求一律,要尊重差异而不扩大分歧,包容多样而不丧失主导。(14)陈喜庆:《统一战线百年经验: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思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第29—37页。

(三)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制度机制的变迁逻辑

法律制度是维护权利最有效的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不断修改完善的人民政协章程、《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等,实际上正是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具体体现,这是维护统一战线的团结和发展,保证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必要条件。今天,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具体利益诉求上也存在不同,要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的体制机制,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15)共产党员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http://www.12371.cn/2019/11/05/ARTI1572948516253457.shtml,2022年1月21日。

(四)依靠人民和发动人民: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成功实践的力量源泉

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战工作的全过程。所谓大团结大联合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6)韩东太:《凝心聚力推动大团结大联合》,《人民政协报》2019年2月2日,第3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人民情怀”,要有“五湖四海”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能量。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凝心聚力的力量源泉,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开创更加辉煌未来的重要法宝。

猜你喜欢

聚力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创新开拓
凝心聚力谋跨越 砥砺奋进启新程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继往开来,聚力前行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凝心聚力 再创辉煌